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环境安全,从4个方面规避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保证环境安全,从4个方面规避危险
所谓环本安全是指环境的本质安全,环境包括人们所处的生产、生活环境,而环境里有各种构筑物、设备、设施以及自然形成的物质所构成。
环境是否安全对人的安全影响很大。
我们不能想象,人们生活在一个到处起火、爆炸、毒害的环境里能够不受到伤害。
中国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中,社会的进步很快。
但在忙碌的建设中也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包括不良的施工质量,杂乱无章的作业现场,不安全的行为规范等等。
这都给人的安全带来不良影响。
2012年8月,离全线通车仅10个月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发生断裂事故,4辆货车坠落,造成3人死亡,5人重伤。
2008年12月,长沙韶山路上海城建筑工地升降机吊篮坠落,17人死亡。
2004年4月,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发生“4.18”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一个30吨的钢水包掉落,造成32人死亡。
2011年7月,甬温线动车追尾,造成40人死亡,170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直接经济损失接近2亿元。
特别需要详细剖析的是,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许,青岛市黄岛区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
上午10时30分左右,在抢修过程中发生爆炸,波及到青岛丽东化工厂部分设施。
爆炸现场路面拱起,开裂,损毁严重;不少车辆被炸飞、炸翻,有的车被直接炸成两段;因原油溢出,路面变成河道;附近房屋玻璃大多被震碎,方圆两公里砖石尽黑,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达3000平方米。
截止到11月30日,事故已经造成了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的惨剧。
一周后中石化股票市值蒸发了300多亿。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输油管路和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变薄破裂,导致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道,所挥发的油气与暗渠当中的空气混合形成易燃易爆的气体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聚集,现场处置人员又使用不防爆的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钻孔粉碎,产生撞机火花,从而引爆了暗渠的油气。
从原油泄漏之后到爆炸,共计8个多小时。
在此期间,泄漏的原油形成的混合气体受排
水倒灌的影响,在排水暗渠当中急剧蔓延、扩散,从而导致在大范围内连续发生爆炸。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很多无辜的生命在不安全的环境中常常是毫无准备,无可防范,根本无法预料而无辜的牺牲了。
恶劣的安全环境往往是让人们防不胜防!
在新时代环境下,安全成为最重要的环节,一步错步步错,所以李葆文教授提出了设备安全管理,从理论上填补了传统设备管理的空缺,从实践上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了避免环境的不安全,我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下手:
1、不留隐患
所谓不留隐患就是要严控安全节点,让环境设施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
据报道,“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直接机理是输油管线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的管线腐蚀严重,引起原油泄漏,流入暗渠,空气和原油在密闭空间里混合。
在原油泄漏后,救援处置中违规操作触发了爆炸。
这些油气管道是二十几年前安装的,与排水暗渠交汇,而排水暗渠又造就了易于腐蚀的环境,自然会酿成腐蚀泄漏的恶果。
假如当初在暗渠与输油管道交叉的设计上更科学合理,也许不会发生后续一连串的事件;再假如这样环境下使用的是完全耐腐蚀的材料也许这样的事故就可以避免;再假如从成本、技术上无法使用这种耐腐蚀材料,而采取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查的管理手段,也许会提前发现隐患而及时采取措施,同样可以使得事故得以避免;假如埋在地下的管道不便于检查,将此类危险设施放在地面或者架在高空,便于人们对管线进行检查,也许仍然可以避免发生。
假如,假如,……,因为没有这些假如,事故实实在在发生了!
如果无法让环境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就要让可能的安全隐患显在化,提升安全隐患的可识别性。
上述案例中的管道不是深埋地下而是暴露在地面,就为安全隐患的显在化创造了较好条件。
至少人们可以很容易发现管道的问题。
据说日本、韩国的输油管道就是架设在地面的。
2、辨识隐患
辨识隐患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一些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设施、设备、构筑物的劣化情况进行监测和预测,即预测隐患。
如我们知道金属腐蚀的速度,依据设计厚度就可以
预测金属材料的最长使用寿命周期;知道橡胶的磨损和老化的速度,就可以预测橡胶制品的老化、劣化周期。
依赖状态监测仪器来监测机械振动,从而判断轴承是否磨损或者发生碎珠,诊断叶片是否开裂或者磨损等等。
二是依靠全员来发现和揭露一些危险源和隐患。
全员参与的警示报告体系就是依靠全员参与查找危险隐患的很好做法。
TnPM提出的清除六源——6H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全员参与查找隐患活动。
安全是全时空的追求,只有全员的监控才能够做到万无一失。
3、隔离隐患
如果我们发现某些隐患而又无法马上排除,最好的办法就是隔离隐患,而围蔽是隔离的重要方式。
隔离隐患就是让现场人员在危险不能够伤害的范围内活动。
爆炸、核辐射、毒气泄漏、起火等隐患的隔离就要更加严格和规范。
我们对安全要采用过敏式的管理,要宁过勿缺。
我们随时准备周围的环境有不安全的事件发生,宁可怀疑周围的人们不懂安全常识,不按照安全规则办事,要做到未雨绸缪。
这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数人“过于灵活”、不遵守安全秩序的环境下显得尤其重要。
隔离隐患就是要求领导不安排危险的作业,要树立“忽视员工安全的工作安排是有罪的”这一理念。
同时,基层员工有权拒绝不安全的作业指令,重视生命是神圣和天经地义的,这要从制度上加以保证。
4、清除隐患
清除隐患是建立在隐患发现的基础之上的。
首先要发现和识别,然后才是清除。
隐患清除之前需要进行风险分析。
风险较小可以直接采取措施加以清除,风险较大就需要采用相关技术手段,避免清除中的伤害发生。
青岛输油管泄漏和爆炸事件就是在未进行风险分析,不明情况的状态下进行现场清除,结果造成爆炸并带来更大的伤亡悲剧。
在环本安全方面,除了全员参与的警示报告体系之外,源头追溯与根除预案也是重要的工具。
源头追溯与根除预案是通过数据收集、原因评估、根除预案、预案发布和结果跟踪来实现的。
我们在随后的章节里将做更详细的介绍。
安全标准化与安全制度建设是创造安全环境的文化基础。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有效的执行力,才能够真正做到环境的本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