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第一章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现代小学教育与小学生
一、小学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
(一)基础性:
小学教育是推动人的素质发展的基础,因而,小学教育被称作“基础教育”。

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基础;
其次,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小学教育是“广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基础。

(二)全面性:是指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全体适龄儿童,对小学生要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1、教育对象的普及性: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

现代国家为了使所有的适龄儿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往往从法律上对初等教育的对象、年龄、性质等作出规定,这被称为“义务教育”。

2、教育实施的全面性:义务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育实施的全面性的另一层含义是培养儿童的全面素质。

老师的热爱和关心应面向全体学生。

(三)综合性
(1)现实世界中知识形式的综合性
(2)儿童认识过程的综合性
首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尚未细致分化,对于事物的认识大多是整体的、综合的。

其次,儿童的有效认知具有生活化的特点。

特点:
(一)活动性:
(1)活动对于小学儿童发展的价值:
①活动是保证儿童身体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
②活动是促进小学儿童基本心理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
(2)小学教育中的活动结构及内容
①活动结构:活动主体(学生)、活动目的、活动手段、活动过程本身。

②活动内容:教学活动:是小学教育中的主要活动。

保健活动。

道德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通过班队在集体中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是其主要形式。

文艺、科技活动。

校外活动:学校联合家庭和社区。

(二)趣味性:
1、趣味性对于小学儿童的教育学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旦对某种活动(例如,学习活动、班队活动)产生了兴趣,便可以直接将其转化成推动其介入活动的内在动力,主动、积极地发展自己。

如果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性品质也是很有利的。

2、兴趣的本质及其培养:
(1)兴趣的内在趋向性和外在趋向性
外在趋向性是指活动对象的外部特征,例如,形状奇特、颜色鲜艳、富于变化等,对儿童具有吸引力、诱惑力,从而使儿童产生兴趣趋向它,构成主客体之间的活动。

内在趋向性是指儿童对外在事物的兴趣已不再依附于该事物的外在特点,而是它的一些内在的、本质的特征造成了儿童对它的喜爱和趋近。

(2)兴趣的内在选择性和外在选择性
当儿童面对许多事物,对其中一种或者数种事物作出选择、产生兴趣,而这样的选择纯粹是由兴趣对象的外部特征而引发的时候,就认为这种兴趣带有外在选择性。

内在选择性是指兴趣所指向的事物在众多事物中表现并不奇特、新颖,但儿童却能够意识到该事物内在的吸引力,由主体自身内部力量所驱使,对其发生兴趣。

(2)兴趣的发展过程及其培养
①有趣阶段
这是兴趣的初级阶段。

处于有趣阶段的儿童,兴趣多而杂,且具有表面性、随意性、易变性等特点,对同一事物的兴趣难以持久,多半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决定了儿童的兴趣指向,因而这种兴趣必然是肤浅的。

②乐趣阶段
在这一阶段,儿童从多而杂的兴趣中选择出单一或少数的兴趣,并使之趋于稳定、深化。

将兴趣集中于少数事物,同时在操作事物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满足、愉快等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便是乐趣阶段的主要特征。

③志趣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对于某一事物的兴趣与自己的人生目标、远大理想结合起来。

根据研究,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多半未达到志趣这一阶段,因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还没有达到具有抽象思维的认识水平,但这并不等于小学教育可以无视志趣。

对小学教育而言,一方面,仍然存在着激发和培育儿童对教育中有价值的事物的有趣、乐趣的心理倾向;另一方面,要具有发展的眼光,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向志趣方向发展。

(三)艺术性
1、艺术教育和艺术地教育
在小学教育阶段,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被纳入学习课程之中,借此陶冶小学生的情操。

把艺术作为教育内容,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是“艺术教育”。

2、小学教育艺术性的体现:
(1)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中体现;
(2)在形象化的教育手段中体现
(3)在教育感染力的渗透中体现
(4)在教育的创造中体现。

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觉发展:空间知觉:直观到抽象
时间知觉:借助生活现象感知
运动知觉:灵活性、协调性、稳定性增强
视觉知觉:整体到部分,颜色敏感等
听觉知觉:空间听觉、大小听觉、言语听觉等
认知发展:注意:无注意向有注意记忆:有意识记忆,记忆策略多样,元记忆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自我认识全面,开始注意公众的自我,逐渐摆脱外部依赖,内化出自己的行为准则
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认识情绪产生的原因,调节控制能力增强,会表达情绪。

三、现代小学生的时代特征:
(一)自主意识显著增强
(二)开放、活跃、求新求异的品性日益显现
(三)出现了一定的功利心态
(四)学习压力较大,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感和矛盾心理
三、小学教育模式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群性教育模式和个性教育模式
群性教育模式的教育目标价值观认为:决定教育价值的因素是社会群体,而非单个人,教育仅仅是促进人的社会化,它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来衡量。

个性教育模式则把社会看成是个人自由发展的束缚,认为人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全部,教育目标在于促进儿童本能的发展。

2、伦理教育模式和科学教育模式
伦理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关怀人自身的情感和品格,具有人文精神,但对科学理念和方法缺乏足够的重视。

科学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为扎实、丰富的多学科知识,容易形成严谨、逻辑性较强的思维方式,对客观世界抱有探究精神,但较为忽视对人自身精神方面的关心和提升。

3、注入式教育模式和自己式教育模式
注入式教育模式的特点是教育活动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呈现教育内容,并通
过讲授、问答、训练、强化等手段灌输给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由教师掌握,问题的答案由教师设定。

自主式教育模式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把教师看作是影响学生自主发展的“外因”,学生完全享有自主的氛围,自己从事学习活动。

现代小学教育模式的选定原则:综合性原则、情景式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