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以和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无锡太湖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以及对策
经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学号: 0911813 学生姓名:姚敏洁
指导教师:王朝滨(职称:副教授)
(职称:)
二〇一三年五月
摘要
浙江是我国继山东、广东和福建之后兴起的第四大农产品出口省市。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的持续,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受到了深刻和广泛的负面影响,浙江省作为全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省份之一,其农产品出口同样受到了严重制约。
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浙江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有所好转,但是,由于复杂的整体国际环境、“后危机时代”以绿色贸易壁垒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等各方面问题和影响的存在,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仍然面临着不太乐观的发展环境和前景。
本文在阐述和分析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茶叶和水产品两大出口贸易案例的分析,对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做了总结,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科研和推广、建立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政府和行业主导管理、重视特色品牌的建立以及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的对策,希望能够有助于促进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
关键词: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贸易壁垒
ABSTRACT
Zhejiang is our country after Shandong, Guangdong and Fujian, the fourth largest agricultural export provinces and cities ris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crisis trigger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recession continues, by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xtensive and profound development of the export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one of the main provinces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country's expor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lso severely constrained by. With the gradual recovery of the world economy, Zhejiang's export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has improved, however,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overall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e" post-crisis era "to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trade protectionism, the RMB exchange rate changes,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and influenc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Zhejiang Province export trade is still facing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s not optimistic and prospects.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xport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ea and water products two export trade case, summarizes faced Zhejiang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trade problems, and aimed at the issues related to strengthen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Shi Jianshe and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exten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the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leading management, pay attention to measures to establish brand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ely respond to trade friction and so on, hope can help to promote the export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 healthy, st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Keywords: Zhejia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trade; trade barriers
目录
第1章导论 (1)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第2章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3)
2.1浙江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 (3)
2.2浙江农产品出口的产品结构 (3)
2.3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 (4)
第3章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案例分析 (5)
3.1浙江省茶叶出口案例分析 (5)
3.2浙江省水产品出口案例分析 (6)
第4章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7)
4.1绿色贸易壁垒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7)
4.1.1削弱浙江传统农产品出口优势 (7)
4.1.2影响出口产品的数量和金额 (7)
