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例题讲解与练习-专题复习第11讲:三位数乘两位数(二) (含答案)人教新课标(2014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位数乘两位数(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的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 认识单价、速度的含义,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
4.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积的变化规律
1、知识铺垫
计算下面各题。
第一组:第二组:
2、自主探究
(1)观察第一组:
①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比较,一个因数6不变,另一个因数2乘是20,那么积。
②第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比较,一个因数6不变,另一个因数2乘是200,那么积。
③从这组题中可以发现: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乘,积就。
(2)观察第二组:
①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比较,一个因数4不变,另一个因数20除以是10,那么积。
②第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比较,一个因数4不变,另一个因数20除以是5,那么积。
③从这组题中可以发现: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除以,积就。
3.归纳总结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另一个因数同时除以(或乘)相同的数,他们的积不变,这就是积不变的规律。
二、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
1、知识铺垫
解答下面问题:
80×3= (元)10×4= (元)
2、自主探究
(1)通过做上面两道题,我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
(2)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买了多少,叫做,一共用的钱数,叫做。
3、归纳总结
从上面这道题可以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还有这样的关系:
()=()
三、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知识铺垫: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2、自主探究:
(1)通过做上面两道题,我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
(2)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
3、归纳总结
从上面两道题可以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还有这样的关系:
()=()
题目类型一:积的变化规律
例题1.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练习1.有一条宽8米的人行道,占地面积是960平方米。
为了行走方便,道路的宽增加了16米,长不变。
?
练习2.有一条宽6米的人行道,占地面积是720平方米。
为了行走方便,人行道的宽度要增加到18米,长不变。
扩宽后这条人行道的面积是多少?
题目类型二: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例题1. 下面是小军买的车模。
先算出各用了多少钱,再算一共用了多少钱。
每个12元
每个14元
练习1. 同学们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2套。
5000元买票够吗?
练习2.张老师买3个同样的篮球用了132元,他想再买12个这样的篮球,还需要多少钱?
(1)如果李老师买4盒毛笔需要多少钱?
(2)王老师带了380元钱能买几盒圆珠笔,还剩多少元?
(3)500元钱能买到4盒钢笔吗?
题目类型三: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例题1. 小明家到奶奶家的公路长240千米,早晨9:00小明坐公共汽车去看望奶奶,下午1:00正好到达。
这辆公共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练习1. 飞行员们要每天训练3小时飞行,训练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是760千米/时,飞行员们每天飞行多少千米?
练习2. 甲、乙两座城市相距540千米。
一辆汽车从甲城驶向乙城,用了6个小时,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题2.汽车5分钟行驶了5千米,照这样计算,8分钟行驶了多少千米?
练习1.司机王叔叔从厦门出发去福州送货,路上共用了5小时,,前3小时的平均速度是60千米/时,后2小时共行驶了100千米。
王叔叔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练习2. 李红同学和父母一起坐车去南京游玩,去的时候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行了3小时,回来的时候行了4小时。
⑴李红同学家到南京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⑵从南京回来的时候,汽车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3) 如果这辆汽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那么从李红家出发,几小时后到达南京?
基础演练
1.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60千米,李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2小时,李叔叔开车平均每小时行(),李叔叔开车的平均速度是()。
2.两个数相乘,积是360,如果一个因数除以8,另一个因数乘8,那么积是多少?
3.一个电影院共有812个座位,票价为30元。
这个电影院一场电影的收入有多少?
4.学校一共买了32张电脑桌,每张电脑桌120元。
已经预付了800元,还应再付多少钱?
5.一辆汽车上山的速度为36千米/时,行驶5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时按原路返回只用了4小时,汽车
下山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巩固提高
1.两个数相乘,积是60,如果一个因数乘5,另一个因数除以6,那么现在的积是多少?
2.一条裤子原价80元,“五一”期间商场举行优惠活动,买3条送1条。
爸爸用原来买3条裤子的钱买了4条裤子,每条裤子比原来便宜多少钱?
3.一列火车长240米,这列火车每秒行25米,从车头进山洞到全车出山洞共用12秒,山洞长多少米?
