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企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不少企业,为了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没有进行认真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情况下,仓促购买计算机;开发过程中又不按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办事,开发出来的系统达不到预期目标,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

以我厂为例,十几年来开发的系统有几十项,总投资百万元之多,但真正运行良好的系统寥寥无几。

国内外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必须严格地按照系统开发步骤和原则来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科学技术问题,必须要按科学技术的客观规律来办事。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系统工程问题,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开发与管理方法;其开发过程应该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资源需求;它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信息是系统运行、维护和更新所必需的。

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根据其功能和复杂程度,可分为不同的级别。

最基础的是面向某项业务如生产、财务、经营、物资供应、人事等处理的系统,称为事务处理系统。

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数据处理,帮助业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从繁琐、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MIS 是一种较复杂的信息系统。

它是在业务信息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能收集、传输、存储、加工、输出、维护信息。

MIS 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不仅能进行数据处理,而且还将数据处理与优化的经济管理模型、仿真等结合起来,能向各级领导提供决策用的信息。

MIS 可以按照企业业务处理的功能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如市场营销、产品质量、生产作业、劳动人事、成本财务等。

MIS 应具有以下功能: 1及时提供反映企业实际情况的信息,支持决策。

2能用数学模型及过去的信息预测未来。

3针对不同的管理层给出不同要求的报告,达到控制企业行为的目的。

4辅助管理者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便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资源。

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重技术、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忽视人的因素,较少考虑信息化所要求的组织管理改革和队伍建设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素质。

MIS 成败的关键是人,是人的思想观念,MIS 好坏的评价依据主要是 MIS 的效果以及它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事实证明,凡是信息化效果显著的单位,其主要特点是领导班子及职工队伍素质好,并有一支愿为推进信息化作不懈努力的、技术素质与思想水平都高的骨干队伍。

2企业的主要管理者不是 MIS 的参加者,而是旁观者。

由于信息系统耗资巨大,历时相当长,并且是涉及到管理方式变革的一项任务,必须由主要领导亲自抓才能成功。

主要管理者参与是 MIS 开发的先决条件。

因为他们最清楚企业的问题,最能合理地确定系统的目标。

他们拥有实现目标的人权、财权、指挥权,能够决定投资、调整机构、确定计算机水平等,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3缺乏进行系统整体规划的系统分析。

?只重视硬件建设,轻视系统分析由于事先没有对数据量及数据流量进行分析调查,使得硬件、网络与系统的需要不匹配,不能满足要求,难以真正发挥 MIS 的作用,或计算机能力得不到充分运用,造成很大的浪费。

?分散开发,缺乏整体规划分散开发是指各子系统自行开发或购买自己的硬件和应用软件,没有或缺乏整个系统的规划和分析,开发的各子系统在数据结构、存储方法、编码等方面都不统一、不规范,不利于子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并造成数据冗余。

?机械地模仿人工管理流程系统分析和设计时,分系统及子系统划分过分依赖于组织机构的设置,子系统的功能设置完全等同于人工系统,致使 MIS 系统仅仅是替代人工完成繁琐劳动,达不到辅助决策、优化管
理的目的。

以上情况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开发 MIS 时缺乏系统整体规划和系统分析;采取自下而上的系统设计时,只注意个别而忽视了整体。

如何运用软件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建立完整可靠的、适合企业 MIS 的开发方法,是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三、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般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成功依赖三个要
素:?合理确定系统目标;?组织系统规划队伍;?遵循系统工程的开发步骤。

所有这些要素均要在企业最高领导的直接领导下才能完成。

领导小组是信息系统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人员应包括使用信息系统的各级管理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有经验的管理专家和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员。

领导小组的主要工作是确定系统目标、审核和批准系统方案、验收和鉴定系统以及组织各种开发队伍。

领导小组领导下的系统组主要负责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及系统分析工作,以及系统设计和开发实施的监督指导工作。

进行全系统的整体规划,它是全面的长期的计划,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一个个项目的开发。

MIS 的开发过程是连续不断的。

一个阶段的完成也就是下一阶段的开始。

如此不断发展循环的过程就称为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可以分成四个在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评价,如图 1 所示。

图1 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般过程四、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确定总方向的重要阶段。

所谓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现行系统,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优选可能采取的方案,以达到系统预期的目标。

系统分析要着重回答以下问题: 1现行系统的现状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 2设计新系统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功能会带来什么好处 3提出新系统的建议方案,并分析新系统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可行 4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计划安排和人力安排。

