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
导论
一、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道德论:把政治归结为一种伦理价值,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要求,提倡“德治仁政”。

神权论:把政治的本质归结为一种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认为人和国家都是“上帝”
或“上天”的创造物,都受“上帝”或“上天”意志的支配。

或“上天”的创造物,都受“上帝”或“上天”意志的支配。

权力论:政治生活实质上就是一种权力关系,研究政治首先就要研究权力问题。

权力论:政治生活实质上就是一种权力关系,研究政治首先就要研究权力问题。

管理论:政治就是运用国家政权或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管理论:政治就是运用国家政权或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分配论:政治就是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的价值分配。

分配论:政治就是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的价值分配。

2.2.马克思主义作家对政治问题的阐述:
①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经济对政治具有决定作用,政治的产生发展的根源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发展的根源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与一定的阶级、与一定的阶级、国家联系在一起,国家联系在一起,因而具有其特定的内容和表达因而具有其特定的内容和表达形式。

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表达形式已经不再是阶级对抗,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表达形式已经不再是阶级对抗,而是人民内部各而是人民内部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

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

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阶级社会中,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现象、政治关系都与国家政权紧密联系在一起。

紧密联系在一起。

任何阶级想要取得并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任何阶级想要取得并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任何阶级想要取得并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实现本阶级的利益和目标,实现本阶级的利益和目标,实现本阶级的利益和目标,都都必须要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和运用国家机器。

必须要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和运用国家机器。

④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的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正如列宁所说:“政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具有其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的客观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主要包括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国际政治等。

第一章 阶级与国家
一、阶级与国家的起源 (一)阶级产生与国家起源
1.氏族公社与原始民主制
氏族是指在原始社会在,具有共同的血缘亲属关系、同组内部禁止通婚的集团。

氏族是指在原始社会在,具有共同的血缘亲属关系、同组内部禁止通婚的集团。

氏族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

氏族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

氏族作为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具有以下特征:
①氏族内部禁止通婚;①氏族内部禁止通婚;①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②氏族的管理机构是议事会,它是氏族内部一切成年男女自由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②氏族的管理机构是议事会,它是氏族内部一切成年男女自由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③氏族成员具有相互帮助、相互保护的义务。

③氏族成员具有相互帮助、相互保护的义务。

③氏族成员具有相互帮助、相互保护的义务。

由此看来,氏族是一个成员利益高度一致的社会共同体。

由此看来,氏族是一个成员利益高度一致的社会共同体。

氏族内部存在氏族成员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这被马克思成为“原始民主制”。

具有以下特点:有以下特点:
第一,原始民主制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共同事务的管理体制,其原始性在于它是人类社会初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第二,原始民主制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度。

第二,原始民主制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度。

第三,原始民主制的权力不像国家权力那样成为站在社会之上的支配性力量。

2.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①分离出去的畜牧部落,不仅获得了足够的食物,不仅获得了足够的食物,还获得了日益增长的大批原料,还获得了日益增长的大批原料,还获得了日益增长的大批原料,这这是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是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
②劳动已经能够生产出比维持其生活所必需的更多的生产品,私有制出现了;
③父权制取代了母权制以及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③父权制取代了母权制以及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①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①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①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②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经济单位;②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经济单位;
②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经济单位; ③部落联盟的出现。

③部落联盟的出现。

③部落联盟的出现。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①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①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
①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 ②商业活动、②商业活动、土地买卖与变化,人们为了谋生而流动,人们为了谋生而流动,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起来。

列宁对阶级的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财富的方式和多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由于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体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3欧洲早期国家产生的三种基本类型
①雅典形式。

①雅典形式。

雅典国家是直接从氏族社会中产生的,雅典国家是直接从氏族社会中产生的,它是欧洲国家产生它是欧洲国家产生“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

②罗马形式。

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加速了氏族制度的崩溃和国家的形成。

②罗马形式。

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加速了氏族制度的崩溃和国家的形成。

②罗马形式。

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加速了氏族制度的崩溃和国家的形成。

③德意志形式。

德意志人国家是日耳曼部落征服广阔外国领土的结果。

③德意志形式。

德意志人国家是日耳曼部落征服广阔外国领土的结果。

③德意志形式。

德意志人国家是日耳曼部落征服广阔外国领土的结果。

二、中国的国家起源 三、其他国家起源论分析
1.神权论:国家起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起来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

:国家起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起来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

这种观点在古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统治阶级往往利用神权论来维护专制统治。

权论来维护专制统治。

2.2.契约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

国家的产生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

这种观点的解释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来说明国家的起源;二是用来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

