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山石英岩矿普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安西县玉石山石英岩矿
普查报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矿产勘查院二○○七年五月十一日
甘肃省安西县玉石山石英岩矿
普查报告
编写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矿产勘查院项目负责人:汪安云
编写人:汪安云张旺定
审查人:吴宏恩
单位负责人:闫存兴
提交单位:安西县西域石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提交时间:二OO七年五月十一日
安西县玉石山石英岩矿普查报告
初审意见
《安西县玉石山石英岩矿普查报告》是通过野外实际地质工作并根据矿山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地质勘探规范要求编制而成的。

我单位于2007年5月12日组织有关专家对报告进行了评审,初审意见如下:
1、该报告章节齐全,文、图、表吻合。

2、对安西县玉石山石英岩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做了较全面、认真的分析,指出本区该矿床应为沉积变质型石英岩矿。

3、基本查明了该矿点矿区地质特征、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及品位变化等特征,并对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质量及品级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行业标准DZ/T0207-200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地质普查规范及标准,进行了储量概算。

储量概算计算方法得当,参数确定合理,计算结果正确。

5、简要论述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床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进行了大致调查。

6、对矿床进行了经济技术概略评价。

7、报告对断裂、裂隙、层理特征及对矿石质量、开采荒料率的影响评价不够。

由于前期投入工作量有限,矿体地质特征、资源量还有待进一步工作查明。

综上所述,该报告较全面地反映本区已有的成果资料,报告编写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内容齐全、图件美观,同意上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矿产勘查院技术委员会
二○○七年五月十二日
目录
第一章绪言 (1)
1.1工作目的任务 (1)
1.2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1)
1.3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3)
1.4项目完成情况及主要成果 (4)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6)
2.1地层 (6)
2.2构造 (7)
2.3岩浆岩 (8)
2.4区域矿产地质特征 (9)
第三章矿区地质特征 (10)
3.1地层 (10)
3.2构造 (10)
3.3岩浆岩 (11)
3.4围岩蚀变 (11)
第四章矿体地质 (12)
4.1矿体特征 (12)
4.2矿石质量 (13)
4.3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18)
第5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20)
第6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1)
6.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21)
6.2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22)
6.3环境地质及放射性 (22)
第7章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24)
7.1普查工作方法选用依据、布置原则及其有效性 (24)
7.2地质测量工作方法及其质量情况 (24)
7.3探矿工程的质量情况及其地质效果 (25)
7.4矿体的放射性测量 (26)
7.5节理统计和体图解荒料率计算 (26)
7.6生产荒料率的调查与统计 (26)
7.7样品的采取、加工及测试 (26)
第8章资源储量估算 (28)
8.1资源量估算用的工业指标 (28)
8.2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28)
8.3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29)
8.4矿体圈定的原则 (30)
8.5资源量的分类 (30)
8.6资源量估算结果 (30)
第9章矿床开发经济技术概略评价 (31)
9.1石英岩矿资源形势分析 (31)
9.2矿山开采技术条件 (32)
9.3矿山开发建设条件 (32)
9.4矿山技术经济概略评价 (33)
第10章结论 (34)
10.1主要成果 (34)
10.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4)
第11章申明 (33)
第一章绪言
1.1 目的任务
为了振兴地方经济的发展,开发利用甘肃省安西县的建材资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矿产勘查院受安西县西域石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对甘肃省安西县玉石山石英岩矿进行地质普查找矿工作。

主要任务如下:
(1)收集整理本区基础地质资料,大致查明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矿带及矿体分布特征。

{2)根据矿体规模、形态、构造复杂程度、矿体厚度、品位、产状变化等特征,结合勘查工作程度,按现行勘探规范对石英岩矿体进行系统的地表工程揭露,探求可利用的石英岩矿资源量。

(3)提交《甘肃省安西县玉石山石英岩矿地质普查》报告1份。

在2003年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研究所对该矿床的勘探成果基础之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矿产勘查院组织人员于2006年7月-2006年12月对玉石山石英岩矿进行了进一步的地质普查、资料综合整理工作。

编制提交了《甘肃省安西县玉石山石英岩矿普查报告》。

1.2 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1.2.1 位置及交通
玉石山石英岩矿区位于甘肃省安西县境内,矿区北距马莲井312国道5公里,据陇海铁路敦煌火车站65公里(见交通位置图)。

