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可思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共155页)
学校不正干,市场说了算!
四川那个师傅看的是学校,
我看市场。
一、中国高等教育社会需求数量年度指标
2013届就业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0位)
2013届就业率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3届就业率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0位)
2013届就业率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二、专业就业质量年度指标
2013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50个主要本科专业
2010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3届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0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3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50个主要高职高专专业
2010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2013届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2010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2013届较2012届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本科专业类(前5位)
2013届较2012届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类(前5位) 2010届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本科专业类(前10位)
2010届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类(前10位) 2013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0位)
2013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0届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0届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3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0位) 2013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2010届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2010届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2013届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3届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2010届三年内职业转换率较高的本科专业类(前5位)
2010届三年内职业转换率较高的高职高专专业类(前5位)
2010届三年内毕业生职位晋升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前10位) 2010届三年内毕业生职位晋升比例较高的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2013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0位)
2013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3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0位) 2013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2013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3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3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2013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三、高等教育2014年度职业需求特点
2013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前50位高薪职业及其对应专业
2013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薪资较低的主要职业(前10位)
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高的职业(前10位)
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职业(前10位)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前50位高薪职业及其对应专业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薪资较低的主要职业(前10位)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高的职业(前10位)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职业(前10位) 2013届较2012届本科毕业生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类(前10位)
2013届较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类(前10位) 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类(前10位)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类(前10位) 2013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职业(前10位) 2013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低的职业(前10位) 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职业类(前5位)
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职业类(前5位)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职业(前10位)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低的职业(前10位)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职业类(前5位)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职业类(前5位)
2013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职业(前50位)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职业(前50位)
2013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职业类(前10位)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职业类(前10位)
2013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专业门槛较高的职业(前20位)
2013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专业门槛较低的职业(前20位)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专业门槛较高的职业(前20位)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专业门槛较低的职业(前20位)
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职业中被转入最多的职业类(前5位)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职业中被转入最多的职业类(前5位)
四、高等教育2014年度行业需求特点
2013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高薪行业(前10位)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高薪行业(前10位)
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高的行业(前10位)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高的行业(前10位)
2013届较2012届本科毕业生薪资增长较快的行业类(前5位)
2013届较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薪资增长较快的行业类 (前5位) 2013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前10位)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前10位)
2013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行业类(前5位)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行业类 (前5位)
2013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行业(前10位) 2013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低的行业(前10位)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行业(前10位)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就业满意度较低的行业(前10位) 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高的行业类(前5位)
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低的行业类(前5位)
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行业中被转入最多的行业类(前5位)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高的行业类(前5位)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低的行业类(前5位)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行业中被转入最多的行业类(前5位)
五、大学毕业生社团活动年度指标
2013届本科毕业生在校参与度最高的社团活动及其满意度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校参与度最高的社团活动及满意度
六、读研年度指标
2013届读研比例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20位)
2010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内提升学历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前10位)
七、创业年度指标
2013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前10位)
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前10位)
2010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前5位)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前5位)
八、高考志愿填报专题
