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洪觉范禅师与湖湘茶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洪觉范禅师与湖湘茶禅
万里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03)
一
惠洪觉范禅师(1071~1128),本名德洪,江西筠州新昌人。
北宋著名禅僧和禅史家,并以诗僧和诗评家享誉于世。
惠洪幼以读诗书为乐,好为古文。
14岁时父母双亡,依新昌三峰山靘禅师为童子,日记数千言,深为靘禅师所器重。
后入洞山从禅宗大德真净克文(原称“云庵克文”,后由王安石奏请,宋神宗赐其紫方袍,号真净大师,遂以“真净克文”名于世)学。
19岁(1089),参加东京天王寺试经,冒“惠洪”名得度为僧,遂留于京师从宣秘律师深公学成实、唯识二论,深得其奥。
23岁(1094),辞宣秘律师入庐山归宗,谒其师真净克文。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张商英(1042~1121,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出镇洪州。
次年(1097),张商英邀请真净克文入洪州北部泑潭之石门山,惠洪随侍其师于石门掌书记,时年27岁,服勤七年,尽得真净克文之传。
29岁(1099),惠洪离开真净克文,先游东吴,后于次年参访游历于湖湘之间,凡四年。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真净克文示寂,惠洪自湘中归,拜其塔。
值显谟阁学士朱彦(世英)知抚州,奉邀入主临川之北禅寺。
徽宗崇宁四年(1105),辞入金陵,住清凉寺大慧宗皋禅师处。
因其享有诗名,又善与文人学士结交,动见瞻观,遂遭嫉妒,东吴“狂僧”起而诬告,入制狱一年。
坐冒惠洪名,着缝掖,入京师。
因丞相张商英特奏,再得度。
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四月,张商英罢相。
坐交丞相张商英、节使郭天信,于同年十月被贬,自京师先后窜于琼州、崖州。
政和三年(1113)五月,遇赦,十一月渡海北归;次年(1114)春,过衡岳谒方广誉禅师,馆于灵源阁下,名其居曰“甘露灭”并以此自号①;四月,到筠州,先后馆于荷塘寺、不门寺;冬十月,证狱于太原。
政和五年(1115),自太原南还,往来于九峰、洞山间凡四年。
正待入湘,而于徽宗宣和元年(1119)正月为“狂
道士诬,以为张怀素谋反党人,坐南昌狱百余日,会两赦得释,遂归湘上南台”。
自此年至宣和七年(1125)的近七年间,惠洪禅师一直在湘中、湘北、湘南的诸寺院游历、参访和定居。
后于宣和七年秋还鹿门,过荆渚。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十月,自汉上南还江西。
于宋高宗建元二年(1128)夏五月示寂于福建同安,享年58岁。
从惠洪以上经历可知,自从他于29岁时(1099)学成后离师外出参访,至58岁(1128)示寂的三十年间,惠洪两度共游历和定居于湖湘十余年,这是既是他远离官司、心情最为舒畅的一段时间,也是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生活较为稳定的一段时间;而在他处,不是四处奔波,便是受诬系狱、流放和申诉平反。
