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公共管理的实现)【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公共管理的实现
一、概念题
1.直接行政
答:直接行政是指由政府负责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的供给。
在传统行政中,政府担负着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职责。
直接行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公共服务的资金由政府提供。
政府通过税收等手段筹集公共服务的资金,政府成为公共服务资金唯一提供者。
②政府负责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的产出。
承担公共服务供给的部门是政府部门或政府部门成立的供给机构。
③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是纯公共物品。
在传统公共行政中,政府负责教育、医疗保健、环境维护、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供给。
2.经济管制
答:经济管制就是政府为了更为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而通过行政手段对经济领域所采取的管制行为,经济管制的主要形式包括价格管制、投资限制、进出口配额以及外汇控制等。
价格管制是政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而对那些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商品实施价格控制。
投资限制是指政府为了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防止投资过热而采取的对投资项目、种类和数量的一些限制措施。
进出口配额是指国家对某一商品或货物的进出口设置一定的进口数量或进口金额。
合理地运用经济管制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但经济管制过度使用则会导致市场的窒息。
经济管制的极致是计划经济体制,表现为缺乏准入价格控制、在生产上的严格控制以及国家实行定量配给。
3.社会管制
答:社会管制与政府相伴相生,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从以惩罚违规为主到以奖励合规为主的转变,其所具有的高度强制性特征使其属于典型的传统的治理工具。
社会管制是指为了防止各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负的外部性的消极影响,为了保护环境和保护劳动者、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而采取的各种对社会的限制行为。
社会管制主要表现为政府所颁布的一些禁止性规定。
与经济管制不同,社会管制通常并不直接指向某一产业,它主要是为了某一个特定的社会目标,而对不同领域或不同行业进行的管制行为。
4.民营化[中财2017年研;人大2014年研;首都师大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
答:民营化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而政府需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等的责任。
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利用市场经济的“经济原则”与“效率原则”,改善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②针对某些政府职能和政府业务,给予删减或终止,以此缩小政府活动和政府职能的范围。
真正的民营化,并不会造成政府角色的消失,而只是减少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因为政府仍要承担政策说服、政策规划、目标制定、监督标准拟定以及执行、评估及修正等功能,因此,民营化的成功,需要建立在一个健全的政府功能的基础上。
5.社区治理[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
答:社区治理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辖区单位以及社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推进社区持续发展的活动。
社区治理的具体内涵包括:
①社区自治的行为主体构成突破了过去那种“政府独大、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一种多元化、多样化的行为主体共同参与的新的格局;②社区自治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目标除了完成特定的、具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外,更看重社区基本要素的培养;③社区自治的行为指向是社区中的公共事务,它是一个关系社区成员切身利益的范围广阔的领域;④社区治理作为区别于政府行政化管理方式的另类的社会管理模式,其权力运行的方向并不总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它是一种多向度的、上下互动的过程。
社区治理的优点在于:不花或者很少花政府的钱;调动公民的积极参与,受到广泛的支持和欢迎。
但是,社区治理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是虚弱无力的,往往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来使用。
6.听证制度[人大2013年研]
答:公共决策中的听证制度是指在涉及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政策、规划和决策上,举行公开听证,广泛听取社会公众和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以保证政策、规划、决策更符合民意,更符合公众的利益。
在听证制度下,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机关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有权表达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
听证制度是现代民主社会普遍推行的用于保证各方利益主体平等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对于实现决策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提升公共政策的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简答题
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兴起的内外部影响因素。
[华师2013年研]
相关试题:
(1)试述导致公共部门引入战略管理的内外部的主要因素。
[论述题,中财2017年研] (2)公共部门为什么要引入战略管理?[河北大学2015年研]
(2)试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兴起的背景。
[首都师大2014年研;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
(3)试析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兴起的原因与背景。
[南京大学2008年研]
答: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兴起的原因与背景主要包括:
(1)复杂的不确定环境的挑战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是与其面临的复杂变迁的环境紧密相关的。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部门与非营利组织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①不确定性。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公共部门面临的环境正在变得更加动态和不确定。
不可预测的突变在整个社会中随时发生,引发混乱和危机。
这种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公共部门与非营利组织必须前所未有地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行动,必须将洞见变成有效的战略去应对变迁的环境,必须开发必要的理性以奠定战略执行的基础。
②相互关联性。
环境的变迁伴随着世界的相互关联和交错。
这种提高的关联性在三个传统界限(即国别、政策领域的划分及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非营利组织间的界限)的模糊化中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这些界限的模糊意味着没有一个组织和机构能操纵全部,而都只是参与,或被影响,或承担部分的行动责任。
③限制性。
如今的公共部门与非营利组织正受到两股相反力量的驱使,即严峻的财政紧缩和要求快速有效反应的压力。
一方面,税收水平的大幅下降、民众对提供更快、更廉价的公共服务的渴求以及公共舆论对缩减预算赤字和平衡预算的压力都迫使政府预算大幅度地缩减;另一方面,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扩大,并表现为多样化和个性化。
对公共服务的强大需求甚至明显超过公共组织现有的资源供给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工作更好,也必须更小、更灵巧、更快和更廉价;政府在大大缩减的同时,必须致
力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
(2)政府改革
复杂变迁的环境正促使公共部门与非营利组织去改变传统的运作方式,它们正深深陷入重塑、重构和重理的改革中。
改革使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的职能、角色、地位、组织结构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共部门管理者也都需要考虑组织所面临的环境(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考虑组织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未来,以及考虑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
在这种背景下,战略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途径或思维方式而日益受到公共部门管理者的重视。
(3)新公共管理主义的推动
随着新公共管理的出现,公共部门变得更加关注长期战略。
新公共管理是外部取向的,其本质在于要得到结果。
这种结果取向促使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不得不更多地关注组织的目标、责任和使命,不得不通过确定总体战略来促进组织使命的实现,而不再只依靠政治官员制定战略。
(4)私人部门战略管理的示范性影响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在运用战略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些私人部门运用战略管理的经历对公共部门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性影响,成为公共部门与非营利组织使用战略管理技术的先声。
2.简述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
[武大2012年研]
相关试题:试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新趋势。
[论述题,中财2016年研]
答: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
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主要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
战略管理为组织未来的发展设立愿景,规划蓝图。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战略管理是在一个组织的现在和未来之间架起桥梁。
通过战略管理,使组织管理及组织成员理解组织的愿景、使命、目标。
(2)战略管理着重于长远的、全局的谋略
战略管理通常涉及或关注组织发展的总体的格局,即战略管理关注全局而非局部,关注较长远的利益而非当前利益。
(3)战略管理是组织发现自身优势、劣势、寻求机会、识别威胁的过程
战略管理的一个基本宗旨便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化解或回避外部威胁。
它关注的是组织外部环境,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口、技术、国际竞争等方面的变化对组织发展的影响。
由于机会和威胁往往是在人们的控制之外,故称之为外部机会与威胁。
战略管理就是对外部环境的管理,即识别、监视和评估外部机会与威胁。
(4)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
战略管理从决策角度可以视为进行重大决策的客观、逻辑的方法,因为它旨在对定性和定量的信息进行分析,以便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决策。
然而,战略管理不是一种采用精密、明晰方法的纯粹科学研究,经验、判断、感觉甚至直觉都成为战略管理制定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5)战略管理是持续性和循环性的过程
由于组织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组织应持续不断地关注内部与外部事变及发展趋势,以便在必要时及时地做出调整。
战略管理的目标便是使组织能够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