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定州市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
1. (10分)(2018·南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
味精在都市传说中具有许多危害,版本也不尽相同。
许多人“相信”味精有害,很重要一个原因认为它是“化学工业品”。
虽然味精亮晶晶的,好像一种化工产品,其实它和酱油、醋一样,都是一种酿造产品,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提高人体对其他各种食物的吸收能力,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味精的诞生和使用只有百年的历史,但对于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食大国而言,没有味精,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混搭也能提出鲜味来。
据说,古时“鲜”字的写法本是三个鱼字。
鱼本鲜中之最,三个鱼就更鲜了。
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御厨易牙首创了“鱼腹藏羊肉”这道菜,从而开创了天然食材混搭提鲜之道。
古人最常用的是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俗话说,“艺人的腔,厨子的汤”,制作出优质的清汤或奶汤,是使菜肴增鲜的最佳手段。
在发明味精前,高汤几乎是全世界每一个专业后厨的必备品,用高汤代替水是让菜品变得更加鲜美的利器。
中餐的开水白菜、鱼翅捞饭需要鸡肉火腿清汤和鸡爪猪肉浓汤;日料寿喜烧、茶碗蒸需要柴鱼昆布高汤“出汁”;意大利炖饭需要鸡高汤;西班牙海鲜饭需要鱼或者海鲜高汤;当然还有各国素食里的素高汤等等。
制汤俗称“吊汤”,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去汁;掠去浮末(沫),停之使清”(《齐民要术》)的制汤法;后来出现了一种“捉(提)清汁法”,其做法是:将鸡汤、鸭汤或肉汤放在锅中烧煮,然后将生虾捣烂,和入甜酱、酱油,再投进汤中,等汤沸腾,泛起浮沫,即撇去。
如此三四次,捞去虾渣,即成清汤。
除了采用高汤提鲜外,古人常将蟹肉、蟹油、蟹黄用猪油“炼”后收贮起来,俗称“蟹油”,供制作肴馔时用。
这种方法,江苏、浙江民间至今仍颇盛行。
无论烧菜、制馅,还是下面条,都可以放入适当的“蟹油”,其味之鲜,不可言传。
此外,古人还常将一些比较鲜美的食品原料磨成粉,制作成原始的“味精”撒在菜肴中以增鲜。
如清顾仲所撰的《养小录》中就记有用笋粉和蘑菇粉提鲜。
清朝时期的鲁菜成为宫廷菜的重要原因,鲁菜师傅能从各种海鲜里提出鲜味来,比如将海肠子烘干研磨成粉,做菜时撒进去,这种原始的“味精”使得普通的菜肴立马变鲜。
(二)
1908年,一位名叫池田菊苗的日本东京大学化学教授在喝了妻子做的海带黄瓜汤后,发现味道特别鲜美。
“海
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如此的鲜味呢?”池田充满了疑问。
从这天起,池田教授就在实验室里仔细研究起海带的成分来。
半年后,他从10公斤海带中提取出0.2克谷氨酸钠,只要在汤里放一点点这玩意儿,立刻就能增加汤的鲜味。
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氨酸。
但是结合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是没有味道的,只有当谷氨酸游离出来时才能刺激舌蕾上的鲜味受体,谷氨酸由酸变成盐时更容易电离,也就更有鲜味。
其实谷氨酸钠最早是1866年由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研制成功的,他当年是从植物蛋白中提取的这种成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这种产品在欧洲并没有批量生产。
池田菊苗认识到了谷氨酸钠的商业价值,想到了该怎样用工业方法生产谷氨酸钠。
当时一位名叫铃木三朗助的日本商人,正和他人共同研究从海带中提取碘的生产方法。
当他看到池田教授的研究成果后大为振奋,立刻决定生产谷氨酸钠。
池田和铃木的合作很快就结出了硕果。
不久后,一种叫“味之素”的商品出现在东京浅草的一家店铺里,广告语是“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
一时间,购买“味之素”的人差点挤破了店铺的大门。