安西县西域石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依法获得该地区的采矿权,共两个采矿证,证号分别为6221000630011和6221000410031。

6221000630011采矿证共四个拐点,拐点坐标如下:
拐点号X Y
1 4598550 16680000
2 4598550 16685100
3 4597700 16685100
4 4597700 16680000
矿区面积4.335km2,开采深度为1802-1702米,矿业权无争议。

6221000410031采矿证分为三个区,三个区及其拐点坐标如下:
A区
1 4598000 16692600
2 4598000 16693500
3 4597550 16693500
4 4597550 16692600
标高为1750-1650米。

B区
1 4598725 16685410
2 4598725 16687400
3 4597900 16687400
4 4597500 16688000
5 4597500 16685410
标高为1750-1650米。

C区
1 4597710 16689850
2 4598360 16691920
3 4597830 16692550
4 4597730 16692550
5 4597780 16691920
6 4597780 16691080
7 4597360 16689850
标高为1750-1650米。

矿业权独立无争议。

1.2.2 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矿区属由低山丘陵和戈壁构成平坦地貌,地势东高西低,海拔高程一般在1800~2030米,相对高差小于100米。

矿区气候属大陆性气候,具干旱、少雨、多风的特点。

根据气象资料,年气温元月最低-28℃,最高7.3℃,月平均-9.9℃;七月最高气温38.6℃,最低15.6℃,月平均气温为22.8℃。

矿区年年降雨量40-70毫米,年蒸发量3100~3500毫米,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

7-8月为雨季,仅仅在暴雨期出现地表径流。

地下水埋藏在20-25米。

每年3月至六月为多风季节,以东北风为主,平均风速为5米/秒。

区内无常年性河流和季节性河流,但矿区附近有一口水井,可解决生活用水,其余生活与生产物资需在柳园解决。

矿区范围内无固定居民,周围除白石渡泉与星星峡镇有人居住外,区内均无人烟。

1.3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地质队在该区进行了1:20万的区域地质测量,对区内地质、构造、矿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出版了1:20万地质、矿产图及说明书。

1960~1966年,新疆有色局地质勘探公司七O四大队先后在本区进行1∶10万、1∶5万地质路线找矿和地质普查填图等工作,发现了双峰山铁矿、白石头泉天河石花岗石矿及伟晶岩矿,并投入了大量地质工作,提交了储量计算报告,于此同时对该区的航磁异常进行
了检查评价工作。

1963年,有色704队在绿洲泉-梧桐大泉-明水一带进行找矿,对双泉矿点估算了储量。

1972年,新疆冶金局704大队(现有色地质勘查局704大队)先后在绿洲泉黑钨矿、琼洛克黑钨矿及小白石头白钨矿进行过地质普查工作。

1979~1985年,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七O四大队对尾亚—星星峡地区进行了1∶5万地质测量,并提交了1∶5万地质成矿规律图、成矿预测图及说明书,工作中发现了沙泉子东石英石矿。

对白石头泉天河石花岗石提交了储量计算报告。

1986~198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305项目课题组在该矿区及矿带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

2002年山东有色地质勘查局矿勘院在矿区一带进行了地表物探工作,并对玉石山石英岩矿做了一定的评价工作。

2003年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研究所提交了《甘肃省安西县玉石山石英岩矿地质报告》,共提交资源储量20亿立方米。

1.4 项目完成情况及主要成果
1.4.1项目完成情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矿产勘查院组织野外地质勘查时间为2006年7月至2006年12月,2007年5月提交《甘肃省安西县玉石山石英岩矿资源储量核查报告》。

项目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1-1。

1.4.2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过工作,取得如下初步认识和成果:
①大致查明了矿区地质、构造情况,对区内矿点以及主要矿体分布特征和成矿远景做出了初步评价;
②对矿体进行了工程控制,大致查明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分布情况,同时对矿石品级、物质组分、结构构造、自然类型等均有了大致了解;
③对矿体进行了资源量估算,共获得333类荒料资源储量30996万立方米。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1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层
元古界(Pt):区域上元古界地层发育平头山群(JXP)和卡瓦布拉克群(JXk)。

平头山群(JXp):分布于区域中南部,主要由白云质灰岩、石英岩、板岩、泥灰岩夹磁铁矿层、白云岩、泥岩、硅质岩。

卡瓦布拉克群(JXk):分布于区域中部,主要为灰、黄、褐、黑色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白云岩;结晶片岩夹片麻岩、石英岩、变质砂岩、砾岩及细砾岩。

