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人民教育出版社)即: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必须是劳动产品②必须用于交换
(3)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价值: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分离时就意味着交换的实现。
2、货币: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的产生过程如下:偶尔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商品的媒介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它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①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所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执行方式: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后果影响: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
②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原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够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执行方式: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后果影响:商品交换由直接的物物交换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商品流通。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一方面使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分离,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也随之出现,如买卖脱节。
商品滞销、商品积压等问题。
(5)货币的其它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6)货币的流通规律: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的价格总额 / 货币的流通速度 = 商品待售量×商品的数量 / 货币的流通速度
3、纸币:
(1)纸币的产生:金银条块→金属铸币→不足值的铸币→价值符号。
(2)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3)纸币的本质: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4)纸币的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温馨提示:
①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
②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甚至可以规定在某段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国家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③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5)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①通货膨胀
实质:供小于求。
表现: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通货紧缩
实质:供大于求。
表现:物价全面、持续下跌,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跌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知识链接:
①通货膨胀的解决办法:采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②通货紧缩的解决办法: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4: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 ①现金结算;②转帐结算。
(2)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的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的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5、外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即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当局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本国货币与外币相比发生贬值或升值两方面的变动。
(4)汇率波动的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减小,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资金外流。
一国货币汇率上涨,通常会引起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国内物价稳定,国际储备减小,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吸收外资流入。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贬
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6、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的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链接:
①人民币升值的有利影响:有利于中国进口;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家成本下降;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加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②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不利于中国出口;可能加剧市场投机行为;中国吸引海外投资优势减弱;出口减小可能导致国内就业压力加大;可能导致出现通货紧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1)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买方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
温馨提示:
供给和需求是影响商品价格的直接因素,而气候、时间、地域、政策、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间接因素,这些因素只能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才能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1)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是因为它们所含的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①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就越大;反之越小。
③个别劳动时间对生产者的意义: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不利地位。
这就是促使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
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的关系:
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包含在某种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反之,则越大。
结论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这意味着这个商品生产者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增加。
所以说,一个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它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③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小窍门:
解答有关价值量计算题的技巧:
解决此类题目最关键的一步是先计算出劳动生产率变化之后的商品价值量。
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因此计算商品价值量的方法一般是:商品原价值量 /(1±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值)。
例题: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该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260/(1+30%)= 200(元);然后,计算甲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2×200=400(元)。
3、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的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①替代商品: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②互补商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③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还会引起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一般来讲,当某商品的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减少。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小,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2)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的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它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幅度也下降。
②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③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总体水平: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2、消费类型:
(1)按照交易方式的不同,消费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对象的不同,消费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结构消费:
(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特点: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3)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消费结构与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②恩格尔系数的大小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关系: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消费心理面面观:
消费心理的表现:(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特点: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
评价:①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②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③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消费心理的表现:(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特点:标新立异。
评价:①利: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②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③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消费心理的表现:(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特点:夸耀性、盲目性。
评价:①利: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②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消费心理的表现:(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特点:符合实际、讲究优惠。
评价:①利: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
②态度:值得提倡。
妙学巧记:
三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从众:人有我有;求异:人异我异;攀比: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5、做理智的消费者(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或过于紧缩消费都是不可取的。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的消费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视物质消费而忽略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①原因: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
②含义: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③绿色消费的体现和要求,即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①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②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
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温馨提示:
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的关系。
生产——决定作用;分配、交换——桥梁和纽带;消费——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①理论依据: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决定消费,这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有利于摆脱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利于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
①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经济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与创新。
3、生产资料公有制: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含义(范围):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公有制经济的成分比较):
①国有经济:
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地位:处于支配地位。
态度:发展、壮大。
作用: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②集体经济:
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
范围:包括各种形式的合作社、集体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
态度:支持、鼓励、帮助。
作用: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
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发展集体经济,对于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含义: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地位: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态度: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作用: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可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着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①个体经济:
含义:劳动者个人或者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特点: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作用: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私营经济:
含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特点: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
作用:可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③外资经济:
含义: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特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管理方法先进。
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①原因:现阶段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意义: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妙学巧记:
“三个有利于”可以总结为:一利:(生产)力;二利:(综合国)力;三利:人(民生活水平)。
(3)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
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
(1)企业的含义及其地位: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它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类型: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公司的含义: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3、公司的类型:
(1)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特殊形式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股东均负有责任,公司均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一般有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都有利于筹集资金。
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不同点:
①公司的资本:
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转让出资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出资转让较困难。
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②发起人的数量:
有限责任公司: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
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
③股东对公司承担的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④股东的表决权:
有限责任公司: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股份有限公司:一股一票原则。
⑤公司财务:
有限责任公司: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⑥注册资本的限制:
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3万元人民币。
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额比较高,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
4、公司的组织机构:
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和监督机构(监事会)。
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5、公司制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