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对称图形》评课记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称图形》评课记录
【课题】《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对称图形》这节课时,借助生活中的对称事物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

整堂课以学生的感知、参与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去感知对称图形的美,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数学。

如在课堂导入阶段:引导观察如下的图形?我选取生活中的学生熟悉的事例,课堂上联系学生的生活,搜集学生身边的容易接触到的对称的事物如房子、钟表、铅笔盒、自己的身体等,在课件中加入学生生活实际的事物,让学生更形象的获得感受。

在教师的引导中让学生探究,设境激趣,建立知识表象,使学生得到启迪,悟到方法。

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

引导学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2.自主探究,感受对称美:
在知识学习方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对称、认识对称的知识。

课件展示图形,引导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提出问题大启发学生彩笔照画出图形折纸实践、绘画等方式画出图形的对称轴。


课堂的实际动手操作中学生循序渐进地感受对称图形,认识了对称图形,先让学生解决课本后面的做一做,再动手操作对折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

整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还是能融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愉快地在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但是,在这当中,还有很多值得反思和修改的地方,如时间没掌握好,让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拓展练习,觉得很遗憾。

另外在语言上的表达我自认为不够精炼,还有在剪对称图形时,我没考虑到我的示范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以致孩子们剪的图形都比较单一,没有自己的创造性。

总之,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勤奋钻研,尽量把每堂课的知识都能细致精彩地展示给孩子。

【教师评课记录】
◇蔡秀琴
《对称图形》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如我们自己的身体,房子等具体事例,让学生感知对称图形,学生比较形象地感受到对称图形,并通过学生对折的操作实践活动,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

整堂课以学生的感知、参与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去感知对称图形的美,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

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拓展学习知识,在练习中多设计练习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
提高。

◇信薔:
注重知识的铺垫和兴趣的激发。

新课开始,李老师课件展示了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如教学楼,我们的身体等,让学生形象感受出对称图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在折纸实践中找规律,使学生把学习中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注重“优化”的思想,当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容易消除数学的枯燥感,使学生学习更主动。

建议:多让学生说说想法,不要急于导入新课。

◇蔡香云:
李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在知识学习方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对称、认识对称的知识。

课件展示图形,引导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提出问题大启发学生彩笔照画出图形折纸实践、绘画等方式画出图形的对称轴。

在课堂的实际动手操作中学生循序渐进地感受对称图形,认识了对称图形,先让学生解决课本后面的做一做,再动手操作对折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

建议:教师在学生自主操作实践,对学生的操作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张洪利:
《对称图形》这一课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操作练习,练习中循序渐进,设计了基本练习、提高练习、同时注重拓展生活,让学生逐步获得对对称图形的认知,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掌握规律,理解了对称图
形关系,使学生的思维慢慢升华,逐步提高。

建议:对于学生练习中的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增加学生练习的兴趣。

◇高建民: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数学知识,理解并掌握对称图形。

让学生掌握通过画图形、折纸实践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初步认识“化难为易”“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能灵活解答生活中的对称问题。

建议:让学生感受结合具体的例题,不要急于求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课本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
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教学难点】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曲别针、火柴(或小棒)、视频、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一家裁缝店里出了点新奇的事情,你们想知道什么事情吗?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个动画,想一想:
1、是谁量的衣服?
2、是谁做的衣服?
3、为什么阿福的衣服做小了?
(小黑板上呈现这三个问题,学生边看边思考)
(此环节,适合二年级孩子爱看动画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从而消除枯燥的心理。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用“word”把小组合作的要求提前呈现出来,以便小组合作要
求明确,稳而不乱,使活动顺利开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用“投影仪”进行一一展示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所量的过程,让学生一目了然。


(用“PPT”课件进行提升总结,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二年级的孩子的小组合作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老师一定要进行点拨引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5、观看几幅图画,进行提升。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a、做一做,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利用准备好的胡萝卜、长茄子、辣椒)
b、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利用自己的方格纸进行测量后,然后叫学生一一把胡萝卜、长茄子、辣椒的测量过程用“投影仪”展示出来。

这样学生看到的是标准的都用同一张格子纸量出的胡萝卜、长茄子、辣椒的长度,进一步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而且用格子纸很巧妙地为厘米的引入奠定了基础。


(二)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帮助“徒弟解决阿福衣服小了的方法”,与开始呼应,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在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后,感到有些劳累,观看“动画”阿福的新衣,轻松一下,顺势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快来把所学的知识给阿福说一说,帮他解决困难。

”这样谈收获进行小结,感觉更好一些。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生自己谈收获。

小结:感受到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拓展延伸:
在家测量茶几、电视柜等物品的长度,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阿福的新衣
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