在湖湘,他游历、定居于湘中、湘北、湘南的诸多著名寺院,如长沙的道林寺、岳麓寺(麓山寺)、南台寺(笔者按:湘西南台寺,因其位于湘水之西、岳麓山之麓,故名,又称“水西南台寺”;因欲与南岳衡山之南台寺相区别,又名“小南台寺”)、谷山寺、开福寺、真身禅寺,益阳白鹿山的灵应禅寺和清修寺,湘潭龙山(隐山)的龙王寺,宁乡沩山的密印寺,湘阴的兴化寺,祁阳的灵泉寺,衡山的南台寺、方广寺、福严寺、万寿寺,浏阳的石霜寺等,最多的时间还是住在长沙湘西的南台寺、谷山寺和沩山密印寺等处;并与当时诸寺院的高僧大德过从往来、相互唱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正是如此,他将湖湘视之为第二故乡。
例如他咏叹说:“我庵湘山麓,君家湘江尾;共看湘山云,同饮湘江水。
”②“淡云缺月两微茫,独酌沽来竹叶香。
已把功名比鸡肋,更惊世路似羊肠。
心情老去俱消尽,诗律年来觉倍强。
觧诵东坡北归曲,此身安处是吾乡。
”③正如他在诗中所说的:“湘中戏剧三千首”④,其数以百计的诗文、乃至他的许多著作,都是在“湘中乐哉山水国”⑤的湖湘撰写的,如其最为著名的僧史著作《禅林僧宝传》,其初稿乃于宣和元年(1119)夏撰写于湘西之谷山寺(按:“湘西”指湘水即湘江之西,湘西之谷山为今长沙谷山),并于宣和四年(1114)在湘西南台寺(岳麓山南台寺)修订完稿。
对此,惠洪在《与法护禅者》诗中有所咏叹:“手抄禅林僧宝传,暗诵石门文字禅。
拣得湘西好三角,春风归去弄云泉。
”⑥因此,哪怕惠洪身处他方,也经常“忽忆海山飱荔子,更思湘水劈莲房”⑦,对湖湘山水产生了浓郁的眷念之情。
惠洪的著作甚多,诗论有《冷斋夜话》十卷、《天厨禁脔》三卷;诗文集有
《石门文字禅》三十卷;僧史及丛林笔记有《禅林僧宝传》三十卷,《僧史》十二卷,《林间录》二卷、《志林》十卷;又有佛教经论义疏著作《智证传》十卷、《楞严尊顶法论》十卷、《法华合论》七卷、《圆觉正义》二卷、《金刚法源论》一卷、《起信解义》一卷;论临济宗要义之《临济宗旨》;还有《易注》三卷及《甘露集》等。
二
作为一位对佛教经论、禅史、禅学和丛林制度等有着深入研究的禅师,惠洪在禅学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贡献。
例如,他首倡“文字禅”,自称“懒修枯骨观,爱学文字禅。
江山助佳兴,时有题叶篇。
相逢未暇语,辄复一粲然。
岂须究所学,觅偈亦自贤。
”⑧他通过“文字禅”而阐释的“禅教合一”观等,在禅学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因超越于本文的题旨,不予赘言。
但他在理论上和生活中乃至禅修的实践中,对“禅”与“茶”之关系,却不能不有着深切的体味和理解。
他撰写了数十首涉及到“茶”的诗文,而且这些“茶诗”、“茶文”,绝大部分都写于湖湘,显示出惠洪禅师与湘茶的深厚茶缘。
在湖湘的游历禅修生活中,惠洪与沩山密印寺的中兴大德空印禅师过从最为密切。
北宋崇宁三年(1104)十一月,大沩山密印禅寺失火,所有殿堂一夕而烬。
大观四年(1110)受出镇潭州的曾孝藴(北宋名臣曾公亮之子)厚礼邀致,说法于庐山之下的空印禅师归宗沩山,着手修复,至政和四年(1114)修复完毕。
惠洪禅师为此撰写了《潭州大沩山中兴记》一文,记述此事并表彰空印禅师的中兴功绩,还为密印寺新修的诸多殿堂亭轩撰写了记文。