古生界(Pz):区域上出露地层有上寒武-下奥陶统未分地层,下奥陶统罗雅楚山群、下志留系黑尖山组、中上志留统公婆泉组、下泥盆统大南湖组、上泥盆统墩墩山组、下石炭统红柳园组、下石炭统苦水组、下二叠红柳河组。

上寒武-下奥陶统(∈3-O1):分布于区域中西部,主要为灰岩夹砂岩、板岩、砂岩、板岩夹灰岩。

下奥陶统罗雅楚山群(O1l):主要分布于区域西部,为硅质板岩、石英岩、砂岩、粉砂岩、砂质灰岩、石英片岩。

下志留系黑尖山组(S1h):分布区域东部,主要为黑色硅质板岩、粉砂岩、夹炭质板岩、石英岩。

中上志留统公婆泉组(S2-3g):绿、红、黑色变质砂岩、沉凝灰岩、英安岩、凝灰岩、片岩、砂板岩、大理岩。

下泥盆统大南湖组(D1d):灰绿色凝灰质砂岩夹英安玄武岩霏细岩;安山岩及其火山碎屑岩。

上泥盆统墩墩山组(D3d):石英角斑岩、凝灰角砾岩、流纹斑岩、安山岩。

下石炭统红柳园组(C1hl):灰、灰白色灰岩夹石英质砂岩、安山岩、玄武岩、凝灰岩。

下石炭统苦水组(C1k):灰绿色变质粉砂岩、细砂岩、细碧角斑岩、碧玉岩、硅化灰岩、放射虫红色碧玉岩、千枚岩、砂岩。

下二叠红柳河组((P1h)):灰褐色正常碎屑岩夹安山岩、玄武岩。

新生界:古近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

古近系(E):紫红色夹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泥岩、砾岩。

新近系(N):上部灰绿色、土黄色砂质泥岩、砂岩、砾岩夹石膏及石膏;棕红色、褐色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下部灰绿色、棕褐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夹石膏、砾岩。

第四系(Q):砾石、碎石、砂质粘土;高山地区冰川砾石;底部半胶结砾岩、砂岩。

2.2 构造
矿区在区域构造上位于I级构造单元一塔里木地台东部。

以红柳河断裂为界,又划分为南北两个Ⅱ级构造单元,北为星星峡断隆Ⅱ1,南为北山断陷带Ⅱ2。

星星峡断隆又分为东部双井子坳陷Ⅲ3、南部天湖坳陷Ⅲ2及北部星星峡隆起Ⅲ1三个Ⅲ级构造单元。

北山断褶带以玉石山断裂为界,南为马宗山复背斜Ⅲ5,北为马莲井复向斜Ⅲ4两个次级构造单元。

马莲井复向斜又可进一步细分为Ⅳ级构造金窝予凸起(Ⅳ1)及V级构造210单斜(V1)。

断裂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各级构造单元之间均以断裂为界。

断裂构造走向北东,与区域地层和岩浆岩层布方向一致。

主要的断裂构造有4条。

苦水北断裂带:走向65-75°,长度大于100公里,断层倾向南
东,倾角40-70°。

主要切穿石炭系地层和第三系地层。

该断裂带南部两侧发育铜镍矿产。

刘家泉-尾亚断裂带:走向60-85°,长度大于200公里,倾向南东,倾角45-75°。

该断裂带两侧为金、铁及铜成矿带。

大泉断裂带:走向70-85°,长度大于100公里,倾向南东,倾角40-60°。

该断裂带两侧为金、铁成矿带。

刘家泉-尾亚断裂带:走向60-85°,长度大于300公里,倾向南东,倾角45-75°。

2.3 岩浆岩
区域上岩浆岩较发育,主要为海西期中酸性岩体。

海西期是区域侵入岩的鼎盛时期。

该期侵入岩都是同一后造山期花岗岩,呈链状分布于各主要构造带。

按岩性,大致有花岗闪长岩序列、二长花岗岩序列、钾长花岗岩序列三大类,主要有明水花岗闪长岩体、小泉东花岗岩体、天湖花岗岩体、尾亚花岗岩体和黄羊泉钾长花岗岩体。

天湖、尾亚岩体属海西晚期侵入岩,近等轴状,单个岩体最大200km2,总面积376 km2。

天湖岩体锆石U-Pb年龄265.5Ma,尾亚岩体石英二长岩中花岗伟晶岩白云母K-Ar年龄259.0Ma。

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有不太明显的角岩化、矽卡岩化。

“尾亚复式岩株的外环和内环是两个完全不同成分系列,不同岩奖源的两套独立的岩浆作用,沿同一通道就位的产物。

外环为碱性辉长岩、石英正长岩系列、建立尾亚超单元;内环为钙碱性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系列,建立环形的超单元,二者建立为环状尾亚超单元组合。


