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幻灯片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虑过度,劳伤脾胃,或饮食不节,久病 伤脾,致脾胃虚弱。
9
病因病机
五、脾肾阳虚,咽失温煦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先禀不足, 房劳伤肾,久病失治,过用寒凉,损及 脾肾,咽喉失于温煦。 六、痰凝血瘀,凝结咽喉 久病失治,或喉痹反复发作,余邪滞 留,经络瘀滞痹阻
10
诊断要点
病史:外感、反复发作史 临床表现:咽部干燥、灼热,疼痛;或咽异物感,干 咳,咽痛,刺激性咳嗽,恶心欲呕。进食正常,空 咽时有异物感。
喉痹
►
概述 痹者:不仁,闭塞不通之意
定义:喉痹是指以因外邪壅遏肺系或脏腑虚损,咽喉失养, 所致 的以咽痛,或咽部不适感,或喉底有颗粒突起等为主要特征 的咽部疾病。 西医学的咽炎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在咽部的表现可参考本 病进行辨证施治
1
1 喉痹一病,首见于帛书《五十二病方》
2《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 痹。” 1)王冰 “一阴者少阴君火,一阳者少阳相火” 2)马莳“一阴为手厥阴,一阳为少阳相火” 3)干祖望——结,乱也
7
病因病机
一、外袭侵袭,上犯咽喉:
气候骤变,风热外邪侵犯人体,客于肺系, 上犯咽喉。 或风餐露宿,汗出当风,腠理疏松,寒邪 乘虚而入
二、肺胃热盛,上攻咽喉
治不及时或治不彻底,邪热入里,里热炽 盛
8
病因病机
三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肺阴虚,阴虚火旺,过用寒凉 素体虚弱,先禀不足,痨倦内伤,过 用寒凉——肝肾阴虚 四、脾胃虚弱,升降失调
4
古代对喉痹的认识
1 病机称谓:风热喉痹,风寒喉痹,酒毒喉痹,阴 虚喉痹等。 颜色称谓:白色喉痹,淡红喉痹,紫色喉痹,大 红喉痹等。 缓急称谓;急喉痹,慢喉痹,走马喉痹等
2
3
5
历代对喉痹的认识
►一 ►二 ►三
所有咽喉疾病的总称
泛指咽喉部各种急性疾病 仅指咽部疾病
6
现代对喉痹的认识
现代医学:急 慢性咽炎可参考本病治疗。
16
二 肺胃热盛
加减
喉痹
1 咽痛较剧。加:蒲公英 夏枯草 生地 2 大便稀溏。去:大黄 玄明粉 3 口气臭秽。加:石膏 知母
17
三
(一)肺阴虚
主症
肺肾阴虚
喉痹
咽干不适,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舌红苔 薄,脉细数。
局检
治疗
咽部粘膜潮红,干燥少津。
养阴清热 润肺利咽
方药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 (沙参 麦冬 玉竹 甘草 桑叶 扁豆 花粉)
治疗:补益脾肾 温阳利咽
方药:附子理中汤( 《阎氏小儿方论》 )
(人参
白术 甘草、干姜 附子)
24
五.脾肾阳虚
加减 1 脘腹胀痛。加:砂仁 2 痰涎清稀。加:陈皮 3 腰膝冷痛。加:菟丝 4 下痢清谷。加:肉桂
喉痹
香附 木香 半夏 竹茹 枸杞 巴戟 吴茱萸
25
六 痰瘀互结
喉痹
主症:咽部异物感,吭喀不适,身倦乏力,少气自汗, 或心悸失眠。舌暗或尖边有瘀点,脉涩。 局检:咽部粘膜暗红,或咽侧索肥厚。
治法:辛温散寒 祛邪利咽 方药∶麻黄汤
14
一.外邪侵袭
喉痹
加减 1 发热头痛。加:白芷 川芎 二活 2 咳嗽咽痛。加:杏仁 紫苑 生地 细辛 3 痰多黄稠。加:黄芩 瓜蒌 陈皮 4 痰清稀。加:半夏 枳壳 陈皮
