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药药理看中药用药安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药药理看中药用药安全
民众对中草药的普遍认知是安全可靠,毒副作用也远小于西药。

然而据相关报道显示由中草药所致的死亡例子并不少。

那么中草药是否安全?我们从中药的药理来看中草药的用药安全。

中草药的各种安全问题影响因素较多,如:麻黄,贮藏不当,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半夏炮制不到位,还存在刺激性成分;五味子非地道药材,药物有效含量不足;五苓散患者存在水肿的病理症状;苍术贮藏不当,出现走油,化学成分改变;牛黄解毒片患者多量服用,出现汞中毒;人参贮藏不当,出现霉变,疗效下降;茯苓患者在服药后食用了食醋,造成疗效下降;牛黄质量存在问题,药物成分含量不足;马兜铃患者存在肾病,不宜服用;安神补脑液患者存在痰火内盛,不宜服用;人参糖浆患者自身过敏;番泻叶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出现急性尿潴留;薄荷患者同时服用了滋补类中药,导致疗效下降;复方丹参片没有饭后服用,用药效果下降。

除了以上的各种原因外,还有中草药本身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

在临床上,中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和中毒反应,轻则给病人带来不适、痛苦,重则危及生命。

统计表明,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次于抗感染药物。

中药不良反应可分为两种类型,即A型不良反应和B 型不良反应。

A 型不良反应是由药物的药理作用所致,其发生常与药代动力学改变有关,如
影响药物吸收、结合、分布、代谢、排泄、靶器官敏感性等因素,临床发病率高,死亡率低,通常可以预测。

B 型不良反应是指与该药药理作用无关的特殊反应,多由于病人异常体质所致,涉及遗传、免疫、致癌、致畸等方面。

一.中药产生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一种变态反应,是机体对某些特定抗原所发生的剧烈的特异性反应。

过敏与体质有关。

与用药剂量大小并无明显关系。

有些中药服用后,机体可产生特异性抗体或免疫细胞改变,当再次服用时,则可引起有多种临床表现的过敏反应。

能引起机体过敏的抗原物质称过敏原,过敏原进入体内,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使机体呈敏感状态,若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体内,即可发生超敏反应,从而引起人体组织损害或生理功能紊乱。

据统计,过敏占中药药源性疾病的44% 最常见为皮疹,其次为荨麻疹、药物热,个别者出现过敏性休克。

其中导致过敏的以注射剂为最常见,其中双黄连、复方丹参、茵栀黄、清开灵等注射剂致过敏反应发生率为最高。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红色斑疹、剥脱性皮炎、恶心、眩晕、寒战、高热、头痛等反应,有少数病人出现过敏性休克。

中药注射剂多为复合组方,混杂其中的微量不纯物质可致机体发生超敏反应造成损害,因此,中药注射剂用于临床时应高度注意药物不良反应问题。

其次为口服制剂,如金钱草内服致红色斑疹;垂盆草泡服致多形性红斑药疹;藿香正气丸、番泻叶内服致敏引起胸闷不适、呼吸困难、全身出现散在性小丘疹;三七内服致过敏性丘疹。

外用制剂所致的过敏反应是最轻的,如仙人掌、洁尔阴、追风草、骨友灵擦剂等致接触性皮炎;冰片、脚癣一次净、正红花油致药疹;艾条薰灸致皮炎、心悸、胸闷等过敏症状。

二.中药的毒性作用
有些中药本身含毒性成分,安全系数小,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

如乌头类、砒霜、巴豆、附子等以及某些中成药制剂,甚至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片)、六神丸、云南白药、红花油、人参等制剂,服用后均可能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

主要有对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精神神经系统、胃肠道、血液系统、皮肤黏膜等的损害。

中药药理的影响因素:①药物因素:中药本身的产地、采收、品种对中药的药理治疗作用发挥有重要的影响。

中药重视使用“道地药材”,因为中药中大部分是植物药,对自然生长环境有区域性,不同地区水质、土壤、气候等条件都会影响药用植物质量。

2.贮藏条件因素:中药著作《本草蒙筌》中提到:“凡药贮藏,宜常提防,倘阴干曝干烘干未尽去湿,则蛀蚀霉垢朽烂,
不免为殃”。

可见如贮藏不当中药会发生霉烂、变质、虫蛀、走油,这些情况都会直接影响中药药理作用。

故在中药贮藏上要选择适宜场所,并加强相关管理工作,着重注意岁特殊、珍贵药材的保管,定期进行检查。

3.炮制因素:中药在经过炮制前后,其成分会发生显著变化,并其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都会发生一定改变。

④剂型、制剂因素:同一种中药由于制成了不同剂
型,会因制造工艺及给药途径的不同而影响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及在血液中的浓度,会直接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发挥。

⑤患者
机体因素:患者的机体因素也是直接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患者生理情况及病理状态等。

患者的体质、性别、年龄、情志等因素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发挥有重大影响。

从以上的中药药理对中药用药安全的阐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降低中药用药危害的风险:
①加强对中药品种的鉴定②加强对中药炮制的管理③加强对中药的贮藏管理④加强各岗位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