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3)

合集下载

肇庆市2015-2016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肇庆市2015-2016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第二次段考化学科试题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考试不准使用计算器。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K —39 Fe —56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 B. 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C .鸡蛋变臭,人体呼吸 D.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氧 B. 硅 C.铝 D.铁 3. 空气中含量最多且性质很稳定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4. 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蒸馏水 B.碘酒C.可乐饮料D.洁净的空气5.下列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 .Cl 2 B. HCl04 C. KCl03 D. KC1 6.下列符号中,能表示一个原子、一种元素、一种物质的是 ( ) A. H B. N 2 C . Cu D. CO 7.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 )A. 质子数B. 中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 电子层数 8.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钠的原子序数为11B .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D .钠属于非金属元素9.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年级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10.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管里液体的中下部。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七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卷(第1-2单元)(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七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卷(第1-2单元)(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永年七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单元)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主要依靠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A.牛奶变酸B.气球爆炸C.汽油挥发D.西瓜榨汁2.我们在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哪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取少量液体C.加热液体D.称取氯化钠4.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X围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0.8g(1克以下用游码)的固体物质时,把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则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A.9.2 gB.9.8 gC.10.8 gD.10.2 g6.下列实验操作或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酒精灯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C.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7.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具有可燃性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8.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探究燃烧的条件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A.AB.BC.CD.D9.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氧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10.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B.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C.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11.下列关于产生氧气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B.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C.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D.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12.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物D.二氧化氮1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铝+氧气氧化铝B.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14.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两手掌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浸入水中B.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D.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的下部加热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气体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木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二.填空题16.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用途有__________;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_______.17.下列仪器中(1)烧杯(2)锥形瓶(3)量筒(4)集气瓶(5)试管(6)蒸发皿A.不能加热的是__________.B.能放在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__.C.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18.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4)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__________成功,原因是__________.1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和收集氧气.则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编号②所指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__________装置组合(填字母代号),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3)实验室用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__________.写出利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4)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收集氧气已满的现象是__________.(5)欲使用装置F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永年七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单元)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主要依靠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A.牛奶变酸B.气球爆炸C.汽油挥发D.西瓜榨汁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牛奶变酸的过程中有酸性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气球爆炸的过程中,是内部压强过大而超过承受限制引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是由于分子运动导致分子间隔改变而发生的状态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西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我们在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哪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题意,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在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取少量液体C.加热液体D.称取氯化钠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B、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C、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D、称取氯化钠,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防止污染腐蚀托盘.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操作正确.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操作错误.C、给液体加热时,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防止沸腾溅出;②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操作错误.D、称取氯化钠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托盘上各放一X纸,氯化钠放在纸上.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托盘天平和酒精灯的使用,了解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及液体药品的取用的方法.4.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X围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专题:实验操作型;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解答: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俯视读数偏大,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即剩余体积小于9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大于6mL.故选:B.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度数大,实值则偏小,仰视度数小,实值已超出.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0.8g(1克以下用游码)的固体物质时,把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则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A.9.2 gB.9.8 gC.10.8 gD.10.2 g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放错了,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列等式进行计算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码反放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10.0 g﹣0.8 g=9.2 g.故选:A.点评: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要谨记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由此列等式计算,不管是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都可以算.6.下列实验操作或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酒精灯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C.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考点: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给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应用试管夹或铁夹等夹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故选项说法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7.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具有可燃性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氧化反应就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B、氧气不易溶于水,但鱼虾照样能在水中生活;C、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D、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有些物质的燃烧不属于化合反应,如蜡烛的燃烧.解答:解: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故A选项正确;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只能说明水中有氧气.但氧气不易溶于水,故此选项错误;C、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此选项错误;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氧气性质的考查,知道氧气的氧化性能助燃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8.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探究燃烧的条件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A.AB.BC.CD.D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空气组成的测定;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氧气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操作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探究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故A符合题意;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水的主要作用是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故B不符合题意;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故C不符合题意;D、使水中白磷隔绝氧气;为铜片上的物质提供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水在反应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9.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氧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考点:氧气的收集方法;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若用上图中的装置给病人输氧气,显然A导管为气体流入端,气体和蒸馏水充分接触,以达到洗气的目的,也便于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气体再从B流出.解答:解:这个地方水的作用有二:一是便于观察流速,二是增加氧气的湿度(先前为液态的,转化为气态时干燥而冷,所以要加湿).A、B导管连接供氧钢瓶,则A端为气体输出端,这样会首先把水排出,显然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故A错.B、A导管为气体流入端,使氧气从B端流出,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故B正确.C、气体从A流入,会产生气泡从而判断有无气体.故C正确.D、因进气管通入到了蒸馏水中,气泡越明显,气体的流入速度就越快,因此,可判断输出氧气的速度,D正确.故答案选A.点评:选择吸收装置时,要注意进、出气体导管连接方法,若用洗瓶,注意“长进短出”.10.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B.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C.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是:能够改变(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解答:解:A、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A正确;B、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B正确;C、根据催化剂的定义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C正确;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故D错误.故选:D.点评:记住催化剂的“一改变,二不变”的特性,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下列关于产生氧气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B.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C.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D.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工业制法;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和产生氧气的过程;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定;C、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分离液态空气,然后升温沸点低的先汽化溢出;D、高锰酸钾受热能分解产生氧气.解答:解: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其他方法产生氧气的量很少,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故A不可选;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若产生氧气,反应物质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故B不可选;C、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分离液态空气,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氧气与氮气沸点不同,然后升温沸点低的先汽化溢出,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方法而分解反应的前提必须是化学变化,故C 可选;D、高锰酸钾受热能分解产生氧气,所以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故D不可选;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及光合作用,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明确反应的实质和原理,方可得出正确答案.12.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物D.二氧化氮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不同地区的首要污染物有所不同.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但不是空气污染物,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故A正确;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故B错误;C、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物,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故C错误;D、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空气污染指数”这一个基础知识点,要熟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尤其是空气的污染及其污染物的来源等与大气污染相关的考题是中考比较热门的考点.1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铝+氧气氧化铝B.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C.氢气+氧气水D.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考点: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解答:解:A、铝+氧气氧化铝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铝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错误;B、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甲烷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C、氢气+氧气水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错误;D、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红磷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4.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两手掌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浸入水中B.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D.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的下部加热考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A、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判断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B、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根据酒精灯的位置,固定试管.C、收集氧气时,等到“快速均匀连续的冒出气泡”时,再收集气体.D、固体加热时,一定先均匀,后集中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解答:解:A、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要形成一个密封体系,手握试管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注意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以判断气密性好坏;先用两手掌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浸入水中,则不会有气泡.操作错误.B、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加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此操作错误.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此操作错误.D、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的下部加热,此操作正确.故选D.。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卷(第1-2单元)(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卷(第1-2单元)(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兴隆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单元)一、选择题(共3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08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B.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C.化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发光 B.生成白色固体 C.镁条变短 D.放热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 g/L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4.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个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A.牛奶变酸 B.蔬菜腐烂 C.石油气液化D.菜刀生锈5.小明用托盘天平称量10g食盐,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此时他应该()A.调节平衡螺丝向右转B.减少药品C.增加砝码 D.减少砝码6.一元的硬币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同学认为其中含有铁.在讨论时,小刚同学提出“咱们拿磁铁来吸一下试试”.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来说,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假设 B.实验 C.设计方案 D.做结论7.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你认识了石蜡的一些性质.下列有关对石蜡的性质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B.石蜡的硬度较大C.石蜡不溶于水 D.石蜡能燃烧8.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D.石蜡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石蜡受热融化是化学变化B.石蜡燃烧是物理变化C.石蜡的熔点低、难溶于水是物理性质D.金刚石的硬度大是化学性质10.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能观察到()A.均匀地被烧黑 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11.下列药品中,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A.铁粉 B.石灰石C.水D.二氧化碳气体12.如果试管内壁上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可选用的刷洗仪器是()A.试管刷B.毛刷 C.报纸 D.擦镜纸13.加热10mL液体除了用试管、试管夹外,还应该选用()A.烧杯 B.酒精灯C.石棉网D.铁架台14.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B.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物质质量C.量筒可以用作稀释浓硫酸的容器D.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容积为30 mL,内盛15 mL液体的试管加热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超过1~2 mLC.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应取不超过试管容积的D.试管、坩埚、蒸发皿等仪器都能直接加热16.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移走蒸发皿C.加入块状固体D.倾倒液体17.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B.汤姆逊C.普利斯特里D.舍勒18.稀有气体过去曾被人们称作“惰性气体”.是因为()A.稀有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少B.稀有气体用途广泛C.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D.稀有气体非常宝贵19.下列有关氮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常温不与氧气反应 B.无色无味C.氮气可溶于水 D.氮气不活泼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21.下列情况一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煤燃烧产生的烟B.汽车排气产生的烟雾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D.燃放鞭炮产生的烟雾22.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中燃烧的是()A.氮气 B.木炭 C.红磷 D.铁23.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供给呼吸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C.具有可燃性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2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A.木炭 B.铁丝 C.红磷 D.硫粉25.下列对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D.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和黑烟26.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呼吸B.米酒的酿造C.铁在氧气中燃烧D.饭菜变馊27.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具有可燃性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28.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29.下列反应既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是()A.水氢气+氧气B.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C.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D.磷+氧气五氧化二磷30.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物质跟氧化合的反应才是氧化反应C.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某反应是氧化反应,则一定不是化合反应32.下列氧气用途中,利用氧气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性质的是()①气焊②动植物的呼吸③医疗④潜水⑤宇航.A.①⑤ B.①②③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3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一定用不到的仪器是()A.酒精灯B.集气瓶C.导管 D.药匙34.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通常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这是因为()A.氧气不易溶于水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C.氧气能支持燃烧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35.实验室制取氧气与工业制取氧气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原料不同 B.制取产物完全不同C.都是化学反应 D.都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36.验满氧气时的操作方法是()A.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B.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C.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37.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氧化镁B.氧气 C.红磷 D.液态空气二、非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0分)38.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2)石灰水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39.判定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用“A”表示),哪些是化学变化(用“B”表示).(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2)蔗糖溶解;(3)瓷碗破碎;(4)钢铁生锈;(5)菠萝榨汁;(6)冰雪消融;(7)面包变质;(8)电灯发光.40.(1)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我们要对一支蜡烛在、和三个阶段进行观察,并记录现象.(2)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温度最低,应用部分加热.41.下列各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所属类别不同,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这种物质的名称.(1)食醋、加碘盐、酱油、蔗糖(2)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3)食盐水、红磷.铁丝、镁条(1);(2);(3).42.在Ⅰ栏中各项实验后面的括号中填Ⅱ栏中对应的实验现象的序号.(Ⅰ)(Ⅱ)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②硫在氧气中燃烧 b.发出白光③磷在氧气中燃烧 c.发出淡蓝色火焰④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发出蓝紫色火焰⑤硫在空气中燃烧 e.出现浓厚的白烟.43.将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图方式放置(固定装置略去),并将燃着的木条伸到瓶底,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瓶中燃烧比在乙瓶中剧烈.由此可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①;②.44.在下列变化中: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水→氢气+氧气;C.磷+氧气→五氧化二磷;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是;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45.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a,b.(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填装置下方的字母序号),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3)若用C装置制取氧气,则试管中应盛放的药品是.(4)图中D、E是收集到的两瓶氧气,若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选用的一瓶是(填装置下方的字母序号).实验中可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46.