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五节 归纳内容要点训练定时规范(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五节归纳内容要点训练定时规范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五节归纳内容要点训练定时规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五节归纳内容要点训练定时规范的全部内容。

归纳内容要点
(时间:45分钟分值:44分)
一、基础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4分)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

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

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

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

”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

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jiù)①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日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

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②,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③悍卒皆服之。

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④。

抗疏,既危而免。

"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

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

其孝友如此。

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注】①僦(jiù):租赁.②先陇:祖先陇地,祖墓。

③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

④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1.简要概括瓶庵的性格特征。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好学行道。

②仁义孝友。

③做人有度量。

④公正无私。

【参考译文】
苏州枫江市集中,住着一位有道德的人,人们都称呼他“瓶庵”。

有人说,这称呼是指守
口如瓶,取说话谨慎的意义。

有人说,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瓶庵小时候父亲去世,停止了学业,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

对朋友中贫穷年老没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说:“到我这里来养老送终吧.”所以,讲德行的读书人都称赞瓶庵.别人遇到急迫患难的事,他总是喜欢帮助人家。

瓶庵曾经雇下一只小船,他问船夫:“船钱多少?”对方回答说多少多少钱,瓶庵听了说:“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就增加了船钱。

所以,背负肩挑做买卖的小贩也说瓶庵是道德高尚的长者.苏州高风亮节之士徐枋,生活困难,瓶庵常赠送周济他,徐枋也不拒绝.
瓶庵六十岁那年,家里人要请客摆酒为他做寿,瓶庵说:“我将回故乡去,拿这笔钱做修整祖宗祠堂坟墓的费用吧。

我六十岁了,容易患病,不趁这个机会去拜一拜先人的墓地,更待何时呢?”于是离开苏州,回乡倡议修建了始祖的祠堂,修整了五世以上先辈的坟墓,拜望了已故亲友的墓园并洒酒祭奠,但不让自己的子孙们知道。

办完事,他带病勉力游览了黄山,然后返回家中.邻居间发生了纠纷,常到瓶庵那里请他评判是非,连市井无赖或不讲道理的士兵都听他的话。

有人说:“瓶庵的父亲到扬州寄居时,正赶上反逆的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有人借他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先生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一度处境很危险,后来总算平安无事。

”瓶庵很有父亲的风格,他的父亲曾割下大腿肉为父治病,瓶庵的父亲生病了,他也割下大腿肉为自己的父亲治病。

瓶庵的妹妹去世后,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

所以无论远近的人士来到苏州,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4分)
刘勰传
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

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

父尚,越骑校尉。

勰早孤,笃志好学。

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

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

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

天监初,起家奉朝请①。

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

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

除仁威南康王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时七庙飨荐②,已用蔬果,而二郊③农社,犹有牺牲;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

诏付尚书议,依勰所陈。

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

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

初,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引而次之。

其序曰:“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既成,未为时流所称。

勰欲取定于沈约。

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

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

然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乞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

未期而卒。

文集行于世.
【注】①奉朝请:官名。

②飨荐:祭献.“飨”通“享”。

③二郊:祭天地。

2.概括刘勰一生中三个方面的主要成就。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撰《文心雕龙》,深得文心。