北山岩带海西晚期侵入岩集中分布于中、南部。

磁海、柳园以东及平头山以北地区星散地分布着少量花岗岩,岩石里特曼指数1.93、
A/NKC 1.3,为钙碱系列,低钾富钠。

2.4 区域矿产地质特征
该区域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密集,主要矿床有尾亚钒钛磁铁矿、金窝子金矿床、马庄山金矿床、天湖铁矿床、210金矿床等。

此外星星峡一带非金属矿产发育,如星星峡花岗岩石材矿、小白石头石墨矿等。

第三章矿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区内地层主要为元古界平头山群(JXp),其次为中上志留统公婆泉组(S2-3g)。

平头山群(JXp):出露于矿区中南部,面积占整个矿区的60%,主要由石英岩、白云质灰岩、板岩、泥灰岩组成。

石英岩占整个岩性的80%以上。

地层走向近东西,南倾,倾角40-65°。

公婆泉组(S2-3g):出露于矿区北部,与平头山群断层接触。

主要由绿、红、黑色变质砂岩、沉凝灰岩、英安岩、凝灰岩、片岩、砂板岩、大理岩组成。

地层走向近东西,南倾,倾角55-75°
3.2 构造
矿区玉石山断裂构成矿区构造骨架,以此断裂为界,北部出露志留系公婆泉组,南侧为中元古平头山群。

(一)断裂构造
A、玉石山断裂:位于玉石山北侧,东西走向,长大于30公里,倾向南,倾角50-70°,为高角度逆断层。

B、红柳河断裂:位于矿区南部,玉石山断裂南,与玉石山断裂近于平行,长达4公里,断续出露。

倾向北北西,倾角40-65°,属高角度逆冲断层。

(二)褶皱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平头山群(JXp)和公婆泉组(S2-3g)均为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

但是断裂带两侧地层由于两条断裂的挤压和水平扭动,局部可见叠瓦式褶曲。

这些褶曲形态多为线状同斜褶皱,轴面倾向北,倾角30-60°。

3.3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活动不强烈,但是沿着红柳沟断裂产出有超基性岩体,该断裂西南部出露基性杂岩体。

Σ41: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超基性岩体在侵入活动及后期热液蚀变中,原岩结构及矿物已完全遭受破坏。

蚀变超基性岩的主要矿物为:菱镁矿、铁菱镁矿,铁白云石、白云石等共占31~46%,滑石占22~51%,石英占11~20%,含有粉尘状磁铁矿及铬铁矿、铬云母、绿泥石、毒砂、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方铅矿,蛇纹石等矿物。

υ3:分布于红柳沟断裂南部,矿区西部,出露面积约0.3km2。

为辉长-辉绿杂岩体,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和普通辉石,少量橄榄石。

3.4 围岩蚀变
硅化:热液蚀变过程中形成的次生石英呈不规则单脉状细小集合体状嵌布于绢云母类矿物组成的长石假象内;有的次生石英呈不规则团块状,晶簇、晶洞、筛状分布于蚀变岩内或角砾岩胶结物中;有的次生石英呈脉状、网脉状、晶洞、晶簇状沿岩石节理裂隙分布。

角岩化:部分泥质岩石发生角岩化,形成透辉石角岩及透闪石角岩等。

褐铁矿化:在断层破碎带和岩体表面常见。

第四章矿体地质
4.1 矿体特征
矿体产于中元古平头山群(JXp)地层内。

通过在工作区1∶10000地质填图,本次工作共圈定了5个矿体,分别编为1、2、3、4和5号矿体,各矿体特征如下:
1号矿体
1号矿体位于矿区西部,东西长大于850米,南北宽420米,走向85-95°。