将一种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 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①写出它们的名称A: B: C: D: E:F:②黑色粉末B在A的反应中起作用,是这个反应的剂.47.实验室收集氧气时,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通常情况下:;也可采用排水集气法,原因是通常情况下:.有一集气瓶,要想测量该集气瓶最多能收集气体的体积,请你写出简便的测量方法(可以选择必要的器材):.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兴隆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单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08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B.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C.化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化学的研究领域;绿色化学.【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的意义;B、根据绿色化学的核心,从源头消除污染的说明;C、化学能生成新物质;D、化学的发展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解答】解:A、原子分子论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近代化学基础,故说法错误;B、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说法正确;C、化学能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也能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故说法错误;D、化学的发展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故原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防止环境污染人人有责.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发光 B.生成白色固体 C.镁条变短 D.放热【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镁条变短、发光、放热等现象可以帮助理解变化过程,但是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的依据;生成白色固体即有新物质生成能够说明镁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 g/L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解答】解:A、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 g/L,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点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指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等.4.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个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A.牛奶变酸 B.蔬菜腐烂 C.石油气液化D.菜刀生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牛奶变酸有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蔬菜腐烂变质不能再吃,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石油气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与其它三个变化有本质区别;D、菜刀生锈有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5.小明用托盘天平称量10g食盐,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此时他应该()A.调节平衡螺丝向右转B.减少药品C.增加砝码 D.减少砝码【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指针偏左,说明物体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解答】解:用托盘天平称量10g药品,步骤应该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10g砝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若已知药品质量,则应该先加砝码后加药品;若要称取一定量的药品质量,则先加药品后加砝码,且砝码添加顺序是由大到小,在称量前应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在整个称量过程中不能再次调节平衡螺母.6.一元的硬币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同学认为其中含有铁.在讨论时,小刚同学提出“咱们拿磁铁来吸一下试试”.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来说,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假设 B.实验 C.设计方案 D.做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题意,“拿磁铁来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实验过程,在假设、实验、设计方案、做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A、“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实验,不是假设,故选项错误.B、“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实验,故选项正确.C、“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实验,不是设计方案,故选项错误.D、“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实验,不是做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你认识了石蜡的一些性质.下列有关对石蜡的性质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B.石蜡的硬度较大C.石蜡不溶于水 D.石蜡能燃烧【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蜡烛的实验过程分析石蜡的性质,因此通过回顾实验操作及现象即可解答.【解答】解:A、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故说法正确;B、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石蜡的硬度小,故说法错误;C、石蜡浮在水面上,而没有溶于水,说明石蜡不溶于水,故说法正确;D、蜡烛燃烧可得出石蜡有可燃性,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石蜡的性质的了解,如果学生了解石蜡的成分,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就能正确解答.8.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D.石蜡【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解答】解:A、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正确;B、二氧化碳不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C、水蒸气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D、石蜡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比较简单,熟记常见气体的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石蜡受热融化是化学变化B.石蜡燃烧是物理变化C.石蜡的熔点低、难溶于水是物理性质D.金刚石的硬度大是化学性质【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解答】解:A、石蜡受热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石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石蜡的熔点低、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金刚石的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充分理解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的概念与区别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0.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能观察到()A.均匀地被烧黑 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燃烧中最先碳化的部分是燃烧最充分的部分,对此题来说就是与氧接触面最大的地方.【解答】解:在蜡烛的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因为外焰与氧的接触面积最大,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所以火柴与外焰接触部分最先碳化而变黑.故选:B.【点评】本题从蜡烛的燃烧来考查其化学性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11.下列药品中,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A.铁粉 B.石灰石C.水D.二氧化碳气体【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取用较大颗粒的固体用镊子,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进行分析.【解答】解:A、铁粉是粉末状,取用时要用药匙,故A错误;B、石灰石是块状药品,取用时要用镊子,故B正确;C、水是液体,取用时直接倒或用滴管,故C错误;D、二氧化碳气体是气体,取用时用集气瓶,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常见仪器的使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12.如果试管内壁上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可选用的刷洗仪器是()A.试管刷B.毛刷 C.报纸 D.擦镜纸【考点】玻璃仪器的洗涤.【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是实验室洗涤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玻璃仪器一般用水清洗,若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可用试管刷刷洗.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实验室洗涤试管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3.加热10mL液体除了用试管、试管夹外,还应该选用()A.烧杯 B.酒精灯C.石棉网D.铁架台【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加热液体时所用到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解:加热10mL液体除了用试管、试管夹外,还应该选用加热仪器﹣﹣酒精灯;故选B.【点评】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试管可直接加热.14.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B.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物质质量C.量筒可以用作稀释浓硫酸的容器D.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试管的用途考虑;B、根据天平的作用做题;C、根据量筒的用途来考虑;D、根据玻璃棒的用途来回答.【解答】解:A、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由于试管所盛液体量较少,所以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A正确;B、托盘天平就是用来称量物质质量的,故B正确;C、量筒只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来作稀释浓硫酸的容器,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故A错误;D、玻璃棒的作用有溶解或蒸发时搅拌,过滤和转移液体时引流,故D正确.故选C.【点评】要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性质和用途,不要在做实验时进行错误操作.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容积为30 mL,内盛15 mL液体的试管加热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超过1~2 mLC.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应取不超过试管容积的D.试管、坩埚、蒸发皿等仪器都能直接加热【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用于加热的仪器;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C、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1~2mL;D、试管、坩埚、蒸发皿等仪器都能直接进行加热;【解答】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容积为30 mL的试管,加热时内盛液体不能超过10 mL,故操作错误;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而不是不超过1~2 mL,故操作错误;C、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1~2mL;故操作错误;D、试管、坩埚、蒸发皿等都是能直接进行加热的仪器;故操作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X.16.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移走蒸发皿C.加入块状固体D.倾倒液体【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从实验中有的气体是有刺激性或有毒的,所以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去分析;。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2015_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2015_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填在下面的方框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古时候,人类发现并利用了火这一与化学有关的现象B.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C.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D.现在,化学家已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2.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是()①印刷术;②冶铁;③造纸;④炼钢;⑤烧瓷器;⑥制青铜器;⑦指南针;⑧制火药.A.③⑤⑧B.①③⑤C.②④⑥D.①③⑦3.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后用剩的药品不可以扔掉,应当放回原瓶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C.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宜超过酒精灯容积的D.实验时,若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2mL6.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B.花香四溢C.洗净的铁锅常出现锈渍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7.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8.某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得出结论9.如图所示,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饮料溢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10.在酒精灯或蜡烛的火焰中,温度最高的部分是()A.焰心 B.内焰 C.外焰 D.都一样11.下列关于各物质的叙述中,其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B.石蜡受热会熔化C.酒精挥发 D.氧气能变成淡蓝色液氧1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A.颜色 B.状态 C.硬度 D.可燃性13.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得11.7 g食盐B.用20 ml量筒量取9ml盐酸C.用10 ml量筒量取到7.52 ml盐酸D.用托盘天平称得8.36 g锌粒1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15.下列实验操作,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A.急于加药品时,也不可用手直接抓取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可让试管口对着自己和旁人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16.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A.15g B.15.0g C.14.5g D.14.0g17.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18.老师用托盘天平称量15克胆矾,发现指针偏左,老师接下来的操作应当是()A.添加砝码,直至天平平衡B.减少砝码,直至天平平衡C.添加胆矾,直至天平平衡D.减少胆矾,直至天平平衡19.如图为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称取15.6克食盐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①移动游码②在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③往左盘的滤纸上添加食盐④游码在0,调节平衡⑤夹取15克的砝码放到右盘的滤纸上⑥称量结束,砝码回盒,游码归0.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②⑤③①⑥ C.④⑤⑥①②③ D.④②③⑤⑥①20.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C.难溶(或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D.难溶(或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二、填空与简答(每空2分,共60分)2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22.(20分)(2015秋•黔西县校级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1)只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2)只用于排水集气法的仪器是;(3)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选用;(4)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5)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6)常温下及直接加热下,可用作反应容器的是;(7))常温下及隔着石棉网加热下,可用作反应容器的是烧杯和;(8)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的是;(9)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的是;(10)实验中可逐滴添加液体,以控制反应速度的仪器是.23.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的一端浸在水中,用手握住反应容器的外壁,若导管口有产生且松手后,导管中会升起一段水柱,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可以使用.24.不能用已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的原因是,一旦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25.(10分)(2015秋•黔西县校级月考)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常做杀菌消毒剂;⑨装有酒精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酒精减少了;=10 ⑩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漏答、错答不给分);化学性质有;用途有;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发生的化学变化有.26.(10分)(2015秋•黔西县校级月考)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的保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胶头滴管用过后应,再去吸取另一种药品.(2)实验室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烧杯底部应垫放.(3)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4)蒸发液体时,为防止液滴飞溅,应当;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剩余液体蒸发.27.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也,表示已洗干净.28.用如图所示的甲装置收集一种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时,应将该气体从哪端通入?(填a或b).用如图所示的乙装置收集一种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分反应的气体时,应将该气体从哪端通入?(填a或b).2015-2016学年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填在下面的方框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古时候,人类发现并利用了火这一与化学有关的现象B.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C.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D.现在,化学家已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化学史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解答】解: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而不是道尔顿,故选C.【点评】化学的学习穿插有化学史的掌握,有些化学史容易记混,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总结.2.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是()①印刷术;②冶铁;③造纸;④炼钢;⑤烧瓷器;⑥制青铜器;⑦指南针;⑧制火药.A.③⑤⑧B.①③⑤C.②④⑥D.①③⑦【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我国古代的发明中,属于化学工艺的,在变化过程中都有其他物质生成.我国古代著名的化学工艺成就有: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解答】解:①印刷术只涉及到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②冶铁,属于化学成就,但不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③造纸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④炼钢,属于化学成就,但不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⑤烧瓷器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⑥制青铜器,属于化学成就,但不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⑦指南针的发明只涉及到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⑧制火药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故③⑤⑧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故选A.【点评】了解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3.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解答】解: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没有涉及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不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所以错误.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涉及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所以正确.C、“神七”飞船轨道的研究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所以错误.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是生物学研究的范畴,所以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代表了中考的方向.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利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分析解决,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则没有生成新物质.【解答】解:“物理变化”是相对“化学变化”而言的,物理变化,就是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形态等发生了变化.而“化学变化”,是“物质”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的考查,是对它们实质的分析,使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后用剩的药品不可以扔掉,应当放回原瓶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C.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宜超过酒精灯容积的D.实验时,若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2mL【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三不一要),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的用量原则,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宜超过酒精灯容积的,故选项说法错误.D、为节约药品,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取用化学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B.花香四溢C.洗净的铁锅常出现锈渍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雪糕熔化只是固态变成了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变了,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形成的,但是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洗净的铁锅常出现锈渍,是由于铁发生了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 正确,D、该变化只是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7.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不能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能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氧气中,木条复燃,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能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错误.D、水蒸气不能支持燃烧,不能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某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得出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报告与交流,用磁铁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解答】解:根据叙述可知“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实验过程,在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报告与交流的基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采用过程的分析,并结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解决此题.9.如图所示,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饮料溢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是二氧化碳考虑.【解答】解: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溢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故选B.【点评】我们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能否支持燃烧来验证二氧化碳.因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除去二氧化碳之外,还有氮气.10.在酒精灯或蜡烛的火焰中,温度最高的部分是()A.焰心 B.内焰 C.外焰 D.都一样【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由各层火焰的温度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和各层的温度高低,难度较小.11.下列关于各物质的叙述中,其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B.石蜡受热会熔化C.酒精挥发 D.氧气能变成淡蓝色液氧【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解: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这一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选项正确;B、石蜡受热会熔化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选项错误;C、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氧气能变成淡蓝色液氧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1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A.颜色 B.状态 C.硬度 D.可燃性【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解:物质的颜色、状态、硬度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物质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13.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得11.7 g食盐B.用20 ml量筒量取9ml盐酸C.用10 ml量筒量取到7.52 ml盐酸D.用托盘天平称得8.36 g锌粒【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考虑量筒及托盘天平的最小分度值,托盘天平一般准确到0.1g、10 ml量筒准确到0.1m、100lml量筒准确到1ml.【解答】解:A、托盘天平一般准确到0.1g,故正确;B、量取9mL液体一般是选用与之相等的量筒与稍大的规格的量筒一次性量出,选用20mL使实际液体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可选用10ml的量筒量取,故错误;C、10ml量筒实际精确到0.1ml,不可以精确到0.01ml,故错误;D、托盘天平一般准确到0.1g,不可以精确到0.01克,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B、根据取用固体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C、根据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D、根据用试管加热液体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瓶塞应该倒放,故A错误;B、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然后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导管竖起,故B正确;C、用胶头导管滴加液体,不能伸入试管内,故C错误;D、用试管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15.下列实验操作,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A.急于加药品时,也不可用手直接抓取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可让试管口对着自己和旁人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掌握实验室正确取用药品的方法.B、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C、加热液体药品注意事项.D、正确使用量筒方法【解答】A、说法错误,取用固体药品必须用药匙或纸槽,因为好多药品有腐蚀性.B、这样容易造成酒精洒出,引起火灾.C、防止液体沸腾飞溅出伤着他人或者自己.D、说法正确,说明了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但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故选D.【点评】安全问题最重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进行实验的前提.16.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A.15g B.15.0g C.14.5g D.14.0g【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则称得食盐质量=15.0g﹣0.5g=14.5g.故选C.【点评】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7.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高,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9毫升;他倾倒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实际体积应大于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9毫升.所以:A、等于9mL错误;B、大于9mL错误;C、小于9mL正确.D、无法确定错误.故选C.。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初级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 —14 S-32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白磷燃烧B.汽油挥发C.水遇强冷变成冰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氮元素B .氧元素C .硅元素D .铝元素3、构成物质的粒子有①元素 ②原子 ③离子 ④质子 ⑤分子A .只有①B .只有③C .②③⑤D .以上都可以4.双氧水(H 2O 2)是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它由许多的双氧水分子构成C .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 .每个双氧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5、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活性炭吸附④消毒杀菌。

