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婴儿心理的发展(修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条件反射是遗传的,是本能性的。它的适应性非 常低,是形成条件反射的自然前提。 近来研究发现新生儿的动作能力不仅限于这些先天 的反射活动,该阶段的反射活动有40 多种,常见 的就有20多种。新生儿还具有躲避来物、够取物体 和同步模仿与反应等动作能力
14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6
(二)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
行走动作的发展 手运用技能的发展
17
1、行走动作的发展
婴儿行走动作的发展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约3个月时开始能够翻身 到6个月时能够坐起来 大约8、9个月时开始会爬 以后婴儿能把自己身体移动到要站的位置,然后扶着 东西站立。 1岁左右的儿童能扶着东西走路 一般在1岁半时就行走自如了 约在将满2岁时,儿童能掌握行走的技巧,在平坦的道 路上行走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约在2-3岁时儿童逐渐学会了跳、跑、攀登楼梯、越过 小的障碍物等复杂动作。在教育的影响下,他们也学 会按节奏来做某些动作。
18
行走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 可以发展儿童的动作,使动作具有灵活性 – 可以扩大儿童认识的范围,使他们不但能主动地接
触物体,还能从各个方面来认识物体
– 为空间知觉和初步思维活动的形成准备条件 – 为有目的的活动——最初的游戏准备条件 – 发展儿童的独立性。
19
2、手的动作的发展
作为人类特点之一的手的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具 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手的抓握动作具有自己独特的、其 他动物所没有的特点。
21
手的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 首先,儿童通过运用物体的动作来掌握使用
物体的方法,这也就是初步的掌握了成人使 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 – 其次,儿童通过运用物体的动作来使用各种 物体,同时也就认识了这一类物体的共有的 特性,因而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 括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条件。
22
第一节 婴儿的动作发展
婴儿各种运动、动作的发展是其活动发展 的直接前提,也是其心理发展的外在表 现。婴儿动作发展有着严密细致的内在 规律,它遵循一定的原则,存在一定的 常模,是一个复杂多变而又有规律可循 的动态发展系统。
4
一、动作的发生
(一)动作的发生
动作发生的时间可以追溯到胎儿期。 刚满2个月的胎儿就可以利用头或臀的旋转使 身体离开刺激(即最早的胎动); 3个月的胎儿已出现巴宾斯基反射和其它类似 吸吮反射及抓握反射的活动, 胎儿在5个月后逐渐获得了防御反射、吞咽反 射、眨眼反射和强直性颈反射等对其生命有重 要作用和价值的本能动作。
– 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 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 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例如,把毛巾放 在2个月儿童的脸上,就引起全身性的乱动,5个 月的儿童开始出现比较有定向的动作,双手向毛 巾方向乱抓,而8个月的儿童,能毫不费力地拉下 毛巾。 –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 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婴儿最先学会抬头和转头,然后是俯撑、翻身、 坐、爬、站立和行走。
10
6、摩罗反射(moro reflex)
又叫惊跳反射 当新生儿突然失去 支持或受到大声刺 激时常常表现为惊 恐状态,如双臂伸 开,又迅速收回胸 前,紧握拳头等, 这个反射约在出生 后四个月消失。
11
7、游泳反射 (swimming reflex)
托住新生儿 的腹部,他就 会做出象游泳 样的动作。这 种反射可能也 是种系发生过 程中遗传下来 的,与个体在 母体内的液态 环境有关。这 种反射约在生 后6个月以后消 失。
12
8、强直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
当新生儿躺着时,把他 的头转向左侧或右侧, 就会伸出与与头转向一 致的那个手,而把相反 方向的手臂和腿蜷曲起 来,仿佛摆出击剑者的 姿势。实际上,这是婴 儿吃奶最好的姿势。这 个反射越在生后两至三 个月消失。
