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五年制高职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峡两岸五年制高职的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台湾的五专和大陆的五年制高职是同一种学制不同的名称,其性质和形式都是一样的。

1904年的癸卯学制是五年制高职诞生的标志。

1912年后,高等实业学堂归入专门学校。

1939年,五专第一次出此刻学制图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年制高职在大陆和台湾两处各自进展,并在行业种类、在校生数、招生数乃至课程设置等都显出不同。

如五专课程按三段式设置,一起段有假设干学群组成。

大陆五年制高职课程现正以模块式设置。

台湾五专在课程、教材、师资、就业、收费等诸多方面碰着困难,并从教育制度、教育治理两方面提出了假设干改良方法。

大陆五年制高职也面临一些困难,应该增强宏观调控,确信适合校数,改革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气氛,增进自身健康进展。

台湾五专试行弹性学制、畅通转科渠道、增强招生前宣传等做法是值得咱们借鉴的。

关键词海峡两岸五年制高职比较研究
台湾的五年制专科(以下简称“五专”)和大陆的五年制高职是同一种学制不同的名称,即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属1997年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的第三级第一时期的5B;其形式也是一样的,即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在校学习五年,经考试合格者,发给大专毕业文凭。

如此一种学制在台湾称为“五专”;在大陆,1985年刚试点时称为“技术专科”,也称为“四五套办”,而此刻那么称为“五年制
高职”。

台湾现有五专69所,占全数专科校的89.6%,1994年,台湾五专在校生135260人,占专科生数的66.2%。

可见,五专是台湾专科教育的主流。

海峡两岸五年制高职进展简史
五年制高职的形成
19世纪后叶,近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在我国诞生,其标志是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

1902年8月清政府颁发《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是中国第一个由国家正式发布的近代学校系统。

在那个系统中,职业教育以实业学堂的形式构建了初、中、高三个逐级递升的层次。

壬寅学制虽经发布,但并未实施。

而在全国实行的第一个完整的近代学校系统是1904年1月清政府公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初步构建了以一般教育,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为三条骨干的国民教育体系。

在实业教育体系中有五年制高等实业学堂,这是我国五年制高职的雏型。

1904年1月,清政府还公布了《奏定实业学堂通那么》,将实业学堂分为高中初三级。

随《通那么》同时颁发的《奏定高等农工商实
业学堂章程》规定,招收一般中学毕业生入学,学制分为三年、四年、五年和五年半四种;商船业中机轮科为五年。

笔者以为,机轮科是我国最先的五年制高职的专业,标志着我国五年制高职的诞生。

二、五年制高职的消失1912年,中华民国第一个《学校系统令》发布,史称“壬子学制”。

在那个学制中,实业学校分为甲乙两种,程度别离等于中学三年级及高小毕业水平,可视为中低级职业教育。

为充实学制,教育部以学制发布至1913年8月,又陆续公布了各类学校令,如《实业学校令》、《实业学校规程》。

因与壬子学制有所不同,故综合后确信一个统一的新学制,史称“壬子一癸丑学制”,一直推行到1922年新学制的诞生。

在“壬子一癸丑学制”中,实业教育虽取得了增强,如甲种实业学校从原先低于中学程度提高到平于中学程度,但五年制高职随之消失。

3、五年制高职的再生
1912年10月,教育部发布《专门学校令》。

《学校令》第一条就明确指出,专门学校的宗旨是“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材”(5)。

笔者以为,这是我国一般高等专科学校诞生的标志。

1913年8月,教育部发布《实业学校令》和《实业学校规程》,明确实业学校的宗旨是“教授农工商业必需之知识技术”,并将实业学校分为甲乙两种。

甲种是“施完全之一般实业教育”,乙种是“施简易之一般实业教育”(6),
其程度别离相当于清末的中、初等实业学堂。

而作为高职的高等实业学堂那么归人大学系列的专门学校。

(7)。

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高职属大专层次的高等教育,这是优势;其不足的地方在于难以区别5A、5B 这两种专门学校。

