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
韦勒克曾专门著文(《比较文学的名称和性质》①)清理过“比较文学”(ocmParativelite仆由叮e)一词的来源。

在《文学理论》和其它几篇文章中他也对
比较文学的任务和性质进行过探索。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他提出的主要观点。

一比较文学的名称
“比较文学”(ocmpaartiveliteratUre)是一个让人非常疑惑的术语。

前不久,
还有人提出要将“比较文学”更名为“国别文学比较研究”。

在汉语中如此英
语中同样如此。

康奈尔大学的雷恩·库柏(LnaeCo叩er)就认为“比较文学”是
一个既无意义而又不符合句法的“杜撰术语”。

他因此拒绝把他的系叫做“比较
文学”系,而执意叫做“文学的比较研究”系。

韦勒克指出,这是因为“文学”
一词的意思是泛指一切“文学作品”,而不是指“对文学的研究”。

“文学”既然
是用来指文学作品,指诗歌又小说等文学作品,那么,显然不会存在一种用“比
较”的方法写成的“文学作品”,因此,我们当然也就不能用“比较文学”一词。

Th。

Namoo)讨Na帆了C。

即。

ar触Litera翻er,收入论文集Rne6wellke:。

留喇m正na自此凡洲为巴。

CoCnPe台of
0在记台m,NweHavenand助ndon:Y目eUnivesriytPSSerll970,PI一360
228
或几个国家的作家创作的影响。

但是,法国学派的这种观点根本不具有方法论和
逻辑学的基础,也就根本无法界定比较文学。

举例来说,按法国学派的观点,研
究莎士比亚对法国作家的影响是“比较文学”,而研究莎士比亚在英国本土的影
响则不属于“比较文学”。

韦勒克坚决反对法国学派的这一比较文学观。

在韦勒
克看来,“比较文学在只研究两种文学关系的狭窄含义上也不能成为一门有意义
的学科,因为那样,它就必然变成两种文学之间的`外贸’,变成对文学作品支
离破碎的探讨,就不可能对个别艺术品进行深入研究,就会使比较文学成为文学
史一个附属的学科,使它处理的散乱无章,使它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

”①不
仅如此,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观由于专注于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就非常重视文
献、来源、声誉和传记材料等的研究,这就落入了韦勒克所谓的文学“外部研究`’
的案臼。

韦勒克从他的文学本体论来看,文学批评和理论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部
作品的内在审美“结构”。

所以,法国学派的文学研究只是十九世纪文学研究中
的“实证主义”。

在《文学理论》中,韦勒克说:“文学之间的比较,如果与总的
民族文学相脱节,就会趋向于把`比较’局限于来源和影响、威望和声誉等一些
外部问题上。

这类研究不允许我们分析和判断个别的文艺作品,甚至还不允许我
们考虑其整个复杂的起源问题,而是把主要精力或者用于研究一篇杰作引起的反
响,如翻译及模仿,而这些仿作又往往出自二流作家之手,或者用于研究一篇杰
作产生前的历史及其主题和形式的演变和传播。

”②也就是,法国学派的“影响研
究”往往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文学的审美“结构”研究之外,只涉及文学作品的外
部事实,而这些研究根本无法解决作品的优劣、意义和特征等问题,也就不是对
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判。

就象索绪尔所打的比方,法国学派所研究的只不过是国
际象棋从法国流传到英国这样的、与国际象棋内部规则和特性无关的外部事实,
只不过是一种外部研究。

这样,韦勒克把对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反驳逐渐引导到
自己对比较文学实质的阐述上来。


韦勒克在反驳了几种对比较文学的错误认识后提出了自己的比较文学观。


在,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韦勒克比较文学观的两大特点。

一是把比较文学与
“总体文学”等同起来,二是重视从他的文学本体论出发,认为比较文学不应该
研究文学影响与交流的外部事实,而要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在审美“结构”。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
第27页。

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第43页。

232
首先,比较文学不能用“比较”这一研究文学的“特殊方法”来定义。

在有
些学者看来,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文学研究的其它学科一样,就是文学。

而其
特殊性表现在研究方法上,它特殊性是用“比较”的方法。

其实,正如韦勒克在
《文学理论》中所指出的,“比较是所有的批评和科学都使用的方法,它无论如
何也不能充分地叙述文学研究的特殊过程。

”①在《比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一文
中,韦勒克再次指出:“比较的方法并不是比较文学独有的:它在文学研究所有
的分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所有的领域中都被普遍运用着。

