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实践性、发展性、系统性、教育性、伦理性。

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人的心理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与发展。

2、知觉,基本特征: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良好图形。

3、注意的分类:(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4、注意的本质:广度(对象特点、人的主体方面的特点、实践活动);稳定性(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长时间作用的效果);分配(熟悉、建立起联系并形成某种反应系统);转移(转移的快慢和难易,依赖于原来注意的强度、新注意对象的特点)
5、记忆分类:感觉、短时、长时记忆;陈述性、程序性记忆;情景、语义记忆;内隐、外显记忆。

记忆系统:感觉记忆,视觉、声像;短时记忆,声音代码,7正负2个组块;长时记忆,语义、视觉代码,储存时间长、无限。

6、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充分利用无意记忆;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合理安排记忆材料;记忆术;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分布合理)
7、遗忘的原因:1.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2.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之故,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

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3.提取失败理论:“舌尖现象”或“话到嘴边现象4.动机性遗忘理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推出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太有损于自我。

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因此也称压抑理论。

8、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系统的对长时间记忆和遗忘进行研究发现。

从曲线中可以发现:1.遗忘是先快后慢;2遗忘是不平衡的;3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后忘得慢忘得少。

9、思维分类: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抽象逻辑;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式;启发性(手段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逆向工作法)。

影响因素:问题表征的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定势;动机强度。

10、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特征:认知过程变量而不是认知内容变量;普遍性;稳定性;中性,即无高低好坏之分。

11、学习迁移种类:正迁移、负迁移;顺向、逆向;横向、纵向;一般迁移、特殊迁移。

改善心智的功能;传授基本知识;有效的指导;提高迁移的意识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情景教学。

12、创造力培养1.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训练发散思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直觉思维,教师直觉思维示范、学生大胆猜测假设、加大思维跨度、大步骤思维、教给学生捕捉直觉的方法;发展形象思维)3、创造个性的培养。

13、动机的功能:激活、定向、维持、强化。

班杜拉对强化理论的修正:自我强化与自我效能。

14、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马斯洛的需要次论:基本需要(生理、安全、隶属与爱、自尊);成长需要(自尊、认知、审美、自我实现)。

基本需要为所有人所共有,一旦获得满足,其需要强度就会减弱,个体所追求的目的物是直接而有限的;成长需要不会随着满足而减弱,个体所追求的目的物是长远而无限的。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重要的动机因素,也是和教育中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关系密切的一个概念。

教育意义:要保障学生匮乏性需要的充分满足;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基本前提。

15、韦纳的归因理论:三个假设(自我解释动机;个人归因是复杂而多维度的;个人对先前行为归因影响后继动机的强度)。

三维度:稳定性、因素来源、可控制性。

六归因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其他。

教育意义:归因方式可以预测学生以后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式;自我归因的消极归因倾向影响学生的人格成长;长期的消极归因倾向影响学生的人格成长;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16、培养学习动机的措施:促进外资啊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通过满足基本需要引导学生追求成长需要;给学生积极期待,给学生成功机会;从学业成败的经历中学会合理归因。

17、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和生物性;功能性。

人格发展的制约因素:(一)生物遗传因素(二)自然环境因素(三)文化环境因素(四)家庭环境因素(五)学校环境因素(六)大众传媒(七)自我调节因素
18、性格与气质的区别表现在:首先,性格主要由后天的因素决定,而气质主要由先天的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决定。

其次,气质与性格相比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再次,气质反映一个人的自然实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实质,有好坏优劣之别。

19、1胆汁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性明显,情绪兴奋高,抑制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2多血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外向性和可塑造,情绪兴奋高而且外部表现明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3黏液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和情绪兴奋不高,明显内向,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而具有稳定性。

4抑郁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低,不随意反应性低,严重内向,情绪兴奋性高并且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

20、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于与他人相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人格完整和谐;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心理行为符合年龄。

21、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为两重性:愉快的情绪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可以防止某
些疾病的发生或者减轻病情、加快好转:不良的情绪则对身心健康有着消极的影响,尤其是那些长期持续的坏情绪:如紧张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可以导致很多疾病和身体疾病并加重病情、影响康复。

22、对情绪进行管理:1.宣泄法,痛苦、倾诉、写日记、运动。

2.身心放松法,生理放松法、心理放松法、身心连锁放松法。

3.暗示法,心理暗示法、积极暗示法。

4.思维转化法。

5.升华法。

6.环境调节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