《实业学校令》第九条规定“农业工业等专门学校,依本令规定,附设甲种程度之学科者,为甲种实业讲习科。

”笔者以为,这条规定开了我国专科办中职的先河,也能够说是现行五年制高职的“四五套办”学制的雏型。

1922年11月,由黎元洪以中华民国大总统名义公布“壬戌学制”,亦称“六三三四”学制。

那个学制大体符合中国儿童和青青年身心进展的年龄特点,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但就职业教育而言,明显存在不足的地方:尽管有五年制的专门学校,但高职仍没有独立设置,而以专门学校代之。

专门学校有两个接口,一是与中职接口,这种专门学校为5B;二是与高中接口,这种专门学校为5A。

1928年5月,在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从头制定《中华民国学校系统》,将职业教育分为初、高两级。

所谓高级职业学校相当于中等教育水平。

这次会议还将“专门学校”更名为“专科学校”,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的专科学校要紧与中职衔接,属5B性质。

193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后,在专科学校中设有招初中毕业生,修业期五年的专业,同年起先由音乐、艺术、蚕丝、兽医等科先行,再推行于工科专科学校。

如此,五专第一次出此刻学制图中,现在五专属5B性质。

实质上,五专是专科教育中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专科教育。

因此,五专与高工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4、五年制高职的进展(1)大陆五年制高职的进展
1983年11月,高教二司选择少部份工科学校试办五年制专科教育(9)。

这是五年制高职进展的前奏曲。

1985年7月,国家教委职教司同意航空工业部、国家地震局和上海市的三所中专学校试办五年制技术专科,这是现代意义上的五专诞生的标志,而且是按5B要求进行教学,突出职业技术教育性质。

通过十年艰苦探讨,1995年5月,国家教委在试点学校之一的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召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充分确信试点的功效,并为后来者提供了能够借鉴的体会。

1994年10月和1996年6月,国家教委别离批准成都航空工业学校、大连海运学校等18所中专校试办五年制高职班。

目前全国共有22所学校举行五年制高职教育,并于1996年11月成立了“全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学校协作会”,走上了健康进展的道路。

(2)台湾五专的进展(10)
1948年,台湾试办五年制农业职业学校。

同年,教育厅批准开办五年制“省立台北工业专科学校”,至1950年8月正式成立,这是台湾第一所五专学校。

1966年6月,台教育部公布五年制高级农、工、商、家事等四类职业学校教学科目暨“五年制高级职业学校设置方法”,并于昔时第一学期试办。

1968年秋,五年制职业学校全数停办。

随着台湾经济进展,专科学校培育人材已无法知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政府鼓舞私人或财团兴办五专。

如此,台湾私立五专学校迅速进展起来,至1985年,69所五专中私立有4所,占71%。

这一点明显与大陆的五年制高职不同:国家教委批准的22所学校没有一所是私立的。

台湾为简化学制,曾就“三专”存废作过研究,大多数意见赞同停办三专。

原三专改制为学院或技术学院。

因此,目前台湾专科以二专、五专为主。

二专与中职接口,五专与初中接口。

为强调五专的职技性质,台教育部在1968年将专科教育从高教司划归技术职业司领导。

海峡两岸五年制高职状况的比较一、学校数及科类
台湾的五专分为农业、工业、商业等12个类别。

大陆的五年制高职分为工业、交通、海运和通信等4个类别。

二、教学打算及课程设置
台湾为发挥五专的功能,于1967年9月制定五年制一起必修科目表。

1971年9月又单独修订五年制工业各科科目表,1975年12月起对五专课程进行第二次(工科为第三次)修订工作,课程标准于1977年6月制定发布。

五专采纳学年学分制,至少须修满220学分,分派如下:(1)一起科目:语文学群42学分,社会学群12学分,数理学群10学分,艺术学群4学分。

(2)专业科目(专业基础科目及专业核心科目),72学分。

(3)校订科目(相当于大陆的选修课):80学分(其中必修科目最多不得超过70%)。

大陆1985年试点时三所学校因专业不同,难以统一课程。

当五年制高职学校增加后,为统一课程制造了条件。

1997年5月,全国五年制高职公共课开发指导委员会成立,着手对语文、英语、数学等六门课程进行开发。

1998年1月,全国五年制高职专门课指导委员会成立,着手对专门课进行开发。

目前,公共课和专业课教材有的已开始利用。

大陆的五年制高职尚未实行学分制。

台湾五专的课程设置,早在1967年就已制定,后经五次修订,表现出的特色要紧有:(1)增加课程弹性、进展学校特色;(2)理论与实践兼顾,并增强实作教学课程,提高学生技术水平;(3)扩大通识课程领域,增强学生人文素养;(4)注重五专与高中、高职(即大陆
的职高)课程的衔接,以利学生相互转学。