15
二 肺胃热盛
喉痹
主症:咽痛较剧,呑咽困难,发热,口渴喜饮,口气 热臭喷人,溲黄便结。苔黄脉数。 局检:局部充血明显,喉底颗粘充血。颈部有核。 治法:疏风清热 消肿利咽 方药:清咽利膈汤(银花 连翘 荆芥 薄荷 大力 防风 桔梗 甘草 大黄 玄明粉 黄连 黄芩 栀子 玄参 )
局部检查:咽部粘膜充血、水肿、淋巴滤泡中央间或 出现黄白色点状渗出物。 咽粘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充血肿大;或 咽粘膜肥厚,悬雍垂肿胀,侧索及淋巴滤泡肿胀、 融合;粘膜萎缩、变薄,无光泽
11
一.外邪侵袭
1. 风热外邪
喉痹
主症:咽痛,异物感,咽干不适,吞咽不利。 发热恶风,苔白脉浮。 局检:咽部充血,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治法:疏风宣肺,清热利咽。 方药:银翘散
12
一.外邪侵袭
喉痹
加减: 1 咽痛较剧。 加:板兰根 生地 丹皮 2 大便燥结。加:大黄 玄明粉 3 咳嗽。加:杏仁 冬花 紫苑 4 痰多。加:枳壳 瓜蒌 半夏
13
一.外邪侵袭
喉痹
2.风寒外邪: 主症:咽痛,异物感,咽干不适,吞咽 不利。发热恶风,身疼腰痛,骨节疼痛, 苔白脉浮。 局检:咽部充血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 虚
加减 1 咽喉干燥不适。加:女贞子 旱莲草 2 腰膝酸痛。加:杜仲 首乌 续断 3 潮热盗汗。加:知母 黄柏 龟板
21
四.脾胃虚弱
喉痹
主症:咽部微痛不适,咽部异物感,腹胀脘痞, 泛酸干呕,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舌胖苔薄,脉弱 局检:咽部粘膜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2
喉痹
概述
3 《诸病源候论》卷30:“喉痹者,喉里肿塞痹痛, 水浆不得入也。” 4 清 张璐《 张氏医通》卷8:“喉痹者,谓喉中呼 吸不通,言语不出。”
3
古代对喉痹的认识
历代方献,对喉痹之范围多含混不 清。常将由于邪毒结聚,气血瘀滞痹阻 所致之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病症统称 为喉痹。
其中包括了乳蛾,喉痈,白喉,甚 至口齿,唇舌等部之疾病。
治疗:健脾益气,开窍利咽 方药:补中益气汤
22
四 脾胃虚弱
喉痹
加减 1 脘腹胀満。加:砂仁 木香 扁豆 2 痰涎清稀。加:半夏 陈皮 茯苓 3 少气懒言 气短乏力。加:黄芪 升麻
23
五.脾肾阳虚
喉痹
主症:咽部异物感,哽哽不利,痰涎清稀,面色苍白,形寒 肢冷,腰膝冷痛,腹胀,下痢清谷,舌胖苔白,脉沉 弱,以两迟为甚 局检:咽部粘膜淡白
18
三 肺肾阴虚
(一)肺阴虚
加减 1 干咳痰稠。 加:花粉 贝母 瓜蒌
喉痹
2 痰中带血。 加:仙鹤草
白茅根 莤草
19
三
肺肾阴虚
喉痹
(二) 肝肾阴虚
主症 咽部干燥灼热不适,干咳少痰,腰膝酸软,唇红颧赤,舌红苔 薄,脉细数 局检 咽部粘膜潮红,干燥少津。 治疗 补肾培本 滋阴降火 方药 六味地黄汤。
治法:袪痰化瘀 散结利咽
方药: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贝母 瓜蒌 花 粉 茯苓 桔梗 橘红)
26
六 痰瘀互结
加减
喉痹
1 咽部不适,吭喀痰涎。加:半夏 陈皮 2 病久不愈,舌紫暗。加 红花 丹参 桃仁
3 咽侧索肥厚。加:柴胡 香附 枳壳