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③④D.①③④6、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代表一种物质的是 A. N 2 B. O C. H D. Fe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 .8、能够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A .看颜色B .加肥皂水C .加活性炭D .加食盐9、药品说明书中标有:本品每克含碘150mg ,镁65mg ,锌1.5mg ,锰1mg ,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10、小刚在量取液体时,开始采用俯视读数为15mL ,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5 mL ,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A>10 mL B<10 mL C=10 mL D.无法确定1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 .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12、不同元素原子之间的本质区别是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核内中子数不同 C.核内质子数不同D.原子的真实质量不同 13、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会改变的是 A.元素种类 B.相对原子质量 C.中子数 D.化学性质 14、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不会造成危害的是A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 .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C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D .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15、.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铪元素的一种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A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A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A卷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咱国庆70年阅兵你看了吗?下列相关叙述的物质不含有金属材料的是()A . 五星红旗—国旗B . 钢铁怪兽—坦克C . 空中战鹰—飞机D . 便携战斗部—导弹2. (2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 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是爱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B .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C .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沉淀、吸附、蒸馏D . 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身体健康3. (2分)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曲线a、b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B . 盐酸均反应完,锌、铁均有剩余C . 盐酸均反应完,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D . 锌、铁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4. (2分)已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为:甲+乙→丙+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若取10g甲和20g乙反应,则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30gB . 若丙和丁分别为盐和水,则甲和乙一定属于酸和碱C . 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生成D . 若甲和丁均为单质,乙和丙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5. (2分)2008年“5. 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现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防疫人员在大街小巷喷洒“含氯消毒液”。

“含氯消毒液”中的“氯”在这里指的是()A . 单质B . 元素C . 离子D . 分子6. (2分)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 . 石墨做电刷B . 二氧化碳做气体肥料C . 氧气供给呼吸D . 氮气填充闪光灯7. (2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 . 分子间有间隔B . 分子在不断运动C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 . 分子分裂成原子8. (2分)25℃时,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200g和100g,然后分别都蒸发掉10g水,再冷却到25℃.现烧杯中析出m1g KNO3晶体,乙烧杯中析出m2g KNO3晶体.则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A . m1=m2B . m1>m2C . m1<m2D . m1=2m29. (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 Cu2+、Mg2+、NO3-、OH-B . H+、SO42-、CO32-、Ba2+C . K+、NO3-、Cl-、Na+D . H+、NO3-、Ca2+、OH-10. (2分)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A .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C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D . 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11. (2分)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A . 紫色石蕊溶液B . 氯化钠溶液C . 铁粉D . pH试纸12. (2分)我国古代哲学认为物质是“阴阳”组成的对立统一体,阴阳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山东省烟台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

