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对比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中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是由于颅内血管破裂血流流入脑蛛网膜下腔所导致,主要类型为颅内动脉瘤破裂与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

脑出血(ICH)也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是由于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导致,主要致病原因是脑动脉硬化与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有着一些相同点,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全面、仔细、科学的护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与预后。

本文主要对比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

标签: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出血患者;护理要点;对比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中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是由于颅内血管破裂血流流入脑蛛网膜下腔所导致,主要类型为颅内动脉瘤破裂与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

此类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焦躁不安、抽搐、剧烈头痛、大小便失禁、颈项强直、意识不清。

脑出血(ICH)也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是由于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导致,主要致病原因是脑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多由于情绪激动、用力等原因出发,因此,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具有突然性的特征,此类疾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患者在发病后会在短时间昏迷,并伴随面目潮红、脉搏洪大缓慢、视神经乳头水肿的表现,多数患者在恢复后多会出现后遗症[1]。

为了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本文对近年来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报告如下。

1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相同点
1.1 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与脑出血患者在入院后,必须要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休息时间以4到6周为宜。

护理人员需保持患者休养环境的绝对安静,避免强光对患者造成刺激,适当的将头部抬高一定的角度。

对于二次复发患者,至少卧床修养8周,禁止患者过早活动,防止由于过早活动引发再次出血。

同时,要注意到,患者在发病后的头1个月中,二次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坚持在床上进食、饮水,对于焦躁不安的患者,可遵医嘱为其注射镇静剂,缓解患者的焦躁心理,保持充足的睡眠[2]。

1.2 生命体征的监测
在患者入院后,严格监测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考虑到高血压是引发二次出血的重要原因,因此,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好患者的血压,防止血压过高或者过低,同时,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暢通,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要注意到,昏迷患者的吞咽与咳嗽反应减弱,呼吸道与口腔分泌物很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因此,对于昏迷患者要及时帮其清理呼吸道与口腔分泌物,在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气管切开术或者行气管插管,定期为患者吸痰、翻身,观察患者呼吸情况,看是否存在呼吸变慢与变快的情况,呼吸变慢提示患者可能发生颅内压增高的情况,
呼吸变快提示患者能够出现感染,若患者发生叹息样呼吸则提示患者可能出现脑缺氧的情况,此时,要及时向医师汇报,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3]。

此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脉搏强弱、速率、紧张度与节律的变化情况,若脉搏变强则提示患者可能发生高血压,脉搏细弱提示患者可能发生循环衰竭。

1.3 心理护理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心理护理都十分的重要,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建立起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为患者营造出良好的休养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意志训练,实施放松训练,帮助患者快速的康复。

1.4 饮食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免疫力下降,在治疗过程中也会伴随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必须要加强饮食护理工作。

鼓励患者食用鲫鱼、川椒目等温养利水的实物,禁食凉性食物;对于阴虚患者宜清补,多食用山药、百合等清补性食物,对于阳虚患者宜温补,多食用羊肉、狗肉等温补性食物。

此外,在病情康复阶段要严格控制蛋白质、盐、水的摄入量[4]。

同时,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与教育工作,让患者明确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2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护理侧重点的不同
2.1 病情观察的不同
2.1.1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观察重点
此类患者诊断与评价的重要标准就是头痛,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因素较多,包括脑血管痉挛、血压升高、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升高等,因此,需要叮嘱患者尽量避免情绪激动、用力排便、情绪激动,可以遵医嘱使用镇静、镇痛、降压、通便药物[5]。

同时,还要重点关注患者头痛的强度、性质与持续时间,若出现异常,要及时向医师汇报。

2.1.2 脑出血病情观察重点
对于脑出血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与神志情况,脑出血患者若病情加重,多会伴随剧烈的呕吐,因此,需要遵医嘱滴注地塞米松、甘露醇等药物,以便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若患者发生瞳孔散大的情况,则提出患者出现深昏迷或者幕切迹疝的迹象,此时,要及时向医师汇报,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2.2 蛛网膜下腔出血DSA处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重、发病急,但是后遗症相对较少,就现阶段来看,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检查手段就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一般在发病3天或者3周后检查,在手术开始前需要为患者介绍检查注意事项,并检查APTT 与PT[6],术前禁食,准备好盐袋,在造影完成后处理好股动脉穿刺部位,观察伤口敷料、穿刺位置出血情况、皮肤温度与皮肤色泽,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进行处理。

2.3 脑出血患者康复护理
此类患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患者恢复阶段的护理工作,康复训练护理宜贯穿在抢救过程中,若患者瘫痪,则髋部、足跟部、肩胛部等位置易出现压疮,因此,需要使用海绵垫与软垫保护好患者的骨隆突出位置,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保持病床的清洁与干燥,用温水为患者擦身,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

若发现患者发生下肢肿痛、发热,要及时的与医师沟通。

此外,为患者进行理疗、针灸与按摩,对于失语患者,要加强对患者的语言训练,鼓励患者与人沟通,耐心的一字一句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稳定情绪,说话的节奏先慢后快,先鼓励患者从简单的字词联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后,再鼓励患者与他人交谈[7]。

考虑到脑出血患者致残率与病死率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关注细节,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尤其要注意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对患者提供全程精心的护理,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的恢复。

3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的護理工作有着一些相同点,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全面、仔细、科学的护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与预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急、症状重,但是后遗症较少,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医师的配合,观察好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做好基础护理工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进行全程的心理护理,及时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

脑出血患者的发病急、病死率高,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后遗症,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尤其是血压变化情况,做好基础护理工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8]。

参考文献
[1]马艳霞.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比较[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06(15):439-440
[2] 龙昉,胡茂清,罗学毛,张朝桐,龙晚生,梁启堂.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33(03):176-177
[3]Prunell GF,Mathiesen T,Diemer NH,et al.Experimental su- barachnoid hemorrhage:subarachnoid blood volume,mortality rate,neuronal death,cerebral blood flow,and perfusion pres- sure in three different rat models. Neurosurgery . 2003
[4]Yatsushige H,Ostrowski RP,Tsubokawa T,et al.Role of c-Jun N-terminal kinase in early brain injury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 2007
[5]Fogelhoi m R,,Nuutila M,Vuorela AL,et al.Pri mary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in the jyvaskyla region,central finland,1985-89:in-cidence,case fatality rate,andfunctional outcome. J Neurol Neuro-sury Psychiatry . 1992
[6]Hellal F,Bonnefont RD,Croci N,et al.Pattern of cerebral edema and hemorrhage in a mice model of diffuse brain injury. Neuroscience Letters . 2004
[7]吴永萍,罗乔英,陈春华,罗菊桃,王小燕,胡凤君,胡渝姣. Orem自理理论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运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09,13(04):548-549
[8]吴怀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J]. 中华护理教育. 2012,32(01):320-3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