27
外治
含潄 吹药 含服 蒸气或雾化吸入 针灸 体针 耳针 灸法 按摩 烙法
9
病因病机
五、脾肾阳虚,咽失温煦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先禀不足, 房劳伤肾,久病失治,过用寒凉,损及 脾肾,咽喉失于温煦。 六、痰凝血瘀,凝结咽喉 久病失治,或喉痹反复发作,余邪滞 留,经络瘀滞痹阻
10
诊断要点
病史:外感、反复发作史 临床表现:咽部干燥、灼热,疼痛;或咽异物感,干 咳,咽痛,刺激性咳嗽,恶心欲呕。进食正常,空 咽时有异物感。
喉痹
►
概述 痹者:不仁,闭塞不通之意
定义:喉痹是指以因外邪壅遏肺系或脏腑虚损,咽喉失养, 所致 的以咽痛,或咽部不适感,或喉底有颗粒突起等为主要特征 的咽部疾病。 西医学的咽炎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在咽部的表现可参考本 病进行辨证施治
1
1 喉痹一病,首见于帛书《五十二病方》
2《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 痹。” 1)王冰 “一阴者少阴君火,一阳者少阳相火” 2)马莳“一阴为手厥阴,一阳为少阳相火” 3)干祖望——结,乱也
7
病因病机
一、外袭侵袭,上犯咽喉:
气候骤变,风热外邪侵犯人体,客于肺系, 上犯咽喉。 或风餐露宿,汗出当风,腠理疏松,寒邪 乘虚而入
二、肺胃热盛,上攻咽喉
治不及时或治不彻底,邪热入里,里热炽 盛
8
病因病机
三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肺阴虚,阴虚火旺,过用寒凉 素体虚弱,先禀不足,痨倦内伤,过 用寒凉——肝肾阴虚 四、脾胃虚弱,升降失调
4
古代对喉痹的认识
1 病机称谓:风热喉痹,风寒喉痹,酒毒喉痹,阴 虚喉痹等。 颜色称谓:白色喉痹,淡红喉痹,紫色喉痹,大 红喉痹等。 缓急称谓;急喉痹,慢喉痹,走马喉痹等
2
3
5
历代对喉痹的认识
►一 ►二 ►三
所有咽喉疾病的总称
泛指咽喉部各种急性疾病 仅指咽部疾病
6
现代对喉痹的认识
现代医学:急 慢性咽炎可参考本病治疗。
16
二 肺胃热盛
加减
喉痹
1 咽痛较剧。加:蒲公英 夏枯草 生地 2 大便稀溏。去:大黄 玄明粉 3 口气臭秽。加:石膏 知母
17
三
(一)肺阴虚
主症
肺肾阴虚
喉痹
咽干不适,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舌红苔 薄,脉细数。
局检
治疗
咽部粘膜潮红,干燥少津。
养阴清热 润肺利咽
方药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 (沙参 麦冬 玉竹 甘草 桑叶 扁豆 花粉)
治疗:补益脾肾 温阳利咽
方药:附子理中汤( 《阎氏小儿方论》 )
(人参
白术 甘草、干姜 附子)
24
五.脾肾阳虚
加减 1 脘腹胀痛。加:砂仁 2 痰涎清稀。加:陈皮 3 腰膝冷痛。加:菟丝 4 下痢清谷。加:肉桂
喉痹
香附 木香 半夏 竹茹 枸杞 巴戟 吴茱萸
25
六 痰瘀互结
喉痹
主症:咽部异物感,吭喀不适,身倦乏力,少气自汗, 或心悸失眠。舌暗或尖边有瘀点,脉涩。 局检:咽部粘膜暗红,或咽侧索肥厚。
治法:辛温散寒 祛邪利咽 方药∶麻黄汤
14
一.外邪侵袭
喉痹
加减 1 发热头痛。加:白芷 川芎 二活 2 咳嗽咽痛。加:杏仁 紫苑 生地 细辛 3 痰多黄稠。加:黄芩 瓜蒌 陈皮 4 痰清稀。加:半夏 枳壳 陈皮
15
二 肺胃热盛
喉痹
