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最后定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引导者,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发挥引导、协调和支持的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调整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
在我国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和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政府作为公共权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府;和谐社会;作用
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特征的和谐社会,只靠社会、市场和民众的自发调节是无法达到的。
构建和谐社会,政府规制的权威调控和正确引导不可或缺。
政府是拥有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代表公共利益、承担公共责任的特殊社会组织,它既可以通过控制意识形态和公共传播媒体来引导、营造社会的思想、文化和舆论,又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及公共政策来影响和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还可以通过社会动员、社会协调、社会强制等多种方式来整合各种力量。
显然,政府作为一种公共权威,其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是其它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替代的。
在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的变革时代和社会转型期,就必须拥有一个整合力、感召力、高效能、服务型的政府,来履行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职能,并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权威作用。
一个务实、高效、服务型的政府,来履行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职能。
并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巨大作用,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力量,使社会在良性的状态下运行。
具体来说,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转变政府职能,用科学发展观做好服务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工作思路和办法措施,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推动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大力加强城乡就业
完善就业保障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与援助体系。
认真组织开展失地群众技能培训,加快失地群众转移就业。
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低保户、“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就业帮扶,强化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服务。
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以创业实现就业。
坚持实施政府公益性服务。
落实技能扶贫任务。
培育家政服务品牌,挖掘社区服务岗位。
1、是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装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分别吸纳了21.2%和17.8%的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人均占有固定资产却只有工业平均水平的54%和37%。
要以发电设备、重型装备、石油钻采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工程机械为重点,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
以白酒、粮油、肉类、饮料和
饲料为重点,优先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是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以金融、物流、信息、研发设计和商务会展为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抢占价值链高端的同时,努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
3、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的劳动密集程度高,单位投资创造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
目前,我省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人数是大型企业的2—3倍。
要通过税收、融资和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努力增大其就业容量。
(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是:
1.保障覆盖范围窄。
我国虽已制定出社会保障体系,但是覆盖范围却很狭窄,特别是养老保险问题,目前也只有城镇的部分劳动者拥有社会保障,对于农村居民却未能覆盖到,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及8亿农民养老的迫切需求很不适应。
2.立法滞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法治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必然要求法制化。
然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未颁布一部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律,社会保障费的征集、支付、运营都极不规范。
滞后的社会保障国家立法势必对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保障程度等造成影响。
3.社会保障投入不足,保障水平明显低于实际需要;各地社会保障制度差异过大,难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适度。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到:
1.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
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调整支出结构,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扩大保障覆盖面,真正实现“应保尽保”;探索新的制度建设,针对不同群体增加新的保障项目,如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
同时,不断提高社保管理服务水平,适应社保服务工作的新任务。
2.加强社保基金的筹集和监管。
通过各种方式,社会公民对社会保障的认志,积极引导参保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鼓励社会捐赠,扩大社保基金的筹集渠道。
同时,要积极探索基金监督的方式方法,加大保险基金的监管制度,真正保护好老百姓的“养命钱”。
3.加快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减轻居民养老负担。
目前在相当一部分发达的农村地区,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要把解决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作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4.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法律体系。
在充分研究《劳动法》基础上,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如《失业保障法》、《济贫法》、《社会福利法》、《养老保险法》等,制定养老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等法规,使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一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程度。
推动建立以养老保险为主,分类施保、有机衔接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扩大失地群众参保覆盖面。
健全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加大保障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做好失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扩面工作。
稳步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深化弱势群体住房救助。
实施居家养老计划,加强老年公寓和镇敬老院标准化建设,落实“五保户”供养政策。
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三)力促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推动城区教育创新、提高,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名校带动战略,采取“结对帮扶,名师支教”等形式,加快薄弱学校建设。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和投入,优化学校布局,抓好设施配备,实施学校危房改造,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建立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机制,完善教师补充机制。
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贫困生救助力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四)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加快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行村级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
拓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
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基础免疫,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护能力。
推广食品卫生安全示范单位和省级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试点经验,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1、是加强监管引导。
进一步明确农村医疗机构以基本医疗、公
共卫生和初级保健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等服务的定位及发展方向,探索将计划生育、民政部门的康复服务机构等资源与卫生院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应。
2、是加大投入力度。
保证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落实到位,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的乡村医生纳入政府统筹的事业型管理范畴,加大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3、是完善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调整筹资结构,完善补偿方案,提高参合农民受益程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分类保险政策,引导农民就近就诊,实行“双向转诊”,将农民的大部分医疗需求消化在基层。
4、是改革人事制度。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和用人机制,落实优厚待遇,解决人才引进的现实问题;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医学院校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医疗机构工作;开展帮扶活动,推行专家轮流坐诊机制,加强对乡村卫生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业务指导,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保障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社会安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社会管理,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做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保证人民的权利。
(一)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保证人民民主权利
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决策规则,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和基层群众参与决策的机制平台,聘任政府发展顾问组建智囊团,坚持定期研
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经济运行情况,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领域
建立和完善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的社会救助服务,面向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
建立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干部职工与志愿者参加相结合的社区服务队伍,提高社区服务的党员参与率、居民参与率和辖区单位参与率。
积极创办市民学校,不断完善社区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形成包括文化场站、休闲场所和老年活动室等在内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网点,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学习、娱乐健身的需要,提高居民思想政治素质和文明程度。
增强社区辖区单位、社区各类组织和社区全体成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驻、共建、共享”的良好态势。
(三)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改善干群关系,提高公信度
实行领导接待日、首问负责制等方法,认真处理每件信访事项,做到问题不上交、矛盾不推诿。
稳妥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找准症结,尽快落实,避免重复信访。
热情接待群众来访,认真记录,耐心解答,细心办理。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抓好依法信访工作,规范信访行为,畅通信访渠道,提高信访工作水平,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推进平安建设,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涉黑涉恶等违法犯
罪活动,推进“金牌社区警务室”和“平安小区”创建,扩大城市社区电子视频监控系统覆盖面,推行农村治安小区化管理和“治安模范村”创建,加强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开展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而维护社会稳定,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而且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障。
因此,全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正良《略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05
2.吴开松《论有效政府》2002
3.黄德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府管理维度》2005
4.艾医卫《论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人民论坛,2005年第十期.
5.朱菲娜《调整好城乡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之关键》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