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still病医学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拜复乐 0.4g qd治疗五天后体温无下降;泼尼松60mg Qd口服,患者未出现发热,关节、肌肉疼痛,咽痛缓解;复查红细胞沉降率:75 mm/h;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6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64.9%; 生化 谷丙转氨酶 27 IU/L; 谷氨酰转肽酶 70 IU/L; C反应蛋白 20.07 mg/L
100mm/hCRP:轻-中度↑ANA和RF多阴性免疫球蛋白可升高滑液和浆膜腔积液:炎症性改变,WBC↑,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病原学及肿瘤学检查均阴性
实验室检查
19
在关节炎者,可有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骨端骨质疏松。随病情发展,关节软骨可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在腕关节最易见到这种改变。软骨下骨也可破坏,最终可致关节僵直、畸形。
影像学检查
20
主要条件 -发热≥39℃,且>1周 -关节痛/炎>2周 -典型皮疹 -白细胞增高 ≥15*109/L,包括中性粒细胞≥80%次要条件 -咽痛 -淋巴结和/或脾肿大 -肝功能异常 -RF和ANA(-)排除 -感染性疾病(败血症) -恶性肿瘤(淋巴瘤) -其他风湿性疾病诊断 具有主要和次要条件≥5项(至少2项主要标准),并排除上述疾病,可诊断AOSD
6
Still 病是指系统型起病的幼年型关节炎,但相似的疾病也可发生于成年人,称为成人斯蒂尔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 AOSD)。本病曾有过许多名称,国内有人长期沿用“变应性亚败血症”,1987年后统一称为成人斯蒂尔病。
7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临床特征为发热、关节痛和/关节炎、皮疹、肌痛、咽痛、淋巴结肿大、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血小板增多,严重者伴系统损害。由于无特异诊断标准,常常需排除感染、肿瘤后才考虑其诊断,因此,临床上诊断成人斯蒂尔病十分困难。某些病人即便诊断为成人斯蒂尔病,还需在治疗中密切随诊,以进一步除外感染和/或肿瘤的发生。本病男女罹病相近,散布世界各地,无地域差异,患病年龄多在16-35岁,高龄发病可见到
肺及胸膜病变
15
消化系统:腹膜炎、功能性肠梗阻、肠系膜淋巴结炎;肝功能异常(≈3/4 ALT↑);亚急性肝坏死、急性肝功衰以致死亡神经系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肾脏损害:蛋白尿、以发热时明显血液系统:溶贫、DIC、MAS其他:淀粉样变性;葡萄膜炎;视网膜炎;药疹(过敏体质、NSAIDs)等
其他系统表现
成人still病
AO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
姓名:马X 性别:男 年龄:24主诉:间断肌肉酸痛50天,间断发热20天
2
现病史:患者50余天前出现四肢及后背肌肉酸痛,伴有咽痛、乏力,查血常规:白细胞:20.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2%,血小板:213*10^9/L,静点头孢类抗生素(具体不详)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间断出现该症状,持续约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口服去痛片后可缓解,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多为37℃左右,伴畏寒、寒战,多于下午出现,4-5天出现1次,间断应用氨曲南、青霉素等抗感染治疗无明显好转,口服散利痛或泰诺林等降温治疗后体温可迅速降至正常。症状逐渐加重,近4天发热2-3次/天,最高体温可达40.5℃。血常规:WBC:21.5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8%,血小板:528*10^9/L;CRP:188mg/L。骨髓病理:细胞形态学分类,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1%,粒系增生明显,红系增生减低。全片可见巨核细胞1045个,血小板散在、成簇分布,类白血病不除外。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阑尾粪石不除外。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欠佳,近2天大便较频繁,2-3次/天,小便咖啡色,体重较前减轻15kg。
皮疹
10
关节痛≈100%;关节炎>90%受累关节:膝、腕最常见,其次是踝、肩、肘;早期受累关节数量少→后期增多(多关节炎)特点:早期关节症状多与发热相一致,一过性,很少有侵蚀破坏;晚期(数年)有可能出现侵蚀破坏强直肌肉:肌肉酸痛(发热同时);肌无力、肌酶↑
关节肌肉症状
11
