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
育
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学习兴趣不足
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加之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热情,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学习兴趣成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大障碍。
(1)课堂氛围枯燥: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与学生互动,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部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使学生难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从而影响学习兴趣的培养。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
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题海战术:为了追求高分,教师往往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大量做题,而忽视了对题目背后数学思维的引导。
(2)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过于关注考试结果,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答案,不注重思考。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数学学习中,概念的理解是基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后续知识的学习。
(1)概念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教授数学概念时,往往采用直接讲解的方式,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
(2)缺乏辨析与运用: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缺乏对概念的辨析和实际运用,导致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
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
(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教师应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过程中。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这一目标:
- 教师应明确每个学段的培养目标,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确保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 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自然延伸。
(2)从认知规律出发,理解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体系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分析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网络。
- 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整合,通过比较、归纳、总结等认知活动,形成对数学知识结构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思维发展。
2、关键,促进思维发展
(1)从具体到抽象,打牢认知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必经之路。
教师应充分利用具体情境和实物操作,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以此打牢学生的认知基础。
- 创设具体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故事情境等具体方式引入数学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抽象的数学知识。
- 实物操作与探究: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具或进行实验,帮助他们从直观的体验中抽象出数学规律,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 概念的逐步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特征,逐步形成概念,并通过变式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从有限到无限,实现认知飞跃
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从有限到无限的探索。
教师应当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从有限到无限的认知飞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对象之间的规律,从有限的实例中推广到一般情况,培养学生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 激发无限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不拘泥于标准答案,激发他们对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 拓展数学视野:通过介绍数学历史、数学家的故事以及数学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教师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无限魅力,从而实现认知的飞跃。
3、强化辨析,深入理解概念
(1)明晰内涵外延,深入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的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应深入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
- 深入剖析概念内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通过举例、反例、变式等方式,让学生明确概念的本质属性,理解其内在含义。
- 拓展概念外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概念的应用范围,从而拓展概念的外延,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辨析相近概念: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师应设计对比辨析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各概念的边界,加深对概念差异性的认识。
(2)对比表达形式,发展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的精准性和多样性是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重要工具。
教师应通过对比不同的表达形式,帮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能力。
-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使用数学符号、图形、表格等多种表达方式来描述和解释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 通过比较不同表达方式的优劣,让学生理解各种表达形式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培养他们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表达方式的能力。
-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运用数学语言,通过互相解释和辩论,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提高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再思考
1、学入研读,整体把握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学应关注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
学入研读,整体把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 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教材,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结构。
- 教学中要强调对知识整体性的认识,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
- 教师应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研读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整体把握能力。
2、充分感知,自主探究
学生的主动感知和自主探究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
- 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感知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充分感知数学知识。
-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确保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深入进行,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3、思辨明义,主动建构
思辨明义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对数学概念和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形成清晰的认识。
-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通过讨论和辩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自主建构知识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