空印禅师也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与这位禅门挚友共话禅修,还将密印寺所属的本际庵易名为惠洪禅师所自号的“甘露灭”,邀请他作为“俯拾枯松,旋安茶樽”的居住禅修之所。
惠洪禅师为此写下了《沩山空印禅师易本际庵为甘露灭以书招予归隐复赋归去来词》⑨。
在宁乡沩山密印寺以及长沙湘西南台寺的禅居期间,作为湖湘地主的空印禅师经常将新采制作的茶叶馈赠给惠洪禅师,惠洪在其诗作中多次予以记载。
如《谢大沩空印禅师惠茶》诗云:“钟鼓五千指,翔空楼殿开。
不知大沩水,何尔小南台。
让子鈯斧信,闲禅春露杯。
故应念岑寂,先寄出山来。
”⑩又《空印以新茶见饷》
诗云:“喊山鹿蓛社前摘,出焙新香麦粒光。
撼树师应怀大仰,传瓯我欲学南阳。
要看雪乳急停筅,旋碾玉尘深住汤。
今日城中虽独试,明年林下定分尝。
”11又《题沩山立雪轩》偈颂云:“沩山雪晓试凭栏,露地牛儿觅转难。
脱体见前谁对立,一尘不受眼空寒。
日长齿頬茶甘在,客去轩窗篆缕残。
好在少林成想象,祖师时展画图看。
”12诗中之“闲禅春露杯”、“撼树师应怀大仰,传瓯我欲学南阳”、“露地牛儿觅转难……好在少林成想象,祖师时展画图看”等语,都将“茶”及“禅”与沩仰宗的开山祖师乃至与禅宗之祖庭少林寺的禅修联系在一起。
在与其他禅师和居士的交往中,惠洪也结下了难忘的茶缘,留下了许多茶诗。
如《无学点茶乞诗》中云:“政和官焙来何处,雪后晴窗欣共煑。
银缾瑟瑟过风雨,渐觉羊肠挽声度。
盏深扣之看浮乳,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班中吸春露。
”13诗中的“无学”为保宁玑禅师,所谓“点茶三昧”,何尝不是他们在共修“茶禅”时所试图体味的禅修个中三昧呢!又在《余将经行他山,徳庄自邑中驰书作诗见留,是夕胡彦通亦会,二君手谈,达旦不寐。
明日霜重,共读蔡徳符兄弟所寄诗有怀其人五首(之四)》诗中云:“旁舍潜夫十年旧,会茶时复坐僧毡。
爱将夷甫雌黄口,觧说定林文字禅。
”14可见,惠洪禅师在力倡文字禅时,并没有忘记茶在修禅中的重要作用。
这种观念也在他的一首偈颂《黄龙生辰因阅晦堂偈作此》中体现出来:“万古知音是今日,晦堂古锥口门窄。
今既不来昔不往,桃花落尽春狼籍。
南台茗椀荐炉香,世礼丛林笑未忘。
只个死生收不得,梦中声色谩遮藏。
”15
惠洪禅师与湖湘其他寺院的僧人及居士也颇多交往,亦留下许多涉及到湘茶与禅的诗文。
如《将登南岳绝顶而志上人以小团斗夸见遗作诗谢之》诗云:“壑源独步宝带夸,官焙无双小月团。
未作浓甘生齿頬,先飞微白上眉端。
汤声蜂穉秋窗晚,乳面鹅儿春瓮寒。
饮罢为君登绝顶,俯临落日看跳丸。
”16惠洪重上衡山,寻觅故居“甘露灭”,经常与来访的禅友一述茶缘,如《诚心二上人见过》诗云:“破夏来寻甘露灭,快人如对水晶轮。
烟云扫尽词传意,知见不生情透尘。
旋缚茅茨吞逺壑,偶临檐隙见归人。
露芽便觉如浮雪,品坐同分一盏春。
”17又《游太平古寺读旧题用惠上人韵》诗云:“步尽长廊觉倦游,丛蕉出屋小轩幽。
壁间诗在红埃满,窗下香残碧缕浮。
喜有绳床容我借,更因茗盌为君留。
忽惊林杪湘山露,谁作江天数笔秋。
”18在《与客啜茶戏成》中他咏到:“道人要我煮温山,似
识相如病里颜。
金鼎浪翻螃蠏眼,玉瓯绞刷鹧鸪斑。
津津白乳冲眉上,拂拂清风产腋间。
唤起晴窗春书梦,绝怜佳味少人攀。
”19在与禅友共叙茶缘、共修茶禅时,作为诗僧的惠洪禅师,也不会忘记相互唱酬,如《夏日陪杨邦基彭思禹访德庄烹茶分韵得嘉字》诗云:“炎炎三伏过中伏,秋光先到幽人家。
