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检测:第三章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时间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的损失随时间的发展而逐渐减少
B.自然灾害的绝对损失在增加,相对损失在减少
C.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的次数在不断地减少
D.自然灾害造成的相对损失越来越大,人员伤亡越来越多
【解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自然灾害造成的绝对损失越来越大,但相对损失越来越小,人员伤亡越来越少。
【答案】 B
2.20世纪后期,非洲是因自然灾害而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大洲,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的种类多,强度大
B.人口密度大,人口数量多
C.经济发展水平低,抗灾减灾能力弱
D.城市化水平高
【解析】非洲由于经济落后,经济总量小,抗灾减灾的能力弱,因而当自然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
【答案】 C
下图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 )
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
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
C.雨带的南北两侧都盛行偏南风
D.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
4.关于锋面雨带的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雨带位于a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d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
3~4.【解析】第3题,我国东部地区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来自热带海洋的暖湿气流(偏南风)在寒冷的极地大陆气团(偏北风)的阻挡下被迫抬升并形成锋面雨带,锋面雨带的位置取决于夏季风的势力。
第4题,雨带位于a时,我国华北正值春旱时期;雨带位于d时,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华北雨季尚未来临;雨带位于f时为7、8月份,我国北方多雨,东南沿海多台风;雨带位于g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又进入雨季。
【答案】 3.D 4.A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20世纪全球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
据此回答5~6题。
5.材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
A.灾害种类多样但灾次较少
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
C.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
D.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6.下列自然灾害种类对我国危害严重的是( )
①地震②干旱③洪涝④台风⑤风暴潮
⑥火山⑦寒潮⑧泥石流
A.①②③④⑦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⑧ D.②③④⑦⑧
5~6.【解析】第5题,我国自然灾害特点是: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第6题,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答案】 5.D 6.B
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
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
9.②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61亿立方米、⑤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 338亿立方米,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高低的差异
B.锋面影响时间长短的差异
C.流域面积大小的差异
D.地形地势的差异
10.图示流域中,在夏秋季节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较小的是( ) A.②的中游地区 B.③流域
C.④的上游地区 D.⑤的上游流域
9~10.【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②为黄河,⑤为珠江。
纬度高低及地形、地势差异,对径流量没有直接的影响,故A、D项错误;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时间长,径流量比黄河大,故B项正确;黄河流域面积比珠江大,故C项错误。
第10题,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降水丰富、地势陡峭的地区,淮河流域地势平坦,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较小,故B项正确。
【答案】9.B 10.B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分布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完成11~12题。
11.近年来,图中A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其自然原因是( )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12.从图中不难看出,水平衡数值呈负值的地区,正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地点也呈现出一定的带状和面状分布的特点,即相对集中分布于( )
A.南北回归线附近
B.北回归线附近
C.副热带大陆西部和宽广的温带大陆内部
D.只分布于有寒流经过的大陆西部
11~12.【解析】第11题,图示A区域为北部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沙漠南扩的自然原因是东北信风的吹拂。
第12题,副热带大陆的西部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温带大陆内部因离海洋较远,降水普遍较少。
【答案】11.C 12.C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是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时间上看,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而这一趋势与我国长期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加强密切相关。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由《诗经》如此的描述,可以想象,春秋时期的黄河、汾河流域一带是山清水秀,物产富饶。
如今,该地区却是生态脆弱,灾害多发。
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的地区分布图。
据此回答13~14题。
13.图示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对应的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变化②兴修水利③毁林开荒
④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⑤农牧业经营方式的多次改变⑥人口增加,住房用地大增
⑦落后的轮荒等耕作制度⑧露天煤矿的开采
A.①②⑤⑥⑦ B.③④⑤⑦
C.①③④⑥⑧ D.③④⑤⑥⑧
【解析】秦汉时期露天煤矿的开采问题不存在,⑧错误,可以排除C、D两项。
秦汉时期气候变化并不明显,而且兴修水利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可以排除A。
【答案】 B
14.关于图中各地区森林现状以及与森林破坏有关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潮、台风多发
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生态良好
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土流失、沙尘暴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多滑坡、泥石流⑤e地区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泥石流、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⑤ B.②④
C.③⑤ D.②③⑤
【解析】a为东北地区,台风灾害对它的影响很小;b为长江以南地区,多洪涝及台风灾害;d为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不可能是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而且当地滑坡、泥石流不多。