②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

③撰制经文,博通经论,长于佛理。

【参考译文】
刘勰,字彦和,是东莞郡莒邑人.祖父刘灵真,是南朝宋司空刘秀的弟弟。

父亲刘尚,曾任越骑校尉。

刘勰早年丧父,志向专一勤奋好学.家里贫困,没有娶亲,依附出家人僧祐,和他一起生活达十多年,终于广通经论。

于是就区部别类,抄写并按序排列。

现在定林寺的藏经,就是刘勰确定下来的。

天监初,最先担任奉朝请。

经中军临川王宏举荐兼任记室,后升任车骑仓曹参军.外放为太末的县令,政治上有清明的业绩。

后授予仁威南康王的记室,兼任太子宫通事舍人。

当时七庙祭祀,已经用蔬菜果实,但祭天地和社稷神,还用牲畜;刘勰就上书(给皇帝)说祭天地、
社稷神应该与七庙的祭祀用品改为一样。

皇上下诏让尚书们议论,依照刘勰所陈述的去做了。

后升迁为步兵校尉,像以前一样兼任舍人。

昭明太子爱好文学,很爱护并接纳了他。

开始,刘勰撰写《文心雕龙》五十篇,评论古今的文体,做了序并按顺序排列。

序中说:“文心说的是行文的用心,……"完成以后,没有被当时的一般人称许。

刘勰想在沈约那儿得到确认。

沈约当时名位显贵,刘勰无法自通,就背着书,等待沈约出来,到车前请求,像是卖东西的样子。

沈约就命人拿来读,很重视它,认为深得文理,经常放它在几案上时时翻看。

然而刘勰作文擅长佛理,京城的寺塔和名僧的碑文,一定请刘勰写。

有圣谕让他和出家人慧震一起在定林寺编撰佛经,他功德圆满之后,便禀告请求出家,先烧去头发用以表明志向,皇上下谕应允了他。

于是在寺里改变了服装,改名慧地。

不满一年刘勰就去世了.文集流传于世。

二、综合阅读
(2017·江苏苏州市高三期中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8分)
学孔堂记
天不可以象名,孔子之道不可以科名.日月星辰,象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科也。

谓天尽于日月星辰,是小天矣。

谓孔子之道尽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小孔子之道矣。

学孔子者,不得其全而各得其性之近似,乃名之以科,而不知孔子之道,何可以科名哉?虽然,学孔子者非得其门,吾未见其入也.
苟不欲知天则已;苟欲知天,在璇玑、玉衡,以观日月星辰,几乎天矣.夫苟不欲学孔子之道则已;苟欲学孔子之道,由博文约礼以达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几乎孔子矣。

言子游,孔子之高弟也,其优于同列也以文学,而其治武城也以礼乐。

礼乐固文学之见乎其外者也。

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序.焉之谓礼;德也,政也,言也,文也,无不和焉之谓乐.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夫礼乐,孔子之道也。

学礼乐以入道,孔门之教也。

故学子游所以
..学孔子也.学至于子游,具孔子之一体矣。

吴之先启于泰伯.泰伯以让风,子游以礼乐风,吴之文,实彬彬矣.夫岂后世之
所谓文哉?亦岂后世之所谓学哉?后子游而与起者,唐有若陆公贽宋有若范公仲淹.贽曰:上不负天,下不负所学。

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章功业越一世,虽未敢上拟孔门,其亦学子游而有得者,与学子游所以学孔子也,故吴之文称盛者,曰:泰伯贤.曰:子游先.曰:敬与希文焉尔,其以文擅当时名。

故有学道书院创于宋、复于元,迨至今……湮废已久,缵宗【注】忝.守兹邦,乃因佛废之隙而鼎建之。

外为书院,内为堂,旁为周庐.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

冀诸士子学敬与希文以至于子游,学子游以至于孔子,亦庶几矣。

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其尚勖.之哉,其尚勖之哉!
(有删改)【注】缵宗:作者自称。

3。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无不序.焉之谓礼序:次序.
B。

故学子游所以
..学孔子也所以:用来……的途径。

C.缵宗忝.守兹邦忝:谦辞,有愧于。

D.其尚勖.之哉勖:勉励.
解析序,按序排列,有次序,动词。

答案A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认为孔子之道是博大精深的,不等同于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具体的类别,否则就是看小了孔子之道,看小了天.
B.作者认为知识广博、遵守礼仪,从而实现有德行、善于政事、精通言语和文学,这就是孔子之道。

文学不过是礼乐的外显。

C.吴地文化最先起于泰伯。

泰伯谦让之风教化了吴地,而子游用礼乐教化吴地,所以吴地的文学不是后世所说的一般的文与学.
D.作者推举陆贽和范仲淹,他们文章功业都超越一时,虽然不能和孔子之徒比,但也是学习子游而有所收获的,并且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子游是一致的。

