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年轻人烹饪进餐习惯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法年轻人烹饪进餐习惯对比研究
作者: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2019年第09期
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彰显着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背景,体现着本民族的生活习性。

因此,不同的民族,在餐桌礼仪方面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

而通过对比中法年轻人烹饪进餐习惯,不仅可以体现出两国在社会生产以及生活方式的差异性,而且能反映出两国在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发展的不同点,这样就能为中西方文化的良好沟通与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就可从了解中法两国进餐习惯出发,尊重两国的饮食文化,确保实现两国文化的和谐沟通与交流。

中法进餐方式的对比
中国人的进餐方式-共食制。

中国饮食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不仅维持着人们的基本生存,而且还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

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饮用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请客吃饭作为中国常用来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在饮食的过程中避免不了食用同一锅米饭。

而此时饮食习惯和饮食礼仪就显得格外重要。

而受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在中国无论是家宴还是正式的宴席,都要求人们围坐而共食,且每双筷子都去夹同一道菜,否则无法彰显请客吃饭和家人吃饭的意义和价值。

在就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家人的沟通与交流,而且还能增进人际关系。

因此,在中国,餐桌文化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文化,餐桌交流更形成了一个微小的社会,彰显着中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和生活百态。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共食制也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的进餐方式,体现着中国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和独具一格的饮食习惯【1】。

法国人的进餐方式-分餐制。

与中国共食制进餐方式不同的是,法国人主要采用分餐制的进餐方式。

在法国,每个人对于食品的食用,都是一人一份,各吃各的,当吃完一道菜之后再吃另一道菜,这与中国共餐制的饮食方式截然不同。

其中,在宴會上,人们不再是进行食品的共享,而是每个客人均可按照自己的需求决定自己所享用的食物,或者让服务员或主人进行分菜,遵从一人一份的食用原则。

此外,在法国餐桌上还不存在敬菜以及让餐等行为,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国的饮食文化习惯。

受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法国人更加注重自由性,对于饮食,也不喜欢被约束和控制,故法国的进餐方式主要就以分餐制为主,相互独立,互不依赖。

中法餐桌气氛对比
中国人以“动”为主的餐桌气氛。

受传统文化以及饮食习惯的影响,中国餐桌逐渐成为了解决重大事件和棘手问题的主要场合。

在餐桌上,人们可以通过相互探讨和沟通,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

因此,在中国餐桌上,人们习惯相互敬酒和让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传
统文化互相谦让和尊重他人的传统美德。

而相互之间的谦让也给整个餐桌带来了较为祥和、温馨的进餐氛围。

法国人以“静”为主的餐桌气氛。

法国人主要喜欢以“静”为主的餐桌气氛。

法国是一个浪漫主义较强的国家,无论在哪个场所,人们都注重自己行为的优雅性,这一习惯更是体现在了餐桌上。

其中,在食用食物时,法国人不允许将面条吸入口中,且进餐的过程中也不谈笑风生,更不允许使用刀叉做出任何手势,一旦出现相关行为,则认为是缺乏教养。

虽然法国人喜欢以“静”为主的餐桌气氛。

但是,餐桌的环境和氛围也是影响法国人就餐习惯的主要因素。

因此,法国人在餐桌上交谈时往往轻言细语,一言一行无不体现着法国人的优雅与得体。

此外,在法国还不存在着让餐和敬菜的习惯。

在宴请客人时,客人喜欢吃多少就取多少,这与中国的餐桌礼仪是十分不同的。

法国人虽然喜欢喝酒,但是不存在劝酒的礼仪,对于祝福语,也是各随其便。

中法餐桌气氛对比的文化意义
餐桌的气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们的生活习性和宴请客人时的主要习惯特点。

其中,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更加注重宴饮的功能。

而法国人不同的是,其更加享受宴饮本身的氛围,更加注重自身的自由性和独特性,并没有过分在意宴饮的目的和意义。

受传统礼仪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餐桌上习惯性地运用劝酒或者敬菜的方式,来突出客人的主体地位,体现相互尊重。

而法国则主要崇尚礼貌和优雅,正是这样的性格特点,使得法国人在餐桌上不会出现敬菜和劝酒的餐桌习惯【4】。

但是,法国人更加注重餐桌氛围的浪漫性,对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

不断地研究与分析中法年轻人烹饪进餐习惯对比,对于有效地了解中法饮食文化的差异性和饮食习惯的不同点以及实现中法文化的沟通与交流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首先认识与了解中法进餐方式的对比以及中法进餐方式对比的文化意义,进而对中法餐桌气氛对比以及中法餐桌气氛对比的文化意义进行综合的分析,确保能够了解中法两国年轻人在烹饪进餐习惯上的不同,了解中法两国在饮食方面的差异,这样就能为中西文化的良好沟通与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促进中西方的共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冉洁心.浅析中法饮食文化的差异[J].经贸实践,2017(19):311-312.
[2]姚玉艳.浅析中法餐具及餐饮礼仪的差异[J].农家参谋,2017(13):264-265.
[3]叶焱萍,许酉萍.中法饮食文化差异性研究[J].内江科技,2015,36(05):131-132.
课题:川菜发展研究中心,中法年轻人烹饪进餐习惯对比研究,编号:CC16W03。

作者简介:邓敏(1973.9-),四川成都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法语教学、中法文化比较、旅游;吕燕(1982-),女,四川成都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

邓敏吕燕四川旅游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