4.1.3阻碍市场范围的扩大 (7)
4.1.4削弱浙江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7)
4.1.5增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门槛 (8)
4.2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 (8)
4.3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8)
4.4特色产品和品牌意识没有重视 (9)
4.5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导致贸易摩擦 (9)
第5章促进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 (11)
5.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科研和推广 (11)
5.2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 (11)
5.3加强政府和行业主导管理 (11)
5.4打造农产品的特色品牌 (12)
5.5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12)
第6章结论与展望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第1章导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国赖以生存的根基。
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下,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加强农产品出口的基地建设和调控管理,构建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后,浙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业保持较快增长,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为适应“走出去”战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而浙江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大省,为了加强农产品出口的发展,应该积极应对各种的对策。
自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贸易呈现进出口双增长。
但由于进口快速增加而出口增加缓慢,自200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连续呈逆差走势,之后年份也再未能逆转。
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平衡造成了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应提高农产品出口企业竞争力,加快农业企业“走出去”战略。
另一方面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针对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的做出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2文献综述
康文(2009)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的分析方法,针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现今存在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
找出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问题,并提出中国还需在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贸易策略等方面作调整的建议。
陈龙江在《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农产品出口环境:现状与趋势》中认为下中国农产品出口环境现状及变动态势与全球经济与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贸易壁垒变动态势、贸易自由化趋势三方面息息相关。
加入WTO给中国农产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促进出口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新市场准入机会有限,贸易壁垒也更加严森,农产品关税高,贸易扭曲与保护主义措施也迅速增长。
总体来说,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农产品出口仍将面临相当复杂的国际环境。
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应不断增强。
陈昕在《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一文中认为我国是为世界农产品生产第一大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使关税、配额、数量等限制大大削弱。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也明显提高,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这为我国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发达国家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等重要手段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需在国际、国内层面采取相应的农产品保护对策。
穆俊峰等在《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中提出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发展更为明显,这为增强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重大影响作用。
但国内外市场竞争同时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以品牌为质量承诺标志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表现得日益迫切。
杨新琴、赵建阳、陈青在《浙江出口蔬菜发展前景、面临问题与的与对策》一文中说道,要加快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强化蔬菜出口检测;要建立农产品产销信息网络;要建立农产品出口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要加大出口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实力;要提高蔬菜对外开放水平;要推进蔬菜产业化、国际化经营。
第2章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2.1 浙江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
浙江地处长三角经济区,自然环境资源独特且农业产业环境优良,能够出产品质优良和品种丰富的各种农产品,具备居于全国前列的出口量。
[1]近年来,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额逐年增加,但是增速却降低了。
2001—2006年,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连续六年稳居全国第三位,2007—2011年才相继被辽宁和福建赶超,目前出口量居全国第五位,并呈现出缓慢下滑的趋势。