(三)
“味之素”传入中国后,这种奇妙的白色粉末让日本企业获得了巨额收益,日本人对谷氨酸钠的提取工艺严格保密,企图长期垄断全球市场。
1921年,一位名叫吴蕴初的中国人利用空余时间,和夫人一起,在上海租用的一处住房的阁楼里,开始研制提取谷氨酸钠的技术,经过不懈努力,他发明了生产谷氨酸钠的水解法。
工艺成功后,吴蕴初寻找投资人合作建立了“天厨味精厂”,并且在吴蕴初的提议下,采用了至今仍在使用的“佛手”商标。
天厨味精厂的佛手牌味精一上市,立即打破了日本“味之素”的垄断。
从此,味精进入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厨房,并随着中餐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中华饮食文化永久联系在了一起。
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台湾发酵之父”的苏远志利用生产蔗糖的废糖蜜作为细菌发酵生产味精的培养基质,大大降低了味精的生产成本,而且增加了产量。
因为苏远志的发明,6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每年节省进口小麦外汇400万美元,同时外销味精赚进600万美元。
到了1981年,我国台湾味精外销量达12353吨,取代日本跃居世界首位。
——节选自母冰《味精:舌尖之鲜的奥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许多消费者“相信”味精有害,其实味精和酱油、醋一样,都是一种酿造产品,对人们的饮食、体质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
B . 高汤能使菜肴鲜美,所以在发明味精之间,高汤几乎是全世界每一个专业后厨的必备品。
C . 谷氨酸钠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氨酸钠。
D . 谷氨酸钠结合在蛋白质中是没有味道的,需要它游离出来,刺激舌蕾上的鲜味受体,我们才能感受到鲜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烹饪佳肴时放点儿味精提鲜,是一件于普通不过的事了,在没有味精的古代,人们为了提鲜还要辛苦煮制各种高汤。
B . 最早的食用味精,是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从植物蛋白中提取出来的,并开始批量生产。
C . 鲜味食物不需再放味精。
如鱼虾海鲜、鸡蛋、肉类等,这些食材鲜味的重要来源是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
D . 味精的发明直至走上餐桌的过程,提醒我们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企业家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的作用无可替代。
E . 吴蕴初发明并创造了中国味精,味精从此进入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厨房,到了1981年,中国味精的外销量已取代日本跃居世界首位,因而中国味精奠定了中华饮食文化在世界的地位。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古人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提鲜的方法。
2. (18分) (2015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王嫂
沈从文
厨房中忽然热闹起来,问一问,才知道帮工王嫂的女儿来了。
年纪十八岁,眼睛明亮亮的。
梳一饼大大的发髻。
脸圆圆的,嘴唇缩小如一个小荷包。
头上搭了一片月蓝布,围裙上绣了一朵大红花,还钉上一些小小红绿镜片。
说话时脸就发红,十分羞涩,在生人面前总显得不知如何是好。
问问王嫂,才知道女儿刚出嫁五个月,丈夫在乡下做田,住在离昆明四十里的乡下,穿的衣还是新娘子衣服。
主人说:“王嫂,你大姑娘到这里来是客,炒几个鸡蛋,留她吃饭去!”王嫂就望着那女儿痴笑:“太太说留你吃饭,不要走!”女儿也笑着。
一家大小知道王嫂有个好女儿,都来看看,都交口称赞王嫂福气真好,闺女可长得俊俏逗人爱。
王嫂只是笑,做事更热心了一些。
王嫂不特有个好女儿,还有个好儿子!儿子十二岁,已到城西区茶叶局服务当差,净挣十五块钱一个月。
局里管教严,孩子长得干净清秀,穿上一件灰色制服,见过的人都说相貌有福气,长
大一定有出息。
