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美术人物的造型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美术人物的造型特点
在上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优秀的美术作品,观看之后我要请同学们来谈一下你的感受。

[ 播放幻灯片(人物题材)],学生欣赏。

好,谁来说一下,这些作品是以什么为创作对象的?(学生回答:人物),那这些人物形象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回答:真实,美,惟妙惟肖,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这些优秀的作品给了我们美的感受,如果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一下你对这些美术作品的感受,你会用那两个成语?(“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美术作品中有中国的传统绘画国画,也有西方的油画,还有中西方雕塑作品,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中西方的美术表现形式是一样的吗?(不一样),给我们的感受也不相同,可以说各有个的特点。

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一下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书写课题中西美术人物的造型特点] [播放幻灯片:标题]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无论是在科学上还是文学艺术上都拥有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们来看这一幅作品:
(出示作品:《洛神赋图》)
[带领学生分析作品] 谁知道这幅作品的名字,是谁的作品?这是魏晋时期的大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顾恺之擅长画人物画,历史中说到他的作画方法:“顾长康画人尝数年不点目睛(顾恺之画人物有时候好几年不画眼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那么这是一段古文,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人知道?这位同学你来翻译一下(人的身体四肢的美丑,本没有什么传神之处,人的眼睛才是最具神采之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他画人物最注重对人的眼睛的描绘。

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感受:当你在看一个人的时候,往往第一眼看到的是人的面部,而面部之中我们最关注的是人的眼睛,从一个人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那么顾恺之着重描绘人物的眼睛,就是要通过对人的眼神的描绘,体现出人物的内在气质与性格特征,让所描绘的形象更加生动。

顾恺之是一位著名的人物画家,他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的时候也有自己独到的方法。

据历史记载,一次,顾恺之为见多识广的裴叔则画像时,在他的脸颊上平添了三根毛须,
看化者问他为什么画这本来没有的东西,顾恺之回答说:裴叔则有非常的智慧和见识,我这样画正是表现了他的这一特点。

看画者再仔细琢磨,发现画家这样处理的确有不同凡响的神似效果。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画在人物造型方面有什么样的特点?(不求画面与真实人物完全一样,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在的精神风貌,讲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都会受到社会思想的影响,那么,在中国的人物造型中,这种追求“神似”的作画思想,受什么影响?(受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影响)谁知道中国有那些独特的哲学思想?【儒家(仁、义,礼、智、信,讲求“以和为贵”;道家(天人合一),禅宗(向内心探求,让世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这些独特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它既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内容和意境的表现,也影响了绘画的形式和绘画的语言。

就中国绘画而言,人与自然合一,就打破了时间、地点、空间、形状、色彩的界限。

其中宋代梁楷的作品就直接反映了这一观点。

[出示《太白行吟图》]
分析作品:大家来看一下这幅作品,大家看,画家主要运用了点、线、面之中的那一种造型手法?(回答:以线造型的手法)在中国画中,线描是中国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运用线的轻重,浓淡,干湿,粗细,转折,顿挫扥等不同笔法来表现物象的形象、表情、和运动感,是中国美术的独特技巧。

画家用笔非常简洁、概括,寥寥数笔,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人物形象。

把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和边行边吟的姿态刻画的生动传神。

在其他作品中这种偏重“形似”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作品[出示作品《击鼓说唱俑》],这件作品是美术中的那个门类?(答:雕塑)对,这是东汉时期的一件陶俑作品,那我请同学们来说一下,这件作品是怎样来表现“神似”的造型特点的?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着重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简化对身体四肢的处理,没有衣文等的仔细刻画),好大家说的都非常好。

无论是绘画作品还是雕塑作品,在人物造型方面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神似”,神似要重于形似。

这句话也表达出了中国美术人物造型的“神似”与“形似”之间的关系,就是“神似”重于“形似”。

注意这两个字“重于”,为什么不直接说中国美术的人物造型只是表现“神似”呢?为什么?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因为神似离不开形似,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不可能脱离“型”而独自存在的。

