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庄泽宣《民族性与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庄泽宣《民族性与教育》

实际上维持中国社会秩序者在礼教而不在法律……不过摩流之弊,即失去了礼教的原意,但剩下一些形式,变为繁文缛节、刻板文章,于是就难免从温文好礼而流于虚伪文饰。中国人最讲究正名,但务名而不务实也不免面子上固然名正言顺而实际上仍是阳奉阴违。

中国民族自私自利的心肠非常发达,功名利禄的观念亦比较强烈。……在生存竞争极强的时候,解衣推食之辈,大多先被淘汰,侥幸生存者逐渐养成自私自利的品性,普遍只顾自己家庭的利益而不顾社会的利益,在生存竞争非常剧烈时,甚至只顾自己本人的利益,就是连家庭骨肉也不能顾及,养成残忍的心理。

经济组织方面以家庭为单位,完全是私家的经济生活,好的方面,可以促使刻苦辛劳,以谋全家安乐,大家“自扫门前雪”;坏的方面,就不免以家族利益为前提,不惜损人利己,假公济私。

中国人民,向来重视家庭关系,政治制度又是实行专制,所以人治主义非常发达,人民不能获得法律保障,养成畏祸苟安、不管闲事的态度。

中国民族保守性的形成,固由于顺时听天,轻视人力,不愿徒劳无益,但大部分原因还在习故安常,以当前一切为满足。中国地大物博,能过安定的农业生活,各地经济自给现象形成了无数独立自足的经济单位,所以,就国内而言,各地亦可不相往来。安居乐业,更加交通不便,各地缺乏互相接触机会,亦无由较量短长,当然产生了自满自足的心理。

中国社会风尚注重保守,普通都以“先王”、“古法”、“祖传”为最可贵,并不问对于当前环境能否适合。因为保守,所以社会上常以“安静”、“持重”、“老成”一类的话赞誉人,而用“喜事”、“轻进”、“纷更”一类的话来鄙薄人。中国人的生活根本求安而不求进。

所以中国民族,在好的方面有“好闲暇”、“会享受”、“从容不迫”的特性,在坏的方面也有“懒惰”、“迟钝”、“不守时间”的特性。

实际上维持中国社会秩序者在礼教而不在法律……不过摩流之弊,即失去了礼教的原意,但剩下一些形式,变为繁文缛节、刻板文章,于是就难免从温文好礼而流于虚伪文饰。中国人最讲究正名,但务名而不务实也不免面子上固然名正

言顺而实际上仍是阳奉阴违。

中国向来采取人治主义,个人权利缺乏法律保障,又因帝王专制,易于动辄得咎。中国人身家观念本来看得极重,不肯冒险进取,再加这种危险,诚恐连累家族,聪明之士当然消极怕事,放逸浮夸,劈人耳目。

中国人过分重视现实生活,故不愿多事兴革,吧相信进步,力戒年少气盛,尊重老成持重,所以对一切都淡然置之。

中国民族具备知足常乐的态度,因为中国人比较富于消受享乐的能力,对于目前生活求安而不求进,专重生活中不足以享受之处及可行之乐,所以就在忙里也想偷闲,苦中亦要作乐,这种安分知足思想,实由古来各家思想深入民心所致。儒家学说既主张礼让不争,更提倡安分守命,教人安贫乐道,处之泰然。对于物质欲望,各家的共通原则都偏重在消极的节制,求得内心的宁静,如儒家的提倡寡欲,道家的鼓吹无为,和墨家的非乐节用,都是如出一辙。

根据道家的意见,在物质生活方面要能够鲜私欲而尚朴素,除了至不可少的物质生活外,不应丝毫浪费;在精神生活方面,主张仁慈俭朴,谦下不竟、静重自持,而尤其重在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凡事都能安分守知足,与人不争。

中国民族最重家族的道德,讲求人伦间的关系,因为日常实际生活,处处都是对人的问题,所以重视如何奉上,如何处下,以及保持家族和睦或继续家族繁昌。这种家族的道德发达,当然足以防止家族制度的崩溃,而且一种克己、容忍、依赖或服从的特性亦随之产生。

中国民族大家都能勤勉惜时,恒毅自立和刻苦耐劳。这种特性大半由于农业社会所促成,儒家、墨家提倡“民生在勤”的学说亦不无影响。

中国民族有放达的态度,采取乐自然的人生:对于自然热烈爱好;对于自身主张宁静淡泊。……道家认为自然有绝对的美,是绝对的善,故必以顺应自然为人类生活的法则,遵守柔弱能让之道。由于这种学说的诱导,就使大家养成放达态度,专求内心的淡泊宁静,偶向自然方面找寻乐趣。中国道家思想的势力本已极大,后来在融合了佛教的出世思想,便愈使人民养成了放达的态度。

中国民族忍耐的特性大概由于经济压迫和家族制度而来,同时古来提倡忍让美德亦不无关系。中国是一个灾荒国家,人口繁密,人民所受的压迫极为痛苦,不过相信天力胜于人力,所以凡事处之泰然,养成一种百折不挠的耐性。中国家

族制度的畸形发展,产生了反选择作用,使忍耐性格更多一层保障。在打家族中,世代同居,人口众多,日常相处,关系复杂,要能维持整个家族的和睦,当然只有内省自反,交相容忍了。中国社会组织以家族为本位,伦常道德亦以家族为中心,故古来即提倡”相忍为家”“相安为国”等理想,鼓励人民奉行,循至“逆来顺受”变成至理名言,“弱肉强食”无异天理。

中国国民是最善于忍耐的民族。而忍也正是统治者所大力提倡并大加褒奖的,因为百姓的忍正成全了他们的肆无忌惮。

儒家所谓的“中”是不偏不倚的意义,也就是重在适应;“庸”是经久不渝的意义,也含有经用的真理。至于调和,一方面固需调和理性与人情,一方面更要调整人与我的关系。……因为注重中庸调和,所以中国人最讲求情理兼顾,心平气和,凡事妥洽,恶趋极端,一切不喜诉之武力,喜欢中和气象,结果中和的实际法式,归于忠恕絮矩之道,中和的实际体制,形于衣乐之道。

中国民族最讲持中之道,凡事均须恰如其分,毋过亦毋不及。中国文化产生在广大平原之上,所以民族思想比较率直伟大,能够包容一切,把许多表面上不能相容或者相互抵触的事物善加调和。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在于人文主义,而人文主义的发端就在好讲情理,恪守中庸之道。“理”是道理,比较固定不易;“情”是人情,可以因为而易,如果能够推己及人,恰如其分,便达到了理想的标准。中国儒家学说的根本思想便在中庸之道,讲近情近理、谈折中调和,几千年来的民族思想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

“中”可说是中国最大特色,遇双方意见不合,只需折中即可化解争斗。因凡事都讲究折中,于是就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怪现象。懒汉也随之产生。

中国人民的生活程度极低,对衣、食、住、行都力求质朴节俭,这种特性是缘于民族传统经济观念及荒年选择作用促成。历来民族经济思想都着重在消费方面的节俭,很少提倡生产力的增加。……中国人民族在历史期内既受尽了回环式荒年的压迫,所以大家都具有撙节的性格。

和平是美德,但过犹不及,易于流为文弱。中国民族看重实际生活,善于享受人生乐趣,因此能够心平气和。中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阅世极深,所以知道和平是处世良法。古来思想就鼓吹和平思想,厌恶武力侵伐,中国人对于异族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