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C2H4B.CH4O C.CH4D.C2H4O
2.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
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A.A B.B C.C D.D
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g)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5.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6.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
A.
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
B.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
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
D.
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
7.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通入氧气点燃
B Cu粉C粉在空气中灼烧
C NaCl KNO3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D CaCl2溶液HCl加过量CaCO3粉末,过滤
A.A B.B C.C D.D
8.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点燃
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9.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
...的是
A.A B.B C.C D.D
10.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
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11.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A.A B.B C.C D.D
12.实验室中有一瓶气体,它由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它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对该瓶气体中可能有哪些气体,某同学做了如下判断:a.可能是甲烷b.可能是甲烷和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e.可能是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为()
A.1个B.3个C.4个D.5个
1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
C.水的电解
D.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
14.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A.CO B.CH4C.H2和CH4D.H2、CO和CH4 15.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通常情况下丙是气体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16.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x=2
B.该反应中有4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D.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时,则无物质戊生成
17.质量相等的锌、铝、铁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A.锌最多,铁最少B.铝最多,锌最少C.铁最多,铝最少D.三者一样多18.如图所示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一段时间
B.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D.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19.1932年,美国化学家H.C.尤里等发现了一种质子数与氢原子相同,但中子数比氢原子多一个的新原子,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与氢原子相同的原子B.是氢元素的另一种原子
C.是一种新元素D.是与氢元素不同类的原子
20.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g 3.211.2000
反应后质量/g007.2 4.4a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增加氧气量,则生成物的种类可能减少
2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电解水
B.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
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22.科学家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原子,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
A.114 B.61 C.175 D.289
23.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B.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
C.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D.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
24.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
时间
C.向一定量CaCO3中加
入稀盐酸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
入过氧化氢溶液
A.A B.B C.C D.D
2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④ 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 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6.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
如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通入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氢气
B .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氧气
C .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
D .反应前,原有氢气 2mL
27.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取生石灰(3
2CaCO CaO+CO 高温
)。
现有100g
CaCO 3样品,高温锻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 。
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 .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逸出了二氧化碳气体 B .生成物中CaO 的质量是42g
C .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
D .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4 2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 .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30.在由CO 2和O 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混合气体中CO 2和
O 2的质量比为
A .2∶1
B .1∶2
C .22∶3
D .22∶7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实验I 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_____色固体。
(2)实验Ⅱ为电解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气体a 在电源的_____(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实验三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 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32.用下面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图(I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II )中,CD 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 ,烧杯中水的体积为1V ,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2V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用12V V V 、、表示)。
3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甲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代号),用该方法制取氧
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他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请你帮她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
(写其中一个即可)
()3乙同学在实验室想制取2
CO气体,她选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其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反应的原理是______(用化学符号表达式表示),可用______(填代号)装置CO。
收集2
()4装置B和装置C都可以用于制取同种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
()5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结束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若最后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34.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1)红磷燃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35.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
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36.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填空)。
(1) 写出编号①和②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加热KMnO4制O2时,应选用_____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H2时,应选用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
已知MnO2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共热可制得氯气(Cl2),则应选用___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
(3) 有一名同学欲用F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________通入。
另一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O2应从导管口________通入。
(4)实验室若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时,往长颈漏斗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F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
_________进入(选“a”或“b”) 。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含量,最后计算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详解】
因为“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同时生成4.4gCO2和3.6gH2O,该有机物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12
44
×100%=1.2g;含氢元素的质量为:3.6g×
12
18
×100%=0.4g;则其中含氧元素的质
量为:3.2g-1.2g-0.4g=1.6g。
则该有机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1.2g 0.4g 1.6g 12116
:: =1:4:1,所以化学式为CH 4O 。
故选B 。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选项的回答属于结论性回答;
B 选项的回答属于解释性的回答;
C 选项为解释性的回答;
D 选项的回答属于验证性的回答,故答案选择D 。
3.C
解析:C
【解析】
A 、加水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碳酸钙不反应,错误;
B 、铁和铝都可以与稀盐酸反应,错误;
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灼热的铜网反应,而氧气可以,正确;
D 、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着,错误。
故选C 。
【点睛】
除杂时要求所选试剂不能与主体物质反应,也不能引入和生成新的杂质。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差,可得该物质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中,质量增加的物质在生成物中,质量减少的物质在反应物中,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
分析表中数据,b 反应后质量减少,在反应物中,b 参加反应的质量=10g-2g=8g ,c 反应后质量增加,在生成物中,生成c 的质量=21g-10g=11g ,d 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d 可能是催化剂。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a 应在反应物中,参加反应的a 的质量=11g-8g=3g ,故反应后待测a 的质量=10g-
3g=7g 。
即:a +b =c 3g 8g 11g。
A 、由上述分析,该反应是 化合反应,d 可能是催化剂,故A 选项叙述正确;
B 、a 与b 反应生成c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B 选项叙述正确;
C 、b 物质在反应物中,与a 反应生成c ,b 物质可能是单质,故C 选项叙述正确;
D 、反应后a 物质的质量是7g ,不是3g ,故D 选项叙述错误。
故选D 。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某有机物6.2g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 二氧化碳和10.8g 水,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则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空气中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则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
1217.6g 100%=4.8g 44⨯
⨯,水中氢元素质量210.8g =1.2g 18
⨯,4.8g+1.2g <6.2g ,有机物中故一定含有氧元素,故填:C 。
6.A
解析:A
【解析】A 、用图所示装置除去CO 2中含有的少量HCl 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不可以,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都反应,达不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 、热水中的白磷在通氧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用氧气,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 、用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 2气体,图示装置和药品都可以,并且此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 、在实验室中,用图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可行,因为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分离或净化的探究,也考查了物质的分离、二氧化碳的制法和过滤的原理等,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除杂质的条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难度不大.