闭门积雨藓封径,寒塘白藕晴开花。
吾侪酷爱真乐妙,笑谈相对兴无涯。
山童解烹蠏眼汤,先生自试鹰瓜芽。
清香玉乳沃诗脾,抨纸落笔惊龙蛇。
源长浩与春涨激,力健清将秋气嘉。
须臾沓幅乱书几,环观朗诵交惊夸。
一声渔笛意不尽,夕阳归去还西斜。
”20又《次韵宿清修寺》诗云:“湘山也学庐山好,落瀑声飞绣谷风。
正欲来归向儿说,戏将收拾入诗中。
浪惊醉枕寒松响,春满茶铛活火红。
清景骨飞嗟未到,故应唯许梦魂通。
”21
每到新茶采摘,试茶便成为诗禅茶友之间的一大乐事,如《和曾逢原试茶连韵》诗云:“霜须瘴面豁齿牙,门前小舟尝自拿。
茅茨丛竹依垄畬,君来游时方采茶。
传呼部曲江路賖,迎门颠倒披袈裟。
仙风照人虔敬加,秀如春露湿兰芽。
和如东风吹竒葩,马蹄归路冲飞花。
青松转壑登龙蛇,路人聚观不敢哗。
诗筒复肯来山家,想见戟门兵卫遮。
湘江玉展无纤瑕,但闻江空响钓车。
嗟予生计唯摝鰕,安识醉墨翻侧麻。
喜如小儿抱秋瓜,宣和官焙囊綘纱。
见之美如痒初爬,爱客自试欢无涯。
身世都忘是长沙,院落日长蜂趁衙。
园林雨足鸣池蛙,诗成句法规正邪。
细窥不容铢两差,逸群翰墨争传夸。
坡谷非子前身耶,沅湘万古一长嗟。
明年夜直趋东华,应有佳句怀烟霞。
”22又《次韵曾嘉言试茶》云:“不嫌滞留湘水涯,时作新诗夸露芽。
此篇醉墨翻龙蛇,雷锤雨雹飞尘沙。
开卷疾读喜欲哗,此郎真是能世家。
气如横槊万骑遮,妙如琢玉无疵瑕。
缙绅传观众口夸,矧余秃鬓缠袈裟。
崔嵬胸次书五车,于人岂止一等加,坐令应手开天葩。
不因笔端梦生花,何时词刃诛奸邪。
世途嗜好纷万差,风流扫地吁可嗟。
十年去国道路賖,两手未忍置所拿。
贾生岂欲从螾鰕,渊明但爱谈桑麻。
湘西有舍如藏蛙,年来颇种东陵瓜。
爱君才冝践清华,妙年声誉闻童牙。
君看爱客自着茶,红妆聚观烂朝霞。
撑突万卷遭搜爬,职冝莲烛烧窗纱。
不冝槐笏趋早衙,未甘终老勤山畬。
尚能见子昻霄耶,想见雾窗烟缕斜。
”23又《次韵通明叟晚春二十七首(之二十一)》云:“从游法侣意何长,况更深云僻处藏。
共喜春山有新事,小窗晴试露芽尝。
”24《次韵彦周见寄二首(之一)》云:“诗先春色附湘船,来与幽人结浄缘。
句好空惊碧
云合,韵高疑在白鸥前。
君应归诵陶彭泽,我亦南寻率子廉。
想见江头同握手,采茶时节雨余天。
”25《赠王司法》云:“轻帆已有渡江期,高会清游惜此时。
水阁扬烟晴试茗,雪窗剪烛夜论诗。
冲寒逺鴈来横浦,弄色新梅半糁枝。
林下自知无一事,亦应风月动闗思。
”26
品质优良的湘茶在惠洪的脑海里铭刻下深深的印象,这也反映在他的诗中,如《谢性之惠茶》诗云:“午窗石碾哀怨语,活火银瓶暗浪翻。
射眼色随云脚乱,上眉甘作乳花繁。
味香已觉臣双井,声价从来友壑源。
却忆高人不同试,暮山空翠共无言。
”27茶铛中微微散发出的这种茶香,可以伴随他禅修以利调适心境袪除睡思,如《和余庆长老春十首(之五)》中云:“一盏露芽袪睡思,半帘踈雨作愁媒。
似闻池馆花如海,杖策当为得得来。
”28又可以在他倦读经书后将其导入清梦,如《题梦清轩》诗所云:“小轩人不到,修竹过墙生。
眼倦经长掩,身闲梦亦清。
微风吹篆缕,活火发茶铛。
遥想佳眠夕,萧萧雨叶声。
”29甚至在他清睡之余,湘茶的余香还流连齿頬:“小轩只着竹方床,散发陶然夏簟凉。
手倦抛书成午睡,梦回齿頬带茶香。
”30正是借助湘茶这一媒介。
惠洪在湖湘有着许多茶友、禅友和诗友,因此他对湖湘的山水茶情眷念着迷,不忍离去,如《赠珠维那》诗云:“湘云遮世路,闲客此闲行。
弥日不忍去,眷此山水清。
暖窗欲春色,茗椀雪花轻。