5提出开发新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并进行分析。

系统分析和工作过程如下: 1.确定任务用户根据需要提出建立新系统或改进现有系统的要求。

以书面的形式反映出来,填写“用户申请报告”。

在报告中将用户的设想目标、新系统的功能范围、要求的时间进度、可能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及关键问题做出明确的描述,作为开发的依据。

2.初步调查开发单位接受任务以后,将对现场进行初步调查。

其目的是对现场给出一个概括性描述。

着重了解现场存在主要问题,找到现行系统症结,做为新系统设计的出发点。

填好调查表后,对初步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编写“初步调查分析报告”,作为新系统建议方案的资料。

3.提出
建议方案系统建议方案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分析用户需求,确定系统目标; 2确定新系统边界和功能; 3确定新系统的职能结构——子系统划分; 4确定新系统的物理结构——计算机配置; 5提出系统开发课题小组组织方案; 6制定系统开发的进度计划包括人员培训计划; 7进行经济预算,制定投资计划方案。

以上均以填
写对应表格形式完成,形成一套技术资料。

4.可行性分析所谓可行性分析,就是对新系统的建议方案在技术上、经济上、运行和开发环境等方面是否可行进行分析,它关系到系统开发的成败。

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是指,在系统开发中采用现有的技术能否实现建议方案提出的要求。

预计要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否成熟,能否有效地支持新系统。

它包括计算机硬件含外围设备、软件支持方面,还包括系统开发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当前是否成熟等。

系统开发和运行环境的可行性分析是指系统开发的方案在现实条件中是否可行。

例如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情况是否稳定;管理水平如何;规章制度、各种原始报表和数据是否健全。

新系统在调试和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数据输入的“瓶颈”问题、人-机分工问题、实时处理和批处理的划分问题,以及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环境是否符合
要求等。

经济上的可行性分析是指开发一个 MIS 的投入和产出问题。

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时要做两件事情。

首先作费用估计,包括一次性费用和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如购买机器硬件、软件费用、技术开发费,机房建设费、人员培训费等。

其次,要对系统运行后可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估计。

并用经济性分析的方法如费用对比计算法、回收期法等对投资和效益进行分析,来判断新系统的方案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可行性分析后要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并连同建议方案一起提交给用户和有关领导审批,通过后将成为系统开发的指导性资料。

五、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大致可分为三大步骤: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程序设计。

1.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又叫逻辑设计,它是对建议方案的进一步展开。

其目标是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在初步设计过程中,使用自上而下的结构化设计方法,对各级系统进行定义。

把大
的系统划分成较小的子系统和模块,并严格地按照格式化设计的原则,对系统各个模块的输入、输出、处理功能做出详尽的描述。

还要进行数据模型的设计,对系统的处理过程中涉及的数据流进行严格定义。

这些数据流将表示出各模块之间界面要求。

本阶段可分为以下步骤: 1详细调查根据建议方案确定的系统边界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包括: ?各组织机构及其功能;各职能单位的业务处理流程;?信息调查,针对业务流程图中涉及的输入/输出信息单据、报表、台帐进行描述;?处理调查,对业务流程图包括的处理过程的逻辑关系和算法做出描述。

2系统的逻辑结
构设计根据建议方案的要求,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的结构化设计方法,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对新系统进行划分,即划分子系统和型。

包括以下内
容: ?
功能模块,并绘制系统总体结构图和总体屏幕逻辑图。

?子系统的功能逻辑设计: 它是通过子系统或功能模块的信息流描述反映出来的。

此时,应绘制各子系统或功能模块的信息流程图,这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信息流程图包括四个要素:处理过程、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数据存储。

信息流程图就是对这四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是从实际的业务流程发展到以计算机为中心的 MIS 的转折点。

要反映出人-机处理的分工、各功能模块之间的联系和接口,并通过相应表格对信息流程图中的四要素进行描述。

分别填写输入/输出信息描述表、处理描述表、文件描述表等。

这样一套图表构成了企业 MIS 的逻辑模型。

3数据组织和存储设计
数据的组织是系统设计的重点环节。

本阶段,除了完成系统的逻辑设计外,还要对数据的组织形式和存储形式进行分析和设计。

在初步设计阶段包括概念模型设计和逻辑模型设计。

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工作以后,建立了系统的数据存储模型。

系统软件提供了完善的数据物理实现的工具,它会自动地将逻辑模型付诸实施。

?数据存储概念模型设计所谓数据存储的概念模型,它是集中用户对数据的要求为
一实体的方法。

概念模型描述了所有数据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但不涉及它们的物理存储。

建立概念模型又分为三个步骤: a、数据的收集和调查对现场的数据进行充分调查,收集所有有关的数据和它们的特性。

收集基本数据即实体、实体之间的关系;收集在当前用来决定实体及与它们之间关系有关的信息和具有潜在用途的信息。

b、数据存储分析和描述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以子系统为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描述。