以机械材料工程专业为例,按三段式设置,别离称为“一起科”、“专业基础科”、“专业核心科”。

一起科由语文、社会、数理和艺术等四个学科群组成。

专业基础科由数学、物理、化学等三科组成。

专业核心科由材料力学、机械材料、热力学等10门理论课、电机实验和机械材料实验等2门实验课和工厂实习、专题制作等2门实践课组成。

大陆五年制高职的课程设置,以我校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为例,过去也采纳三段式,此刻那么慢慢采纳模块式,由公共、机械、电、运算机和选修等五个模块组成。

台湾五专的一起科目,相当于大陆的基础课,它以“学群”形式显现,是一大特色。

但就其具体课目来看,与大陆基础深并无专门大不同,如语文学群包括中文、英文两课;社会学群含有法学概论、宪法、职业道德教育等课;数理学群有数学、物理、化学、运算机等课。

这些课目,大陆的五年制高职亦开设。

固然。

因政治体制不同,属社会学群的课程的讲课内容是不相同的。

台湾五专设置课程数共有30门,大陆五年制高职设有34门(不包括选修课),在数量上相差不大。

不同在于课程的安排,台湾五专的理论课集中在前三年,后二年很少,且从第4学年第二学期起一直到毕业的一年半内再也不安排理论课,全数用于实验和实习。

而大陆五
年制高职的理论课一直要上到第五学年第二学期的期中,留出最后半个学期用作毕业设计。

三、海峡两岸五年制高职进展前景的比较(一)台湾五专面临的问题及计谋
台湾学者的研究以为,五专已面临诸多问题,1984年后,曾提出五专教育学制的存废问题,可见问题之严峻。

阻碍五专进展的问题要紧有以下几个方面(11):
一、入学缘故。

学生报考五专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是没必要再受升学竞争之压力,还不能以高教育品质来吸引学生。

学生入学前对各专业的教育目标及教学内涵不甚了解,也未能确信比较符合自己爱好的专业。

二、课程。

实习课程、专业课程和一样课程的内容仅小部份能适合就业需要,尤以一样课程最为严峻。

实习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数不足,而一样课的课时数那么过量。

3、教材。

五专后二年专业课采纳大学教材,前三年正考虑利用职高教材,也确实是说,没有自身的教材。

4、师资。

五专高年级的师资才学不足。

五、转科与转学。

多数五专学生曾有转科(即大陆的专业调整)或转学的用意,但大多数学生未能达到目的。

在校生转科最要紧因素是所学专业不合自己的爱好。

转学的最要紧因素是学校办学成效差,学生对学校不中意,故要“跳槽”。

六、就业。

部份工科类五专毕业生在1973年以前曾高度发挥作用,取得社会重视。

但以后因台湾经济衰落,普遍供过于求。

另外,由于大量增设专科学校,使专科毕业生超实际需要,形成绩业困难。

7、学习动力。

约有40%的五专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意愿降低,要紧缘故:一是学校教学成效差,二是所学专业不合自己爱好,三是学生就读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修业年限长又在同一环境为时太长,易产生怠惰心理。

八、收费。

五专的前三年课程与职高相近,但学生的学杂费按专科标准缴交,收费不合理。

九、私立学校。

台湾私立学校经费筹措困难,致使教育质量下降,也阻碍五专的声誉。

10、服役。

五专男生毕业后要入伍服役2年,如此延长了就业时刻,且二年股役后再就业,学校所学知识与技术已不适应用人单位需
要,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1一、文凭。

五专学生盲目追求文凭,许多学生到了四年级就舍弃专业课程而上补习班,预备到大学插班,有的乃至考取跟自己过去所学完全不同的科系。

毕业后五专学生纷纷转业,对自己所学专业无法学以致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台湾学者提出了改良建议,要紧有:
(1)、改良教育制度。