【答案】 C
15.关于自然灾害空间分布规律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主导性自然灾害,所以不同区域的自然灾害绝不相同
B.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是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C.洪涝、干旱、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是平原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
D.灾害损失的大小除受自然环境影响外,也受人文环境的影响
【解析】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主导性自然灾害,但不同区域的自然灾害也可能相同,A 错。
B项中地面沉降是平原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
C项中水土流失是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答案】 D
16.与其他大洲相比,欧洲自然灾害损失较轻的原因是( )
A.人口较多,密度较大
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少
C.经济发展水平高,抗灾减灾能力强
D.面积小,社会财富密度高
【解析】欧洲人口和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度高,自然灾害绝对损失严重;但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高,抗灾减灾的能力强,自然灾害对其危害程度较轻,相对损失较低。
【答案】 C
17.珠江三角洲近年来城市化速度加快,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但该地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在加大,原因是( )
A.寒潮频频南下
B.台风登陆次数增多
C.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快
D.人们消费水平提高,排污量增加
【解析】首先注意的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据此可把D项排除,它涉及的是人类活动。
其次要注意题目中的隐性信息——“城市化速度加快”,在此基础上,与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发生联系,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 C
读下图,完成18~20题。
注:图例中数字代表的灾害类型:①冻融、冰川为主,②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③沙漠化为主,④黄土塌陷、水土流失为主,⑤岩溶、塌陷为主。
18.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B.②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③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④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19.下列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①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③的主要自然因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⑤的主要原因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④加剧的主要原因
20.图中灾害②和灾害⑤的成因相同的一项是( )
A.石灰岩地貌 B.断裂发育
C.地形崎岖 D.多暴雨且集中
18~20.【解析】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特别是横断山区。
沙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和新疆,黄土塌陷、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
一般说来,地壳活跃的地带,多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高峻,暴雨集中,多地震,又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而形成岩溶塌陷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多雨的气候和石灰岩的分布。
【答案】18.A 19.C 20.D
二、非选择题
21.受季风影响,我国多洪水灾害。
下图为“我国长江、黄河、珠江的多年平均受灾比的月变化图”。
读图回答问题。
注:受灾比为遭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
(1)黄河流域受灾比在________月最高。
(2)黄河洪灾多发生在________游,长江多发生在________游。
(3)简述黄河和长江洪灾出现位置不同的原因。
(4)为减少水灾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黄河流域受灾比7月最高。
第(2)、(3)题,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易发生洪水;长江中游多支流,多曲流,加之河道弯曲,易形成洪灾。
第(4)题,防御洪涝灾害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
【答案】(1)7 (2)下中
(3)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于地面,易发生洪水。
长江中游多支流,多曲流,支流同时涨水,使干流水位抬高,加之河道弯曲,水流受阻,可能会溢出河道,形成洪灾。
(4)上中游种植水土保持林;修建水利工程;保护现有植被;河道裁弯取直;加固堤坝。
22.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读“世界各大洲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原因是什么?
(2)欧洲西部与其他大洲相比,水旱灾害较少,其原因是什么?
(3)寒潮能够长驱直入影响北美大部分地区,试简述其原因。
(4)南美洲西部是地震多发区,该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年来,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化现象严重,试分析该灾害加剧的原因。
【解析】世界不同区域自然灾害的类型不同。
在分析其成因时,结合区域地理知识,从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入手。
【答案】(1)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2)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不易引起水旱灾害。
(3)与北美的地形有关,北美地形南北纵列分布,中部是平原,有利于北方冷空气长驱南下。
(4)根据板块学说的原理,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频繁,该地区正好处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地震频繁
(5)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少,气候干燥;过度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造成土地沙漠化严重。
23.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地干旱灾害严重,试分析说明两地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其自然原因。
(2)分析2010年C地区旱灾严重的自然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干旱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西南多地质灾害的原因。
第(1)题,A为华北地区,多春旱,自然原因为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季尚未到来。
B为长江流域,为伏旱;自然原因为副高控制,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第(2)题,西南大旱的自然原因主要与气候有关。
【答案】(1)A地区:春末夏初。
原因: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锋面雨带尚未到达。
B地区:夏季(7、8月)。
原因:雨带北移,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伏旱天气。
(2)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西南季风弱,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冷暖空气无法相遇
形成锋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