2014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
2014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高职高专专业
2014年度就业预警本科专业
2014年度就业预警高职高专专业
2014年度就业前景最看好的本科专业
2014年度就业前景最看好的高职高专专业
2013届各类型院校毕业生的校友满意度
2013届各类型院校毕业生的校友推荐度
2013届女性比例较大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3届女性比例较大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2013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3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0届女性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位)
2010届女性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位)
2013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2013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2010届女性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位) 2010届女性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位)
原书目录(略)
Ⅰ总报告
1技术报告/
2主要结论/
Ⅱ分报告一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3第一章毕业去向/
4第二章就业数量/
5第三章就业质量/
6第四章专业预警/
7第五章能力与知识/
8第六章自主创业/
9第七章国内读研和专升本/
10第八章校友评价/
11第九章社团活动及素养/
Ⅲ分报告二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
12第一章三年后毕业去向/
13第二章三年后就业质量/
14第三章三年后基本工作能力/
15第四章三年后自主创业/
16第五章培训/
17第六章校友评价/
Ⅳ分报告三专题研究
18教学培养评价/
技术报告
一、调查背景介绍
(一)调查背景
就业是国家政治与经济景气的最重要指标。
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在激发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增加的同时,也加剧了就业的不稳定性以及就业者的失业风险。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大学毕业生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培养质量是否能够满足用人单位与读研的要求,是中国高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教育评价方向,并明确指出要“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2013年12月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2013年25号),决定从2014年起,高校要编制和发布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通知要求,各高校应在本校校园网、就业网、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或其他媒体上发布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报告应包括就业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5大类内容。
通知还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委托第三方评价”,这对于就业数据的公信力提出了要求。
通知规定,教育部直属高校应在2014年2月底前、其他部门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本科高校应在2014年底前、高职院校应在2015年底前完成本校首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此后高校应在每年年底前发布当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通知强调,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相关信息,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使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不断加大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表明,就业信息公开已经成为既定国策,是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基于麦可思公司的大学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
麦可思公司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每三年就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和雇用情况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从2010年开始,连续五年对之前调查过的全国2006~2010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三年后的职业发展跟踪调查。
目前,麦可思已经调查了2006~2013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
《中国大学生就
业报告》自2009年首度发布以来,2014年已是第六次年度报告,本年度报告和麦可思数据库已经为中国的众多高校、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术研究机构、大学毕业生和高考生等广泛参考。
(二)2014年调查数据
1调查规模及覆盖面
2014年度麦可思-全国大学毕业生调查分为以下两类。
(1)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于2014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样本约26 8万。
共调查了814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324个,高职高专专业为490个;调查覆盖了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93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37个职业,共计665个职业参见《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14版)》。
;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323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324个行业,共计326个行业参见《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14版)》……
(2)麦可思曾对2010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半年后调查(2011年初完成,回收全国样本约22 7万)参见《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2013年底对此全国样本进行了三年后的再次跟踪调查,回收全国样本约5 4万。
共调查了944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427个,高职高专专业为517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从事的550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544个职业,共计615个职业参见《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14版)》。
;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314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319个行业,共计325个行业参见《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14版)》。
2调查对象
毕业半年后的2013届大学毕业生:包括“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的毕业生,不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院校的毕业生。
毕业三年后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包括“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的毕业生,不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院校的毕业生。
3调查方式
分别向毕业半年后的2013届大学毕业生和毕业三年后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以电子邮件方式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账户号,两类调查的问卷不同。
答卷人回答问卷,答题时间为15~30分钟。
4调查对象分类
2013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分为七类大学毕业生群体:
(1)受雇就业,分为受雇全职工作(包括与专业有关和与专业无关)、受雇半职工作两类;
(2)自主创业;
(3)毕业后立刻在国内或国外读研;
(4)毕业后读本科(针对高职高专毕业生);
(5)没有就业和求职,在家准备考研或留学;
(6)没有就业,继续求职;
(7)没有就业,暂不求职并且也不准备求学。
201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后职业发展调查分为六类大学毕业生群体:
(1)受雇就业,分为与专业有关工作和与专业无关工作两类;
(2)自主创业;
(3)正在读研;
(4)正在读本科(针对高职高专毕业生);
(5)没有就业,继续求职;
(6)没有就业,暂不求职并且也不准备求学。
5调查问题分类
2013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的问题分为以下八类:
(1)就业状况;
(2)基本工作能力、核心知识;
(3)自主创业;
(4)读研;
(5)专升本;
(6)校友评价;
(7)社团活动参与情况和素养提升;
(8)核心课程。
2010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职业发展调查的问题分为以下六类:
(1)就业状况;
(2)工作稳定性;
(3)基本工作能力;
(4)职位晋升;
(5)培训;
(6)校友评价。
二、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标
本调查研究采用麦可思公司自主研发的“麦可思中国高等教育供需追踪系统”(CHEFS)来进行。
CHEFS是“以社会需求信息为依据的就业导向”的评价系统,通过跟踪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需求满足、就业质量与读研学术准备的结果,把分析结果反馈给高等教育机构,以帮助高等教育机构按社会需求来改进其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求职服务,实现以社会需求和培养结果评价为重要依据的高校管理过程控制。
$米$花$书$库$
(二)研究目的
(1)了解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状态及就业满意度,发现其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2)了解2013届大学毕业生的专业预警情况;
(3)了解2013届大学毕业生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以及对母校的推荐度;
(4)通过大学毕业生工作中的自我评估,了解大学毕业生毕业时掌握的基本能力和核心知识是否适应其岗位的情况,反映今后的能力培养侧重点;
(5)了解2013届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及升学状况;