多数患者有咽痛;随发热出现或加重,热退缓解体检有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肿大咽拭子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
4
红细胞沉降率:127 mm/h;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22*10^9/L; 血小板计数 466*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4.9 %; 淋巴细胞百分比 14.1 %;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0.8 %; 生化:谷丙转氨酶 58 IU/L; 谷氨酰转肽酶 166 IU/L; C反应蛋白 124 mg/L; 血清铁蛋白 4935ng/ml; 类风湿因子 (-)PCT定量:0.225ng/ml;自身免疫性抗体未见明显异常; 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呼吸道病原谱、血培养、CMV、EBV抗体均阴性;全身浅表淋巴结B超:未见明显异常;
预后
27
谢谢
28
3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无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个人史:生于吉林省,久居吉林省。否认血吸虫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抽烟8年,12-13支/日,饮酒6年,7-8两白酒/周。婚育史:适龄结婚,育1女,爱人子女体健。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体格检查:T38.8℃ P110次/分 R20次/分BP110/80mmHg。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11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咽痛
12
淋巴结肿大:44%~81%浅表淋巴结肿大,肺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对称分布、质软,有轻压痛,大小不一特征:体温正常后肿大的淋巴结缩小或消失病理:反应性增生;坏死性淋巴结炎/病
淋巴结肿大
13
脾肿大(50%~95%)肝肿大(≈1/3)轻-中度肿大,质软
肝、脾肿大
14
肺部损害:浸润性炎症(肺炎)、肺不张、肺出血、间质性肺炎等,或ARDS胸膜炎/胸腔积液(1/3)
23
发热:最突出、最早症状,典型热型皮疹:典型皮疹关节痛/关节炎白细胞显著升高,中性粒为主,血培养阴性RF、ANA均阴性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有效
诊断要点
24
恶性肿瘤: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需多次骨穿及淋巴结活检);肺癌、纵隔肉瘤样癌、网织细胞肉瘤等感染性疾病:败血症/菌血症、脓肿、病毒感染、亚急性心内膜炎、结核病等其他结缔组织疾病:RA、SLE、pSS、DM等
16
血常规 -WBC↑(>90%),10-20*10^9/L,80%WBC≥15*10^9/L,N↑>90%,核左移 -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血小板计数↑(50%)骨髓:粒细胞增生活跃、核左移,胞浆内有中毒颗粒(似“感染性骨髓象”)
实验室检查
17
血清铁蛋白(SF)↑ -是AOSD的特征,其水平与病情活动呈正相关,可作为诊断、疾病活动、疗效的指标糖化铁蛋白(GF)↓ -更具特异性,但与病情活动与相关性
诊断标准-日本标准(1992)
21
必备条件 -发热≥39℃ -关节痛或关节炎 -RF<1:80 -ANA<1:100另具备下列任何两项 -血WBC≥15*109/L -皮疹 -胸膜炎或心包炎 -肝大或脾大或淋巴结肿大
美国CUSH标准
22
本病目前无特异性诊断方法,是建立在排除性诊断的基础上的
8
发生率98-100%,多为首发症状突然高热>39℃,以弛张热多见,一天一个高峰,午后开始升高,自行在次日早晨下降;部分患者体温不规则发热前可有畏寒(半数),但少有寒战热程:数天→数年,反复发作发热时皮疹、咽痛、关节痛等加重;热退时减轻抗生素无效,糖皮质激素或NSAIDs有效
发热
9
主要表现之一(>85%)典型皮疹:弥漫性充血性红色斑疹(橘红色斑疹或斑丘疹)非典型皮疹:荨麻疹样皮疹、靶形皮疹等皮疹特性:一过性皮疹,即随发热出现(傍晚),随热退消失(次日晨),消退后多不留痕迹;形态多变(不同部位皮疹形态不一)皮疹分布:躯干、四肢、颈部、面部
鉴别诊断
25
尚无根治方法,但如能及早诊断,合理治疗可控制发作,防止复发,用药方法同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等。
治疗步骤/原则
26
不同患者病情、病程呈多样性,反应本病的异质性。少部分患者一次发作缓解后不再发作,有自限倾向。多数患者缓解后易反复发作。还有慢性持续活动的类型,最终出现慢性关节炎,有软骨和骨质破坏,酷似类风湿关节炎。需强调指出的是AOSD是一种排除性诊断的疾病,至今仍无特定的统一诊断标准。即使在确诊后,仍要在治疗、随访过程中随时调整药物,以改善预后;且长期观察随访,注意转化为诸如肿瘤、感染和其他疾病等,从而修订诊断,改变治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