描述的内容为:数据定义;数据的特性;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数据的用途;描述数据的逻辑结构。

对信息流程图涉及的三种数据存储形式即输入、输出和文件存储应作为中心进行分析和描述。

分别填写输入/输出信息描述表和文件描述表等。

c、数据的整理和汇总通过各子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描述,基本搞清了各子系统所需
的数据项和这些数据项的定义、特征、用途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为了进行数据存储的逻辑设计,必须对各子系统所需的数据进行集中整理汇总。

包括数据项的整理汇总和数据项与功能子系统关系的描述。

数据项的汇总是通过建立数据字典,将数据项的名称和特性描述清楚。

数据关联描述采用数据矩阵的方式。

数据矩阵将描述:该数据项是由哪个子系统产生的;由哪个子系统使用和查询的;是由哪个子系统维护的。

上述资料将成为数据存储逻辑设计的依据。

?数据存储子系统的逻辑设计建立了数据概念模型以后,从用户和系统应用的角度上确定数据存储的需求。

随后,将根据这些需求,结合选用计算机提供数据管理系统软件的支持情况,设计数据存储子系统的逻辑模型。

这个模型可能是集中管理的文件形式或数据库形式。

在数据存储的逻辑设计过程中,要对系统所需的数据进行提炼,从中分析出数据元素来。

要对汇集起来的数据进行综合研究。

使用数据规范化的方法,发现并指出数据集合中冗余存储的存在,找出产生冗余的原因,分析出哪些冗余是必要的,哪些是应该消除的,从而提炼和确定出系统中真正需要的数据元素。

在进行子数据元素的提炼以后,进行数据子系统逻辑设计。

在设计中,根据
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各子系统使用这些数据项的情况,确定数据管理子系统的结构。

包括:功能数据输入、维护更新、查询、调用等;数据文件或子库。

如:项目定义数据文件或子库、工艺路线数据文件或子库等等。

然后确定各单个文件的结构和组成,即所包含的数据项和数据项的特征。

如项目定义数据文件包括的数据项有:项目号、项目名称、类别、计量单位、平均价格、库存储备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等,并通过一系列描述表格表达清楚,汇总成数据管理子系统的逻辑设计的模型。

至此,完成了初步设计的全部工作。

这些技术资料将提供给用户和有关领导部门审批后作为详细设计的依据。

2.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或称物理设计是根据初步设计阶段提出的逻辑模型和实际技术经济条件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物理模型。

系统的详细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1代码设计代码设计是 MIS 的基础工作之一。

对系统所涉及的一切人、物、事件都要予以编码。

代码设计的原则如下: ?要适合于计算机处理; ?便于管理人员使用,含义单纯、易记、易懂;?具有通用性、系统性和可扩充性。

代码设计步骤如下: ?以数据调为基础确定代码对象。

确定需要编码的项目、代码名称和所属系统、子系统。

?确定代码化目的。

?确定代码使用范围:是用于整个企业,还是仅用于特定的部门。

?确定代码使用期限:是永久使用的代码,还是随企业的环境条件而变化的代码。

?确定编码方法: a、确定代码体系种类。

b、确定是否采取校验位。

用何种方法校验。

c、确定代码位数。

d、确定代码数量某种代码各有多少对象的个体。

e、确定代码构成。

使用什么符合,如何排列,各位意义如何,并作出示意图和描述。

以上内容填入“代码方案设计表”和“代码对照表”。

2系统控制结构的设计系统控制结构设计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前身。

它不仅表示了一个系统或功能模块的层次分解关系,还表示了模块的调用和模块之间数据流和控制信息的传递关系。

在系统控制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屏幕逻辑的设计。

MIS 是一个人-机系统。

屏幕是人-机交互的接口。

因此屏幕逻辑的设计是重要的环节,屏幕逻辑和系统控制逻辑是相对应的。

屏幕逻
辑是将使用者引导进入所使用范围,并使用户方便地使用计算机的逻辑过程。

每个子系统的屏幕逻辑层次和顺序,也就是通过计算机屏幕这种可视的形式,物理地反映出系统组成的逻辑过程,使用户对计算机应用的感觉更加形象,使用更加方便。

3处理过程设计通过各子系统的控制
结构设计,已经将子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好了。