(6)了解2013届大学毕业生的社团活动和素养的提升状况;
(7)了解2010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专业相关度和职位晋升情况;
(8)了解2010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工作稳定性,即毕业三年内职业、行业转换等;
(9)了解2010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内的培训情况及其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 (10)了解2010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对基本工作能力的重要性评价;
(11)了解2010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自主创业和学历提升状况;
(12)了解2013届大学毕业生对教学培养的评价。
(三)研究样本
本调查需提醒读者注意以下几点:
(1)答题通过电子问卷客户端实现,未被邀请的答题将被视为无效。
(2)本研究对调查答题和未答题的样本进行了检验,没有发现存在自我选择性样本偏差问题(Self selectionBias)自我选择性样本偏差问题:是指调查中存在某类群体选择答题的概率和其他群体有明显不同。
例如,可能存在就业的毕业生更容易选择参与答题,而没有就业的学生可能不愿意参加答题等现象……
(3)专业和地区样本的分布与实际分布见表1至表8,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分布比例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对于样本中与实际比例的明显差异可能带来的统计误差,本研究采用权数加以修正。
主要结论
分报告一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第一章毕业去向
1.在2013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1.8%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
2.3%的人自主创业。
有7.9%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0.9%准备国内外读研,4.7%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3%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
2.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80.6%)比2012届、2011
届(分别为81.3%、81.0%)略有下降;而“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2013届为4.7%,比2012届(5.3%)下降0.6个百分点,比2011届(6.1%)下降1.4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
3.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78.6%)比2012届(79.5%)下降0.9个百分点,比2011届(79.8%)下降1.2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013届为12 2%,比2012届(10 9%)增加1 3个百分点,比2011届(10 1%)增加2 1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
4.2013届“211”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2013届为66.7%,比2012届(68.8%)下降2.1个百分点,比2011届(72.1%)下降
5.4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
6.9%),比2012届(24.4%)增加2.5个百分点,比2011届(19.9%)增加
7.0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
5.2013届非“211”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2013届为81.0%,比2012届(81.7%)降低0.7个百分点,与2011届(81.2%)基本持平;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9.2%)比2012届、2011届(均为8.2%)均增加了1.0个百分点。
6.2013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82.5%,与2012届、2011届(分别为83.0%、82.8%)均基本持平;“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2013届为5.7%,比2012届(6.8%)下降1.1个百分点,比2011届(
7.4%)下降1.7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
7.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占27.2%;泛渤海湾区域(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内蒙古、山西),占23.6%;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占20.2%。
2013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地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区域,所占比例依次是23.2%、23.3%和20.6%。
8.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20%在直辖市就业,28%在副省级城市就业,52%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
其中本科毕业生比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直辖市就业的比例高5个百分点(分别为23%和18%)。
大学生连续三届就业的城市类型分布比较稳定,没有数据表明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和之前的相比,在不同类型城市的就业比例存在明显差异。
一、中国高等教育社会需求数量年度指标
1、2013届就业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0位)
上大学读哪一个专业,这是历届高考考生及其家长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
热门专业年年都吸引大批考生填报,但是热门专业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吗?哪些行业就业前景广阔?2014年6月9日,第三方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组织调查并撰写的《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发布,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了2013届就业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供大家参考。
(下文中所提到的数据均来自《2014年度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
①毕业生规模过小的专业不包括在此排序中。
②就业率: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需要注意的是,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
主要本科专业①名
称
毕业半年后就业率②(%)主要本科专业名称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建筑学98.3 土木工程93.9
安全工程96.9 信息工程93.8
地质工程96.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化
93.7
机械电子工程96.6 工业工程93.7 护理学96.1 物流管理93.7 给水排水工程95.9 船舶与海洋工程93.7 地理信息系统95.6 汽车服务工程93.6 工程管理95.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3.5 矿物加工工程95.0 软件工程93.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
统
94.9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93.4 电子商务94.9 审计学93.3 采矿工程94.8 旅游管理93.1 学前教育94.7 小学教育93.0 热能与动力工程94.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3.0
制药工程94.6 日语92.6
财务管理94.6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92.6
油气储运工程94.4 自动化92.6
市场营销94.3 新闻学92.5
车辆工程94.2 广告学92.5
交通运输94.1 广播电视新闻学92.2
园林94.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92.1
教育学94.0 中药学92.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
94.0 人力资源管理92.1 程
会计学94.0 国际经济与贸易92.0
城市规划93.9 材料科学与工程92.0
全国本科91.8全国本科91.8
2、2013届就业率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0位)
(下文中所提到的数据均来自《2014年度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
②毕业生规模过小的专业不包括在此排序中。
②就业率: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高职高专毕业生数;其中,已就业人数不包括读本科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读本科人数。
主要高职高专专业①名称毕业半年后就业率②
(%)
主要高职高专专业
名称
毕业半年后就业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
理
97.6 会计93.7 学前教育97.5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93.6 电气化铁道技术97.0 营销与策划93.6 铁道工程技术96.6 检测技术及应用93.4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96.6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
护
93.3
临床医学96.6 市政工程技术93.2 医学检验技术96.5 电气自动化技术93.2 药学96.1 包装技术与设计93.2 医学影像技术96.0 资产评估与管理93.2 助产95.6 机电一体化技术93.1 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
控制
95.4 医药营销93.0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95.4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92.9
图形图像制作95.4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
术
92.9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94.8 汽车运用技术92.8
材料工程技术94.7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
术
92.8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94.7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92.7
生物制药技术94.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技术
92.7
社区管理与服务94.6 康复治疗技术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