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务员申论热点范文:绿色清明文明祭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链接
2015年3⽉25⽇,在鞍⼭市区域内的沈⼤⾼铁287公⾥处,由于有⼈在铁路保护区内烧纸祭祀,引燃荒草,导致⽕势蔓延⾄⾼铁桥下,被沈铁公安治安⽀队民警发现,组织⼒量扑救。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民众都会以各种⽅式来追忆亲⼈、寄托哀思。
近⼏年来,各地、各⾏业都在⼤⼒倡导民众⽂明祭扫,⽐如络祭扫、鲜花祭奠等等。
在公墓等地,随处可见的是⽂明祭扫宣传,禁⽌带⽕种进⼭等标语。
常见于街头⼩巷的冥币纸扎货摊变得稀少起来,燃放鞭炮、焚烧冥币的⾏为也近乎绝迹。
在我们为此种变化感到欣慰的同时,也看到仍有民众我⾏我素地在铁路边、⾼压线旁等危险地段焚烧祭祀,甚⾄有愈演愈烈之势。
深度解析
[内涵与意义]
国与家共祭,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这是清明节民俗活动的特点,也是千百年来清明这个节⽇在中国诗意化留存的重要原因。
⾸先,它是国家公祭⼈⽂先祖轩辕黄帝的⽇⼦,也是家⼈⼀起祭祀祖先的重要⽇⼦。
在清明节,⼈们为先祖扫墓。
借此慎终追远,敦亲睦族。
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的称号,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公祭黄帝陵,就是以官⽅名义组织有严格规模、等级和仪式的⼤型祭祀活动。
追溯历史,对黄帝的公祭,⼤致起于春秋时期,此后世代相传,绵延不绝。
其次,“清明”⼆字含有⽔清物茂、天⽓明朗的意思,清明时节正是春耕播种的⼤好季节,对古代中国农业社会来说,“清明前后⼀场⾬,强如秀才中了举”,还有,“清明前后,种⽠种⾖”、“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此外,清明前后,春光明媚,到郊外踏青游玩、亲近⾃然,也是清明节的重要活动。
旧时,清明节众⼈郊游的场景⾮常盛⼤。
当时游乐活动在清明节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差不多与祭祀平分秋⾊。
这是⼀种中华民族所提倡的天⼈合⼀观念。
清明前后,万物回春,⽓候宜⼈,亲近⼤⾃然是符合⼈性的和谐关系。
[参考对策]
⼀⽅⾯,保持传统⽂化与创新现代⽂明。
清明节是古代的节⽇,但纪念清明节的⼈们却⽣活在现代。
中国社会正处在⼀个⾰命性的转变期,从农业社会转向⼯业社会,从乡村⽣活转向城市⽣活。
这要求我们在过传统节⽇时,⼀⽅⾯要继承发扬,另⼀⽅⾯要改⾰创新。
保护我们的民族⽂化。
从对祖宗的家族祭发展到对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炎帝的群体性公祭,体现了民族精神的迸发。
⽽随着⾰命传统教育的开展,饮⽔不忘掘井⼈,祭奠的对象扩展到⾰命先烈,清明⽂化内涵不断得到丰富。
改⾰创新,建⽴⼀个的祭奠英烈典礼。
⽐如每年的清明节在天安门⼈民英雄纪念碑前举⾏纪念先烈的仪式。
”⼈⽂学家李汉秋教授建议说,在庄重的仪式下,对先烈进⾏缅怀,能增强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化的认同感和凝聚⼒,能更好地激励现在的⽣命。
另⼀⽅⾯,维护出⾏安全。
⼀是周密安排部署。
召开专项会议,安排部署清明节烈⼠陵园、殡馆所祭扫服务和安全保障⼯作。
要求各单位落实安全责任,制定实施⽅案,完善应急预案,集中⼈员⼒量,开展安全检查,抓好管理疏导,严防安全事故。
⼆是加强重点防范。
对⼈流较⼤的厅堂、通道、周边环境以及停车场地、电器电路、消防器具等进⾏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设置警⽰标志,抓好燃放烟花爆⽵的监管,确保重点地带和环节不出问题。
三是倡导⽂明祭祀。
通过发放宣传单和烈⼠陵园、殡仪馆⾳响设备,宣传⽣态⽂明祭扫理念,⼤⼒倡导家庭追思会、鲜花祭扫、踏青遥祭、上祭奠等⽂明低碳的现代祭扫⽅式,进⼀步推进移风易俗。
延伸阅读
太原市各⼤公墓在清明节期间陆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倡导⽂明风尚。
例如,永安园举办公益⽣态葬暨⾸次公祭活动,还通过⼿机充值的⽅式,有奖征集⽂明祭扫短信,此外,该园还推出“时空信箱”、寄语墙、“祈福卡”、“鲜花换纸钱”等活动,为市民提供⽂明低碳祭扫平台,⾸次推出的“祈福卡”,让市民将祈福、思念之语挂于苍松翠柏之上。
仙居园开展“三不留”(不留碑、不留⾻灰、不留名)的⽣态安葬活动,免费提供安葬点和可降解⾻灰坛,提供免费安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