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揭盖法鼻前庭囊肿切除术23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揭盖法鼻前庭囊肿切除术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的疗效。

方法:在鼻内镜下辅以鼻窦切割吸引器,对23例患者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

结果:23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全部病例均治愈,无一例出现囊肿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鼻内镜下辅以鼻窦切割吸引器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精确、时间短、创伤小、愈合快等微创手术优点,值得推广。

标签:鼻前庭囊肿;揭盖;鼻内镜;鼻窦切割吸引器
鼻前庭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好发于30—50岁女性,其传统
治疗方法为经唇龈沟进路行囊肿剥离摘除[1]。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微创手术观念的普及,鼻腔微创手术已成为鼻部疾病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和必然趋势。

鼻前庭囊肿壁由含弹性纤维和网状血管的结缔组织构成,囊壁内膜表皮细胞多为纤毛柱状上皮或立方上皮,含有丰富的杯状细胞,与鼻腔黏膜相似[1、2、4]。

这为经鼻腔进路切除鼻前庭囊肿顶壁、保留囊肿其他各壁、使囊腔与鼻腔融合为一体的“揭盖术式”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经鼻腔行“囊肿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治疗方法亦多见报道,并在临床上得到肯定。

我科于2010—2013年收治23例鼻前庭囊肿病例,在鼻内镜下通过鼻窦切割吸引器行“囊肿揭盖”治疗鼻前庭囊肿,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3名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21
例,均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1例(男性2例,女性9例),右侧12例(男性O例,女性12例),年龄最低36岁(男性36岁,女性42岁),最高58岁,男性4l岁,女性58岁),平均年龄38.1岁(男性38.5
岁,女性38.1岁)。

主要症状为一侧鼻前庭部或鼻翼附着处隆起、一侧鼻腔通气不畅,部分患者伴有同侧鼻前庭部及上唇胀痛。

6例患者有局部感染病史,表现为局部明显隆起,疼痛加重,经抗炎治疗炎症完全控制后手术。

专科检查一侧鼻前庭、鼻翼附着处隆起,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前鼻镜检查见鼻前庭、鼻腔前端底、外侧壁隆起,表面光滑,触软而有弹性,鼻前庭、鼻腔前端变窄;隆起处穿刺可抽出黄色或棕色黏液性或浆液性液体,合并感染时则抽出脓性液。

鼻窦水平位CT可见一侧梨状孔前外侧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少部分病例可见邻近上颌骨质少许吸收、变薄。

所有患者均术前完善胸片、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血糖、凝血功能等术前常规检查。

无绝对手术禁忌症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1%一2%丁卡因溶液鼻腔黏膜局部麻醉,于鼻前庭顶盖处、经唇龈沟鼻前庭囊肿底部及下鼻甲前端注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待麻醉生效后,鼻内镜直视下用德州新方向
医学光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直径为¢2.9mm鼻窦切割吸引刀头,用直刀头吸囊肿顶壁粘膜,切除鼻腔前端隆起处黏膜及黏膜下之囊肿顶壁,吸囊腔内囊液,并用弯头切割吸引器吸起囊肿壁,边吸引边切割,尽可能将囊壁彻底切除干净,鼻前庭内填塞碘仿纱条,术后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3天后取出鼻腔内碘仿纱条。

2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唇周麻木、面部肿胀等表现,伤口疼痛不剧,鼻腔无继发出血。

术后第2天出院。

2周后复查(鼻内镜下)见囊腔变浅;1~2月后复查见囊腔底壁与鼻腔底平齐;随诊1—1.5年,无囊肿复发。

3讨论
鼻前庭囊肿是指位于鼻前庭底部皮肤下、梨状孔前外方、上颌骨牙槽突浅面组织内的囊性肿块,是临床较常见的鼻面部囊肿,病因不明,主要有腺体潴留和先天异常两种学说,患者主要因为一侧鼻前庭或鼻翼附着处隆起、局部胀痛、一侧鼻腔通气不畅就诊。

鼻前庭囊肿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传统手术方式为“经唇龈沟囊肿剥离摘除术” [1-2]方法为:患侧上唇龈沟局部浸润麻醉,唇龈沟近鼻前庭底处横行切开黏膜,分离暴露囊肿后摘除,缝合切口,患侧上唇小纱球压迫2~3d以防术腔血肿形成。

该手术方式优点是视野良、暴露充分、治疗有效;缺点是出血较多、引流不畅,患者疼痛较大、操作较复杂,如术中囊壁切除不彻底易致术后复发,且术后局部肿胀明显,可造成局部麻木感和短时间进食不便[3]。

而经“鼻内镜下揭盖法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鼻前庭囊肿与经唇龈沟切口进路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术野清晰、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患者疼痛轻、局部麻醉即可完成手术;②术后反应轻,对进食无影响,无面部肿胀及麻木;③切口不与唾液接触,避免对伤口的不良影响;④术后反应轻,术后恢复快,无需拆线,住院时间缩短。

(5)手术在鼻内镜直视下进行,照明好,术野清,操作精细,简便,最大限度的清理囊壁,创缘整齐。

经鼻内进路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之关键是囊肿残缘与窗状皮肤吻合,即形成向鼻腔内开放之囊腔,随着伤口的痊愈及组织的修复,囊腔渐渐变浅甚至消失[5],囊壁内膜最终成为鼻腔黏膜的一部分[6],从而避免了囊肿的复发。

但鼻内镜下揭盖法对于生长巨大的鼻前庭囊肿,囊肿靠外侧生长并于鼻前庭区突出不明显者也存在揭盖无法充分的缺点,可与传统手术同时采用减少复发。

有学者认为如囊肿起源于胚胎时鼻泪沟的残余上皮,则应完整切除,如为腺体潴留导致,则开窗引流即可[7],但无远期观察结果。

采用揭盖法术式还需注意排除鼻前庭区的实质性包块,曾志刚曾遇1例鼻前庭血管纤维瘤,术前考虑鼻前庭囊肿可能[8]。

行诊断性穿刺未抽得囊液,经唇龈沟进路完整切除送检明确诊断。

经初步临床观察及文献复习,作者认为鼻内镜下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适用于大部分病例,具有手术精确、时间短、创伤小、愈合快等微创手术优点,且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0.
[2]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9.
[3]刘栖如,赵荣.三种方法治疗鼻前庭囊肿的疗效比较[J].华西医学,2010,25(8):1468一1470.
[4]伍保均,扬红,钟惠玲.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56例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1):56—57.
[5]王卫红,白国荣.经鼻内进路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

16(8):436-437.
[6]唐林甫,唐奕.鼻前庭囊肿切除术与揭盖术的对比观察[J].四川医学,2011,33(10):1606—1607.
[7]李福军,杨蓓蓓,王海军.鼻前庭囊肿发生机制的探讨.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2):82—83.
[8]曾志刚.鼻内镜下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3,32(8):115-116
通讯作者:肖展宏,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耳鼻咽喉科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