在此将对各功能模块进行具体的物理设计。

它包括以下步骤: ?处理过程的描述:通过处理流程图?痛砻枋霰矶怨δ苣,榈穆呒獭?畔?飨颉?咛逅惴ǖ让枋銮宄 ??输入/输出描述:与处理流程图相对应,把图中涉及到的输入/输出信息的特性、数据结构和输入/输出的格式描述清楚。

?文件描述: 将处理流程图中涉及到的文件特性和记录格式描述清楚。

将以上内容详细准确地填入各种对应表格,并对编写的设计资料进行审查。

3.程序设计详细设计结束以后可转入程序设计阶段。

程序员应参加详细设计阶段的工作,以便顺利地进行过渡。

在程序的总体设计阶段要根据详细设计中的控制结构图,按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设计程序的总体结构。

程序模块的划分要符合系统结构的模型。

在此阶段要进行程序设计标准化的工作,要提出程序约定书。

对程序设计的主语言、各种技术约定、统一的服务程序、数据文件的统一定义、输出报告格式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在此阶段应提出程序设计任务书。

程序员可以把各程序模块分配和委托给程序编码员。

在委托前应该做好两项工作。

即填写“程序设计任务书”和绘制程序框图。

在这些表格中将把程序各种特征和要求,程序的流程、算法、与程序有关的各种文件的关系描述清楚。

程序编码员根据这些资料就可以编制程序了。

源程序通过调试、检查、验收,准备投入使用。

六、实施阶段程序设计完成以后,进入系统实施阶段,准备投入运行。

实施的步骤如下: 1.编制实施方案 MIS 的实施是极为复杂的过程。

因此必须制定严密的实施计划。

计划应包括:系统简要说明、系统的运行条件、数据准备系统投入的顺序、系统的运行方式、系统日常维护、系统安全设计、编制合理的规章制?取?嗽钡姆止づ嘌档劝才拧?2.系统
的过渡步骤 1由试验来做核定:制做输入模块,使之投入运行。

用手工计算检查运行结果是否合于预想。

模块以实际的数据为依据或者用实验的数据为依据进行运行性实验。

对于大系统可以分子系统来核算。

试验模块应包括基本处理、特殊处理和错误处理三部分。

2新旧系统平行处理核实:新系统与旧系统平行作业,比较结果。

由于业务不同,一般需要 2 至 3 个月,甚至半年。

这样可防止旧系统向新系统过渡时产生的混乱。

如果平行运行情况良好,新系统即可正式投入运行。

七、系统评价阶段新的 MIS 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必须通过系统评价才能确定。

系统评价是对 MIS 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衡量的理论和方法。

正确评价系统,对其推广应用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MIS 的实施是投资密集型的项目,需对每个系统开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严格的论证和评价。

事实上,系统评价自始至终贯穿于系统开发的全部过程。

在系统可行性分析阶段,需对现用系统和建议系统进行比较,用技术经济的观点对建议系统予以论证,并提出预期的经济效益概算,其目的是对系统开发是否合适提出决策。

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需对各建议方案进行比较,包括技术水平的评定和经济效益的详细计算,权衡各方案的利弊,考虑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从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综合分析,选择出适当又可实现的最优设计方案。

在系统实施之后,需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对系统的科学技术水平做全面的鉴定,其目的是检查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提出改进方向。

MIS 的评价包括技术水平的评定和经济效益的评价。

两者构成系统综合技术经济评价体系。

1系统技术水平的评价包括:?系统的可靠性、效率、正确性、精确度、可变性、保密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系统的余裕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评价。

2系统技术水平的评价可分为:?技术评价软件评价标准和硬件评价标准;?维护支
持评价硬件和软件维护水平、合同执行、维护服务质量和信誉、合作精神、提供资料和文件情况;?费用评价价格、性能价格比、折扣等。

费用包括硬件、软件购
置、培训、资料、备品备件等费用。

3系统经济效益评价:经济效益的一般衡量标准是用最少的劳动得到最大效益的程度。

对于经济效益的评价,要处理好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目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的关系。

有关经济效益的评价和计算已有通用的标准,这里不再赘述。

八、结束语管理信息系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日益被决策者所承认。

每个企业根据本企业信息的要求进行队伍建设,提高人的素质,是推进信息化的中心工作,也是首要工作。

在此基础上再一手抓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手抓管理的改革,人员、管理、技术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是 MIS 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

MIS 的开发应用是件耗时费力的工程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完整的 MIS 规范化的开发方法和程序来开发,才能开发出与现代企业管理相适应的 M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