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城市发展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
各类突发事件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如车祸、火灾、地震、洪水、煤气泄漏等。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
往往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如何预防和应对突发
事件,成为了城市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成都市突
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一、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背景和意义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也是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地理位置
非常重要,其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成
都市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制定,是根据《突发事件应对
条例》、《城市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在控制突发事件的影响,减少人员伤亡,推进城市应急预案工作
等方面的需要而制定的。
它是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全局性计划
和具体措施、步骤和方法的一种体系化的描述,具有科学、合理、系统性、操作性和指导性等特点。
二、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
成都市应急预案的框架主要由预案级别、预案目的、预案基础、预案组织机构、预案分工和详细预案编制等六个方面组成。
(一)预案级别
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级别分为四个级别:特别重大
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较大突发事件和一般突发事件。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对社会影响极大,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及其
他事故、事件,危及多个地区乃至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
突发事件。
重大突发事件:对社会影响较大,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及其他事故、事件,危及多个地区及多个行业的重大突发事件。
较大突发事件:对社会影响局部,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及其他事故、事件的较大突发事件。
一般突发事件:对社会影响较小,只影响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的一般突发事件。
(二)预案目的
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目的是,指导及组织利用各种资源,采取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等措施,把突发事件及其后果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三)预案基础
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基础主要包括本市紧急管理制度、突发事件预警预测体系、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应急人员培训、演习和评估等方面。
(四)预案组织机构
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机构是指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各个管理机构之间,是由政府机关、社区组织、企事
业单位、群众自救组织、专家学者等有关单位及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应急工作。
在成都市应急处理工作中,主要负责的机构包括了市级领导小组、市应急办公室、市指挥部、区、县、镇(街道)领导小组、区、县、镇(街道)指挥部、企事业单位应急指挥部、群众自救组织等。
(五)预案分工
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分工是指各个单位、部门、机构、人员在突发事件处理中各自承担的职责及其详细实施方案。
具体分工方案包括了:领导、组织与指挥、应急调度、救援与抢险、后勤保障、群众自救与社区救援、宣传与舆论引导等。
(六)详细预案编制
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具体预案编制包括突发事件类型、应急预警、应急机动与联动、应急救援及处置、应急后勤保障、应急评估与修订、应急演习与发扬等内容。
三、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实施方式及疏散预案
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实施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日常应急处置方式,另一种是应急事件启动式应急处置方式。
而成都市疏散预案则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疏散预案的制定
疏散预案的制定应该根据各自单位的情况制定,以适应自己单位特定的情况。
(二)疏散预案及疏散号令的发布
在疏散预案制定完成后,应建立疏散指挥系统,预先安排好疏
散指挥人员,做好各项相关准备,准确发布疏散命令,避免给公
众造成误解。
(三)疏散线路的规划
在制定疏散预案时,要规划好疏散线路,制定明确的疏散路线,防止出现疏散路线不畅,或是堵塞的情况,影响公众的疏散速度。
(四)疏散过程中的监控
在疏散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疏散过程
顺利进行,每个地点的人员都能够成功疏散。
(五)疏散结束后的汇报
在疏散结束后,要对疏散的情况进行统计和汇报,总结疏散的
优缺点,为今后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参考。
四、总结
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了我市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使得突发事件在处理过程中,有了更为完善和规范的应急预案,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成都市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应急演习和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应变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预警、应急救援和应急疏散等方面的体系,以确保突发事件处置中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