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教书育人意识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教书育人意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就是说,高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以技能教育为唯一任务,还是以道德教育为先?已不存在争论;而且每一位教师都清楚,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育人”是根本,因为它包含着人们的希望,体现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但在实际工作中,只教书不育人、重技能轻德育的情况依然存在,而且还有越演越烈之势。这不仅影响了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实现,而且也影响到了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发展方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事,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用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否则,将教育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

一、准确分析和把握高职学生的思想和学情,是做好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拥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能力,是衡量教师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也是衡量高职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的核心。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教师就必须准确把握当代高职生的思想动态和学情,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目前,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情主要呈以下几个方面

的态势。

(一)政治思想不够成熟。

大多数高职学生能够明确地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现实的政治

环境,所以他们普遍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和社会政策。对在校高职学生的调查显示,87%的学生同意“中国必须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1%的学生选择难以判断,2%的学生选择没想过。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根本指导作用这个问题,70%的学生表示同意,21%的学生表示不同意,9%的学生表示难以判断。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在实践中已进一步认识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与进步,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也说明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的主流与“三个代表”的契合程度是比较高的。在入党的主要动机上,高职学生中,14%是理想和信念的要求,2%是寻求政治上的归属感,31%谋求个人发展,32%认为有利于就业,12%提出入党要求是因为父母老师的愿望要求,仅有3%希望能为社会多作贡献,周围要求入党的人多,自己也人云亦云。可见,高职学生的选择都直接指向了未来的前途,而忽视了党的宗旨。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足。

纵观当今的高职学生,说起学习目的,很多学生都直摇头。他们中大多数人基础差、底子薄,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他们当中大概50%的人会回答,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剩下的49%的人大概会

回答不知道。而在回答不知道的人中,大概有一半人会成为正宗的“啃老族”。那剩下1%的人呢?他们大概会讲,为人类的进步而读书,但讲到为什么的时候,他们都答不上来。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热情,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高考成绩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报考学校与专业时的选择自由,使许多学生无法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和喜欢的专业或就读,因而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在于部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是在为老师、家长“学习”,这一点新生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由于扩招,高校的整体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自学能力较弱,加之自身不够努力,常常出现课堂上听不懂、不愿意听,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及格等现象。

(三)个人主义心理较重,组织纪律性差。

当今的高职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部分出生在家境较好的家庭,父母过分溺爱,从小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任性、占有欲强、自私自利等坏习气;缺乏同龄群体的环境,导致他们集体观念淡薄,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家庭过多的照顾使他们怕苦怕累,在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断力、适应力等方面显得相对薄弱,部分学生旷课、迟到、上课睡觉、玩手机游戏、作业抄袭等现象严重,甚至出现找人替考、作弊等现象。

(四)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不良风气影响。

大学生活相对于中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了父母老师在身边的管束,学生更感到自由。各种社团活动、学生干部工作、社会兼

职、宿舍活动、专家讲座、自习课、网络游戏、恋爱等,这些丰富的生活让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无法正确处理学习与其他活动的

关系。也有不少新生入学以后听高年级学长、老乡的一些不负责任、不正确的言论,说大学很自由,上课可以逃课,考试时临时抱抱佛脚或采取考试舞弊等不良手段也可以勉强通过,最后导致学习动机不明,学习兴趣降低,从而把学习当做了副业。

二、热爱学生,把教书育人作为自觉担当

针对以上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情,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就很难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因此,从入学开始就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明确学习目标,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自我的满足。

(一)热爱学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教师要做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关心学生的需求,真心诚意地为学生解决具体困难;要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体现平等、体现服务;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理解和尊重学生,在具体的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做到公平、公正、平等、科学。只有这样,才真正能够使学生从不当的思想理念中走出来,从而较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二)以身作则,以高尚的品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要加强对高职生的思想教育。作为高职教育者的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一个品德高

尚的老师,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必定会对学生的思想和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三)严格管理,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学生。

高度的责任心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因为有了责任感,教师就会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就会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心里才会有学生,才会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予以纠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真正体现教书育人。

(四)开拓思路,用科学方法促进优良习惯养成。

由于素质教育的缺位,有些高职生疏于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对于高职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必须开拓思路,积极采用引导式、实践型的教育方法,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入手,激发学习动力,进而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掌握思辨的方法。

高职教师应有目的地组织各种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们明确自己所肩负的时代重任,学会观察社会、分析形势、化解矛盾、正确思辨的科学方法,并通过社会实践锤炼意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深入群众的情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知行并进,使学生在获取技能中提高素质

高职教育具有富于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高职教育中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理论与实践脱节、适用性不强、教育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