浙江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受到国际金融危机较大的负面影响,其出口量在金融危机过后明显受到增长限制。
2007年,浙江省农副产品出口总额达72.29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8.2%,占全省出口贸易总额的6.5%。
2008年,由于受到逐步渗透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省农副产品的出口总额为76.83亿美元,同比增长6.3%,占全省出口贸易总额的4.9%,出现了整体增幅的下降。
2009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加剧影响浙江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同时由于受到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受到了严重的打压和冲击,全年仅完成65.77亿美元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同比下降14.41%,占全省农副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4.9%。
2010年,全省农副产品出口贸易总额80.87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2.9%,占全省出口贸易总额的4.5%。
从出口总额绝对值来看,2010年浙江省农产品出口总量有了大幅度的回升,超过了金融危机之前的出口水平,可见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已经开始走出危机的阴影,并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
同时也要发现,浙江农副产品出口额在浙江省总体出口额中占有的比重一直趋于缓慢下降(见表2-1)表2-1 2008-2010年浙江省出口贸易额和农副产品出口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浙江总体
出口额
(a)
农副产品
出口额
(b)
所占比重
b/a(%)
20081542.976.83 4.97
20091330.165.77 4.94
20101804.880.87 4.48
2.2 浙江农产品出口的产品结构
浙江省享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殊地貌,这也为浙江形成多元化种植结构提供了便利和优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浙江省逐渐建立起多种模式的种养栽培格局,因而也就能够出产种类丰富多样的农产品。
[2]浙江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品种繁多,多达近200种,主要有:茶叶、水产品、蔬菜、花卉、羽绒羽毛、罐头、皮革、药材、毛皮制品、木制品、坚果、珍珠、畜产品以及其他农产品等种类。
浙江农产品出口以农副加工品出口为主,在所有出口的农副产品中,农副加工品出口最多。
2008年至2011年间,浙江省农副加工品出口基本上占到整个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有时甚至可以达到60%。
初级农产品出口是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第二大出
口农产品,水产品出口量相对最少。
总体来说,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形成了以农副加工品和初级农产品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
2010年,浙江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达22.30亿美元,同比增长18.21%;水产品出口总额达14.34亿美元,同比增长27.96%;农副产品加工品出口总额达44.23亿美元,同比增长23.91%。
表2-2、2-3表明从2008年到2010年,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还具备比较稳定的结构态势。
其中,农副产品加工品出口额占到农产品整体总额的一半以上,进而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品出口为主导的农产品出口贸易趋势。
但是,从表2-2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初级农产品和水产品在总额中占有的比重相比金融危机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略微上升。
表2-2 2008-2010年浙江农副产品出口贸易状况(单位:亿美元)
年份农副产品出口
总额初级农产品出
口总额
水产品出口总
额
农副加工品出
口额
2008 76.83 20.49 13.02 43.32 2009 65.77 18.86 11.21 35.70 2010 80.87 22.30 14.34 44.23
表2-3 2008-2010年浙江三大类农产品出口比例(%)
年份初级农产品出
口比重水产品出口所
占比重
农副加工品出口
所占比重
农产品出口额
2008 26.67 16.95 56.38 100
2009 28.68 17.04 54.28 100
2010 27.58 17.73 54.69 100
2011年,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畜产品出口51809万美元,同比增长39.73%;茶叶出口48616万美元,同比增长23.43%;罐头出口38865万美元,同比增长32.57%;蔬菜出口37666万美元,同比增长10.37%;蚕丝出口7504万美元,同比增长14.51%;中药材出口4656万美元,同比增长5.27%;花卉出口4335万美元,同比增长8.77%。
2.3 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
截止2011年年底,浙江已成功向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农产品,但出口目的地仍相对集中在日本、欧盟、美国以及韩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
具体而言,2011年,浙江向欧盟出口农产品215639万美元,同比增长16.49%,占全部出口总额的22.31%;向美国出口农产品168858万美元,同比增长9.73%,占全部出口总额的17.47%;向日本出口农产品159642万美元,同比增长20.98%,占全部出口总额的16.52%;向韩国、东盟等新兴市场分别出口农产品56298万美元、6220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37%和17.21%,分别占全部出口总额的5.83%和6.44%。
2011年出口额亿美元以上的目的市场有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德国、英国、西班牙、加拿大、意大利、法国、俄罗斯、荷兰、澳大利亚、摩洛哥、泰国、比利时、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3章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案例分析
3.1 浙江省茶叶出口案例分析
浙江既是产茶大省,同时也是茶叶出口强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茶叶对外贸易在全国范围内始终占据着强势地位,不管是在出口数量,出口创汇能力,还是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3]。
(见表3-1)
表3-1 2009-2012年浙江茶叶出口情况表
年份浙江出口量全国出口量出口量所占
比重(%)浙江出口额全国出口额出口额所占
比重(%)
2009 13.56 25.99 52.2 1.78 3.67 48.5
2010 15.22 28.08 54.3 2.31 4.37 52.9
2011 16.19 28.66 56.5 2.58 4.85 53.2
2012 16.75 28.67 58.4 2.91 5.47 53.2