13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无条件反射,如眨眼反射、瞳 孔反射、吞咽反射、打嗝、喷嚏等。
20
从儿童出生后下半年开始,手的动作有了进一步发展 – 首先,儿童逐步学会了拇指和其他四指对立的抓握动 作,这是人类操作物体的典型方式。婴儿早期的抓握 使用整个手臂,以后才用拇指,再发展到使用四个手 指和拇指 – 其次,在抓握动作中,逐步形成眼和手的协调运动, 手眼协调玩玩具。如捏米花,摇拨浪鼓,把小球放入 瓶中,搭积木等。手的抓握动作约在周岁时接近完成。 1岁后儿童运用物体动作进一步发展 – 一方面,掌握更加复杂、准确而灵巧的动作,使手开 始成为使用工具的工具。 – 另一方面,动作的概括化发展,即能把某一动作推广 到同一类的物体上等。如,把给玩具小狗喂食这类动 作推广到小猫、小马身上。把饭碗、茶杯、酒杯都当 作喝水的用具等。
在2-3个月左右时(也有人认为是6个月)具有这种能力。
– 视崖实验 (吉布森 )
31
Biblioteka Baidu
实验大致是这样的:在一个桌子上盖上很厚的玻璃,玻璃下面 是一张由颜色矩形组成的图案布,布的一部分直接贴着玻璃, 另一部分隔开几英尺,这样,爬过桌子的婴儿就似乎在水上的 一只小帆板,感觉有掉下去的危险。
在这个装备上,即使2个月的婴儿,也能分辨出视崖的两边。 当他们探索这个崖时,更有趣的是心率通常减慢。这个发现证 明,他主要是对视崖的好奇而不是害怕。 婴儿长大到能爬过视崖时,表现出明显的视崖恐怖。如果把9 个月的婴儿放在视崖的一边,他们不往深的一边爬,尽管他们 的父母在对面,尽管他们也能感觉到玻璃板的坚固支持。这种 从好奇到害怕的变化,也许是因为婴儿爬行动作的发展,使他 们能更实际地观察深度和距离,也因为他们从经验中得知摔倒 很疼,所以他们对高度格外小心。
第二节 婴儿认知的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生发展 二、注意的发生发展 三、记忆的发生发展 四、思维的发生发展 五、想象的发生
23
一、感知觉的发生发展
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 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一)视觉的产生与发展 1、视觉的发生: – 胎儿中晚期,4、5个月已有视觉反应能力; – 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能用眼睛追视刺激, 视敏度达20/200—20/400,具备原始的颜色视觉。 2、立体觉的发展: – 立体觉是个体将物体在两眼中的视像合并成一个有 立体感的完整形象的过程,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 是二维平面的视像,但却能被知觉为三维的立体东 西,就是立体觉的作用。
15
–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生理的发展从大
肌肉延伸到小肌肉,因此婴儿先学会大肌肉、大 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 作。他们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 动作、躯体动作、双臂动作、腿部动作等,以后 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 作等。 – 4、儿童动作发展由近及远 婴儿动作发展从身体 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分,动作发展越早, 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以上肢动 作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 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晚。下肢动作也是如此。
3、皮肤觉的发生发展
– 儿童的皮肤觉很早就开始出现。婴儿触觉比较敏感的是
嘴唇、手掌、脚掌、前额、眼帘等处。温冷觉方面,感 受性也较敏锐。儿童刚出生时,在洗澡时如果水太冷或 太热就会大哭起来。痛觉方面,目前还不十分明确,但 婴儿遇到痛刺激后,就能立刻引起全身的或局部的反应, 则是肯定的。
30
(四)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
24
– 婴儿至少6个月以前已确定有立体觉。但还有研究