主症:咽痛较剧,呑咽困难,发热,口渴喜饮,口气 热臭喷人,溲黄便结。苔黄脉数。 局检:局部充血明显,喉底颗粘充血。颈部有核。 治法:疏风清热 消肿利咽 方药:清咽利膈汤(银花 连翘 荆芥 薄荷 大力 防风 桔梗 甘草 大黄 玄明粉 黄连 黄芩 栀子 玄参 )
局部检查:咽部粘膜充血、水肿、淋巴滤泡中央间或 出现黄白色点状渗出物。 咽粘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充血肿大;或 咽粘膜肥厚,悬雍垂肿胀,侧索及淋巴滤泡肿胀、 融合;粘膜萎缩、变薄,无光泽
11
一.外邪侵袭
1. 风热外邪
喉痹
主症:咽痛,异物感,咽干不适,吞咽不利。 发热恶风,苔白脉浮。 局检:咽部充血,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治法:疏风宣肺,清热利咽。 方药:银翘散
12
一.外邪侵袭
喉痹
加减: 1 咽痛较剧。 加:板兰根 生地 丹皮 2 大便燥结。加:大黄 玄明粉 3 咳嗽。加:杏仁 冬花 紫苑 4 痰多。加:枳壳 瓜蒌 半夏
13
一.外邪侵袭
喉痹
2.风寒外邪: 主症:咽痛,异物感,咽干不适,吞咽 不利。发热恶风,身疼腰痛,骨节疼痛, 苔白脉浮。 局检:咽部充血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 虚
加减 1 咽喉干燥不适。加:女贞子 旱莲草 2 腰膝酸痛。加:杜仲 首乌 续断 3 潮热盗汗。加:知母 黄柏 龟板
21
四.脾胃虚弱
喉痹
主症:咽部微痛不适,咽部异物感,腹胀脘痞, 泛酸干呕,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舌胖苔薄,脉弱 局检:咽部粘膜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2
喉痹
概述
3 《诸病源候论》卷30:“喉痹者,喉里肿塞痹痛, 水浆不得入也。” 4 清 张璐《 张氏医通》卷8:“喉痹者,谓喉中呼 吸不通,言语不出。”
3
古代对喉痹的认识
历代方献,对喉痹之范围多含混不 清。常将由于邪毒结聚,气血瘀滞痹阻 所致之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病症统称 为喉痹。
其中包括了乳蛾,喉痈,白喉,甚 至口齿,唇舌等部之疾病。
治疗:健脾益气,开窍利咽 方药:补中益气汤
22
四 脾胃虚弱
喉痹
加减 1 脘腹胀満。加:砂仁 木香 扁豆 2 痰涎清稀。加:半夏 陈皮 茯苓 3 少气懒言 气短乏力。加:黄芪 升麻
23
五.脾肾阳虚
喉痹
主症:咽部异物感,哽哽不利,痰涎清稀,面色苍白,形寒 肢冷,腰膝冷痛,腹胀,下痢清谷,舌胖苔白,脉沉 弱,以两迟为甚 局检:咽部粘膜淡白
18
三 肺肾阴虚
(一)肺阴虚
加减 1 干咳痰稠。 加:花粉 贝母 瓜蒌
喉痹
2 痰中带血。 加:仙鹤草
白茅根 莤草
19
三
肺肾阴虚
喉痹
(二) 肝肾阴虚
主症 咽部干燥灼热不适,干咳少痰,腰膝酸软,唇红颧赤,舌红苔 薄,脉细数 局检 咽部粘膜潮红,干燥少津。 治疗 补肾培本 滋阴降火 方药 六味地黄汤。
治法:袪痰化瘀 散结利咽
方药: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贝母 瓜蒌 花 粉 茯苓 桔梗 橘红)
26
六 痰瘀互结
加减
喉痹
1 咽部不适,吭喀痰涎。加:半夏 陈皮 2 病久不愈,舌紫暗。加 红花 丹参 桃仁
3 咽侧索肥厚。加:柴胡 香附 枳壳
27
外治
含潄 吹药 含服 蒸气或雾化吸入 针灸 体针 耳针 灸法 按摩 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