“型”是“神”的载体)。

在中国绘画形神之论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一个是著名人物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传神而不舍弃形似”的美学理论。

他认为“传神”是人物画的目的所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借助形的正确处理(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即舍弃或淡化某些非本质部分,突出或加强那些最能表现审美对象个性的细节,如人物的面部表情,特别是“心灵窗口”眼睛的神态。

这是第一种理论。

(2)那么第二种理论是北宋时期的文人苏轼提出来的“重神韵,不求形似.”的美学理论。

主张在绘画过程中要突出艺术家所感受到的审美对象的个性特征,“形”则处于一种次要位置。

(3)还有一种观点,主张“形神兼备”,“神似”与“形似”并重。

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美学观点,但是总的来说,由于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重“传神”的美学理论,一直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主流。

在绘画过程中也要求画家以中国哲学文化所独具的眼光和心灵,以中国笔墨艺术独特的语言形式去表现深长隽永、诗意悠远的审美意境。

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这与西方的美学理论是截然不同的,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看一下西方美学中的人物造型特点。

【出示作品:西方人物画,雕塑作品】
大家在第一眼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觉?(真实,色彩丰富,就像镜子中的映像)。

那我们来和中国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来对比一下,看看西方的古典人物画运用了那些与中国不同的造型手法。

我们来对比分析一下,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运用线的轻重、浓淡,粗细、干湿,虚实等不同笔法来塑造人物的精神气质,而西方古典人物画则是通过光影与色彩的造型手段,塑造立体逼真的人物形象。

“立体逼真”说出了西方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给人真实的感觉。

真实到什么程度?就像镜子中的映像一样。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达芬奇说:画家“首先应当拜镜子为老师”。

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

那那达芬奇有一件著名的作品是什么?《蒙娜丽莎》。

【出示作品《蒙娜丽莎》】几百年来,人们对这幅画充满了无尽的猜测,特别是她那神秘的微笑,这种微笑时有时无,而且不同的人对这种微笑的理解也不相同。

大家都知道人微笑的时候,笑容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眼角和嘴角),而达芬奇却巧妙的利用了光影色调的变化将这些部位画的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限,产生了一种神秘感,留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的空间。

西方绘画是在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空间,依靠明暗和形象结构表现物象的凹凸,造成立体幻象,令观者感到物象是立体的。

它严格
的按照美术理论中的透视与比例关系来再现人物形象,人物造型严谨,细腻,注重细节的表现,并且注重色彩语言的运用,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立体与空间关系。

在照相机发明之前,肖像画是西方美术中的重要体裁。

拥有一幅由技艺高超画家所画的自己的肖像,是具有社会地位的象征。

那么这种写实的人物造型特点在表现历史题材时,可以通过对事件典型瞬间,场景的再现,使观众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不仅仅是在绘画当中,在古希腊的雕塑作品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写实手法的魅力【出示作品《大卫》】作者借助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加上自己理想中的美学观念,创造出了一种理想美与现实美相结合的人物形象,这是西方古典美术的创作理想。

追求“现实美”与“理想美“的结合。

现在我们对中西美术人物的造型特点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下
说曾鲸的《王时敏像》,《琉璃堂人物图》。

同样在西方绘画中,作者也不是完全照搬人物形象,也加入了作者主观的处理手法,在追求逼真的绘画效果上也刻画出了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征,比如说《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我们所做的对比只是整体上的中西美术人物的造型特点的差异,任何美术形象的创作都是客观形象与主观表现的结合,只不过有些画家使用了相对客观写实的手法,而另一些画家则更注重追求主观表达性的艺术效果。

一个好的艺术家,往往善于在“形似”与“神思”之间把握好“度”,从而创造出了感人的艺术形象。

最后,给同学们留一个小作业,这个作业可以以组为单位,也可以单独完成: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析《五羊仙迹图》与《到牛奶的女仆》的人物造型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