认为,3.5个月的婴儿就已有明显的立体觉了。而这 并不意味着在这以前的婴儿就生活在一个平面的、 没有深度的世界里。 3、颜色视觉的发展 – 2-4个月时颜色知觉已发展得很好。4个月时已能分 辨出彩色和非彩色,并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 – 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4-8个月的婴儿最 喜欢暖色,如红、橙、黄色,不喜欢冷色,如蓝紫 色,喜欢明亮的颜色,不喜欢暗淡的颜色。4个月 的婴儿已具有正确的颜色范畴性知觉,其颜色视觉 的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水平。 4、视敏度的发展 – 婴儿的视力发展极其迅速,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是 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6个月—1岁左右的婴儿 视力已达到成人正常水平。
27
(三)味觉、触觉和皮肤觉的发生发展
1、味觉的发生发展
– 味觉感受器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从4个月
开始已能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出生时味觉已 发育的相当完好了,并在其防御机制中占有相 当重要的地位。
28
正常
甜味
酸味
苦味
2、嗅觉的发生发展
– 胎儿7、8个月时嗅觉感受器已相当成熟且有了
初步的嗅觉反应能力,已能大致区别几种不同 的气味。
5
(二)新生儿最初的无条件反射
1、吸吮反射 (sucking reflex) 接触儿童的嘴唇, 就引起吸吮动作。 吸吮反射是最强的 反射之一,当新生 儿开始吸吮时,其 他活动都会被抑制。
6
2、 防御反射 (defensing reflex) 儿童出生后的头几天就能对温度刺激或痛觉 刺激产生泛化性的反应(刺激一处,全身反 应)。
3、 定向反射 (orientating reflex) 又称探究反射,即“这是什么”的反射。儿 童出生后不久,约在两周左右,就能对强烈的 刺激(如强光或大声)产生定向反射(如眼睛 转向光源或暂时停止吸吮动作)。
7
以上几种无条件反射具有有关生活
适应的生物学意义,还有一些无条 件反射,没有明显的生物学意义, 但可能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它们有 过一定的生物适应意义。
25
26
(二)听觉的发生发展 1、听觉的发生 – 正常健康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听觉(至少可以肯定是在生后24 小时之内),听觉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 –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5、6个月胎儿就已经开始建立听觉系统, 可以听到透过母体的1000赫以下的声音。 2、听敏度的发展 – 新生儿已能鉴别200赫与500赫纯音之间的差异。5-8个月婴儿 在1000-3000赫范围内能觉察出声频2%的变化,在4000-8000 赫内的差别阈限与成人水平相同。在整个婴儿期,儿童的听 觉能力一直是增长的。 3、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 – 刚出生:最基本的视听协调能力。3-6个月:能判断视、听信 息是否一致。6个月以前:能辨别音乐中旋律、音色、音高、 调性及其转换模式的不同,并初步具有了协调听觉与身体运 动的能力。
1、方位知觉的发生发展
– 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就具有基本的听觉定向能力,并成为婴 儿早期空间定向的主导形式。婴儿3岁时已能辨别上下方位, 前后左右等方位要到幼儿期才能发展起来。
2、距离知觉的发生发展
– 深度知觉是对一个物体是在多远、多深的认识。婴儿大约
儿童从出生后第三个月起,就开始一种不随意的手的抚摸 动作。他无意地抚摸着襁褓或被褥、亲人或玩具以及自己 的小手。 到第五个月左右,由于抚摸动作的不断重复,同一个动作 总是引起同一个结果,这就形成了反应事物关系的稳固的 感觉——运动表象,这就成为一种“学会的”动作,从而 使动作带上了一定的随意性。儿童开始把手作为认识的器 官来感知外界事物的某些属性。
32
视崖实验
视崖实验
33
(五)物体知觉的发生发展
8
4、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
又叫达尔文反射
物体接触手掌时 就握住不放,甚至 可以把物体悬挂起 来。大约到第二个 月时,这个反射就 消失了。
9
5、巴宾斯基反射(babinski reflex)
轻轻地抓或 刺激儿童的 脚心时,就 引起脚趾向 上张开的动 作。以后 (约在8、9 个月时)这 个反射就逐 渐消失了。
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1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
它是儿童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 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这一阶段儿童心理的进步是极为明显的,近年 来对婴儿心理展开的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也充 分证明了这一点。