王嫂怕他不学好,一来就骂骂,装成生气样子,要孩子赶快回去。
孩子虽是她唯一宝贝,可并不娇惯,守规矩,从不胡乱花钱。
王嫂在这一家中的工作是洗衣烧饭,间或同卖鸡蛋清茅房的乡下人嚷嚷,一切动机无不出于护主。
为人性情忠诚而快乐,爱清洁,又惜物不浪费,所以在一家中极得力,受一家重视。
这点重视为王嫂所感觉到时,引起她的自尊心,事情便做得更有条理。
有一天,另外一个乡下妇人来了,带了些新蚕豆来看王嫂,两人一面说一面抽抽咽咽。
来人去后,问起原因,才知道一年前那个作新媳妇的女儿,已在两个月前死掉了。
来的就是那女儿的婆婆。
女儿生产,在乡下得不到医药照料,孩子生下地两天,女儿流血不止,家里人全下了田,想喝水不得水喝,喝了些水缸脚沉淀,第二天就腹痛死去了。
孩子活了两个月,也死去了。
经过这样大变故的王嫂,竟还是一切照常,用来稳定她的生命或感情的,原来是古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八个字。
吃晚饭时,王嫂加添一碗新蚕豆,就是白天那亲家送来的。
两亲家说起女儿时,心酸酸的,眼睛湿莹莹的,都念着女儿。
王嫂死了女儿,儿子却好好的。
一个月必来看她一次,就便把工薪全部缴上,王嫂点清了数目,另外送他两块钱作零用。
这家里同别的人家一样,有鸡,有狗,有猫儿。
这些生物在家中各有一个地位。
这一切却统由王嫂照管。
把午饭开过,锅碗盘盏洗清楚后,王嫂在院中石碌碡上坐下喂鸡,看鸡吃食。
看见横蛮霸道的大公鸡欺侮小母鸡时,就追着那公鸡踢一脚,一面骂着:“你个良心不好的扁毛畜生,一个小小肚子吃多少!我打死你!”公鸡还是大模大样不在乎,为的是这扁毛畜生,已认识了王嫂实在是个好人。
每天大清早,家中小黑狗照例精神很好,无伴侣可以相互追逐取乐,因此一听公鸡伸长喉咙鸣叫,就似乎有点恶作剧,必特意来追逐公鸡玩。
这种游戏自然相当激烈,是公鸡受不了的。
因此这庄严生物,只好一面绕屋奔跑一面咖呵咖呵叫唤,表示对这玩笑并不同意,且盼望有人来援救出险。
这种声唤自然引起了一家人的关心,但知道是小狗的恶作剧,谁也不理会,到后真正来援救解围的,照例只有王嫂一人。
那时节王嫂也许已经起床,在厨房烧水了,就舞起铁火钳出来赶狗,同小狗在院中团团打转。
也许还未起床,小狗恶作剧闹到自己头上,必十分气愤,从房中拿了一根长竹竿出来打狗。
这支竹竿白天放在院子中晒晾衣服,晚上特意收进房中,预备打狗。
小狗聪明懂事,食料既由王嫂分配,对王嫂自然相当敬畏,眼见那根竹竿,是王嫂每天打它用的。
只是大清早实在太寂寞了,兴致又特别好,必依然折磨折磨大公鸡,自己也招来两下打,因此可好像一个顽皮孩子一般,跑到墙角去撒一泡尿,不再胡闹,乐意结束了这种恶作剧。
尽管挨骂,挨打,小狗心中还是清
楚明白,一家中唯有王嫂最关心它。
(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A . 王嫂的儿子在城西区茶叶局服务当差,他一来,王嫂就骂骂,这并不是因为他犯了错,而是因为王嫂怕他学坏。
B . 王嫂的女儿来看王嫂,大家都来看她并称赞她可爱俊俏,就连主人也热情地留她吃饭,这说明王嫂的生活环境淳朴。
C . 王嫂的女儿生产后因大出血去世了,生的孩子不久后也没了,但王嫂在主人家还是“一切照常”,这表现了她的麻木。
D . 小说第四段一方面交代了王嫂的女儿去世的具体原因,另一方面暗示了全文的主题:小人物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奋力抗争,但无能为力。
E . 这篇小说以自然朴实的语言记叙了一个旧社会底层人物王嫂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
(2)
小说首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请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王嫂这一人物形象。
(4)
小说后半部分写王嫂对待公鸡和小狗的情况,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3. (12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眼镜
老舍
宋修身有对儿近视镜,可除读书时不戴。
他正往学校里走,这回,眼镜盒子是卷在两本厚科学杂志里。
本打算
把盒子放在袋里,可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空:笔记本,手绢,铅笔,橡皮,两个小瓶,一块吃剩的饼,占住了地盘。
一拐弯,碰上了个同学,他站住说了几句。
来了辆汽车,他本能地往里手一躲,本来没有躲的必要,可眼力不济,于是把鼻子按在墙上。
汽车和朋友都过去了,他紧赶了几步,怕迟到。
走到了校门,一摸,眼镜盒子没啦!
