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笋芽儿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笋芽儿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笋芽儿》教学反思
教学课文时我以读为本,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
首先,师范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让学生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初次认识笋芽儿,融入课文意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其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并和同桌议议:如有学生说“课文描写春天的句子真美呀,我想给大家读一读”;有学生读了“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
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后说“笋芽儿真幸福啊!大家都关心她帮助她。
”笋芽儿“脱下一件件衣服,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让学生从读中感受到了一种自豪——为笋芽儿自豪。
最后,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分角色表演读文,再通过小组推荐,请四位同学上台表演春雨姑娘、笋芽儿、雷公公、竹妈妈之间的对话,学生把自己当作了课文中的角色,更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让他们也拥有了一份与笋芽儿一样自豪的心情。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学中的范读、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等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不过“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经过尝试、指导、表演后,朗读水平会更上一层楼,由此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笋芽儿》教学反思
《笋芽儿》这篇文章是拟人体的童话散文,描写了笋芽儿在别人的鼓
励下,不怕困难,努力锻炼,终于破土而出,长成一株健壮的珠子。
这篇课文自我感觉好的地方:
1、以“是谁帮助了笋芽儿?”引出第1、3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春
雨姑娘和雷公公的文段。
让女生读春雨姑娘,感受春雨姑娘的柔和和轻声
呼唤。
让男生读雷公公,体会雷公公的声音稍大和急促粗重的语气。
2、在黑板上直接画图,展示笋芽儿在泥土中,眼前一片黑暗,到扭
动身子,一个劲向上钻,再到长成竹子的过程。
虽然形象,但自愧自己画
工不好,由此萌发想学画画的想法。
3、课外扩展时,以“你喜欢笋芽儿吗?”抛出,孩子总是喜欢答一
些和文章无关的原因,而没有从文章中找答案。
下次应该这样问“读了这
篇文章,你喜欢笋芽儿吗?”引导出,笋芽儿分发向上的精神,并隐射出,这棵笋芽儿其实就是孩子自己,虽然有爸爸妈妈的帮助,但是要破除而出
长成健壮的`竹子,最终还是得靠自己。
春雨姑娘就像自己的妈妈,总是
温柔细腻,雷公公就像自己的爸爸,严格而又粗重。
得出这样的结论固然
很好,但是却不知学生有没有深刻体会。
不足之处:
1、本篇课文生字较多,不宜采用集中学习带读的方式,学生读着读
着就没兴趣了。
并且本课的生字可扩展的空间不多,不应一一细致讲到位。
如果放在课文中采取随文识字方式更好。
2、文章1—5段采取模仿朗读、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鼓
励学生朗读,都只停留在浅层面上。
在6、7自然段时,因见学生反映不好,更是匆匆走了过场,没有抓住重点。
“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
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没有很好地利用图片进行朗读和
仿写。
3、第6自然段,问笋芽儿看到了什么时,部分基础较差学生打不出来,其实问题很简单,由此可以看出,孩子课堂上不爱思考。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笋芽儿》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利用情景表演,让学生都
来当小笋芽,体会他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等,从而体会到课文所描写的
春景,事实证明,用这种办法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本课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语文课程标准》对
低年级的识字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本节课识
字方式多样化,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还利用游戏识字,增强了识字兴趣。
阅读课文能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阅读形式多样化,以读为本,把读
贯穿教学全过程。
教学中的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等为学生创造了良好
的读书氛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读书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