矿体为层状,单层厚度20-30厘米,夹方解石脉及白云岩。

主要为白色,少量红色和青灰色。

矿石颜色纯正均一,节理裂隙率较低,色斑、色线不发育,局部沿原生节理发育色带。

2号矿体
2号矿体位于矿区的中北部,大致与1号矿体平行,东西长4350米,南北宽270米。

矿石颜色以红色为主,少量白色和青灰色,节理裂隙率较低,色斑、色线不发育。

3号矿体
3号矿体走向与1、2号矿体基本一致。

矿体长4780米,宽510米。

矿石颜色以黑色和白色为主,节理裂隙率中等,色斑、色线不发育。

4号矿体
4号矿体位于矿区的中南部,矿体形态、走向与1号矿体走向基本一致。

矿体长2180米,平均宽680米。

矿石颜色以紫色为主,少量白色和红色,裂隙率低,色斑、色线不发育。

5号矿体
5号矿体位于矿区的南部,近东西走向,矿体长2430米,平均
宽550米。

矿石颜色以青灰色和白色为主,少量斑杂状石英岩。

节理裂隙率发育中等,色斑、色线发育低。

4.2 矿石质量
4.2.1 矿石品种
玉石山石英岩种类较多,其中青白色、褐色、肉红色和黑白交替色,可称为东陵玉;纯白色为京白玉(详见栾秉傲《中国宝石和玉石》171页,蒋壬华、陈葆章等《中国和田玉》122页),该玉质地细腻,油脂光泽,如同“羊脂玉”,切割抛光特别光亮,是上等的石材;肉红色品种颜色十分鲜艳,是雕琢摆件的优质原料。