山东省烟台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

2015-2016学年山东省烟台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在下面对应题号方框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山茶花、杜鹃花、栀子花等适宜在酸性的土壤中生长,而仙人球适宜在中性偏碱的土壤中生长,现测得某土壤的pH约为7~8,该土壤适宜种植的花卉是( )A.仙人球B.杜鹃花C.栀子花D.山茶花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轮胎爆炸B.磨杵成针 C.砂糖炭化 D.冰雪熔化3.符合“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HClO HCl Mg(OH)2 MgCl2B.CO2 H2CO3 CaCO3 Ca(HCO3)2C.H2O HNO3 Mg(OH)2 NH4NO3D.SO3 NaHSO4 NaOH Na2SO44.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C.都能解离出氢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5.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6.下表是所测得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柠檬鸡蛋清苹果西红柿牛奶pH 2.3 7.9 3.1 4.2 6.5A.牛奶和鸡蛋清均呈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C.柠檬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D.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强7.下列气体中,可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A.CO2B.SO2C.H2D.HCl8.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C.t2℃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D.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9.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g,它表示( )A.20℃时,l00g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氯酸钾7.4gB.20℃时,氯酸钾在水中溶解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C.100g水溶解7.4g氯酸钾达到饱和状态D.20℃时,l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4g氯酸钾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D.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11.用pH试纸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如果先将蒸馏水润湿,再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原氢氧化钠溶液实际的pH比较(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12.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5g加水稀释至250g,然后取出10g,则取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0.2% B.0.5% C.1% D.2%13.有稀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如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 )A.纯碱 B.白酒 C.白糖 D.食醋14.某地农业科学工作者在进行“酸雨对农业生产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中得出酸雨的pH 大小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酸雨的pH 3.58 4.59 4.86小麦减产(g)10 5 3根据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雨的pH越大,小麦减产幅度越大B.酸雨的pH越小,小麦减产幅度越大C.酸雨的酸性越弱,小麦减产幅度越小D.酸雨的酸性越强,小麦减产幅度越小15.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B.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遵医嘱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胃酸C.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D.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16.如图所示,分别向试管内加入下列物质之一,能使U形管右侧液面显著升高的是( )A.浓盐酸B.浓硫酸C.食盐 D.石灰石17.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B.C.D.18.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B.C.D.19.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A.加一定量水B.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C.略降低温度D.室温时蒸发少量水20.将某氢氧化钙加水稀释,加水的质量(m)跟溶液pH变化关系可能符合下图中的( )A.B.C.D.二、理解与运用2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点N表示的溶液是c物质的__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溶液,是b物质的__________溶液;(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3)若将t3℃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的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4)a中混有少量的b,欲除去b,可采用____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22.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23.如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Cl__________溶液(填“不饱和”或“饱和”或“不能确定”).(2)将饱和KNO3溶液变为不饱和KNO3溶液,可行的方法是__________.(3)你从图中还可获得什么信息(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24.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1)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2)检验某气体为二氧化碳的方法__________.(3)用熟石灰中和含硫酸的废水__________.25.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_________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有关.(3)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该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NaCl 和KN 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KNO3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1)10℃时,在100g水里溶解__________g KNO3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2)如图为NaCl 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则表示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其中温度t的范围可能在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10℃~20℃B.20℃~30℃C.30℃~40℃D.40℃~50℃(3)10℃时,分别在100g 水中加入35g NaCl 和KNO3固体,加热到60℃时,NaCl溶液为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加热前后,有关两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1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B.6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加热前后,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加热前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27.小林在凉拌紫卷心菜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卷心菜变红了,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提出问题】紫卷心菜等植物的汁液能做酸碱指示剂吗?【实验探究】取紫卷心菜、牵牛花的花瓣、胡萝卜,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分别加入蒸馏水、稀酸溶液和稀碱溶液中,有关颜色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汁液在不同液体中的颜色变化蒸馏水稀酸溶液稀碱溶液紫卷心菜蓝紫色红色绿色牵牛花紫色红色蓝色胡萝卜橙色橙色橙色【得出结论】__________的汁液能做酸碱指示剂,__________的汁液不能做酸碱指示剂.【拓展应用】小林用上述的牵牛花汁液来测定某雨水样品的酸碱性,发现牵牛花汁液呈红色.则该雨水呈__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反思与评价】小林发现,上述汁液无法测出溶液的酸碱度,请你告诉他,在实验室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__________.28.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用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2)图②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是__________.(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__________.(4)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水的密度为1g/mL).量取读数时,下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标号)(5)称量NaCl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三、实验与探究29.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__性.【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用试管取该溶液1mL~2mL,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______ 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呈__________【分析与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溶液,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取样,加入__________溶液,若观察到溶液为__________色,则溶液呈酸性,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若溶液为__________色,则呈中性,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三、计算题30.恰好完全中和20克氢氧化钠溶液,用去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20克,求:(1)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2015-2016学年山东省烟台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五四学制)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在下面对应题号方框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山茶花、杜鹃花、栀子花等适宜在酸性的土壤中生长,而仙人球适宜在中性偏碱的土壤中生长,现测得某土壤的pH约为7~8,该土壤适宜种植的花卉是( )A.仙人球B.杜鹃花C.栀子花D.山茶花【考点】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专题】新信息筛选题.【分析】根据溶液的酸碱度pH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是本题考查点.pH>7为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为中性;pH<为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解答】解:土壤的pH约为7~8,该土壤偏碱性,而山茶花、杜鹃花、栀子花等适宜在酸性的土壤中生长,该土壤不适宜种植它们;仙人球适宜在中性偏碱的土壤中生长,该土壤适宜仙人球的生长.故选A【点评】运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作物种植问题,体现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轮胎爆炸B.磨杵成针 C.砂糖炭化 D.冰雪熔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车轮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磨杵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砂糖炭化时,有新物质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C.【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3.符合“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HClO HCl Mg(OH)2 MgCl2B.CO2 H2CO3 CaCO3 Ca(HCO3)2C.H2O HNO3 Mg(OH)2 NH4NO3D.SO3 NaHSO4 NaOH Na2SO4【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据此分析.【解答】解:A、次氯酸属于酸;盐酸属于酸;氢氧化镁属于碱;氯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不符合;B、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碳酸属于酸;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属于盐;碳酸氢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属于盐,故B不符合;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硝酸属于酸;氢氧化镁属于碱;硝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属于盐,故C符合;D、三氧化硫是由硫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硫酸氢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氢氧化钠是碱;硫酸钠属于盐,故D不符合.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从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4.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C.都能解离出氢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据此性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而不是都能与指示剂作用,故选项错误.B、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而不是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故选项错误.C、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故选项正确.D、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而不是都含有氢元素,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酸的通性的理解.5.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B、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种数考虑;C、根据溶液均一的特点考虑;D、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 错;B、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只有一种,故B错;C、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各部分密度相同,故C错;D、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各部分性质相同,故D正确.故选D.【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有多种.6.下表是所测得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柠檬鸡蛋清苹果西红柿牛奶pH 2.3 7.9 3.1 4.2 6.5A.牛奶和鸡蛋清均呈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C.柠檬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D.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强【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已有的pH的关系溶液的酸碱性与分析解答,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据此解答.【解答】解:A、牛奶的pH小于7,呈酸性,鸡蛋清的pH大于7,呈碱性,故选项A错误;B、因为苹果的pH小于7,显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用苹果,故选项B正确;C、柠檬汁的pH小于7,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C错误;D、西红柿的pH比苹果的pH大,其酸性比苹果的酸性弱,故选项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基础知识.7.下列气体中,可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A.CO2B.SO2C.H2D.HCl【考点】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被干燥的气体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据此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B、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C、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D、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选C.【点评】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干燥剂的使用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C.t2℃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D.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B、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C、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据甲、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解答.【解答】解:A、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错误;B、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0%,故错误;C、t2℃时甲与乙的溶解度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正确;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若甲中混有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故选CD.【点评】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情况,并可据溶解度变化情况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掌握以上知识才能正确分析解答.9.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g,它表示( )A.20℃时,l00g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氯酸钾7.4gB.20℃时,氯酸钾在水中溶解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C.100g水溶解7.4g氯酸钾达到饱和状态D.20℃时,l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4g氯酸钾【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解答】解:A、20℃时,l07.4g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氯酸钾7.4g,故A错;B、20℃时,氯酸钾在100g水中溶解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故B错;C、缺少温度限制,故C错;D、20℃时,l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4g氯酸钾,说明在20℃时,7.4g氯酸钾溶解到l00g 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所以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g,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中的四要素,缺一不可,否则不符合溶解度的含义.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D.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首先针对这道选择题,选用逐项排除法进行解答,由酸的化学性质,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指示剂变红,A项可以排除;浓硫酸的强吸水性,露置空气中,由于吸水导致溶液质量变大,溶质不变,由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可知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变小了,B项可以排除;固体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发生成分改变,C项也可排除;所以D项就是正确答案了.【解答】解: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不正确;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由于强吸水性,导致溶剂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B不正确;C、固体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会吸水,并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会发生变质,故C不正确;D、浓盐酸具有较强挥发性,打开瓶塞会有大量的氯化氢气体挥发出,形成白色雾,故D是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是以文字表达的形式来考查初中化学最重要的酸和碱的特性,在解答该题过程中要学会总结一些酸碱变化规律和性质,比如:酸与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变化比较;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溶质、溶剂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白雾与白烟的区别.11.用pH试纸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如果先将蒸馏水润湿,再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原氢氧化钠溶液实际的pH比较(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碱性溶液碱性越弱pH值越小,掺入蒸馏水溶液浓度减低碱性变弱.【解答】解: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会减低碱溶液的浓度,使其碱性减弱,因为碱性溶液碱性越弱pH值越小.答案:A【点评】此题考查PH试纸的使用有关知识,了解碱性溶液碱性越弱PH值越小,反之亦然的知识,回顾了溶液PH值的知识.12.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5g加水稀释至250g,然后取出10g,则取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0.2% B.0.5% C.1% D.2%【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取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因此,计算出加水稀释后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即中所取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可由加水前的溶液计算出稀释至250g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解:根据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加水稀释至25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0.2%故选A.【点评】分析溶液变化后溶液组成的改变,利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计算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此为该类问题的一般解法.13.有稀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如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 )A.纯碱 B.白酒 C.白糖 D.食醋【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提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结合选项中的各种物质逐一对照,最后解答.【解答】解:由题目信息可得碱性溶液可降低毒性,说明毒性物质显酸性,所以在水中加入碱性物质效果较好,B中白酒、C中白糖均为中性,D中食醋为酸性,均错;A中纯碱溶于水显碱性,所以正确,故选A.【点评】该题以日常生活实例,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应用,解答此类问题,要首先从题干中获得有用信息,进而根据所得信息,对照选项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14.某地农业科学工作者在进行“酸雨对农业生产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中得出酸雨的pH 大小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酸雨的pH 3.58 4.59 4.86小麦减产(g)10 5 3根据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雨的pH越大,小麦减产幅度越大B.酸雨的pH越小,小麦减产幅度越大C.酸雨的酸性越弱,小麦减产幅度越小D.酸雨的酸性越强,小麦减产幅度越小【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酸性越强,小麦减产的幅度越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解答】解:A、酸雨的PH越大,酸性越弱,小麦减产幅度越小,故A错误;B、酸雨的PH越小,酸性越强,小麦减产幅度越大,故B正确;C、酸雨的酸性越小,酸雨的pH越大,小麦的减产幅度越小,故C正确;D、酸雨的酸性越强,酸雨的pH越小,小麦的减产幅度越大,故D错误;故选B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5.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B.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遵医嘱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胃酸C.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D.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第1-3单元)(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第1-3单元)(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州利川市谋道初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3单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爆竹爆炸 B.木炭燃烧C.钢水浇铸D.葡萄酿酒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3.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液体的倾倒B.液体的量取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4.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B.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分裂变成了原子B.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熄灭,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6.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A.质子数和中子数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C.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7.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水分子B.氧元素和氢元素C.氧原子和氢原子D.氢分子和氧分子8.第29届奥运会于去年8月在成功举办.本届奥运会倡导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 )A.垃圾采用露天焚烧处理 B.禁止使用合成材料C.日常用品使用绿颜色的 D.采用太阳能路灯照明9.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A. B.C. D.10.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B.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C.氧化汞汞+氧气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1.现有①空气②四氧化三铁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液态氧⑥水,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1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基本反应类型:(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2)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__________.13.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已知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Y=__________,X=__________.1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15.浓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往如图试管口的棉花滴10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三、简答题(14分)16.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面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1 H 2He3 Li4 Be 5B 6 C 7 N 8O 9 F 10Ne 11 Na 12 Mg 13Al 14 Si 15 P 16S 17 Cl 18Ar(1)从表中可查出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17.在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1)表示中性原子的有__________;(2)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有__________;(3)表示阴离子的有__________;表示阳离子的有__________.18.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X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则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__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19.用分子原子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3)试回答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20.分析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回答问题.(1)同一周期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2)同一主族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10分)21.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作用.(3)如果用装置E收集气体结束后应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指出装置中的一点不足__________,这样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州利川市谋道初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3单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爆竹爆炸B.木炭燃烧C.钢水浇铸D.葡萄酿酒【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爆竹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木炭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钢水浇铸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本题考查空气的体积分数,只要熟记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即可轻松解答.【解答】解: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含量可知空气成分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体积分数21% 78% 0.94% 0.03% 0.03%特点相对固定可变成分故选C.【点评】本题很简单,需要学生能够记住即可,同时还要了解空气成分的多样性3.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液体的倾倒B.液体的量取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实验室中取用药品及实验注意事项来完成解答即可,其中倾倒液体时通常将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用量筒读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点燃酒精灯通常用火柴引燃;滴加液体时要将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不能伸到试管中.【解答】解:A、倾倒液体时通常将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故A操作正确;B、用量筒读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操作正确;C、点燃酒精灯通常用火柴引燃,故C操作正确;D、滴加液体时要将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不能伸到试管中,故D操作错误.故选D.【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X.4.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B.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分析】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本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等.【解答】解:A、红磷要足量,故选项正确;B、本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正确;C、冒出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应使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并观察水面变化情况,故选项错误;D、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等.故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现象,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把握.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分裂变成了原子B.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熄灭,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答】解: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由于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故A不正确;B、经过食堂附近能闻到饭菜香味是因为分子运动到了我的鼻子中,故B正确;C、由于构成酒精和水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所以混合后的体积将小于总体积,故C正确;D、由于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即构成他们的分子种类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不相同,所以D也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A.质子数和中子数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C.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的概念,并根据概念进行分析解题,学以致用.7.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水分子B.氧元素和氢元素C.氧原子和氢原子D.氢分子和氧分子【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而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水分子.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分子定义的理解应用.进一步要求学生准确记忆理解概念、理论、定律等.8.第29届奥运会于去年8月在成功举办.本届奥运会倡导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 )A.垃圾采用露天焚烧处理 B.禁止使用合成材料C.日常用品使用绿颜色的 D.采用太阳能路灯照明【考点】绿色化学.【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垃圾采用露天焚烧的产物来回答;B、根据现在使用的材料回答;C、根据绿色食品的定义来回答;D、根据太阳能特点来考虑本题.【解答】解:A、垃圾采用露天焚烧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故A错误;B、现在人们使用的物质大多数是合成材料,禁止使用合成材料是绝对不可能的,故B错误;C、绿色食品是指无毒、无公害的食品,并不是绿颜色的,日常用品使用绿颜色的与倡导的理念没有任何关系,故C错误;D、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没有任何污染,采用太阳能路灯照明是符合该理念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知道垃圾焚烧的坏处,了解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各种物质的材料,熟悉新能源有哪些.9.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A. B.C. 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我们可以利用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大小关系来确定,所给微粒是原子还是阳离子或阴离子.【解答】解: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因电子数大于质子数,所以微粒带负电.其中B质子数小于电子数是阳离子.CD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表示原子.A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表示阴离子.故选:A.【点评】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所以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10.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B.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C.氧化汞汞+氧气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本题考查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化合是多变一,分解是一变多.【解答】解:A、该反应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B、该反应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C、该反应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D、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较简单,注意从物质的类别和多少来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重点是掌握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变化特征.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1.现有①空气②四氧化三铁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液态氧⑥水,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④.【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解: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铁粉、二氧化碳、液态氧、水等物质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①;④.【点评】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就可以判断该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属于纯净物.1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基本反应类型:(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2)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3)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2)由题意反应物为高锰酸钾,反应后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条件为加热,故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3.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已知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Y=6,X=16.【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易得2个电子,说明其最外层电子数为8,据此解答.【解答】解: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说明其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其原子中的电子总数为16,故核内的质子数为16,故填:6,16.【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分子、原子和离子;水分子;铁原子;钠离子、氯离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浓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往如图试管口的棉花滴10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从试管口向试管底部逐渐变红,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析】首先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图片所给图片的实验目的,然后根据实验目的获得正确的结论.【解答】解: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从浓氨水里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上,故由近及远变色.故答案为:①滤纸条从试管口向试管底部逐渐变红,②不断运动.【点评】本题以图片命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三、简答题(14分)16.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面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1 H 2He3 Li4 Be 5B 6 11 Na 12 Mg 13Al 14(1)从表中可查出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Na(填元素符号).【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可知,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钠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a.故答案为:(1)16.00;(2)N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7.在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1)表示中性原子的有AC;(2)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有ABD;(3)表示阴离子的有B;表示阳离子的有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则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A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2)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则属于相对稳定结构,A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BD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3)B、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答案为:(1)AC;(2)ABD;(3)B;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X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则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63,中子数为89,核外电子数为63.【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由题意,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其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63;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则中子数=152﹣63=89.故答案为:63;89;6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9.用分子原子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3)试回答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断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3)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0.分析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回答问题.(1)同一周期的共同点是同一周期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2)同一主族的共同点是同一主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同一主族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同一周期的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2)由同一主族的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同一主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答案为;(1)同一周期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2)同一主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10分)21.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上学期九年级政治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试题