2
1、婴儿动作的发展 2、婴儿认知的发展 3、婴儿言语的发展 4、婴儿的气质 5、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14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6
(二)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
行走动作的发展 手运用技能的发展
17
1、行走动作的发展
婴儿行走动作的发展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约3个月时开始能够翻身 到6个月时能够坐起来 大约8、9个月时开始会爬 以后婴儿能把自己身体移动到要站的位置,然后扶着 东西站立。 1岁左右的儿童能扶着东西走路 一般在1岁半时就行走自如了 约在将满2岁时,儿童能掌握行走的技巧,在平坦的道 路上行走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约在2-3岁时儿童逐渐学会了跳、跑、攀登楼梯、越过 小的障碍物等复杂动作。在教育的影响下,他们也学 会按节奏来做某些动作。
18
行走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 可以发展儿童的动作,使动作具有灵活性 – 可以扩大儿童认识的范围,使他们不但能主动地接
触物体,还能从各个方面来认识物体
– 为空间知觉和初步思维活动的形成准备条件 – 为有目的的活动——最初的游戏准备条件 – 发展儿童的独立性。
19
2、手的动作的发展
作为人类特点之一的手的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具 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手的抓握动作具有自己独特的、其 他动物所没有的特点。
21
手的动作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 首先,儿童通过运用物体的动作来掌握使用
物体的方法,这也就是初步的掌握了成人使 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 – 其次,儿童通过运用物体的动作来使用各种 物体,同时也就认识了这一类物体的共有的 特性,因而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 括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条件。
22
第一节 婴儿的动作发展
婴儿各种运动、动作的发展是其活动发展 的直接前提,也是其心理发展的外在表 现。婴儿动作发展有着严密细致的内在 规律,它遵循一定的原则,存在一定的 常模,是一个复杂多变而又有规律可循 的动态发展系统。
4
一、动作的发生
(一)动作的发生
动作发生的时间可以追溯到胎儿期。 刚满2个月的胎儿就可以利用头或臀的旋转使 身体离开刺激(即最早的胎动); 3个月的胎儿已出现巴宾斯基反射和其它类似 吸吮反射及抓握反射的活动, 胎儿在5个月后逐渐获得了防御反射、吞咽反 射、眨眼反射和强直性颈反射等对其生命有重 要作用和价值的本能动作。
– 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 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 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例如,把毛巾放 在2个月儿童的脸上,就引起全身性的乱动,5个 月的儿童开始出现比较有定向的动作,双手向毛 巾方向乱抓,而8个月的儿童,能毫不费力地拉下 毛巾。 –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 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婴儿最先学会抬头和转头,然后是俯撑、翻身、 坐、爬、站立和行走。
10
6、摩罗反射(moro reflex)
又叫惊跳反射 当新生儿突然失去 支持或受到大声刺 激时常常表现为惊 恐状态,如双臂伸 开,又迅速收回胸 前,紧握拳头等, 这个反射约在出生 后四个月消失。
11
7、游泳反射 (swimming reflex)
托住新生儿 的腹部,他就 会做出象游泳 样的动作。这 种反射可能也 是种系发生过 程中遗传下来 的,与个体在 母体内的液态 环境有关。这 种反射约在生 后6个月以后消 失。
12
8、强直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
当新生儿躺着时,把他 的头转向左侧或右侧, 就会伸出与与头转向一 致的那个手,而把相反 方向的手臂和腿蜷曲起 来,仿佛摆出击剑者的 姿势。实际上,这是婴 儿吃奶最好的姿势。这 个反射越在生后两至三 个月消失。
13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无条件反射,如眨眼反射、瞳 孔反射、吞咽反射、打嗝、喷嚏等。
