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管理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管理”的一些认识
何谓管理?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活动的产生向企业拉开了管理活动的帷幕,而管理活动的出现促使人们对来自这种活动家的经验加以总结,形成了一些朴素、零散的管理思想;在中外思想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千年的提取和过滤,形成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如古代中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儒家学派认为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道德教化,以仁爱治天下”;而道家学派提出的是“以道为中心,以德治国,无为而治”;老子是怎样阐述这个理念的呢?他极力反对“有为”,他认为国家的禁令越多,人民越贫困,政府规定越多,社会越混;不能只是为了管理而“管理”,却不知所谓“管理”。
而法家则认为管理应“以法为中心,依法治国”,其理念衍发了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古巴比伦王国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颁布的《汉莫拉比法典》中的控制借贷、最低工资、会计和收据等的条款正体现了管理的思想。
然而直到期19世纪末,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管理理论才有真正出现;管理理论是对管理思想的提炼与概括,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
而管理理论的形成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的,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侧重于基层作业的管理,并对工人工作的动作和时间进行了研究,认为科学管理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劳资双方的精神;二:用严密的科学调查和知识代替旧的依据经验、习惯和个人判断去处理各项工作的做法。
“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指出要从经营活动中独立出管理活动,提出管理活动必需的五项职能及14条管理原则。
而马克斯·韦伯则提出了所谓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主张组织是以权力为基础的,权力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能产生秩序,消除混乱;他还明确了组织中的三种力利: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以及基于法律和理性的权力……
管理理论若要发挥作用,则必需需要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在人类社会五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都在不断的完善自己,从无数次的生产力革新与发展,历经了数次工业革命,依次走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可以说人类是经过不断的劳动、思考、合作,不断
发展生产力中逐步发展的;人类生存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其自身必须与周边的环境相互依存,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就不断的试图改变周边的环境,在经历了许多种失败或成功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各种生活和改造社会的技能。
然而人类知识的完善,使得各种生活和工作的组织、机构、方式、制度都在不断发展并形成一定形态的管理机构,进而逐步发展为管理系统,并使用于当今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
就像社会永远无法脱离人而单独存在一样,管理系统也无法否认人的参与,即再完善的管理系统也离不开人类的相互协作,无论是若干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或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正是人类的各种特征为管理学形成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当今社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将管理系统运用的最多的是在组织中,而一个组织如何能管理得好,关键还是要看管理者的智慧。
何为管理者?简而言之,就是组织中那些指挥别人活动的人,换句话说就是组织中有下级的那些人。
管理者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兴衰成败。
从纵向来看,管理者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层管理者。
他们处于组织的最高层,主要负责组织的战略管理,并在对外交往中以代表组织的“官方”身份出面,如董事长、正副总经理等。
第二类是中层管理人员。
他们是直接负责或者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如部门经理、分公司经理等,在组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类是基层管理人员。
亦称第一线管理者。
他们处于作业人员之上的组织层次中,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如工厂中的工段长、班组长等。
而从横向看,管理者还可以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不论是哪一类管理者,其工作性质和内容都不外乎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几个方面,但因其职位不同,他们各自履行各项管理职能的程度和重点也不尽相同。
既然管理者的智慧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兴衰成败,那么管理者都应该具备怎样的智慧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业务上的智慧。
即对特定领域的知识的熟悉和掌握;一个组织中,特定领域的管理者一定要做到精通该领域,才能正确引导下属们一起实现组织目标;如校长在教学方面的造诣以及车间主任对生产业务的精通等。
二:人际交往上的智慧。
即与人沟通、激励、引导和鼓舞人们的热情和信心等方面的智慧;管理者是否管理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其人格魅力的影响的,人格魅力好的管理者在组织中有较高的威望,下属们都心甘情愿在其引导
下努力完成工作,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
三:概念上的智慧。
即在面对问题时的洞察、判断、分析的智慧;在这里就需要管理者全面了解组织的内外部环境,正确地制定计划并指引人们实现组织目标。
每一个阶层的管理者都应该具备上述三种智慧,但在不同的阶层管理者之间,各种智慧发挥的程度却不尽相同;如高层管理者就需要在概念智慧上比其他层次的管理者有更高的造诣,而基层管理者则是需要将人际交往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工作中能和工人们打成一遍,这样使得其管理更轻松容易,组织的最终目标也能更好更快地实现等。
组织中的无论管理阶层还是非管理阶层,都在为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而努力,这些最终目标因组织的不同而各有所异。
一个家庭的最终目标是全家人都能幸福开心地过日子;一个教育机构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受教育者接受积极地好的教育,使他们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企业的终极目标则是为了盈利;那么一个企业能否实现其目标,能否盈利就看它本身的运作能力如何了。
就拿我国的企业来说,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企业开始直接面对众多国际化的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然而,在多元化国际化的社会现实面前,企业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从我国目前的形势及本身的能力来看,我认为必须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强调现代成本管理观念。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的现状。
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且质量不断下降,加之运输管理不善,能源浪费比较严重;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陈旧落后,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次品、废品造成的质量损失惊人;成本核算不实,一方面是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另一方面为达到某一目的进行人为调节成本数字,潜亏严重,企业虚盈实亏;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薄弱,任期有限,管理松弛,人员素质较差,财政、审计监督不力……
其次,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的传统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成本管理范围狭窄。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第二: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
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
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
所以,为了使我国的企业能与国际接轨,我们必须要推行现代成本管理。
现代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
现代成本的立足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
现代成本管理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长期生产和发展。
二:立足于总体发展战略。
现代成本动因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有形的物料及人力的消耗,更应包括企业的规模、市场开拓、企业内部结构调整等无形的成本动因。
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
三:立足于外部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应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等。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管理决策成本范畴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现代成本管理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比传统成本管理更能让我国的企业更好地健身,创造出既能紧跟时代步伐又能适应我国国情的特色企业之路,使其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与多元的国际化接轨并有足够的资本与力量与之一较高低!
【参考书目:杨文士,焦叔斌,张雁,李晓光主编《管理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