-上学期九年级政治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试题

某某省渑池县直中学2015-2016上学期九年级政治第二次月考试题一、请你选择(共20分)▲单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2015年12月4日,在首都国际机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出发前往瑞典领奖。

屠呦呦曾说:“在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的最关键时刻给了我灵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文化是民族魂、民族的根B必须完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C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中华文化已经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2015年9月22 — 29日,国家主席对美国进行成功访问并出席联合国大会,他在演讲中谈友谊,话文明,论合作,谋发展,纵论古今,使“中国热”在美国及联合国持续升温。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诠释了世界强国的非凡气度和文化自信B有利于对外展示中华文明提升国际地位C能够让美国从新的视角认识到中国的强大D 有助于加强中国在世界各国的领导力3、2015年9月3日,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2400人军乐团先后合唱了 6首歌曲,在整个仪式的开场时,连续演唱《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保卫黄河》《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上》《强军战歌》等。

演唱这些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性的歌曲()A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B有利于弘扬艰苦奋斗和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C有利于提高我军乐团的演唱水平和职业技能D是为了配合纪念活动达到更加震撼的视听效果4、2015年10月23日,首届中蒙博览会在某某呼和浩特开幕。

博览会规模空前,共设32项具体活动,包括投资贸易洽谈、会议论坛、展览展示、文化交流等。

国家主席和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分别致贺信。

请为本次博览会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是()A中蒙联手剑出鞘,反恐维和护太平B百花齐放文化园,中蒙互奏阳春曲C消除分歧达共识,两国同庆办盛会D同行草原.丝绸之路联结合作.发展走廊▲多项选择(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5、2015年9月4日至7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高峰论坛暨某某省第二届古镇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在某某某某举行。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5) (2)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5) (2)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2分)1.(1分)下列颜色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变红B.紫红色的铜片在空气中加热逐渐变黑C.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遇锌逐渐变成无色D.滴有红墨水的水遇活性炭逐渐变成无色2.(1分)人们常说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在这五种金属中化学活动性最弱的是()A.金B.银C.铜D.锡3.(1分)小川同学学习生活用品涉及的主要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铅笔芯B.合成纤维“海宝”C.不锈钢餐具D.纯棉T恤4.(1分)铌酸锂(LiNbO3)晶体是目前用途最广泛的新型无机材料之一.下列关于铌酸锂说法不正确的是()A.铌酸锂属于氧化物B.铌酸锂由三种元素组成C.铌酸锂中含两种金属元素D.铌酸锂中铌元素的化合价为+55.(1分)下列变化,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A.敞口放置的石灰水表面出现一层白膜B.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变稀C.酥脆的饼干置于空气中变软D.菜刀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6.(1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温度升高,固体的溶解度增大D.食盐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7.(1分)“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8.(1分)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厨房内闻到较浓的燃气味,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D.手持燃着的蜡烛进入深洞游览,发现烛光变弱或熄灭立即退出9.(1分)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