20
从儿童出生后下半年开始,手的动作有了进一步发展 – 首先,儿童逐步学会了拇指和其他四指对立的抓握动 作,这是人类操作物体的典型方式。婴儿早期的抓握 使用整个手臂,以后才用拇指,再发展到使用四个手 指和拇指 – 其次,在抓握动作中,逐步形成眼和手的协调运动, 手眼协调玩玩具。如捏米花,摇拨浪鼓,把小球放入 瓶中,搭积木等。手的抓握动作约在周岁时接近完成。 1岁后儿童运用物体动作进一步发展 – 一方面,掌握更加复杂、准确而灵巧的动作,使手开 始成为使用工具的工具。 – 另一方面,动作的概括化发展,即能把某一动作推广 到同一类的物体上等。如,把给玩具小狗喂食这类动 作推广到小猫、小马身上。把饭碗、茶杯、酒杯都当 作喝水的用具等。
在2-3个月左右时(也有人认为是6个月)具有这种能力。
– 视崖实验 (吉布森 )
31
Biblioteka Baidu
实验大致是这样的:在一个桌子上盖上很厚的玻璃,玻璃下面 是一张由颜色矩形组成的图案布,布的一部分直接贴着玻璃, 另一部分隔开几英尺,这样,爬过桌子的婴儿就似乎在水上的 一只小帆板,感觉有掉下去的危险。
在这个装备上,即使2个月的婴儿,也能分辨出视崖的两边。 当他们探索这个崖时,更有趣的是心率通常减慢。这个发现证 明,他主要是对视崖的好奇而不是害怕。 婴儿长大到能爬过视崖时,表现出明显的视崖恐怖。如果把9 个月的婴儿放在视崖的一边,他们不往深的一边爬,尽管他们 的父母在对面,尽管他们也能感觉到玻璃板的坚固支持。这种 从好奇到害怕的变化,也许是因为婴儿爬行动作的发展,使他 们能更实际地观察深度和距离,也因为他们从经验中得知摔倒 很疼,所以他们对高度格外小心。
第二节 婴儿认知的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生发展 二、注意的发生发展 三、记忆的发生发展 四、思维的发生发展 五、想象的发生
23
一、感知觉的发生发展
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 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一)视觉的产生与发展 1、视觉的发生: – 胎儿中晚期,4、5个月已有视觉反应能力; – 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能用眼睛追视刺激, 视敏度达20/200—20/400,具备原始的颜色视觉。 2、立体觉的发展: – 立体觉是个体将物体在两眼中的视像合并成一个有 立体感的完整形象的过程,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 是二维平面的视像,但却能被知觉为三维的立体东 西,就是立体觉的作用。
15
–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生理的发展从大
肌肉延伸到小肌肉,因此婴儿先学会大肌肉、大 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 作。他们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 动作、躯体动作、双臂动作、腿部动作等,以后 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 作等。 – 4、儿童动作发展由近及远 婴儿动作发展从身体 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分,动作发展越早, 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以上肢动 作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 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晚。下肢动作也是如此。
3、皮肤觉的发生发展
– 儿童的皮肤觉很早就开始出现。婴儿触觉比较敏感的是
嘴唇、手掌、脚掌、前额、眼帘等处。温冷觉方面,感 受性也较敏锐。儿童刚出生时,在洗澡时如果水太冷或 太热就会大哭起来。痛觉方面,目前还不十分明确,但 婴儿遇到痛刺激后,就能立刻引起全身的或局部的反应, 则是肯定的。
30
(四)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
24
– 婴儿至少6个月以前已确定有立体觉。但还有研究
认为,3.5个月的婴儿就已有明显的立体觉了。而这 并不意味着在这以前的婴儿就生活在一个平面的、 没有深度的世界里。 3、颜色视觉的发展 – 2-4个月时颜色知觉已发展得很好。4个月时已能分 辨出彩色和非彩色,并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 – 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4-8个月的婴儿最 喜欢暖色,如红、橙、黄色,不喜欢冷色,如蓝紫 色,喜欢明亮的颜色,不喜欢暗淡的颜色。4个月 的婴儿已具有正确的颜色范畴性知觉,其颜色视觉 的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水平。 4、视敏度的发展 – 婴儿的视力发展极其迅速,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是 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6个月—1岁左右的婴儿 视力已达到成人正常水平。