道人旧不识,一见意已倾。
人主无根蔕,聚散如流萍。
聊炷返魂梅,将以熏道情。
此诗亦偶尔,夫用四座惊。
”31又《次韵言怀》诗云:“此身已觉此生浮,去作云山老比丘。
古寺闲门人莫问,寒绡蒙首涕慵收。
道林风月心能了,子美工夫志未酬。
为问太原王处士,一瓯春露可同不。
”32
三
饮茶在中国的兴盛曾受到佛教僧人尤其是禅僧的推动。
茶叶成为寺院丛林不可或缺的日常消费品。
位于山林的寺院,一般都辟有茶园,僧侣们自己种茶、采茶和加工茶叶。
由于他们是自种自饮,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较之普通茶农相对更高,从对茶叶品种的选择、种植环境的选择、采摘的时间到后期加工等更为讲究也更有经验,因此,僧茶的品质也比较高。
惠洪禅师的挚友、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在《黔南道中行记》中说:“余在峡
州,问士大夫夷陵茶,皆云觕涩不可饮试。
问小吏,云唯僧茶味善。
试令求之,得十饼,价甚平也。
携至黄牛峡,……既以享黄牛神,且酌元明。
尧夫云不减江南茶味也。
”33这段文字反映出两个事实:其一,江南茶的品质较好,以致成为人们判断茶叶品质的标准;其二,僧人们饮用的“僧茶”比一般茶叶的品质好。
后者产生的原因,显然是因为僧人作为特殊的饮客,对茶叶的品种选择、培植方法和制作工艺更为重视。
正是如此,唐宋时期的许多名茶,都是出自湖湘的寺院丛林。
如唐代湘籍诗人李群玉之《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诗云:“客有衡岳隠,遗余石廪茶。
自云凌烟露,采掇春山芽。
珪璧相压叠,积芳莫能加。
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
红炉爨霜枝,越儿斟井花。
滩声起鱼眼,满鼎漂清霞。
凝澄坐晓灯,病眼如蒙纱。
一瓯拂昏寐,襟鬲开烦拿。
顾渚与方山,谁人留品差。
持瓯默吟咏,摇膝空咨嗟。
”34宋代湖湘学派著名学者张栻《南岳庵僧寄上封新茶风味甚高薄暮分送韩廷玉李嵩老》诗云:“浮瓯雪色喜初尝,中有祝融风露香。
径欲与君同晤赏,短檠清夜正相望。
”35又其《夜得岳后庵僧家园新茶甚不多辄分数椀奉伯承》诗云:“小园茶树数十许,走寄萌芽初得尝。
虽无山顶烟岚润,亦有灵泉一泒香。
”36前文所述惠洪禅师所饮用的茶叶,大部分就是湖湘寺院丛林自种自采自加工的“僧茶”,如南岳小团茶和宁乡沩山茶等。
惠洪诗中提及的“小团茶”,正与唐代李群玉诗中述及的“团茶”两相印证,张栻诗中所述及的也是南岳“僧茶”,可见其品质之佳为世人所称道,众口皆碑且历史悠久。
南岳茶和沩山茶,绵延千余年,至今还是湘茶中的名品。
正是湖湘地区有着这一优越的茶叶资源,又是禅宗诸多宗派的发源地,故许多茶史研究者和禅史研究者认为茶学与禅学中的“茶禅”说产生于湖湘,其代表人物便是于唐代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创建湖南澧州(今常德澧县)夹山灵泉禅院(即今常德石门夹山寺)的夹山善会禅师(806~881),以及宋代约与惠洪觉范禅师同时并同与丞相张商英有所交往的圆悟克勤禅师(1063~1135)。
夹山善会禅师在开辟夹山灵泉禅院道场后应答有僧问“如何是夹山境?”时回答道:“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