试行弹性学制,即学生修完前三年课程后,许诺其选择就业或升学,知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依照专业特点,调整修业年限,以三年制为主流。

教育目标多元化。

(2)、改良教育治理。

增强招生前宣传工作,使学生更了解五专教育。

畅通五专学生转学、转科的渠道。

提高师资素养,制订深造打算。

对才学不足的高年级师资调任前三年基础教育课程。

进行课程改革:一是确信合理的各专业课程课时数,二是改革不适应就业的课程内容,三是课程设置采纳前三年为共通性课程,以奠定大体技术为主,后二年为专业课程,以培育治理及工程设计才能为主。

专家建议核心技术课为40%,社会经济知识课为8%,意见沟通的技术为10%,应用数学与科学为20%,专业课程为22%,也即一样一起性的科目约78%,专业性的科目约22%。

四是按“能力本位”编写教材。

一些专家还在
设计按以后学为重心的新教材,以取代静态、传统教材。

(3)增强教育评判,使评判工作制度化。

(4)制订合理的收费标准。

(5)增强私立学校经费的资助。

(二)大陆五年制高职的进展问题及计谋一、确信适合校数
大陆的五年制高职学校仅为台湾的五专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应该再扩大。

五年制高职规模扩大,并非意味着全国现有3204所中专校全数都来办高职,还要考虑学龄人口状况,五年制高职着重考虑初中人口状况。

以上海为例,初中适龄人数在1995年是顶峰期,达到59万人,以后呈下降态势,到2020年跌入低谷,只有28万人,还不到1995年的50%,再往后,又有所上升。

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要增强宏观调控,在全国确信一个适合的学校数。

二、改革教育观念
五年制高职从中专脱胎而来,又参照高工专而成长。

因此,在教学打算、专业设置、课程等方面或多或少显现出中专或高工专的痕迹,
亟待改革。

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改革教育观念,摆脱“学科中心”论束缚,树立“能力中心”的观念。

教育是进展人的个性的进程。

笔者以为,注重学生个性进展的“人格中心”思想更符合面向21世纪高职的进展。

没有个性,就没有制造,在“人格中心”教育观念指导下,情商教育,创新教育等才能得以实施,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才能得以更好发挥。

小平同志、江总书记都很重视创新。

五年制高职从此刻起就要踊跃营造创新气氛,培育具有制造能力、创业精神的学生,使五年制高职更好展现自己风度。

随着知识经济时期的到来,高职教育应适当增强理论知识的教授。

这既是时期对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可持续进展的需要。

我国政府1994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已经提出“增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进展思想的灌输……将可持续进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进程中”。

固然,也要贯穿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一起生活和学会生存。

笔者以为,这四大支柱强调的是能力培育,与高职教育十分匹配。

五年制高职应围绕四大支柱设计、组织教育教学进程,以培育一代新人。

当以运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像利用纸和笔一样方便时,职业教育对学生动手能力培育难度会下降,没必要花专门大功失去训练,也就减少了实训课时数,而可让学生更多去学知、学做、学生活、学生存,去培育创新能力。

3、借鉴台湾体会
台湾五专在办学进程中的有些做法和方式是值得咱们借鉴的,依照大陆的实际状况,要紧有:
(1)试行弹性学制。

咱们可将台湾五专的做法稍作改动,前四年进行理论学习与实验训练,第五年集中进行实践性训练或上岗锻炼。

如此,也有利于提高教室的利用率。

(2)增强招生前宣传力度。

这一点很重要,学校应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不失机会地恰如其分地推销自己。

到了招生之前,更要增强力度,使更多考生及其家长了解学校,报考学校,从而增加报考的人数和提高生源的质量。

参考文献一、10、1一、13林宜玄,我国五年制专科教育问题之研究,硕士论文,1985,一、44~4五、2~4、4~6二、7、李华兴主编,民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72~673
朱有献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一、98~104 5朱有献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5936朱有献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83~1928李商田主编,中国职
业技术教育简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39杨仲雄,关于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由来与特色,机械职业教育,1998(7):212王永庆。

检视台湾教育改革,教育参考资料,1998(14)24~2514周祖根等,上海人口趋势预测和分析,人口信息,1994(11):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