茶叶是浙江传统的优势农产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以来,在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浙江茶产业借助优势的资源和技术,通过实施良种工程、绿色工程、品牌工程、茶厂优化改造工程以及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等,实现了较大的跨越式发展。
2011年全省茶园面积达249万亩,茶叶总产量13.18万吨,总产值49.15亿元,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增加5.1%和9.0%。
其中名优茶产量4.65万吨,产值41.2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加3.8%和2.7%,均创浙江茶叶历史最高水平。
茶叶作为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优势产品代表,在国际市场中始终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以亚洲、欧盟等国家为主要的出口目的市场。
2012年,浙江省茶叶出口总量16.75万吨,出口创汇2.91亿美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47%和12.5%,约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与出口总汇的58.48%和53.20%。
近年来,浙江出口茶类的结构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2007-2012年浙江口岸(除宁波口岸)各类茶中,花茶出口增幅最大,2012年比2007年增长近10倍。
其次是特种茶,包括名优茶、袋泡茶、保健茶等,2012年比2007年增加13697吨,实现高达266.1%增幅。
另外,珠茶出口增长较快,2012年达到77344吨,比2007年增长80.30%。
从结构分布来比较,可发现,2007年浙江珠茶、眉茶、蒸青、红茶、花茶、特种茶所占比重分别为47.0、34.4、11.2、1.6、0.1、5.6,2012年则为50.0、24.6、9.0、3.1、0.9、12.2。
(见下表3-2)
表3-2 2007-2012年浙江口岸(除宁波口岸)茶叶出口结构
年份
出口数量(吨)出口金
额(万
美元)
平均
价格
(美元眉茶珠茶蒸青茶红茶龙井花茶特种茶累计
2007 31386 42897 10196 1420 127 132 5148 91306 13571 1486.3 2008 41128 57332 13490 2366 110 403 6869 121698 16122 1324.8 2009 45768 66338 9532 4013 194 958 5539 132342 16039 1211.9 2010 42891 75776 10419 3597 158 **** **** 141093 18617 1319.5
2011 35248 76673 14801 4334 163 1540 16457 149216 22377 1499.6 2012 38206 77344 13978 4813 144 1405 18845 154735 25166 1626.3 由于各种原因,浙江茶叶在出口数量上虽然持续增长,但是其出口价格曾经一度遭遇了严重的下滑,曾于2002年跌至最低,平均每吨出口成交价仅为1211.9美元,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18.5%。
从2003年开始,浙江出口茶价格开始有所回升,并于2004年上升到了与2000年相当的水平。
到2005年,浙江出口茶的平均成交价回升为每吨1626.3美元,相比2002年增长了34.2%。
3.2 浙江省水产品出口案例分析
水产品是浙江出口农产品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一种产品,同时也是浙江省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
[4]近年来,浙江省水产品出口总量不断提升,国际市场也日益扩大,在水产品出口方面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浙江省出口水产品的品种主要以海水鱼类、海水虾类为主,出口目标市场以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为主。
2012年浙江省农产品出口总额达14.34亿美元,同比增长27.96%,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7.73%。
近些年来,海水鱼类出口总量在浙江水产品出口份额中的占有量有所下降,但出口货值仍然保持上升态势;海水虾类出口量和出口货值都保持上升态势;海水蟹类出口量基本持平,而货值下跌较多;而海水贝类、其他海水产品、淡水产品的出口量和货值均有所上升。
(见表3-3)
表3-3 2009-2012年浙江主要出口水产品种
品种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重量(吨)/货值(万
美元)重量(吨)/货值(万
美元)
重量(吨)/货值(万
美元)
重量(吨)/货值(万
美元)
海水鱼类93660/19332 94688/19586 95050/19848 79500/22700
海水虾类313500/11655 31024/11500 32514/11808 33700/13000
海水蟹类5700/3050 6100/3440 6160/3445 6170/2344
海水贝类407/420 1324/405 1434/418 6031/2222
其他海水产品34980/11900 35700/12006 34828/10907 43500/16200
浙江省目前已经向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过水产品,其中2008年对韩国、日本、香港和欧盟市场的出口额占总额的85.79%。
韩国和日本是浙江水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而印尼则是浙江水产品出口的主要转口贸易市场,2012年出口1107万吨、0.41亿美元。
欧盟、韩国和日本是浙江省三个主要的水产品出口国家,出口量和货值分别占全省水产品出口量的71.08%和75.51%。
(见表3-4)
表3-4 2009-2012年浙江水产品出口主要国家
第4章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4.1 绿色贸易壁垒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4.1.1 削弱浙江传统农产品出口优势
浙江是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中的一个农产品出口强省。
浙江的茶叶、蜂蜜等农产品在传统的农产品贸易中始终占据着优势地位。
但是绿色贸易壁垒在对农业环保技术标准进行强化的同时,也使得浙江传统出口农产品的优势受到了削弱,进而阻碍了浙江发挥自身的比较性优势。
[5]发达国家针对农产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质量标准和检测要求,尤其苛刻地限量农产品中残留的化学物质,浙江出口的一些农产品因此未能达到出口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浙江传统出口自愿性、成本低廉型农产品的优势。
4.1.2 影响出口产品的数量和金额
浙江的农产品因其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总体素质水平不高而只具备较低的安全性,这就导致浙江的农产品在面对一些发达国家的苛刻的环保标准和要求时只能束手无策,严重阻碍和制约了浙江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对外销售,从而使得浙江农产品的出口比重大大降低。
[6]同时,浙江农产品出口产品大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农业初级产品,主要包括水产品、蔬菜、茶叶、粮油等几大类。
由于最近几年以来,各发达国家纷纷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以对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进行严格限制的方式来实施其绿色贸易壁垒,这就导致浙江主要出口农产品均受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其中水产品、蔬菜和茶叶受到的负面影响最为突出。
