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

理解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

(2)了解使气体液体的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觉的一些液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加深对液化现象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态变化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液化放放热,知道液化现象和液化的方法。

【难点】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觉的一些液化现象。

【实验器材】
圆底烧瓶、温水、酒精灯、铁片(玻璃片)、铁架台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秋天的早晨,荷叶上常会有晶莹的露珠,深秋的早晨常会大雾迷漫,这此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导语二师:同学们家里做饭用的燃料“液化气”常温下是气态,它是怎样变成液态贮存在钢瓶里的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做一做】
如图甲所示,将圆底烧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
取一干燥的铁片(玻璃片)放在瓶口上方。

【看一看】仔细观察瓶口附近是否出现了什么?
上方的铁片底部出现了什么?
现象:瓶口上方有雾气出现;铁片底部有水珠出现。

【做一做】
如图乙所示,将圆底烧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取一蒸发皿放在瓶口上方,在蒸发皿内倒入适量热水。

【看一看】仔细观察瓶口附近是否出现了什么?上方的铁片底部出现了什么?
现象:瓶口上方没有雾气出现;蒸发皿底部也没有水珠出现。

【讨论交流】为什么图甲中有水珠出现而图乙中没有水出现水珠呢?
学生交流后回答:图甲上方温度低,潮湿而暖和的水蒸气遇到冷时,会出现“白雾”而图乙上方温度高,所以不会出现“白雾”。

【试一试】请一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图甲和图乙上方的铁片和蒸发皿,说出手的感觉如何。

(烫手)
【问题】图甲和图乙上方的铁片和蒸发皿烫发手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说明水蒸气遇到它们时要放热。

雨滴的形成要经历怎样的物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分析总结)
【小结归纳】(板书)
(1)瓶中潮湿而暖和的水蒸气上升,当在瓶口附近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时要放热。

【做一做】课本图2-20,用注射器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
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当看不见针筒内的乙醚
液体时,再推压活塞,观察注射器中是否出现了液态乙醚。

【议一议】这个实验中采用的液体方法是什么?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哪些?
【小结归纳】(板书)
(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想一想】
(1)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
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答案:因为壹嘴处的温度很高,水蒸气无法放热,
不能液化;而离壹嘴稍远的上面一段温度
较低,水蒸气能够放热而液化成小水珠,
聚集在一起,形成我们看见的“白气”。

(2)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是怎样液化的?
答案:石油天然气在常温下是处于气态,通过不断向钢瓶充入石油天然气,增大了钢瓶内的压强(相当于压缩了石油气的体积),使之在常温下液化。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类型三:液化现象
[例1]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会儿,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

答案: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镜面,液化成小水珠,使玻璃僮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后,镜面上的小水珠蒸发(汽化),使得镜面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

[变式1]有一种说法叫“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齐着水面的位置向下,发现了一层均匀颁布的小水珠。

关于小水珠出现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水缸有裂缝,水渗了出来 B.是水的蒸发现象
C.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是水蒸气附着在上面
[例2] (05江西)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
的两壶水放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
的__甲__房间壶嘴的上方_小水珠_较多,判断出__乙__房间的气温较高.
[例3](03辽宁)请你根据图所展现的情景,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简答。

问题:他为什么看不清热锅中的食物?
简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液化,使镜片蒙上一层小水珠.
问题:砂锅上方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呢?
简答:是由于热汤内温度高的水先汽化成水蒸气,然后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

形成所谓的“白气” 。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时要放热。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拓展】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住在非洲的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存食物,一倍物理老师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

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

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和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

(1)经常在两罐间洒些水的原因是利用水蒸发吸热。

(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加快水的蒸发。

五、作业《目标检测》
汽化和液化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现象及蒸发可以致冷,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4.通过“液体沸腾”这一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5.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物理现象的物理道理。

6.使学生养成与人协作,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意识。

二、教学准备
1、电教器材: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2、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火柴、、铁架台、石棉网、棉线、热水、手表、小塑料、酒精、纸盒、玻璃板、酒精棉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演示
(1)在黑板用酒精棉球写下“液体”两个大字,过一会儿“液体”不见了。

(2)在白色透明塑料袋,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后封口,并将其放入热水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从热水中拿出来,过一会再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提问---归纳:
物理学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汽化和液化现象。