7.D
解析:D
【解析】
除杂的原则是只除杂,不引杂。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不能将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不能除杂;在空气中灼烧,铜会反应生成氧化铜,不符合除杂的要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所以除掉氯化钠中的硝酸钾时应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选D
8.A
解析:A
【解析】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其中的一氧化碳点燃,因此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B 、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二氧化碳不与铜反应;C 、锌和硫酸反应生成易溶的硫酸锌及氢气,铜与硫酸不反应,过滤将铜与硫酸锌溶液分离,然后洗涤除掉铜表面的溶液,干燥后得纯的铜;D 、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掉铜的硫酸亚铁溶液;选A
9.D
【解析】2KClO3 MnO2 2KCl + 3O2↑,所以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氧气是反应的生成物,加热到一定程度后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开始氧气的量是零,反应中质量增加,反应结束质量不再改变;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氧气是气体,所以固体的质量减少,反应结束固体的质量达到一定值,不再改变;由于氯酸钾中氧元素以氧气的形式逸出,所以反应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选D
10.B
解析:B
【解析】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B. CO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观察到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D. 油不能溶于水,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乳浊液,而将油污洗掉;选B
11.D
解析:D
【解析】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氧化铁的质量大于生成物铁的质量,所以反应中固体质量减少;B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等质量的镁比锌先反应完,和足量的酸反应时,镁比锌生成氢气多;C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质量增加,镁和氧气的质量减少,但是镁和氧气不能同时剩余;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选D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2.D
解析:D
【解析】
根据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无浑浊,证明该气体不是二氧化碳气体;根据气体点燃后得到无色液体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推测该气体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所以以上五种情况都有可能。
故选D。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会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然后过量的盐酸会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反应一段时间之后会有氢气生成,当铁反应完之后不再产生氢气,正确;
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应该产生相同的氢气,错误;
C、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是质量比是1:8,错误;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水的质量会逐渐增加,当反应停止之后不再增加,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水的质量不是零,错误。
故选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蒸气;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A 、一氧化碳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生成水,故不可能是一氧化碳,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 、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能是甲烷,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 、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可能是氢气和甲烷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 、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组成。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得,甲是C 2H 6,乙是O 2,丙是H 2O ,丁是CO 2,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62
222C H +7O 6H O+4CO 点燃 。
【详解】 A. 置换反应必须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A 不符合题意;
B. 由以上分析可知,丙是水,所以通常情况下水是液体。
故B 不符合题意;
C. 生成物丁是二氧化碳,其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
故C 不符合题意;
D. 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化学计量数)之比,就是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16.B
解析:B
【解析】
A. 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3Cl 、12H 、10O ,反应后戊除外有Cl 、
12H 、8O ,故还有2Cl 、2O ,而一个戊分子中有Cl 、O ,故x =2,正确;B. 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该反应中丙、丁、戊3种物质是氧化物,错误;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正确;D. 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时,化学方程式为:Cl H 4+2O 2==Cl O 2+2H 2O ,则无物质戊生成,正确。
故选B 。
点睛: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据此分析有关问题。
17.B
解析:B
【解析】
根据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它们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m g 这些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再进行比较即可。
根据化学方程式:322l 623A HCl AlCl H +=+↑;222n Zn HCl Z Cl H +=+↑; 222l e Fe HC F Cl H +=+↑;可以看出:Al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
铝可反应生成6g 氢气,所以m g 铝生成氢气
9m g ,Zn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锌可反应生成2g 氢气,即m g 锌生成
m 32.5g 氢气,铁的相对原子质量56,铁可反应生成2g 氢气,即m g 铁生成m 28g 氢气。
所以m 92832.5
m m >>,铝生成的氢气最多,锌生成的氢气最少。
故选B 。
点睛:相同质量的金属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产生的氢气多,相对原子质量小的产生的氢气少。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1:8,故不符合题意;
B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不能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C 、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直至反应结束,故不符合题意;
D 、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符合题意。
19.B
解析:B
【解析】
A. 质子数、中子数都相等的原子是同种原子,错误;
B.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是不同种原子,正确;
C.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错误;
D. 是属于氢元素的一种原子,错误。
故选B 。
2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为3.2g+11.2g=14.4g ,生成物的质量为
7.2g+4.4g+a=14.4g ,故a=2.8g ;故A 错误;
B 、X 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故X 为生成物,故B 错误;
C 、3.2g 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2g ×
141412
⨯⨯+×100%=0.8g ,则碳元素的质量为:3.2g-0.8g=2.4g ;7.2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7.2g ×121216⨯⨯+×100%=0.8g , 故X 中不含有氢元素,故C 错误;
D 、由C 中计算可知,3.2g 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g ;4.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为:4.4g ×2
212116+⨯×100%=1.2g ;故X 中应含有2.4g-1.2g=1.2g 碳元素,又因为X 的质量为2.8g ,故X 中应含有1.6g 氧元素,故X 为一氧化碳,是甲烷不充分燃烧生成的,增加氧气量,就不会生成一氧化碳,则生成物的种类可能减少,故D 正确。
故选:D 。
2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电解水中,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故选项错误;
B 、氯酸钾分解还要产生氯化钾固体,二氧化锰充当的是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以知道,在反应前后其质量是不变的,所以最终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正确;
C 、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加快了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能增加氧气的产量,故选项错误;
D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
2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14,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故中子数=289-114=175,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175-114=61,故选B 。
2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在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 和H 2O 在120℃下发生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