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启智打造“尚美”绿色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美启智打造“尚美”绿色课堂
作者:刘海波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第5期
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秉承“尚美求真,明德问学”的校训,以“尚美养正”的课程理念,构建大美育课程体系,以期实现在文化活动中启美、在艺体活动中修美、在学科活动中育美、在德育活动中融美、在社团活动中赏美、在实践活动中悟美,打造“尚美”绿色课堂。
学校积极倡导“以学定教、绿色课堂”的教改理念,坚定地走“以生为本、少教多学”的道路,构建了“211”尚美课堂模式,提出了课堂教学尚美化标准。
“211”是指把课堂教学40分钟的课时划分为三部分:“2”指的是教师传授新知识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前一个“1”指的是师生互动交流探究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后一个“l”指的是学生的课堂练习、反馈和点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尚美课堂的基础是尊重、平等、和谐的人际(师生、生生)关系,手段是以质疑、对话为起点的沟通与合作,表征是高品质思维的培养与呈现。
“尚美”课堂的实质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学习。
下面将以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为例,介绍“尚美”课堂。
一、容错——创设鼓励质疑的课堂氛围
要让学生质疑,就需要营造一个尊重、信任、容错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之所以缺少思维碰撞的火花,很多都是由学生害怕说错,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与合作的活动,对话与合作的基础是关系的平等。
因而,教师要有意地创设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这需要教师宽容学生的“幼稚问题”“不完美答案”,甚者“错误见解”。
如讲授七年级第一册《孟姜女》时,教师问学生是否有困惑,有学生问:“为什么万喜良死去多年,被埋在长城下,尸骨却还未腐烂?”很多学生笑起来,说:“这是神话传说啊!假的呗!”“讲故事的人瞎编的,骗人的!”问问题的学生霎时红了脸,觉得自己问得很幼稚,很不好意思。
这时,教师意识到:一则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教学价值,值得思考、讨论;二则学生的质疑精神更值得保护,提问这个行为本身就说明了学生在认真思考,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是一个“真问题”,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
因此,教师启发学生:“这当然是讲故事的人编造的,但讲故事的人为什么要设置尸骨不腐这样一个情节呢?同时,这是一个不符合生活逻辑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文中是否还有?”两个问题“抛”下去之后,学生们都认识到这是~个看似简单,实则颇有深度的问题,纷纷思考、翻书、讨论起来,而那位提问的学生也自信地抬起了头。
正因为教师不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质疑或观点,在后来的课堂上,才逐渐地增多了学生质疑的声音和独特的见解。
尊重、信任、容错,鼓励学生质疑,不是要学生在文本解读上必须有创见,而是要引导学生在质疑和探究中经历、体验、感悟。
坚持关注学生的行为与经历,就是关注学习本身,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会得到提升。
如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关键句“唉!要是于勒在这条船上那该多叫人惊喜啊!”,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句话背后的期盼与赞美,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于勒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菲利普如此急切地盼望他?文章题为《我的叔叔于勒》,可于勒却是暗线。
教师可运用跳读法,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暗线——于勒的经历。
于勒身世浮沉,际遇坎坷,少年浪荡,中年得意,老年沦落,小说对此虽着墨不
多,但要找出他的经历并不难。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也是自然产生的,即为什么菲利普及其家人
如此期盼?就此可展开对人物命运和品质的分析。
可见,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质疑、乐质疑,但也不能乱质疑、无效质疑,要逐渐引导学生注意核心问题,而不是一般性问题。
通过核心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追问——帮助学生找到思考路径发现问题后,学生也会尝试着给出答案,
但往往都比较浅显。
这往往是由于学生的思维连贯性不强、缜密性不高。
所以,教师要通过
“追问”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找出答案。
正如苏格拉底那样,以问题回应问题,以问题
引导思考,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
如在执教沪教版八年级上学期《使人伤脑筋的鸭嘴兽》一课时,教师就让学生围绕“找找
哪些地方体现了‘使人伤脑筋的’特点”这一核心问题,放手让学生在文本中自由寻找,分组
讨论、交流信息。
学生A首先发言:“我找到的是第八自然段,‘鸭嘴兽实在是很怪的……
像猫、狗、猪、羊’。
”(学生满足于在文本中找到的信息,然后读一读,并没有概括和分析。
)
这时,教师马上追问:“能否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A:“既像兽类,又像爬行动物。
”
教师又追问:“作者把鸭嘴兽和兽类、爬行动物作比较,有什么用处?”(板书“兽类——爬行”。
)
学生A:“能突出鸭嘴兽的特点。
”
教师再追问:“什么特点?”
学生A陷入沉思,然后答道:“鸭嘴兽的繁殖具有特殊性,和一般兽类、爬行类都不完全
相同,所以作者说它‘不伦不类’。
”
在肯定学生A的回答后,教师补充板书“繁殖:兽类——爬行”。
这样的一段追问,也给
了其他学生很大的启发,明确了寻找方向,而且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了感性认识,接下来的
交流就较为顺畅和集中了。
接着,学生B继续补充:“第七自然段说明鸭嘴兽在外形上既像家鸭又像水獭。
”
教师追问:“作者把鸭嘴兽和家鸭、水獭作比较,有什么用处?”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突出鸭嘴兽外形的特点。
”
教师最后补充:“突出它兼有家鸭的外形与水獭皮毛的特点,这样就完整了。
追问帮助学生找到了思考的路径,长此以往,学生就能逐渐学会系统、缜密地思考了。
三、结束语
总之,以美启智,鼓励质疑,打造“尚美”绿色课堂,能帮助学生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有
效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
精神。
这样,学生的人文底蕴和阅读素养也将会越来越深厚,语文课堂也必将闪耀思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