1.小红买5本同样的日记本花了10元,照这样计算,她买7本这样的日记本应花()元;小丽共有24元,能买()本这样的日记本。
2.两个因数的积是96,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3,积是()。
3.两个因数的积是96,其中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除以3,积是()
4.3千克苹果5元,2千克香蕉10元,妈妈打算买6千克的苹果和4千克香蕉,应付多少元?
5.星期天王华一家去郊游,去时用了3小时,速度为60千米/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
(1)从王华家到郊游地有多远?
(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两个因数的积是98,其中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2.太阳光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8分19秒。
光速为每秒30万千米。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万千米?
3.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4.学校要购进102套课桌椅,每套课桌椅95元,张老师带9000元够吗?
5.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已知甲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3小时后两车还差90千米没有相遇。
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甲地到乙地的铁路长1463千米,一列火车以110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12小时后,火车距乙地还有多远?
课程顾问签字: 教学主管签字:
参考答案
一、1、12 120 1200 80 40 20
2、(1)①10 扩大10倍②100 扩大100倍③不变几扩大几倍
(2)①2 缩小2倍②4 缩小4倍③不变几缩小几倍
二、1、(1)240 40
2、(1)都已知每件商品的价钱及买了多少件商品,最后算一共花了多少钱。
(2)单价数量总价
3、单价×数量总价
三、1、(1)70×4=280(千米)225×10=2250(米)
2、(1)都知道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还知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求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2)路程速度时间
3、速度×时间路程
类型一
例题1. 200÷8×24=60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600平方米。
练习1. 960÷8×(8+16)=2880(平方米)
答:扩宽后这条人行道的面积是2880平方米.
练习2. 720÷6×18=2160(平方米)
答:扩宽后这条人行道的面积是2160平方米.
类型二
例题1. 12×5=60(元)14×7=98(元)60+98=158(元)
答:绿色车模共60元,蓝色车模共98元,两种车模一共158元。
练习1. 49×102=4998(元)<5000(元)
答:5000元买票够。
练习2. 132÷3×12=528(元)
答:还需528元。
例题2. 4500 25 9
练习1. 18 1296 32
(1)32×4=128(元)答:李老师买4盒毛笔需要128元。
(2)380÷25=15(盒)……5(元)答:380元钱能买15盒圆珠笔,还剩5元。
(3)105×4=432(元)<500元答:500元钱能买到4盒钢笔
类型三
例题1. 240÷4=60(千米)答:这辆公共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0千米。
练习1. 760×3=2280(千米)答:飞行员们每天飞行2280千米。
练习2. 540÷6=90(千米/时)答: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千米/时。
例题2. 5÷5×8=8(千米)答:8分钟行驶了8千米。
练习1. 60×3+100=280(千米)答:王叔叔一共行驶了280千米。
练习2. (1)80×3=240(千米)答:李红同学家到南京的路程大约是240千米。
(2)240÷4=60(千米/时)答:从南京回来的时候,汽车的速度大约是60千米/时。
(3)240÷40=6(小时)答:从李红家出发,6小时后到达南京.
基础演练
1.80千米 80千米/时
2.360÷8×8=360
3.30×812=24360(元)答:这个电影院一场电影的收入有24360元。
4.120×32-800=3040(元)答:这个电影院一场电影的收入有3040元。
5.36×5÷4=45(千米/时)答:汽车下山时的平均速度是45千米/时。
巩固提高
1.60×5÷6=50
2.80×3÷4=60(元) 80-60=20(元)答:每条裤子比原来便宜20元。
3.25×12-240=60(米)答:山洞长60米。
1.70 2
2.32
3.96
4.5×(6÷3)+10×(4÷2)=30(元)答:应付30元。
5.(1)60×3=180(千米)答:从王华家到郊游地有180千米。
(2)180÷2=90(千米)答: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90千米。
1.980
2.8分19秒=499秒 30×499=14970(万千米)答: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4970万千米.
3.1008 45 48
4.95×102=9690(元)>9000元答:张老师带9000元不够。
5.45×3+50×3+90=375(千米)答:A、B两地相距375多少千米.
6.1463-110×12=143(千米)答:火车距乙地还有143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