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因此高职学生的休闲质量和品位偏低。

2、应试教育下的休闲方式单调,休闲技能低下
虽然现代教育倡导素质教育,我国应试教育的外壳,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寻求生活的意义。

学生们记得要上课、要考试、要实习、要竞赛,要去听各类学术讲座,却唯独忘记抽点空闲去思考、去发展兴趣、去寻求心灵的宁静与精神的成长。

鉴于各种客观原因,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休闲教育还未引起高度重视,仍处于"拓荒"阶段,对学生休闲能力、技能的培训,远远不足以让学生重视自己的休闲生活,基本的休闲技能和素质缺乏,只局限在学习范围之内。

当前学生头脑中的所谓的"休闲"的全部内容及生活几乎都离不了单一的主题和形式——
—学习。

这也与当前组织指导休闲教育不够有着较大的关联,以致他们的休闲生活,随心所欲,缺乏安排,带有明显的偶然性和随意性。

闲暇时间增加了,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使休闲时间的利用价值最大化?人们在寻求一种如何休闲的方法!而休闲教育就是教人从小就学会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学会欣赏生命和生活、学会各种形式的查、学会对价值的判断、学会选择和规避问题的方法、学会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各种技能。

开设休闲有关课程,培养正确的休闲理念和休闲观,加强休闲的意识,提高休闲质量和休闲技能,培养专业的休闲教育人才,将休闲教育作为高职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片面的把休闲与学习对立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休闲质量和档次。


参考文献
[1]马惠娣.闲暇时间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06)
[2]赵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职生休闲现状分析与休闲教育思考[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3]赵侠刘玉娟.通识教育视阈下大学生休闲教育[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4]张芳芳贺志波.培育大学生的科学休闲观[J]潍坊学院学报2012.(2)
1.引言
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互为条件依存在语言系统中。

语言交际,既需要精确,也需要模糊。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

模糊语言用于一定的语境和场合,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学术写作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容不得半点虚假,因此学术论文应该注重其精确性。

然而,由于人类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和复杂的内在心理因素以及外在环境条件等,它不可能具有理想的精确度和清晰度。

因此,语言的模糊性作为自然语言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以隐性的形式和显性的形式存在于学术论文的语言之中。

换言之,出于种种原因,学术论文撰写者并不可能提供最准确、最肯定的信息,所以他们就借助模糊限制语(hedges)的使用,一方面可避免把话说的太绝对,让自己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又能使自己陈述的观点更趋于严谨、周全、客观。

一个出色的作者总是善于通过使用不同程度的模糊语来达到他们的写作目的的(Chanell, 2000)。

模糊限制词语最早是由George Lakoff提出的。

1972年在纽约举行的一次国际性词汇学研讨会上,他宣读了题为《模糊限制词和语义标准》(Hedges and Meaning Criteria)一文,提出了自然语言中的概念模糊问题,并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了模糊限制词。

同年,他在题为《模糊限制词:语义标准及模糊概念的逻辑》一文中,指出模糊限制词就是一些"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

表示的是不确定性、临时性和可能性的意义。

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兴趣并得以广泛研究。

模糊限制语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主要从语义学角度来研究,到80年代转向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及话语分析、语篇分析研究。

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视角也由单纯的语义探讨发展至语用策略、篇章建构、功能语法等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焦点进一步发生转移,国内外学者对学术及科技论文、新闻、商务、广告等实用文本的模糊现象展开了多层次的考察,并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论著。

本文试从Leech的礼貌原则和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对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进行分析。

2.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关于模糊限制语的界定,语言学家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提出了多种分类形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何自然从语用功能角度曾作过分类,将模糊限制语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伍铁平从模糊限制语的语义特征、所属的语法类别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分类。

也有学者主张从词性、句法和结构上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分类。

但迄今为止比较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是国外语言学家E.F.Prince,C.Bosk和J.Frader对医生之间的对话进行分析而得出的两类模糊限制语:变动型模糊语(approximator)与缓和型模糊语(shield)。

前者的模糊存在于命题内容本身,而后者的模糊存在于命题内容和说话人之间,用以表明说话人对于命题所持的态度(高晓芳、张琴,2002)。

变动模糊限制语改变了命题真值,修正了话题的真实程度和涉及的范围,模糊了话题的程度、数量、频率、时间。

这类常见的词有:a little bit,sort of,some-what,almost,to some extent, around,lots of,approximately等。

同时它们还可以分为程度变动语(adaptor)和范围变动语(rounder)。

请看以下两个在学术论文摘要中出现的例子,
(1)The scores of experiment group was somewhat higher than what was expected
(2)To some extent,we both agree with Carole's model.
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文/文宇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400033
摘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使论文摘要写作者得以谨慎、谦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易于被接受,避免招致批评,保持在读者面前谦逊态度的语用效果,进而增强其观点的科学性和课接受性。