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

契约论论述的自然状态不是一种历史事实,而是一种理论假设。

其实质是把国家理解成为一个超阶级的社会共同体。

为一个超阶级的社会共同体。

契约论超越了神权论,指出国家是人类自身创立的,提出了统治权来自人民主权的观点,鼓舞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

但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契约论就成为了资产阶级论证其统治合法性的工具。

证其统治合法性的工具。

3.3.暴力论:国家起源于征服和掠夺,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国家起源于征服和掠夺,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暴力论的非科学性在于,抹杀了国家是社会内部经济发展的结果。

暴力论的非科学性在于,抹杀了国家是社会内部经济发展的结果。

暴力在一定条件下确实对国家的形成起过促进作用,但它不是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

如果没有内部的经济发展的要求,单纯的暴力是不会产生国家的。

果没有内部的经济发展的要求,单纯的暴力是不会产生国家的。

二、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1.氏族与国家的区别
①氏族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①氏族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
②专门的强制性权力机构的设立。

②专门的强制性权力机构的设立。

2.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起源和本质的分析
①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的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这表明国家的本质,这表明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是哪或是哪个阶级的专政。

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个阶级的专政。

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③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③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马克思主义从国家与氏族的根本区别深刻揭示了国家是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从而深刻阐明了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性质。

的产物,从而深刻阐明了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性质。

(二)其他国家观分析
1.社会共同体说:其基本特点就是把国家看作是人们基于特定目的而结合而在一起的群体。

这种观点仅仅涉及到国家的形式外观,并没有深入到国家阶级本质的层面,也未能把国家与氏族、部落等社会组织区别开来。

氏族、部落等社会组织区别开来。

2.国家契约说:国家本质上自然人之间的权利契约。

国家契约论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学说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国家契约论只是基于某种主观假设,认为国家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因而缺乏科学性。

约的结果,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因而缺乏科学性。

3.国家要素说:“三要素说”
“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主权、领土和居民三个要素的即为国家。

“四要素说”认为在前三者之外还要加上政府。

国家要素说只是描述了国家的外观特征,实际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的阶级本质。

三、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要求和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目的和总方向,是国家在实施阶级统治的过程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统治的过程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国家的本质决定着国家职能的性质、内容和实现形式。

国家的本质决定着国家职能的性质、内容和实现形式。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在国家的实际活动中,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和平时期,内部职能居于主要的地位;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如战争时期,外部职能则可能上升为主要职能。

如战争时期,外部职能则可能上升为主要职能。

(二)社会职能和政治职能
按照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划分为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

按照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划分为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运用各种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国家的政治职能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国家的政治职能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有鲜明的阶级性。

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受特定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

国家的社会职能也会带有政治性质。

的制约。

国家的社会职能也会带有政治性质。

国家社会管理职能存在的前提是特定统治阶级和统治秩序的存在,而政治统治职能存在的基础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的存在。

的基础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的存在。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社会管理职能与人类社会相始终,而政治统治职能是历史的产物,它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它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社会主义国家的两种职能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状况和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其基本趋势是:政治统治职能的作用范围将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统治职能的作用范围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的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的
缩小而逐渐缩小,而社会管理职能则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日益增强和拓展。

缩小而逐渐缩小,而社会管理职能则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日益增强和拓展。

四、国家的历史类型和国家的消亡
(一)国家的历史类型
1.国家历史类型的涵义及其划分标准
国家是建立在特定经济基础上,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要求的政治组织。

国家是建立在特定经济基础上,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要求的政治组织。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指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种各样国家的本质特征的分类概括。

征的分类概括。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按照这一标准,国家的历史类型是对建立在特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体现特定统治阶级意志和要求的国家共同特征的概括。

意志和要求的国家共同特征的概括。

国家的历史类型被相应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前三者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前三者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都是少数剥削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都是少数剥削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都是少数剥削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因此,因此,统称为剥削阶级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国家政权,是建立社会主义进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组织。

神条件的组织。

2.2.国家的历史类型
奴隶制国家是建立在奴隶主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

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

封建制国家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封建制国家是在生产关系中占有支配地位的大地主占有者阶级从政治上对农民阶级实行专政、维护其阶级统治的工具。

上对农民阶级实行专政、维护其阶级统治的工具。

资本主义国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其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

资本主义国家只是资产阶级社会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外部条件使之不受工人和个别资本家侵犯而建立的组织。