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B.水和生石灰C.稀硫酸和锌D.水和硝酸铵10.(1分)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A.CaO B.CaCO3C.Ca(OH)2D.Na2CO311.(1分)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天津一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B.是银白色的固体C.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D.能够导电、能够导热2.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主要是利用石墨()A.具有导电性、防辐射B.密度小,减轻机身重量C.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 D.硬度小,有润滑作用3.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这瓶气体不可能是()A.一种化合物B.两种化合物C.两种单质D.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4.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提炼金属铝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物质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用铜丝做导线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C.稀有气体做金属焊接保护气 D.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6.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③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宜用铁制容器;④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于实验室制取氢气.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②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A.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8.钠是一种银白色固体,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把钠投入水中,与水剧烈反应,熔化成闪亮小球在水面上游动,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必须隔绝空气保存B.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钠是熔点最低的金属C.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D.把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蓝色沉淀9.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5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6g B.8g C.13.2g D.20g10.已知一定温度下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SO2、SO3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现进行如下实验:①加热10g硫酸铜粉末至完全分解,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结束后称量①中固体质量变为5g,②中溶液增加了4.5g.该实验中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A.3CuSO43CuO+SO3↑+2SO2↑+O2↑B.4CuSO44CuO+2SO3↑+2SO2↑+O2↑C.5CuSO45CuO+SO3↑+4SO2↑+2O2↑D.6CuSO46CuO+4SO3↑+2SO2↑+O2↑二、选择题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2.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13.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A .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B .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C .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D .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1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等质量的铁、锌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向一定质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15.防锈和回收废旧金属都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途径.为测定一种待回收的废铁中铁的锈蚀程度,某同学取该部分锈蚀的铁片样品(仅由铁和氧化铁组成),测得其中氧元素的含量为12%,则样品中已被锈蚀的铁元素占原金属铁的质量分数约为()A.28% B.31.8% C.46.7% D.70%三、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21分)16.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不同的原因是.17.生铁和钢含碳量高.18.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其中含有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为.19.铝制品不易锈蚀的原因是.20.为验证 Fe、Mg、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室提供的药品有:Mg(NO3)2溶液、Fe(NO3)溶液、AgNO3溶液、稀盐酸、银、铁、镁.选用上述药品中的三种,通过两步实验能验证活动性.选2用的三种药品是或(写出两组药品的组合,用化学式表示).21.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化合物A2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 A2B.某校一课外小组的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 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8.0g.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试求丙学生实验中a:b的值可能是多少?22.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定Cu﹣Fe合金和Fe﹣Al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未标明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必要的仪器.他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g与足量该硫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气体a g.请讨论:当粉末为Cu﹣Fe合金时,a<;当粉末为Fe﹣Al合金时>a>.23.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 CO 和 CO2的分离和干燥.现只有稀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操作过程:应先关闭 b,再打开 a,乙中排出气体.若获得另一种气体,丙中盛放的溶液为,操作为.24.取0.18g炭在一定量氧气中燃烧,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0.5g碳酸钙.计算:(1)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2)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23分)2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酒精的燃烧(2)化合反应且为吸热(3)铝和硫酸铜溶液.26.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Na+Cl2=2NaCl,反应前后Na、Cl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分析,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Mg+O22MgO B.2KClO32KCl+3O2↑C.CaCO3CaO+CO2↑D.H2+CuO Cu+H2OE.CuO+2HCl═CuCl2+H2O F.NaOH+HCl═NaCl+H2O27.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通常具有氧化性,如在氯化铁溶液中,氯化铁能将单质铜氧化成氯化铜,自身被还原成氯化亚铁.试回答下列问题: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②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滤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28.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对于该图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①A 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②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③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④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⑤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29.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1)若常温下,A、B、E、F为常见的无色气体,且A由两元素组成,其质量比为3:1,D为无色液体,C为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若A和F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A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3,E是一种红色金属,E的化学式,写出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五、实验题(共3小题,21分)30.如图1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仪器和装置,请认真观察后回答有关问题.(1)B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是.(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二氧化碳,同时检验二氧化碳.请按照气流从左到右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4)某实验小组在一定量的石灰水中通入CO2,产生沉淀的质量与通入CO2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反应:CaCO3+H2O+CO2=Ca(HCO3)2,其中CaCO3、Ca(HCO3)2均属于盐且Ca(HCO3)2易溶于水.①请描述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②请计算通CO2气体前石灰水中溶质Ca(OH)2的质量g.③为使溶液的质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为最大值,理论上至少应通入CO2质量g.(不考虑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④向含有NaOH和Ca(OH)2的混合溶液中缓缓通入CO2直到过量.其现象为:沉淀….请按照先后顺序写出相应生成盐的化学式:、、、.31.某同学用如图装置验证某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三种气体(假设每步操作中,参加反应的气体都完全反应或吸收).(1)该同学验证三种气体一定存在.实验进行时,若要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这几种仪器的连接顺序应是:混合气体→→→→D→→(填A、B、C或E,可以重复);(2)B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为;(3)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E,其目的分别是,;(4)混合气体通过A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你设计一种尾气处理方案:.32.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1)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2)实验操作步骤有: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再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3)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 g,与酸充分反应后,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 g,则锌的质量分数为;(5)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锌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六、计算题(两小题,5分)(保留至0.1或0.1%)33.湿法冶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若向ag含杂质的铁粉(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梵音)中加入16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6.8g 干燥固体,同时得到一种不饱和溶液(滤液损失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硫酸铜质量列出求解样品中铁的质量(x)的比例式;(2)a的数值为多少?(3)若向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40.8g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4)工业上若要得到120t上述铁粉,需要含杂质(杂质不含铁元素)20%的赤铁矿的质量是为多少?34.把质量为10g 的铁片放在50g 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称重,铁片的质量增加到10.6g,问析出克铜.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16-2017学年天津一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B.是银白色的固体C.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D.能够导电、能够导热【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可以根据金属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一些金属较软,一些金属熔点较低.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颜色不都是银白色的.一些金属不能和酸反应.【解答】解:A、一些金属的硬度很小,熔点较低,如钠等,故A错误;B、一些金属的颜色不是银白色的,例如铜是红色的,故B错误;C、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故C错误;D、金属都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金属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主要是利用石墨()A.具有导电性、防辐射B.密度小,减轻机身重量C.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 D.硬度小,有润滑作用【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答】解:航天飞机与空气的磨擦过程中会产生高温,覆盖的物质应该具有的性质是: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这样才能对航天飞机起到保护作用.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时要充分理解物质的性质,只有理解了物质的性质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3.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这瓶气体不可能是()A.一种化合物B.两种化合物C.两种单质D.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经过测定某气体中只含有碳、氧元素,若该气体为纯净物,则气体一定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若气体为混合气体,则该气体一定不属于单质或化合物.【解答】解:A、一氧化碳气体中只含碳、氧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A可能;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碳、氧元素,属于两种化合物;故B可能;C、如果是两种单质,则只能是碳和氧气,而碳不是气体,是固体,故C不可能;D、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碳、氧元素,属于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故D可能;故选C.【点评】采取例证解答问题,往往会使看似复杂而无从下手的问题会得以简化,有时也有助于受到启发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4.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提炼金属铝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提炼金属铝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二氧化硫形成酸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物质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用铜丝做导线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C.稀有气体做金属焊接保护气 D.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用铜丝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这是铜的物理性质;B.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和密度大于空气的性质,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属于物理性质;C.稀有气体做金属焊接的保护气是利用稀有气体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D.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是利用氧化钙能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故选A.【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6.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③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宜用铁制容器;④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于实验室制取氢气.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压轴实验题.【分析】①在相同的条件下,金属与氧气反应时,反应条件越简单,说明该金属的活动性越强;②金属铝更耐腐蚀是由于其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就可以和氧气反应而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进一步氧化,可以据此分析;③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可以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可以据此解答;④锌化学性质较温和,和酸反应时的速率不快也不慢,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可以据此解答.【解答】解:①在相同的条件下,金属与氧气反应时,反应条件越简单,说明该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故对;②金属铝更耐腐蚀是由于其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就可以和氧气反应而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进一步氧化,而不是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铝强,故错;③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可以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故不能用铁桶来配制波尔多液,故对;④锌的化学性质较温和,和酸反应时的速率不快也不慢,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故对.综上可知,说法正确的为①③④.故选C.【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②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A.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考点】氧气的工业制法;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专题】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①据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析;②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③据合金的优良性回答;④据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易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回答;⑤据干冰能灭火的原因分析;⑥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解答】解:①工业上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故正确;②氢气和甲烷具有可燃性,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故正确;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低,但硬度一般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要高,故错误;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质是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故正确;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故正确;⑥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察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平时要多加记忆即可.8.钠是一种银白色固体,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把钠投入水中,与水剧烈反应,熔化成闪亮小球在水面上游动,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必须隔绝空气保存B.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钠是熔点最低的金属C.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D.把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蓝色沉淀【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分析;B、钠是熔点低;C、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判断;D、根据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分析.【解答】解:A、由于钠“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所以金属钠必须隔绝空气保存,故A正确;B、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钠是熔点低,但是钠并不是熔点最低的金属,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故B错误;C、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故C正确;D、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当把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的氢氧化钠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为信息给予题,完成此类题目,要认真阅读题干内容,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分析填空.9.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5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6g B.8g C.13.2g D.20g【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因为反应后减少的是二氧化碳,钙元素全部转化为CaO中的钙,则只要计算出所有CaO中的钙元素即可求出.【解答】解:50g混合物含钙元素的质量=50g×60%=30g,反应前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也为30g;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的质量:30g÷(×100%)=42g,故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50g﹣42g=8g.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学生利用碳酸钙完全分解后固体为氧化钙,再利用钙元素的质量守恒来推断生成氧化钙的质量是解答的关键.10.已知一定温度下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SO2、SO3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现进行如下实验:①加热10g硫酸铜粉末至完全分解,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结束后称量①中固体质量变为5g,②中溶液增加了4.5g.该实验中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A.3CuSO43CuO+SO3↑+2SO2↑+O2↑B.4CuSO44CuO+2SO3↑+2SO2↑+O2↑C.5CuSO45CuO+SO3↑+4SO2↑+2O2↑D.6CuSO46CuO+4SO3↑+2SO2↑+O2↑【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由“反应结束后称量①中固体质量变为5g,②中溶液增加了4.5g”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了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每个装置的质量变化情况,从而分析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10.0g﹣5.0g=5g,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10g﹣5g=5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了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其质量为4.5g,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5g﹣4.5g=0.5g;则参加反应的硫酸铜和生成氧化铜及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比为10g:5g:0.5g=20:10:1,表现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0÷160):(10÷80):(1÷32)=4:4:1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只有B答案符合这个比例;故选:B.【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根据装置的质量差分析出各物质的质量,然后求出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二、选择题(2015•郴州)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宿州市灵璧中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工业制氧气 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C.蜡烛燃烧,蜡烛熔化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2.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液态氧C.软水 D.稀有气体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入块状固体B.蒸发C.检查装置气密性D.加热固体制氧气4.下列选项中,能说明木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发出白光B.放出热量C.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瓶壁有水雾5.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质量监测的物质是()A.二氧化硫 B.可吸入颗粒物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碳6.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则下列粒子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A.B.C.D.7.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铕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63B.铕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63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9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8.如图所示是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B.该元素可能是金属元素C.该图没法表示出中子的数目D.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9.水体污染的来源是①生活污染;②工业污染;③农业污染;④空气污染()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④10.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中,反应物分子发生了变化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后该密闭体系中没有单质存在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0分)1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下列意义或者数字和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①2个硫原子;②3个水分子;③2O;④3CO2;⑤铜元素;⑥铵离子.1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标明属于“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硫粉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13.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如图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2)钠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符号是;(3)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14.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2)实验室制取O2,选用收集装置(填写装置序号).发生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是.(3)用高锰酸钾制取O2,如用D装置收集O2,收集完毕时,应先(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后(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1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收集资料】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空气中点燃时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表达式:S+O 2SO2).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选择的药品是足量的红磷,设计了如图1.(1)红磷在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2)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3)一般不用木炭的原因是.(4)集气瓶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改进实验】第二小组同学选择的药品是硫,步骤和现象是:步骤现象①用燃烧匙将硫点燃后伸入到大试管中,立即密封.硫燃烧②待硫熄灭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冷水的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如图2 一段时间后,试管中上升了一段稳定的水柱,水约占试管容积的(5)你认为水上升的原因是.(6)最终水约占试管容积的,该实验的结论是.(7)如果不足,可能是下列原因中的(填字母).A.硫用量不足 B.未冷却至室温 C.气密性不好.16.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实验中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最佳质量比.实验中采用如图实验装置,取20g氯酸钾,分成10等份,每份2g,分别装入10支试管中.在10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质1 234 5678 910量的二氧化锰,分别测量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在不同质量比时,生成2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编号二氧化锰的质量/g 0.10.20.330.40.50.661 1.32 3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1:201:101:6 1:51:41:3 1:22:31:13:2 生成200mL氧气时间/秒235186162 147 133117 14316211244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此实验中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宜采取的收集方法是排水法.原因是,收集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没有”)影响.(3)分析上述数据,你认为利用此法制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4)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更好.请写出前者的两个优点、.(5)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带来影响.分析上表数据,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①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②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低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宿州市灵璧中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工业制氧气 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C.蜡烛燃烧,蜡烛熔化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冰雪融化、工业制氧气都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都是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汽油挥发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液态氧C.软水 D.稀有气体【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液态氧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软水中含水、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等物质,属于混合物.D、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入块状固体B.蒸发C.检查装置气密性D.加热固体制氧气【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制取装置.【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加入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向试管中加入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给固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固体,且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下列选项中,能说明木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发出白光B.放出热量C.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瓶壁有水雾【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发光的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B、放出热量的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C、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瓶壁有水雾的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5.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质量监测的物质是()A.二氧化硫 B.可吸入颗粒物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碳【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知识的理解,主要的污染物有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要在学习有关空气污染物知识的基础上回忆.【解答】解:对空气能造成污染的物质有100多种,但主要的污染物有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必须在空气质量日报中体现出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A、二氧化硫,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A正确;B、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B正确;C、二氧化氮,也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C正确;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污染物,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较简单,要熟悉空气的污染物和空气质量日报的知识.6.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则下列粒子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A.B.C.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根据水的化学式,判断水分子的微观结构图.【解答】解:水由水分子构成,所以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选:D.【点评】物质的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也可以表示构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所以由物质的化学式可得知构成该物质分子的构成.7.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铕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63B.铕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63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9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计算;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D、根据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判断.【解答】解: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所以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其质子数和电子数也为63,所以: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其质子数和电子数也为63,所以正确;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铕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52﹣63=89,所以错误;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其质子数和电子数也为63,所以错误;D、铕元素原子的质量是指实际质量,其单位一般是克,在该题中无法判断.故选:A.【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8.如图所示是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B.该元素可能是金属元素C.该图没法表示出中子的数目D.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简单分类.【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核外电子层数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由最外层电子数可判断该元素的种类及在化学变化中的性质.【解答】解:A、该元素的原子电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故A 错误;B、该元素的原子电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该元素可能是金属元素;故B正确;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得知原子核内19个质量,但不能判断原子的中子数;故C正确;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故D正确.故选A.【点评】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元素为金属元素,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易得到电子.9.水体污染的来源是①生活污染;②工业污染;③农业污染;④空气污染()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④【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①工业生产中废物的任意排放②农业上大量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进行解答.【解答】解:工业生产中废物的任意排放、农业上大量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故选:C.【点评】本题从水体污染的原因、造成的危害、防治措施方面进行了综合考查.10.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中,反应物分子发生了变化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后该密闭体系中没有单质存在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因为该反应的图示前后中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说明反应过程中有部分分子没有参与反应,所以该图示可以转化为,据此对选项的内容逐一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该反应的图示前后中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说明反应过程中有部分分子没有参与反应,所以该图示可以转化为;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中,反应物分子发生了变化,故A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故B正确;C、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没有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生成,在该密闭体系中部分不反应的单质分子还是存在的,故C错误;D、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物质中存在两种分子,而反应后为一种分子,所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反应特征,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0分)1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下列意义或者数字和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①2个硫原子2S ;②3个水分子3H2O ;③2O2个氧原子;④3CO23个二氧化碳分子;⑤铜元素Cu ;⑥铵离子NH4+.【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硫原子,就可表示为:2S;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③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O表示:2个氧原子;④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3CO2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⑤元素可用元素符号表示,铜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u;⑥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铵离子可表示为:NH4+;故答案为:①2S;②3H2O;③2个氧原子;④3个二氧化碳分子;⑤Cu;⑥NH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标明属于“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SO2(化合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化合反应)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2H2O22H2O+O2↑(分解反应)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根据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解: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S+O2SO2,化合反应;3Fe+2O2Fe3O4,化合反应;2H2O22H2O+O2↑,分解反应;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然后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最后结合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13.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如图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②;(2)钠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符号是NaCl ;(3)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质子.【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元素的简单分类.【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由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可知,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分别是锂、氟、镁元素,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分别是锂、氟、镁元素,锂、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氟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2)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NaCl.(3)由题意,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7,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吗,则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质子.故答案为:(1)②;(2)NaCl;(3)质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4.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②水槽.(2)实验室制取O2,选用收集装置C或D (填写装置序号).发生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用高锰酸钾制取O2,如用D装置收集O2,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后熄灭酒精灯(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文字表达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2)根据氧气密度和溶水性选择收集装置;(3)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操作注意事项分析;【解答】解:(1)①是长颈漏斗,②是水槽.故答案为:长颈漏斗;水槽.(2)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发生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故答案为:C或D;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用高锰酸钾制取O2,如用D装置收集O2,收集完毕时,为防止水倒流如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故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熄灭酒精灯.。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九年级化学试卷(全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九年级化学试卷(全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Ca:40 O:16 Cl:35.5 N:14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水是最常见的物质。