本文从礼貌原则和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对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摘要;语用功能;礼貌;质量准则
103
--
(3)There are approximately20%of the teachers who began their classes with warm-up activities.
例(1),(2)的somewhat和to some extent略微修改了higher和agree的程度,把接近正确却又不敢完全肯定的话说得更得体,避免了武断,属于程度变动语例(3)考虑了数量上的范围变动,用approximately让句子更具严谨性,这类词属于范围变动语,通常与数据配合使用。

与变动模糊限制语不同,缓和模糊限制语并不改变命题真值,只是令语气趋向缓和,它相当于加了一个说明,指出某个话语是作者或第三方的观点(何自然,2003)。

3.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的语用功能
Channel曾经归纳过模糊限制语的十大作用,其中相当一部分都适用与英文学术写作之中,如提供恰当的信息,具有劝导性,弥补信息缺漏,自我保护以及表示礼貌(张乔,1998)。

而作者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以谨慎的态度提出自己未被验证的观点,并且进入一种与读者对话的状态(Hyland,1996)。

摘要语篇虽然在形式上是独白的,但对话性仍然存在。

几乎所有的摘要作者在与读者的对话过程中都是有意合作的,摘要作者在选择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时候,在违反一条准则的同时,一定是为了传递一些符合合作原则的信息,或者说是遵守其他的合作原则。

3.1遵守质量准则
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规定了说话的真实性,也就是要求说话人说真话,不说假话,不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运用正是为了遵守这个准则。

例如: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persuasive appeals tend to be more effective when the nature of the appeal matches,rather than mismatches,the individual personality-type preferences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如上所示,"谈话者有时使用模糊限制语,似乎违背了量的准则,没有给听话者提供交谈所需要的足量信息,但这恰恰是为了遵守质的准则。

"(周瑞琪,2001)通过遵守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模糊限制词语在论文摘要中的应用所造成的效果冲淡了其本身概念的模糊性,却突出了摘要作者与读者对话中提供的信息的可信程度、详略程度、关联程度,表现出摘要作者为了成功地进行语言活动,在交际过程中始终保持的合作态度。

3.2遵守礼貌原则
会话中的礼貌原则用来调节和维护交谈双方的均等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反映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与交际策略。

学术写作中,作者要将其实验结果置于本学科的知识框架之下对它们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见解,这无疑冒着被批评或否定的危险。

因此,作者有必要进行自我保护,策略之一就是使用模糊限制语。

它们可以使言语行为的力度减弱,使之不易被否定,既给读者以考虑选择的余地,又减轻了作者对观点和结论所承担的责任,给自己的话留有余地,避免出错时招致批评。

例如:
However,where R-factors and the influences of audiences are understood,and where generalizations are taken from sufficient instances of observed language usage,it is indeed possible to use the distributions of polite forms as a highly sensitive index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ocial equality and inequality,intimacy and distance, as shown(we believe)for example by Brown(1979,1980), Levinson(1982).(Brown and Levinson,1987:12)
以上这段话是Myers在"The Pragmatics of Politeness in Scientific Articles"(1989)一文中举出的第一个例子,用来说明学术论文中的礼貌策略是如何用模糊限制词语体现的。

根据Myers的分析,括号里的模糊限制语(we believe)实际上是用来缓和Brown and Levinson称之为威胁面子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造成的后果。

因为按语言学界和人类学的惯例,如果在论文中不引用其他学者的文章,而仅仅引用论文作者本人以往的文章,这种行为很可能被认为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其他人。

此处括号里加上"我们认为",就把这种强加的程度降低了,威胁作者面子的程度也相应降低。

同样,文中的possible一词也起了同样的作用。

它使作者避免绝对化的论断,从而保护作者免受批评。

4.结束语
论文摘要中使用模糊限制语,是作者采取的一种作者与读者对话的态度,其重要作用就是求得读者的认同。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一种交际的策略,更是遵循礼貌原则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它不仅是礼貌原则在学术论文中的体现,而且反映了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哲学家Grice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

模糊限制语能使话语稳妥周全、礼貌客气,可以有效地调节和维系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平等合作的关系。

如果恰当使用,有助于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符合国际规范,更好地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Channell,J.Vague Languag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175-190
[2]Lakoff,G.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A].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Papers[C]. 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72:183-228.
[3]Prince E.F.,Bosk C,&Frader J.On Hedging in Physician-Physician Discourse[A].In diPietro R.J.(eds.).Linguisitics and the Profession[C].New Jersy:Ablex Printer,1982:89-97.
[4]Hyland,K.Writing Without Conviction?Hedging in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J].Applied Linguistics,1996(7):433-454. [5]Myers,G..The pragmatics of politeness in scientific articles[J]. Applied Linguistics,1989,10(1):1-35.
[6]何自然.语用学讲稿[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高晓芳,张琴.模糊限制语:分类与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5):89-91
[9]张乔.模糊语义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0]周瑞琪.模糊限制语间接性的语用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 2001,(3):13-15.
[11]曾瑜薇,胡芳.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语[J]山东外语教学,2005,2
[12]冯茵,周榕.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调查与分析--基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与国外期刊论文的对比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7,2
作者简介:
文宇,男,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以及英语教学研究。

10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