解析原文“礼乐固文学之见乎其外者也”,应该理解为礼乐是文学的外在显现。

答案B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8分)
(1)子游学乎孔子而独得乎礼,乐之传亦微矣。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择郡中子弟之良者肄其中,而以孔子之道相切磋焉。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子游向孔子学习而在礼方面独有成就,乐的流传也就衰微了。

(2)于是选择郡里那些贤良的子弟让他们在堂中学习,用孔子之道相互切磋.
6。

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建立学孔堂的目的。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孔子大道的尊崇 (或用孔子之道培养郡中子弟);对吴地文化的传承;延续书院的文脉传承,鼓励郡中子弟努力学习.
【参考译文】
天,是不能够用某一物象来命名的,孔子的道不能够用某一科目来命名。

日月星辰,是物象;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科目。

认为天就是日月星辰是把天看小了。

认为孔子之道全表现在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把孔子之道看小了.学孔子的人,不能够得到孔子的全部学问只能各自学到某方面与之近似的东西,就用科目品类来命名却不了解孔子的大道,怎么能用科目品类来命名呢?虽然这样,但是学孔子的人如果摸不到那门路,就看不见他能走进孔子之
道。

如果不想了解天就算了,如果想了解天,用璇玑、玉衡这些仪器观察日月星辰,就可以了解天了。

如果不想学习孔子之道就算了,如果想学习孔子之道,由知识广博遵守礼仪达到有德行、善政事、精通语言和文学,就达到孔子境界.言子游,是孔子的高徒.他凭借文学修养比同列优秀,而他用礼乐来治理武城.礼乐本来就是文学的外在表现。

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无不依照次序排列就是礼;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无不和谐就是乐。

子游向孔子学习而在礼方面独有成就,乐的流传也衰微了。

那礼乐就是孔子之道。

学习礼乐以悟道,是孔门的教诲。

所以要学习子游学习孔子的方法.学到了子游的地步,就具有孔子的一部分了.吴先是开启于泰伯。

泰伯用谦让来教化,子游用礼乐来教化。

吴地文学,实在是朴实而高雅.难道是后世所说的文学吗?难道是后世所说的学习吗?在子游之后因为文章而兴起的,唐代有像陆贽那样的人,宋代有像范仲淹那样的人。

陆贽说:上不负苍天,下不辜负所学习的。

范仲淹说: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

文章功业超越一时,虽然不敢比拟于孔门,也是学习子游而有所收获的,是学习子游用来学习孔子的方法.吴地文学称盛的原因,说是泰伯贤能,说是子游开风气之先,说陆贽和范仲淹等都是凭借文章拥有当时的名声。

所以有学道书院在宋代创立,在元代恢复,一直到现在……湮没很久,缵宗我守在这个地方,就趁着佛废的间隙建立学孔堂.外面是书院,里面是正堂,旁边有茅庐。

于是选择郡里那些贤良的子弟让他们在其中学习,用孔子之道相互切磋。

希望各位学子能够学习陆贽与范仲淹以到达子游的境界,学习子游能达到孔子的境界,也就差不多了。

读书人要仰慕贤人,贤人要仰慕圣人,圣人要仰慕天人.千万要勉励啊,千万要勉励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8分)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

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

入为度支郎中。

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
载兼京兆尹。

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

辅国识其意,然之。

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

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

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

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

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

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

五年三月,朝恩伏法。

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

侈僭无度.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

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

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

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

辩罪问端,伏罪。

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

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

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偎亵之戏,略无愧耻。

及得罪,行路无嗟惜者.
(选自《旧唐书》-—八卷,有删节)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寻.加御史中丞寻:不久。