4.1.3 阻碍市场范围的扩大
浙江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市场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等少数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国家和地区大多是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国,由于这些国家具备较强的环保能力优势与较为先进的环保意识和技术,因此有条件迅速地设置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
浙江的很多出口农产品就是因为达不到这些国家设置的“绿色标准”而无法进入国际市场,这就导致浙江农产品的出口市场范围难以巩固和扩大,反而时刻面临逐步缩小的威胁。
[7]近几年以来,由于受到绿色壁垒的冲击,浙江农产品对这些国家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的阻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浙江农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扩大。
4.1.4 削弱浙江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浙江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世界各国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置和实施而受到了很大的削弱,绿色贸易壁垒对浙江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未达到环境标准认证或者没有取得环境标志的产品的竞争力会大大降低。
当前,随着各国消费者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逐步加强,人们更加热衷购买无污染或者污染较少的商品。
[8]而产品只要获得了ISO14000认证或者环境标志就表明其产销全过程都是符合环保要求的,也就不会危害到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因此,目前国际市场就是被这些获得了ISO14000认证或者环境标志的产品霸占着。
相反,没有获得ISO14000认证或者环境标志的产品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因此大大降低。
其次,为了达到绿色标准而增加的成本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特别是价格竞争力。
增加的成本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为了达到环境标准而增加的原材料成
本。
为了使自己的产品符合发达国家的环境检疫标准,浙江企业就要增加采购符合标准的原材料的成本。
第二部分是为了达到环境标准而进行技术改善的资金投入。
为了获得相关环境认证和环境标志,企业就要通过购买相关设备来改善自身的生产技术。
第三部分是检验检疫费和环境认证费用。
为了获得环境标志和通过环境标准认证,企业必须缴纳一定的费用。
最后,一些发达国家还针对浙江出口农产品征收绿色关税,这也使得浙江传统出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丧失了。
浙江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收入减少了,也就意味着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了。
[9]由于储运条件、采后处理、加工等条件有所限制,浙江省出口的蔬菜大多属于冷冻、腌浸或者干制的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因而通常就是凭借低廉的价格在国际市场占据销售优势的。
绿色壁垒的设置和实施无疑会使得浙江以蔬菜为代表的传统出口农产品因农药残留检测费而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进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最终使浙江传统出口农产品的价格优势丧失。
4.1.5 增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门槛
绿色贸易壁垒增高了浙江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门槛,使得浙江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加大。
制定和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不但针对外国商品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绿色技术标准,而且还对外国商品实行严格而繁琐的进口检疫制度。
目前,发达国家在市场准入上都十分重视进口食品的安全性,并十分严格地限制药残等检测指标。
发达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环境、品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使得浙江很多农产品很难正常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公平竞争,这使得浙江农产品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浙江出口农产品企业也因此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4.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又浮出水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出制度化倾向和趋势,发达国家利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关注的心理,持续提升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技术壁垒已经向制度化、法律化方向发展。
欧盟、美国等国家都相应地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测制度,这些制度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进口产品的质量安全、外部包装、标签等各个方面。
而浙江大多数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和层次上,他们生产的农产品不具备稳定的质量品质,同时又由于我国的农药残留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着过大的差距,因此浙江出产的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很难与外国较为严苛的检测标准相吻合,这就无疑使得很多浙江农产品无法逾越这道“技术壁垒”而顺利出口到国际市场参与公平竞争。
[10]
4.3 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中遇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政府未能在政策上给予农产品出口行业和企业足够的支持与扶持。
具体表现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未能根据浙江农产品出口行业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发展前景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从而未能适时地出台相应的农产品出口支持政策,这使得浙江出口农产品未能获得足够的政府政策支持而很容易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