”其禅意诗情极为浓郁,传诵一时,以致夹山有“碧岩”之别称。
圆悟克勤禅师于政和元年(1111)南游湘鄂,在荆南(今湖北江陵)与张商英辩论《华严经》要旨及禅门宗趣,张商英以师礼待之,并请
其住持澧州夹山灵泉院。
圆悟克勤对雪窦重显禅师的《颂古百则》进行评述,弟子们将其记录结集成书,以夹山之别名“碧岩”作为书名,名为《碧岩录》(或称《碧岩集》)。
深受中国茶禅影响的日本茶道,在举办茶道的场合,多悬挂“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的挂轴,并将“茶禅”之首创者推崇为圆悟克勤禅师。
其实,唐宋时修禅爱茶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湖湘(包括游历活动于湖湘)著名僧人远不止夹山善会、圆悟克勤数人,如唐代著名湘籍诗僧齐己(860~973)《寄江西幕中孙鲂员外》诗云:“簮履为官兴,芙蓉结社缘。
应思陶令醉,时访远公禅。
茶影中残月,松声里落泉。
此门曾共说,知未遂终焉。
”37惠洪觉范《即事三首(之二、之三)》诗云:“茶味尚含春意,鸠鸣怱觉村深。
扫地风能施手,过门月觧论心。
”“妙语欲浇舌本,故人怱到眉尖。
云薄茶烟索石,浪寒竹色侵簾。
”38又《任价玉馆东园十题·第一轩》诗云:“名园富家致,此轩冠群目。
栏次状元红,窗横尊者竹。
坐客定无双,试茶谷簾绿。
愿闻圣谛义,飞辩横尘玉。
”39这些诗中均有着深深的禅意。
中医本草书著录:茶苦而寒,为阴中之阴,最能降火,又能提神。
禅师在坐禅中讲究凝神屏虑,达到无欲无念、无喜无忧、梵我合一的境界。
为防止未入禅定,先入梦寐,故常常饮茶提神,当然更有所谓“茶禅一味”的禅修。
因此,在寺院丛林中经常举行有组织的茶会活动,这一活动有着规范的仪式,这在许多寺院丛林的清规中都有记载。
佛教寺院的茶会导源于唐代,盛行于宋、元。
活动中有一道重要的程序,便是以郑重的仪式邀请与会主宾,并派专人恭捧邀请函邀请主客,然后再将榜状张贴以知会所有僧人,此邀请函被称之为“茶榜”。
约成于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的佛教丛林规约《入众须知》一书中就载有“茶榜(牓)式”的书写格式。
值得指出的是,就笔者粗为检索,在现存的文献中,所保存下来的“茶榜(牓)”文不到三十篇(笔者只见到二十五篇),但为惠洪禅师所撰者就保留下五篇之多,实为茶史及茶禅史研究的珍贵文献。
现将《石门文字禅》卷二十八中所载之《茶榜》文引述如下,以供茶史、禅史及茶禅研究者参考。
《请崇宁茶榜》:
“出则为人,兴化是何心行;不如诸佛,曹山空热肺肠。
虽然二老英雄,未免一场败阙。
欲圆道眼,别有妙门。
恭惟某人,本色钳锤,逸群声价;现成活计,
更不覆藏。
肃道者白牯牛儿骑来露地,南褊头赤班蛇子拈出惊人。
大光西祖之机,上祝南山之寿。
清风江上,孤舟不涉程途;明月洲头,一句却分宾主。
宝坊在迩,香饭具陈。
将开选佛之场,愿受最初之供。
现前法侣,同赐证明。
”
《请逍遥宜老茶榜》:
“宝几珍御,特兴同体之大悲;白牯狸奴,更入徧行之三昧。
要当语绝渗漏,不令机昧始终。
如百花醴味绝中边,如三点伊势分宾主。
惟灵源洞明此旨,坐昭默独提正宗。
雅闻宜公禅师,久亲此老法席。
长眉尊者,争传亲见佛来;大耳沙弥,自谓久辞祖矣。
浮尘灭尽,化爱憎为平等之光;大用现前,投同异入寂灭之海。
一言相契,千里同风。
敢违十方兰若之规,敬荐一会伊蒲之馔。
众所钦伫,俨然肯临,幸甚!”