根据矿石不同颜色将矿石划分为5种类型:
(1)白色石英岩(白玉)
该类矿石主要分布在2、3、4、5号矿体中,呈带状产出。

矿石致密块状、条带状、网脉状、角砾状构造。

石料坚硬,微晶结构。

微透明局部半透明。

矿石以白色为主,部分黑白斑杂。

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及少量细晶黄铁矿。

镜下观察,矿石显微条带构造,由细粒石英(O.008~0.O2mm)条带和较粗粒石英(0.14mm~0.48mm)条带相间分布。

石英占97%以上,其次含微量蓝线石、阳起石、金红石、电气石等矿物。

矿石质地细腻,抛光性能良好。

莫氏硬度为6.7~7.0,比重2.65~3.20,性脆。

该类石英岩占整个资源量的38%左右。

(2)红色石英岩(红玉)
主要分布在2号矿体和3号矿体下部。

呈巢状、块状、带状产出。

块状构造,粒状变晶结构。

石英含量占96%以上,它形粒状紧密镶嵌,粒度0.1~0.3mm,其余为绢云母、黄铁矿等。

该类矿石颜色肉红,色调均一,质地细润,荒料块度较大,经加工后光洁度
高。

莫氏硬度为6.7~7.0,比重2.7左右,性脆。

该类石英岩占整个资源量的30%左右。

(3)斑杂石英岩(梅花玉)
主要分布在1、4号矿体中,由白色、灰黑、灰白、褐、褐黄等色石英岩组成。

石英含量大于95%,呈它形粒状,常有压扁拉长、次生加大现象。

少量矿物有绢云母、石墨、绿泥石等。

该矿石黑白色调较均匀,色泽鲜丽,抛光性好。

莫氏硬度为6.7~7.0,比重2.7左右,性脆。

该类石英岩占整个资源量的8%左右。

(4)紫色石英岩(紫罗兰玉)
主要位于4号矿体的中部。

矿石由紫色的石英岩组成,呈团块状、条带状、角砾状组合。

石质细滑,颜色美丽,抛光性好。

莫氏硬度为6.7~7.0,比重2.7左右,性脆。

该类石英岩占整个资源量的8%左右。

(5)青灰色石英岩(象牙白-青白玉)
主要分布在5号矿体中。

矿石由青灰色石英岩和白色石英岩相互重叠或不均匀重叠而成。

矿物颗粒均匀镶嵌分布,一般无色线、色斑。

石材加工抛光后颜色均匀、纯正、协调,色泽光亮,青淡素雅,拼接、装饰性良好。

莫氏硬度为6.7~7.0,比重2.7左右,性脆。

该类石英岩占整个资源量的10%左右。

此外,除上述五种类型外,还有少量独特的石英岩类,如绿色石英岩、黄褐色石英岩、淡蓝色石英岩以及他们的混杂类型。

独特石英岩类矿石约占总资源量的4%左右。

4.2.2 有害地质体的分布与特征
矿体内有害地质体主要是影响石材拼接性、装饰性的由暗色矿物
所组成的色斑、色线。

该矿山矿石色斑、色线均呈灰黑色,常一起出现,色线长度一般小于2米,宽度小于0.5厘米;色斑多呈椭圆形,一般3-5厘米。

由于色斑、色线发育程度低,分布无规律,对矿石质量、矿体荒料率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地表看,岩石具层理特征,单层厚20—50cm,对开采块度可能有一定影响,有待深部工作查证。

4.2.3 矿石的化学组分
矿石中石英含量在97.18-98.45之间,其他化学组分见表4-1。

H2
4.2.4 矿石的荒料率
节理裂隙
矿区范围内各矿体相距不远,所处构造环境相同,因此各矿体节理发育特征一致,根据地表工作统计,矿体中主要发育两组节理:
1、第一组陡倾斜节理
该组节理走向75°~80°,倾向165~170°,倾角70°~80°左右,矿体内的节理间距一般1.5~2米,最大间距达2.5~3米。

节理面比较平直,对石材荒料的开采较为有利,可以充分的利用该组节理。

2、第二组北东向节理
该组节理走向165~170°,倾向75°左右,倾角一般50~65°左右。

矿体内的节理间距一般1.8~2.7米。

最大间距达3~4米。

该组节理在矿体中不太发育,延深不太明显,节理不太平直,有一定起
伏。

以上两组节理对矿体的影响较大,荒料率的高低取决于其发育程度。

由于两组节理的倾角都较大,对矿体的成荒率比较有利。

矿石的荒料率
选择具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了详细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的统计工作,每个矿体2个,共统计10个点。

理论荒料率采用体图解方法测定。

1、矿石的荒料类别及体图解荒料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07—200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要求,将本矿床荒料块度的规格划分为三类,见表4。

-2
2、矿体生产荒料率
根据矿山试采统计结果,矿体的生产荒料率为38.62%。

3、资源量估算用荒料率的测定
荒料率是以体图解荒料率结合生产荒料率确定的。

荒料率=K×Ht
Ht:为某一体图解荒料率测定点的体图解荒料率
K:为生产荒料率(Hs)与对应的体图解荒料率(Ht)的比值,即K=Hs/Ht。

通过10个体图解荒料率的统计测定结果,1号矿体东部以Ⅰ、
Ⅱ类荒料为主、Ⅲ类荒料较少,其它地段均以Ⅰ类荒料为主,Ⅱ、Ⅲ类次之,且Ⅱ、Ⅲ类荒料数量较为均衡。

1号矿体为38.62%,2号矿体为40.35%,3号矿体为37.52%,4号矿体为38.35%,5号矿体为36.52%。

4.2.5 矿石的物理技术性能
机械强度
矿石以粒状矿物为主,互相紧密镶嵌,结构均匀,裂隙不发育,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矿石的抗压强度为207.5-220.41MPa,平均值为213.18MPa。

测试结果见表4-3。

矿石的抗折强度为17.5-20.6MPa,平均值为18.7MPa。

具体测试结果见表4-3。

矿石的抗压、抗折强度符合饰面石材标准JC205—92中干燥抗压强度大于60Mpa;干燥抗折强度大于8Mpa的要求。

矿石吸水性能、密度
根据测试结果可知,矿石的吸水率为0.27%,达到了有关指标要求。

矿石容重值为2.58g/cm3,达到了指标要求。

具体测试结果见表4-4。

4.3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矿区变质作用十分强烈。

根据变质矿物组合和岩石特征该区域变质作用属绿片岩相范围。

从矿区岩层中发现,部分岩石还保存了沉积的原始层理、波纹、条带,甚至还保存了某些残留砂状结构、基底式结构。

同时也可以见到原砂岩中泥质胶结物已变质成规则定向排列白云母、绢云母等。

这现象说明石英岩是经过强变质作用形成的。

原岩的显微镜下可以发现,碎屑石英普遍具次生增长边,正交偏光下颗粒间普遍呈现不规则粒状或镶嵌结构,这是成岩重结晶作用的结果。

因此,玉石山石英岩矿应为经受变质作用的沉积变质石英岩。

矿石小体重测试成果表表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