登时头上见了汗,抹回头去找,哪里有影儿。
拐弯的地方,老放着几辆洋车。
问拉车的,他们都说没见,好像他们也都是近视眼。
又往回找到校门,只摸了两手的土。
心里别扭透了!掏出那块干烧饼狠命地摔在校门上。
假如口袋里没这些零碎?假如不是遇上那个臭同学?假如不躲那辆闯丧的汽车?巧!越巧心里越堵得慌!定是被车夫拾了,瞪着眼不给,什么世界!天天走熟了的路,掉了东西会连告诉一声都不告诉,而捡起放在自己的袋里?一对近视镜有什么用?
宋修身的鼻子按在墙上的时候,眼镜盒子落在墙根。
车夫王四看见了,本想告诉一声,可是一看是“他”:一年到头老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
话到了嘴边,又回去了。
他顺手捡起盒子,放在腰中。
拾了就是拾了,活该。
宋修身往回走,王四到个僻静地方放下车,掏出盒子,好破的盒子;打开,镜子真脏;自己戴了戴,戴不上。
王四的心凉了,早知道还给那个溜墙根的学生呢!也许倒能得几毛钱的报酬。
眼镜丢了以后,他来到教室。
虽坐在前面,黑板上的字还是模糊不清。
越看不清,越用力看;下了课,脑袋直抽着疼。
他越发心里堵得慌。
第二堂是算术习题。
他把眼差不多贴在纸上,算了两三个题,他的心口直发痒,脑门非常的热。
他好像把自己丢失了。
平日最欢喜算术,现在他看着那些字码心里起急。
心中熟记的那些公式,都加上了点新东西:眼镜,汽车,车夫。
公式和懊恼搀杂在一块,把最喜爱的一门功课变成了最讨厌的一些气人的东西。
他不能再安坐在课室里,他想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嚷一顿才痛快。
平日所不爱想的事,例如生命观等,这时候都在心中冒出来。
一个破近视镜,拾去有什么用?可是竟自拾去!经济的压迫,白拾一根劈柴也是好的。
不怨那个车夫了。
虽然想到这个,心中究竟是难过。
今天的功课交不上,明天当然还是头疼。
配镜子去,做不到。
今天,算术的公式好像给它们匀出来点地方。
他想不出一个办法,他头一次觉得生命没着落,好像一切稳定的东西都随着眼镜丢了,眼前事事模糊不清。
他不想退学,也想不出继续求学的意义。
第二天,他没去上课,王四没等到那个近视眼。
要收车时,小赵来了,他家开着个小杂货铺,他的父亲戴平光的眼镜。
王四想起来了:“小赵,给你这个。
”从车箱里把眼镜找出来:“别看盒子破,里面有好玩艺儿。
”小赵一见眼镜,“掌柜的”在心中放大起来。
果然是体面的镜子,比父亲的还好。
戴上试试,不行,“这是近视镜,戴上发晕!”“戴惯就好了,”王四笑着说。
小赵觉得不上算,可是又真爱眼镜。
试着走了几步,摘下来,看看大家。
大家都觉得戴上镜子确是体面。
王四领着头说:“真有个样儿!送给你的,我拿着没用。
等过二年,你的眼神不足
了,再戴也就合适了。
”
“送给我的?”小赵补了一句。
“真送给你!”