《云老送南华茶榜》:
“一衲生涯而名闻天子,万夫阡陌而位继祖师。
是必于曹溪有大因缘,不然乘般若昔所愿力。
时节既至,毫发弗差,岂特増宗门之光,抑亦为法乳之庆。
未忘世礼,少展舆情。
恭惟某人,恩踰父母,故言所不能形容;道绝功勋,故意所不能测度。
云无限碍,宁分岭外湘中;月有照临,岂择曲江楚水。
暂驻随轩之法侣,愿陈荐钵之溪苹。
想蒙哀怜,特有肯诺。
”
《请云盖奭老茶榜》:
“禅门分江西南岳之五派,后世盛云门临济之两家。
至于流末之余,驯成戏论之谤。
师承大坏,法道寖微。
妄庸假我以偷安,名实因兹而愈滥。
坐令洞上之宗风,来振湘中之法席。
果逢神颕,为整颓纲。
恭惟某人,芙蓉嫡孙,枯木真子,踈通莅众,故遇缘则应;折节荷法,故律身甚严。
名誉排缙绅齿牙,威仪为道俗指目。
諠哗沙步,争传孤锡之重来;狼藉封云,正赖清风之一扫。
敢荐苹藻之馔,用庆丛林之仪。
未离旃檀之林,一句百味具足;行据狻猊之座,三玄五位纵横。
”
《岳麓为沩山茶榜》:
“全提祖令,则无法无亲;略在世礼,则有恩有义。
故证真必依于俗谛,如解空弗离于色尘。
故造雨花,显叙法乳。
自裂衣冠以参道,剃除须发而为僧。
其长养成就之私,乃提撕藻饰之意。
至于曲折,皆出爱忘。
俯顾其微,敢称传法之嗣;仰惟至鉴,又贞亲敎之师。
伏惟堂头大和尚,道契天衣,法传智海。
廓沙界之量,故能山收海藏;示医王之心,亦畜牛溲马渤。
蝇附骥而气吞千里,铃系鸢
而声登九霄。
是之固然,人则幸矣!躬至针水之地,特陈苹藻之羞。
蝼蚁微诚,知慈严之易感;丛林苛礼,愧恩大以难酬。
重烦四海之胜流,共庆一时之佳集。
”
以上,仅仅根据收录于惠洪禅师《石门文字禅》一书中的诗文,对其与湖湘茶禅的因缘关系进行了讨论。
其实,在惠洪的其他著作中,也谈到了茶与茶禅,限于篇幅,留待另文论述。
①惠洪遇赦北归作有《初过海自号甘露灭》一诗,见《石门文字禅》卷十。
②《石门文字禅》卷六《寄彭景醇奉议》。
③《石门文字禅》卷十二《次韵宿东安》。
④《石门文字禅》卷十二《偶书寂音堂壁三首(之二)》。
⑤《石门文字禅》卷八《送隆上人归长沙》。
⑥《石门文字禅》卷十五。
⑦《石门文字禅》卷十三《夏日同安示阿崇诸衲子》。
⑧《石门文字禅》卷十《贤上人觅偈》。
⑨《石门文字禅》卷二十。
⑩《石门文字禅》卷九。
11《石门文字禅》卷十二。
12《石门文字禅》卷十七。
13《石门文字禅》卷八。
14《石门文字禅》卷十五。
15《石门文字禅》卷十七。
16《石门文字禅》卷十一。
17《石门文字禅》卷十一。
18《石门文字禅》卷十三。
19《石门文字禅》卷十。
20《石门文字禅》卷二。
21《石门文字禅》卷十二。
22《石门文字禅》卷五。
23《石门文字禅》卷五。
24《石门文字禅》卷十六。
25《石门文字禅》卷十二。
26《石门文字禅》卷十。
27《石门文字禅》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