外部条件使之不受工人和个别资本家侵犯而建立的组织。

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其本质就是维护和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要求、对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分子实行专政的国家 3.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是社会政治发展的质变。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是社会政治发展的质变。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暴力革命在国家历史类型更替中的重要作用,但并没有完全否定在特殊条件下用和平方式实现和平过渡的可能性。

特殊条件下用和平方式实现和平过渡的可能性。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发展的另一种方式。

革命与改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发展的另一种方式。

革命与改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并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社会得到根本改造。

使社会得到根本改造。

而改良是在不改变统
治阶级和既有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措施。

第二,革命是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革命阶级在足够强大时,就会起来推翻反动政权的统治。

而改良则是在被统治者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措施。

第三,第三,革命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革。

革命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革。

革命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革。

而改良则是渐进的,而改良则是渐进的,而改良则是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是一种和平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政策和局部的政策和制度调整。

制度调整。

资本主义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最后一种剥削阶级国家,代替资本主义国家而出现的新的国家类型,就是无产阶级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国家。

随着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国家存在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逐渐消失,社会主义国家随之逐步自行消亡,这就是国家发展的历史趋势。

4.4.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
不同历史类型国家的顺次更替,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的,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

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的,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国家的消亡
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走向消亡,其条件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彻底消灭阶级。

国家消亡具有渐进性和自发性。

渐近性表明国家消亡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渐进发生过程,只有在国家消亡的经济条件和精神条件逐渐具备,人们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改变时,国家才逐渐消亡。

自发性是指国家消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社会政治经济运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家在充分发挥了职能之后的必然归宿。

必然结果,是国家在充分发挥了职能之后的必然归宿。

五、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性质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国家性质,是指国体,是指国体,是指国体,即国家的阶级属性,即国家的阶级属性,即国家的阶级属性,主要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主要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主要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还有还有国家赖以建立的社会经济基础。

国家赖以建立的社会经济基础。

(二)中国的国家性质
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我国的根本性质,即我国的国体。

根本性质,即我国的国体。

(三)中国国家性质的基本涵义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②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核心。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二是组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④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二章 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一、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权力的论述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权力的论述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国家权力是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的政治权力;第一,国家权力是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的政治权力;
第二,国家权力是占据政治统治地位的阶级力量;第二,国家权力是占据政治统治地位的阶级力量; 第三,国家权力是承担着社会管理职能的公共权力。

第三,国家权力是承担着社会管理职能的公共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主权是国家权力的基本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不可缺少的要件。

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最高统治权和决定权。

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主权独立性。

2.强制性:国家权力之所以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就在于它是一种强制性力量,这是国家权力有能力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是国家权力有能力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3.普遍性:国家权力凌驾于其他各种社会权力之上,其效力施于一国全体居民。

国家权力凌驾于其他各种社会权力之上,其效力施于一国全体居民。

(三)国家权力的结构
1.国家结构的构成权力
国家结构的构成权力通常包括两种:一种是按照国家权力的功能分工划分的不同功能性权力,另一种是按照国家权力的层级配置划分的不同层级的权力。

权力,另一种是按照国家权力的层级配置划分的不同层级的权力。

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立法权是国家意志的集中表达,立法权是国家意志的集中表达,由立法机关行使,由立法机关行使,其权力运作的基本方式是集体商议
和投票表决。

和投票表决。

·行政权是为实现国家意志,·行政权是为实现国家意志,·行政权是为实现国家意志,对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权,对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权,对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权,由行政机关行使,以自由行政机关行使,以自
上而下的指令方式加以实施。

上而下的指令方式加以实施。

·司法权是指在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中,司法权是指在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中,通过施用法律解决社会纠纷、通过施用法律解决社会纠纷、通过施用法律解决社会纠纷、维护国家意志维护国家意志
的权力,由司法机关行使。

的权力,由司法机关行使。

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这主要是国家权力在中央和地方层级上的配置。

层级上的配置。

中央权力即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掌握的权力,地方权力即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

中央权力即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掌握的权力,地方权力即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

2.2.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是国家功能性权力相互关系和运行原则的结构性构成。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在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就是国家的政体。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在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就是国家的政体。

(1)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
资本主义国家通常以“三权分立”作为政权组织原则,主要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通常以“三权分立”作为政权组织原则,主要体现在:
第一,由不同机关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第一,由不同机关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第二,每一个机关在行使其权力时,都受到其他机关的约束;第二,每一个机关在行使其权力时,都受到其他机关的约束;
第三,每一个机关都拥有防止、抵御其他机关侵犯其权力的法律手段。

第三,每一个机关都拥有防止、抵御其他机关侵犯其权力的法律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