小赵把眼镜放在盒子里,走开。
走了几步,又把盒子打开。
回头看了看,拉车的们并没把眼看着他。
把镜子又戴上,眼前成了模糊的一片。
可是不肯马上摘下来——戴惯就好了。
他觉得王四的话有理。
有眼镜不戴,心中难过。
况且掌柜们都必须戴镜子的。
眼镜,手表,再安上一个金门牙;南岗子的小凤要不跟我才怪呢!刚一拐弯,猛地听见一声喇叭。
他看不清,不知往哪面儿躲。
他急于摘镜子……
学校附近,这些日子了,不见了溜墙根的近视学生,不见了小赵,不见了王四。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写宋修身“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空”、拐弯处和同学交谈,本能地躲避汽车,“紧赶了几步,怕迟到”,这都是为下文丢失眼镜作铺垫。
B . 第三段主要采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宋修身丢失眼镜之后怨天尤人的心理,也寄寓了作者对宋修身的同情。
C . 最后一段耐人寻味,含蓄地交代了三个人物的不同结局,宋修身因丢失眼镜而退学,小赵被车撞了,而王四则因愧对宋修身而不再拉车了。
D . 小说语言形象通俗,有的颇有地方特色,如“老溜墙根”、“真有个样儿”等;有的不乏幽默,如“等过二年,你的眼神不足了,再戴也就合适了”等。
(2)“眼镜”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通过刻画宋修身、王四、小赵等形象,分别揭示出了怎样的人性弱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2分)
4. (5分)(2018·北京) 《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
【注释】【1】斯:就。
【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5. (7分)(2019·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不遇咏
王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① ,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悦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②
【注】①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
预:同“与”。
②肯:岂肯。
徒尔:仅能如此,意指平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诗人献书报效朝廷却不被接纳,想要回归田园却收成不好,表现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况。
B . 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而无法如愿,然而又不肯违背自己的心志去趋附权贵、求取功名。
C . 远赴他乡后,诗人虽然可以和友人一起饮酒、登山、临水,仍不免触景生情,思念家人。
D . 今人自私冷漠而友人知我心忧,两者对比,反映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对友人的感激。
(2)本诗因不遇而作却并不消沉,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分析。
6. (10分) (2017高一下·淮南期中)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
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
荀子在《劝学》中从反面论证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4)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拂晓行船的情景,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三、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6分)
7. (2分) (2019高三上·辽源期末)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的无数朵浪花发出________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当。
②严复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撰写发表一系列政论文章,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引介西方思想文化,________,唤醒国人。
③意大利菜或许没有法国菜那样________,但它讲究直接利用原料自身的鲜美味道,常用番茄酱、橄榄油、罗勒、番红花等调味,也别有风味。
A . 如雷贯耳振聋发聩震耳欲聋
B . 震耳欲聋振聋发聩如雷贯耳
C . 振聋发聩震耳欲聋如雷贯耳
D . 震耳欲聋如雷贯耳振聋发聩
8. (2分)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素有洗染业领军人之称的荣昌洗染集团经过切实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就业名词——“保本加盟”。
B . 《财富》杂志将莱卡列入了“二十世纪影响人类生活的十大服装品牌”之一。
C . 鲁艺上河村利用自然水系形成的独特风景,与园外的西山、颐和园青山绿水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D . 俄总监察长乌斯基诺夫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造成“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参加演习时突然爆炸起火的直接原因是该核潜艇携带的一颗故障鱼雷在发射时突然爆炸。
9. (2分) (2019高二上·惠州期末)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________________。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 . ③①⑤④②⑥
B . ①③⑤④②⑥
C . ①③⑥②④⑤
D . ③①⑥②⑤④
10. (5分)(2017·银川模拟)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四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①“金庸的小说雅俗共赏,不但一些高层次的学者对作品的评价很高,一般的民众也非常喜欢。
②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能够促进教材的多元化。
”③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认为,“近年来中学语文课本不断改进,与统一教材配套的辅助读本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④金庸小说的文笔很不错,可以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⑤对于葛教授的看法,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个学校的语文教师基本持赞同意见,认为说得非常有道理。
⑥然而部分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对葛教授的看法却不以为然。
11. (5分) (2019高二上·台州期末) 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首小诗:
示例:
只是一颗孤星罢了!
在无边的黑暗里,
已写尽了宇宙的寂寞。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12. (5分)(2019·山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一直存在争议。
有人说,学生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干扰教学秩序,影响学习和集体生活质量,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
也有人说,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学校职责之一,不能一禁了之。
还有人认为,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应该区别对待。
对此,文德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台相关规定。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