1、提出问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汽化和液化现象?看谁想到的多?
教学方法:思考―讨论―展示交流―评估归纳
如:(1) 、湿衣服晾干(2) 、水壶里水烧开(3) 、打火机打火
(4) 、使用液化石油气、 (5)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6) 、洗过的头发用吹风机吹干等等,(7) 、冰棍周围冒“白气”
(8) 、冬天,室内玻璃窗上的水珠; (9) 、水烧开时,壶嘴冒“白气”
(10) 、刚从冷藏室中拿出的苹果,表面不断凝结小水珠
2、提出问题:水壶里水烧开汽化和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汽化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教学方法: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汽化现象可分为两类:
蒸发:液体表面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3、探究水的沸腾
(1) 、提出问题:水沸腾的现象也许大家都见过,但是否
观察过水沸腾的全过程?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的可以大胆地提出来。

教学方法:思考―讨论―交流―归纳:
如:①水沸腾有什么特征?
②水沸腾需要什么条件?
③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变化?
(2)、猜想: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猜想一下问题的答案)
如:①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②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③水沸腾过程中,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④水沸腾过程中,如果继续加热,温度升高
(3) 、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
教学方法: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选样器材,并汇报展示实验方案。

提示: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缩短水沸腾前加热的时间,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呢?
归纳:①烧杯小一些,加热水少一些;②烧杯上加一带孔的纸盖;
(4) 、学生分组实验:
提示学生重点观察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①点燃酒精灯后,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②当温度升高时,水中是否出现气泡?这些气泡是怎样变化的?
③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
④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水还会继续沸腾吗?
⑤水沸腾时,烧杯里水面以上的部分是否透明?
(5) 、分析与论证:
教学方法:展示学生实验结果--交流分析--总结归纳出水沸腾的条件及规律:
①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③沸腾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6) 、讨论和交流:
学生对于实验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如:①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什么不是100℃而是96℃?
②各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什么不同?
③当酒精灯熄灭,停止加热,沸腾并没有立刻停止。

提示归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不太纯,气压的高低,温度计不太标准等都可以影响水沸腾时的温度。

沸水吸收了石棉网的余热,所以水沸腾还能继续一段时间。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教学方法:学生自己找出“沸点”定义,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沸点表。

并回答问题:通过阅读沸点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或者说得到了哪些结论?
思考―讨论―交流―归纳:
(1)。

不同的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2)。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是100℃。

汽化和液化教案3
【内容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本节“想想做做”3个,科学探究活动1个,“动手动脑学物理”1个,“STS”一个,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特点。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用具】
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
活动1: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

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活动2:“探究水的沸腾”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采用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
[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沸腾,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由于烧开水是我们生活中常做的事,因此同学们可以说出较多的沸腾时的现象)
[猜想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

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教师给出的器材,同学们讨论、思考,学会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防止热散失)、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石棉网(烧杯受热均匀)。

汽化和液化教案4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用具】
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
一、引入b课
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
1、演示。

2、教学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3、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沸腾,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
[猜想和假设]:
[设计实验]: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酒精灯(加热)、烧杯(盛水)、烧杯盖(防止热散失)、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石棉网(烧杯受热均匀)。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

[分析和论证]: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作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使学生较好地了解沸腾的特点,知道沸腾的条件。

[评估]:让学生回顾操作,评估探究的各个环节,你认为这些探究还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请提出来,最好能说出改进的措施。

本实验可能因使用的温度计质量问题,以及本地的大气压影响使测出水的沸点不是100℃,可结合小数据括号中的“在标准大气压下”作简单说明。

4、教学沸腾相关知识
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与大气压强有关。

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5、学生自学课本第88页的科学世界《不烫手的“开水”》并回答问题。

6、回忆童年。

回忆小学时科学课上“纸锅烧水”的实验,结合刚才所学的知识,说明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并且还能将水烧开?
7、讨论。

8、教学蒸发相关知识
①蒸发的概念及特点。

②体验蒸发制冷的作用。

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9、试一试。

三、小结
比较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汽化的两种方式。

四、作业布置
课本91页第3题,第92页第4题
汽化和液化教案5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第四节汽化和液化教案(北师大八年级上)。

②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

③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②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物理教案《第四节汽化和液化教案(北师大八年级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②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形成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