B。

诣.辅国恳辞京尹诣:拜访。

C.不与载协.协:合作。

D。

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悛:高兴.
解析D项,悛:悔改。

答案D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元载出身寒微,自幼好学,为人聪慧敏捷,走上仕途后攀附权贵,贪污腐化,结果身败而亡,并累及妻儿。

B.元载勾结董秀,探察皇上意图,奏对之时深合皇帝心意,获得唐代宗的信任。

C.在铲除鱼朝恩的过程中,元载起了重要作用,这使他骄横狂妄,目空一切.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

D.元载权倾一时,恣意放纵,生活奢靡。

他的三个儿子贪于财货,寡廉鲜耻,获罪之后无人同情.解析“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不符合文意,原文为“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

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可见代宗当时并没想治元载的罪,而是想让他悔改。

元载不思悔改,变本加厉,作恶多端,触犯众怒,才让代宗下决心治元载的罪.答案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元载)善于奏事对答,肃宗嘉许(嘉奖)他,把有关国家大事都交给他来办理.(2)(元载)就贬低前贤,认为(天下人的)文才武略,没有谁比得上他。

10.列举元载“败身而亡"的直接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恣为不法,侈僭无度。

②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

③权倾四海,外方珍异,
皆集其门。

【参考译文】
元载是凤翔岐山人,家境本来寒微。

元载自幼嗜好学习,喜欢写文章,性情敏捷聪慧,博览子部、史部书籍。

肃宗即位后,急于处置军务,命诸道采访使量才提拔属官。

元载升任度支郎中。

元载智慧聪明有悟性,善于奏事对答,肃宗嘉许他,把有关国家大事都交给他来办理,让他充任使节赴江淮,总领漕运职务,不久加官御史中丞.元载与幸臣李辅国亲善,于是李辅国让元载兼京兆尹。

元载意在宰相,面见李辅国恳切地要辞去京兆尹。

李辅国看出他的意愿,同意了.代宗即位,李辅国权势更重,在皇上面前称赞元载.元载能够探察皇上意图,因此很受恩宠,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李辅国死,元载又交结内侍董秀,多给他金帛,让其暗自传达密旨.因此皇上有所关注,元载必先知道,顺承意愿、探究微义,言谈中必定暗合,代宗因此更信任他。

内侍鱼朝恩依仗权势、自负恩宠,不与元载合作,元载常常怕他。

大历四年冬,元载趁机密奏鱼朝恩专权,行为不轨,请将他除掉.鱼朝恩很骄横,天下之人都恨他,皇上也知道,听到元载上奏,恰巧合他心意。

五年三月,鱼朝恩伏法。

元载以为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就贬低前贤,认为(天下人的)文才武略,没有谁比得上他.在城中建成南北二所豪华宅第,室宇恢宏壮丽,为当时第一.穿绫罗的婢女奴仆有一百余人,恣意放纵,犯法妄为。

奢侈僭越,没有限度。

代宗详尽地察觉到他们的行迹,但因为元载被任用多年,想(不杀他)使君臣的名分得以保全。

于是在元载单独晋见时,代宗劝诫他,但他并不悔改。

上封人李少良秘密将元载的丑恶行迹奏上朝廷,元载知道后,面奏代宗,将李少良等数人全都在朝廷打死。

道路行人以目示意,无人敢议论元载的劣迹.代宗明察元载的所作所为,已经数年,但元载恶行长远不加悔改,致使众人的愤怒日有所闻.辨明罪行追问事端,元载伏罪。

元载的长子元伯和、二儿子元仲武、三儿子元季能以及元载的妻子王氏都被赐死。

元载处在宰相职位多年,权倾四海,域外珍宝异物,都汇集在他的门内,资财不可胜数,因此元伯和、元仲武等人得以任意妄为。

奔向他门下的轻浮士人,唯恐奔走不及。

名妓美女奇异音乐,宫中没有的他有。

兄弟各自在家中蓄养妓妾,倡优表演的猥亵游戏,父子兄弟一同观看,一点不觉羞愧可耻。

到元载获罪,路人没有嗟叹惋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