以下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人类不缺淡水B.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生活中可以用食盐水区分硬水和软水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2.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64B.115C.66D.493.下列几种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煤油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并冒黑烟B.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触酒精灯火焰即燃C.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D.甲烷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一定会爆炸4.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则此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N2OB.NOC.NO2D.N2O5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C.剧烈燃烧引起爆炸,所有的爆炸都是剧烈燃烧引起的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6.下列实验中,仪器和用品的选择不合理的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A.收集CO2气体——⑥⑦⑧B.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O2—⑦⑧⑨C.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①②D.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③④⑤7.不能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A.点燃看是否能燃烧B.看颜色、闻气味C.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8. 葡萄糖(C6H12O6)是人体中提供能量的最基本糖类物质,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2012—2013学年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2012—2013学年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2012—2013学年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24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混合物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C.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D.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2、(2011烟台市)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问的间隔变小(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A.柳絮纷飞B.花香四溢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4、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最小粒子B.水通电后变成气体,是因为它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去了C.分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粒子D. 氢原子和氧原子是电解水变化中的最小微粒5、(陕西省)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B.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D.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6、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它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

下列过程中,你认为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A、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B、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C、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D、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7、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8、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B.水的密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室温到4℃)C.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蒸馏、吸附等D.水生动植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9.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10、.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不会造成危害的是A.汽车排放的尾气B.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C.随意丢弃的废旧电池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11、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班级考号姓名成绩本卷需要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H:1 Mg:24Fe:56Zn:65S:32 Cl:35.51.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主要原因是A.价格便宜B.熔点高C.烹饪的食物中留有铁元素D.导热性好2.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B.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3.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A.青铜B.铝C.钢D.生铁4.为验证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A.FeSO4溶液、Cu、AlCl3溶液B.CuSO4溶液、Fe、AlCl3溶液C.稀盐酸、Fe、Cu、AlD.FeSO4溶液、Al、Cu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跟稀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A.硫酸锌ZnSO4B.氯化镁MgCl2C.氯化铁FeCl3D.硫酸亚铁FeSO46.将盛有等质量和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天平平衡,向右盘加入金属锌,左盘加入与锌等质量的金属镁,充分反应后,两边的酸都有剩余,则此时天平的指针指向为分度盘的A.左边B.右边C.正中D.无法确定7.不法分子常用金光闪闪的“假元宝”(铜锌合金)蒙骗人们。

下列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A.加盐酸B.测密度C.加硝酸银溶液D.看颜色8.欲将80g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稀释到质量分数为10%,需要加水A.800 g B.80 g C.8 g D.0.8 g9.某溶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较,一定不会改变的是A.沸点B.导电性C.颜色D.水分子的构成10.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A.用洗洁精洗去碗盆上沾染的油污B.用洗衣粉清洗就餐时不小心沾染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衣服上沾染的圆珠笔油D.各种日常洗涤剂、化妆品的配制11.t℃时,向一支盛有0.1g熟石灰的试管内加入10mL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

