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必须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质变必须由量变规定其性质和方向。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为新质变基础上的量变开拓道路。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事物就是不断的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歇的向前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三维性
1)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是四维时空;是绝对性(时间)和相对性(空间)、有限性(空间)和无限性(时间)的统一。
2)时间和空间和运动的物质不可分离。
二、
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重要考点,背过)
3.发展是事物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即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的运动变化过程。运动、变化、发展属于統一序列范畴。(了解即可)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4.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二、
1.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5.否定之否规律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A.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
B.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就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辩证统一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6.辩证的否定(背)
1)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3)是扬弃
7.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意义
1)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既要反对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5.重要考点:
6.重要考点:
7.唯心主义:
8.唯物主义:
1)朴素唯物主义: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9.物质的定义(背过):
10.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11.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了解即可)。
2.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联系的一种)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变化发展。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选择)
1)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
事事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3.质量互变规律
1)量变: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2)质变: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3)度是指事物质和量的统一,维持事物质的稳定的量的范围、幅度、限度。(即“临界点”)
度的方法论意义:
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过犹不及,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指承认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就是历史观上是唯物的.只有马克思看到了这一点.以往的旧唯物主义者都是自然观唯物而历史观唯心.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与当时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不可分。
4.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运动观;
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2)承认绝对运动的同时,也承认相对静止。
否认绝对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导致形而上不变论;
否认相对静止只承认运动,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12.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特点:一维性(不可逆)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4)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1)学习马克思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2)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3)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1)客观性:主体、工具、对象都是客观的。
2)自觉能动性(主体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实践活动。
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依据改造客体不同):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1)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第三节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1.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不重要)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1.学习马克思的目的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2节
1、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3)科学实验
4.实践的作用(重要考点)
三、
1.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
1.
2.联系: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2.与时俱进的含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不重要):
1)坚持与时俱进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
2)坚持与时俱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3)坚持与时俱进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
4、
1.按理想的内容划分,理想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核心)。
2)革命性表现: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3)科学性表现:实事求是、深刻性、与时俱进。
4)实践性表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科学性与革命性二者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1)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
2)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靠科学性来保证。
2)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的借鉴和吸收的态度。
8.
三、
1.
2.原因和结果
因果联系是时间上前后相继的、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的联系。
两者既对立又统一:
对立:因是因,果是果,不可倒置。
统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
因果联系是普遍的,但是具体表现又是复杂多样的。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复合因果等等,需要全面分析。
时时有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特殊性:
时时矛盾不同,事事矛盾不同。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方法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重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体的关系,他们是辩证统一的。
i.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而存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ii.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
共性只是包括了同类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不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
3.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偶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重点)
对立: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偶然性处于从属地位。
1)客观条件: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内在矛盾尖锐化。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个人实践:马克思与恩格斯积极参与革命实践活动。
3.英法德三大工人运动
1)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
2)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工人参与国家管理)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看一看就可以)
1)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经济全球化
4)世界新技术革命
5)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2.当今如何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掌握)
1)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已有基础,这就需要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
马克思复习提纲
整理人 李富敏
版权声明:此提纲为本人依据学程教育(过啦自考)郝明老师讲授的课程整理而成。如有需要请自行前往学程教育网购买相关课程。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iii.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由于事物范围的广大的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
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主要表现为:
i.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不平衡性。
ii.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性。
iii.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性。
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认识论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可知论有同一方法论世界是如何存在的问题联系的发展的状态存在的辩证法孤立的静止的状态存在的形而上学11一元论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由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由原子构成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意识
2.最高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社会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重要考点)
1)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2)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3)两大理想的实现,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中国人民脚踏实地地不断奋进。
(了解:
唯物论:主要揭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着重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
辩证法:主要揭示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着重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绝大多数唯物主义者都是自然观的唯物主义者
3)1844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反对私有制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2)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要有毅力,要勇于探索,要持之以恒,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第一章
第一节
一、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如何认识世界)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如何对待世界)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何认识和对待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