27
(三)味觉、触觉和皮肤觉的发生发展
1、味觉的发生发展
– 味觉感受器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从4个月
开始已能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出生时味觉已 发育的相当完好了,并在其防御机制中占有相 当重要的地位。
28
正常
甜味
酸味
苦味
2、嗅觉的发生发展
– 胎儿7、8个月时嗅觉感受器已相当成熟且有了
初步的嗅觉反应能力,已能大致区别几种不同 的气味。
5
(二)新生儿最初的无条件反射
1、吸吮反射 (sucking reflex) 接触儿童的嘴唇, 就引起吸吮动作。 吸吮反射是最强的 反射之一,当新生 儿开始吸吮时,其 他活动都会被抑制。
6
2、 防御反射 (defensing reflex) 儿童出生后的头几天就能对温度刺激或痛觉 刺激产生泛化性的反应(刺激一处,全身反 应)。
3、 定向反射 (orientating reflex) 又称探究反射,即“这是什么”的反射。儿 童出生后不久,约在两周左右,就能对强烈的 刺激(如强光或大声)产生定向反射(如眼睛 转向光源或暂时停止吸吮动作)。
7
以上几种无条件反射具有有关生活
适应的生物学意义,还有一些无条 件反射,没有明显的生物学意义, 但可能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它们有 过一定的生物适应意义。
25
26
(二)听觉的发生发展 1、听觉的发生 – 正常健康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听觉(至少可以肯定是在生后24 小时之内),听觉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 –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5、6个月胎儿就已经开始建立听觉系统, 可以听到透过母体的1000赫以下的声音。 2、听敏度的发展 – 新生儿已能鉴别200赫与500赫纯音之间的差异。5-8个月婴儿 在1000-3000赫范围内能觉察出声频2%的变化,在4000-8000 赫内的差别阈限与成人水平相同。在整个婴儿期,儿童的听 觉能力一直是增长的。 3、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 – 刚出生:最基本的视听协调能力。3-6个月:能判断视、听信 息是否一致。6个月以前:能辨别音乐中旋律、音色、音高、 调性及其转换模式的不同,并初步具有了协调听觉与身体运 动的能力。
1、方位知觉的发生发展
– 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就具有基本的听觉定向能力,并成为婴 儿早期空间定向的主导形式。婴儿3岁时已能辨别上下方位, 前后左右等方位要到幼儿期才能发展起来。
2、距离知觉的发生发展
– 深度知觉是对一个物体是在多远、多深的认识。婴儿大约
儿童从出生后第三个月起,就开始一种不随意的手的抚摸 动作。他无意地抚摸着襁褓或被褥、亲人或玩具以及自己 的小手。 到第五个月左右,由于抚摸动作的不断重复,同一个动作 总是引起同一个结果,这就形成了反应事物关系的稳固的 感觉——运动表象,这就成为一种“学会的”动作,从而 使动作带上了一定的随意性。儿童开始把手作为认识的器 官来感知外界事物的某些属性。
32
视崖实验
视崖实验
33
(五)物体知觉的发生发展
8
4、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
又叫达尔文反射
物体接触手掌时 就握住不放,甚至 可以把物体悬挂起 来。大约到第二个 月时,这个反射就 消失了。
9
5、巴宾斯基反射(babinski reflex)
轻轻地抓或 刺激儿童的 脚心时,就 引起脚趾向 上张开的动 作。以后 (约在8、9 个月时)这 个反射就逐 渐消失了。
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1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
它是儿童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 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这一阶段儿童心理的进步是极为明显的,近年 来对婴儿心理展开的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也充 分证明了这一点。
2
1、婴儿动作的发展 2、婴儿认知的发展 3、婴儿言语的发展 4、婴儿的气质 5、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