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Na+、Ba2+、Cl﹣、SO42﹣B.Ca2+、HCO3﹣、C1﹣、K+C.Mg2+、Ag+、NO3﹣、Cl﹣ D.H+、Cl﹣、Na+、CO32﹣2.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pH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是()()A.pH为3:FeCl3、CuS04、NaCl B.pH为12:BaCl2、Na2C03、Na0HC.pH为1:KCl、Na2S04、HN03D.pH为5:NaCl、Na2C03、FeS043.下列有关纯碱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碱难溶于水B.纯碱是碱而不是盐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D.纯碱中含有少量的小苏打可以用稀盐酸除去4.钓鱼岛是中国神圣的领土.Diaoyudao及其附近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钴、锰等资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A.H2B.NO2C.CH4D.SO25.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Cl2、MgCl2、Na2SO4得到NaCl,可将粗盐溶解于水,然后进行下列六项操作:①过滤②加适量盐酸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加过量NaOH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⑥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④⑤③②⑥ B.④①③⑤②⑥ C.⑤④③②①⑥ D.⑤④③①②⑥6.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4、BaCl2、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溶液甲+乙乙+丙丙+丁甲+丁现象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无色气体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A.HCl、BaCl2、H2SO4、Na2CO3B.H2SO4、HCl、BaCl2、Na2CO3C.HCl、H2SO4、BaCl2、Na2CO3D.H2SO4、Na2CO3、HCl、BaCl2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7.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铵、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下列各问:写出下列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A中的反应;②D中的反应.8.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铵、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下列各问:【实验探究】(1)A、B、C、D四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写出下列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A中的反应②D中的反应【挖掘实质】如图是A组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实践运用】(1)完成试验后,四组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再将废液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用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2)①溶液中的白色沉淀一定是,理由是.(3)废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4)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溶液中可能含有离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可能含有②取滤液滴加现象明显含有该离子9.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g(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五四学制)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Na+、Ba2+、Cl﹣、SO42﹣B.Ca2+、HCO3﹣、C1﹣、K+C.Mg2+、Ag+、NO3﹣、Cl﹣ D.H+、Cl﹣、Na+、CO32﹣【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溶液中的离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离子间不能形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解答】解:A、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能生成硫酸钡沉淀,该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A不正确;B、钙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氯离子、钾离子之间既不能生成沉淀也无气体或水生成,该组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B正确;C、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该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C不正确;D、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掌握一些常见离子的共存规律则可以快速解决此类问题:H+不能与OH﹣、CO32﹣共存,OH﹣不能与大多数金属离子、NH4+共存,CO32﹣不能与大多数金属离子、H+共存,SO42﹣不能与Ba2+、Cl﹣不能与Ag+共存等.2.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pH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是()()A.pH为3:FeCl3、CuS04、NaCl B.pH为12:BaCl2、Na2C03、Na0HC.pH为1:KCl、Na2S04、HN03D.pH为5:NaCl、Na2C03、FeS04【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A、根据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进行分析;B、根据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进行分析;C、根据所有的钠盐、钾盐、硝酸盐都溶于水进行分析;D、根据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解答】解:A、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而选项中要求形成无色溶液,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氯化钡和碳酸钠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所有的钠盐、钾盐、硝酸盐都溶于水,选项中所给物质在酸性环境中可以大量共存,故C正确;D、碳酸钠在酸性环境中,会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硫酸亚铁在溶液中显浅绿色,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解离成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物质就不能共存,注意对带色离子的识记.3.下列有关纯碱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碱难溶于水B.纯碱是碱而不是盐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D.纯碱中含有少量的小苏打可以用稀盐酸除去【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溶解性;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易溶于水,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钠、碳酸氢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故选项说法正确;D、纯碱、小苏打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钓鱼岛是中国神圣的领土.Diaoyudao及其附近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钴、锰等资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A.H2B.NO2C.CH4D.SO2【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成分是甲烷.【解答】解: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化学式是CH4.故选:C.【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熟记教材内容即可顺利解答.5.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Cl2、MgCl2、Na2SO4得到NaCl,可将粗盐溶解于水,然后进行下列六项操作:①过滤②加适量盐酸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加过量NaOH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⑥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④⑤③②⑥ B.④①③⑤②⑥ C.⑤④③②①⑥ D.⑤④③①②⑥【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⑤④③①②⑥.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粗盐提纯中的物质的除杂或净化操作,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了解需要除去的是哪些离子,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除杂,在除杂质时,杂质和所加的试剂的状态一样,就要注意,加入的量的控制.6.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4、BaCl2、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溶液甲+乙乙+丙丙+丁甲+丁现象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无色气体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A.HCl、BaCl2、H2SO4、Na2CO3B.H2SO4、HCl、BaCl2、Na2CO3C.HCl、H2SO4、BaCl2、Na2CO3D.H2SO4、Na2CO3、HCl、BaCl2【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推断,BaCl2和稀H2SO4和Na2CO3均会生成白色沉淀,Na2CO3和HCl、稀H2SO4反应均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表格反应的现象,据此对物质进行分析推断并得出结论.【解答】解:四物质中BaCl2和稀H2SO4和Na2CO3均会生成白色沉淀,Na2CO3和HCl、稀H2SO4反应均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表格可知丙能够产生两次沉淀,因此丙是氯化钡,则乙和丁分别是硫酸、碳酸钠真的一种,那么剩下的甲就是盐酸,由于甲和丁混合能够产生气体,因此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就是碳酸钠,那么乙就是硫酸,带入表格验证,符合要求,即:甲是盐酸,乙是硫酸,丙是氯化钡,丁是碳酸钠.故选项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7.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铵、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下列各问:写出下列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A中的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 ;②D中的反应Ba(NO3)2+K2CO3═BaCO3↓+2KNO3.【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题意,A中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D中碳酸钾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①A中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②D中碳酸钾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NO3)2+K2CO3═BaCO3↓+2KNO3.故答案为:①2NaOH+H2SO4═Na2SO4+2H2O;②Ba(NO3)2+K2CO3═BaCO3↓+2KNO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与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铵、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下列各问:【实验探究】(1)A、B、C、D四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写出下列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A中的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②D中的反应K2CO3+Ba(NO3)2=BaCO3↓+2KNO3【挖掘实质】如图是A组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H2O.【实践运用】(1)完成试验后,四组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再将废液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用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2)①溶液中的白色沉淀一定是硫酸钡,理由是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说明得到无色溶液为酸性,酸过量,亦说明白色沉淀不能溶于酸.(3)废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OH﹣和CO32﹣.(4)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溶液中可能含有离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可能含有Ba2+②取滤液滴加硫酸钠溶液现象明显含有该离子【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科学探究.【分析】【实验探究】(1)①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②根据碳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进行分析;【挖掘实质】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进行分析;【实践运用】(2)根据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说明得到无色溶液为酸性,亦说明白色沉淀不能溶于酸;(3)根据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共存;(4)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Ba2+和SO42﹣也不能大量共存;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H+、Na+、K+和NO3﹣.【解答】解:【实验探究】(1)①A中的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②D中的反应碳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为:K2CO3+Ba(NO3)2=BaCO3↓+2KNO3;【挖掘实质】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表示为:H++OH﹣=H2O;【实践运用】(2)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说明得到无色溶液为酸性,酸过量,亦说明白色沉淀不能溶于酸,由“硫酸、硝酸铵、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看,沉淀一定是硫酸钡,(3)由于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说明得到无色溶液为酸性,酸过量,则溶液中一定不能含有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4)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Ba2+和SO42﹣也不能大量共存;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H+、Na+、K+和NO3﹣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可能性一:Ba2+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Ba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不含有Ba2+.可能性二:SO42﹣取上述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含有SO42﹣;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上述溶液中不含有SO42﹣.故答案为:【实验探究】(1)①2NaOH+H2SO4=Na2SO4+2H2O;②K2CO3+Ba(NO3)2=BaCO3↓+2KNO3;【挖掘实质】H++OH﹣=H2O;【实践运用】(2)硫酸钡;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说明得到无色溶液为酸性,酸过量,亦说明白色沉淀不能溶于酸;(3)OH﹣和CO32﹣;(4)溶液中可能含有离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可能含有Ba2+②取滤液滴加硫酸钠现象明显含有该离子溶液【点评】本题考查复分解反应及其反应条件.是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它的概念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沉淀、气体、水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9.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 4.4 g(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1)由图示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进而可以求出杂质的质量及质量分数;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氯化钠包括原混合物中存在的和反应中生成的,所得溶液的质量为:样品质量+盐酸质量﹣二氧化碳质量.【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故答案为:4.4;设样品中Na2CO3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117 44(2)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11.7%;答: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11.7%;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3%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3)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的答题表内.
1.(2分)(2015•郴州)物质世界在不断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晾干衣服 B.食物腐败 C.灯泡发光 D.压榨果汁
2.(2分)(2015•临清市三模)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量取液体B.
加热液体C.
滴加液体D.
点酒精灯
3.(2分)(2012•农安县模拟)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
4.(2分)(2015•盘锦)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C.
D.
5.(2分)(2015•上海)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
D.减少燃烧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6.(2分)(2015•雅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7.(2分)2014年5月7日在南京丢失的放射源铱﹣192,于5月10日安全回收.铱﹣192是高危放射源,会危害人体健康.据如图判断,有关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中子数为77
B.铱的元素符号是Ir
C.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7
D.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
8.(2分)在野外和灾区可以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成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A.③②①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
9.(2分)(2006•无锡)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A.注射器内有液体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10.(2分)(2011•眉山)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6分)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3)A和B两种粒子的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A、B、C中属于离子的粒子是,能得到电子的粒子是;(5)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是由(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12.(6分)小明同学去相山游玩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人工湖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图流程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操作是.
(2)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3)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4)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5)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
(6)“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13.(11分)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实验室欲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该装置有什么不足:,产生氧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3)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在实验室中用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写管口字母)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
(5)装置A和C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同种气体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具有哪些优点?(只答出一条即可).
14.(5分)(2004•河北)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如图所示),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①;②;③.
15.(6分)明矾[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是农村常用的一种净水剂,它在水中离解出K+、Al3+和SO42﹣,甲同学为了探究明矾中每种粒子是否有净水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乙同学看到甲的方案后,认为该方案不完善,他对甲同学的方案进行补充完善,请你把乙同学补充方案中要达到的实验目的和所使用的试剂填入下表.可选试剂:NaCl,KCl,AlCl3,
种方法2分)
三、本大题共6分.
16.(6分)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若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则硫原子的实际质量为多少?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
卷(3)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的答题表内.
1.B;2.A;3.B;4.B;5.C;6.A;7.A;8.B;9.D;10.B;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B、C;最外层电子数;C; AB;离子;12.蒸馏;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之沉降;D;吸附;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淘米水浇花,拖地等;
13.锥形瓶;酒精灯;B;试管口没有棉花团;
KMnO4K2MnO4+MnO2+O2↑;;2Na2O2+2H2O=4NaOH+O2↑;A; g→f→i;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14.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通入到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或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毒;不与食物反应;廉价、易获得;15.K+、Cl-均没有净水作用;Al3+或SO42-有净水作用;
三、本大题共6分.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