进一步说,比较也
不是研究中唯一的方法,就是最正统的比较文学家也不会仅仅动用比较这样一种
方法。

所有的文学研究才在每一页的研究中都不仅要进行比较,还要动用再现、
分析、解释、推导、评价、概括等等方法。

”②所以,单单从“比较”的方法论角
度无法准确地确立比较文学的性质。

其次,比较文学过去曾经是关于口头文学、民间文学与“高级文学”、“艺术
性文学”关系的研究。

民间文学和口头文学的主题、内容、流传情况如何,它们
是如何、何时进入高雅文学的,这些问题在今天的意义上根本不属于比较文学的
范畴。

在韦勒克看来,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民俗学,即使研究口头文学也
只是整个文学学科的组成部分,也不可能和书面作品分割开来。

口头文学和民间
文学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对象,把它归属于比较文学实在太不确切。

比较文学现在非常通行的含义是由法国比较文学学派界定的。

比较文学的法
国学派以梵·第根(、恤1Tiehgem)、伽列(J·M·C盯e,又译卡瑞)、基亚
(M·.FGuydar)和巴登斯贝格(F·BaldenPsegrer)为代表。

梵·第根就指出:
“比较文学的目的实质上研究不同文学之间的关系。

”基亚在他那本紧趋梵·第
根的方法和内容的小册子里明确称比较文学为“国际文学关系史”。

伽列在他为
基亚的这本书写的前言中,就明确指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的比较”,而是“文
学史的一个分支”③。

在他看来,它是对国际精神关系的研究,是对拜伦和普希
金、歌德和卡莱尔、瓦尔特·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的研究。

法国比较文
学学派的观点因此又被称为“影响研究”。

在法国学者看来,比较文学是一种跨
国别的文学研究,如上所说,主要研究某个国家的某个作家的创作对别一个国家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第40页。

②韦勒克:让匕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长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86年2月第l版,
第27页。

,伽列:《<比较文学)初版序言》,见《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
第42页。

231
来指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和学科。

否则的话,正如雷恩·库柏所说的,我们就可
以生造出“比较土豆或比较果壳”·的词语。

韦勒克通过对“文学”一词语义学的梳理,向我们指出“文学”一词除了有
“文学作品”、“想象性的文学”含义之外,还有“对文学的知识与研究”的意思。

拉丁文早期的“文学”一词译自希腊文,它有时意指阅读和书写的知识,有时甚
至还指“刻写”或“文字”本身。

十八世纪以后,“文学”一词的含义在仍然与
“文献”、“学识”、“作品”等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也逐渐更多地指“想象性的文
学作品”。

但是,韦勒克又指出,英语中的“文学”一词今天仍然难以把其所包
含的“作品”与“对文学的知识与研究”的意义区分开来。

比如,“xx文学年
鉴”既包括文学创作的成果,即文学作品,也包括对文学的批评和研究等内容。

而“文学教授”也并不是指教人如何写作,而是指对文学进行研究的专家和教师。

所以,“比较文学”这一术语当然不是文学的一种类型,而是指一种文学研究的
特殊方法和特定学科,也就是说,“比较文学”也就等于“文学的比较研究”。


勒克在《比较文学的危机》一文中就把“比较文学”当作“文学的比较研究”的
“省略用法”。

他为这一术语正名说:“抱怨这一术语在语法上有毛病,坚持它应
当称为`文学的比较研究’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一种省略
的用法。

”①显然,韦勒克通过对“文学”一词的语义学考察,“文学”本来就有
对文学的“知识”和“研究”的原义,因此,将“文学的比较研究”省略为“比
较文学”也就不仅是约定俗成而且是有根有据的。

韦勒克还把法语的“文学”的含义与英语的“文学”的含义进行了对比。


法国,“文学”一词长期用来指文学研究。

韦勒克举了两个例子。

伏尔泰的《哲
学辞典》关于“文学”的条目给文学下的定义是“有关高雅作品方面的知识,对
历史、诗歌、修辞和批评的了解”。

马蒙代尔在他为大百科全书所写的名为“文
学的基本要素”的那一部分里,用“文学”一词来指对“纯文学的知识”,并且
把它与学部对照起来。

他宣称:“只要具备机智、天才和鉴赏能力,不用什么学
问,甚至几乎不需要什么文学修养,便可以写出好作品。

”正是在法语“文学”
的这一语义学基础上,“比较文学”一词才最早在法国诞生。

韦勒克引用了大量的文献材料来研究“比较文学”这一术语的诞生情况。


力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见干水昌等编选《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7月第
i版,第130页。

首先,韦勒克明确指出:“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不可避免地会合而为
一。

“总体文学”是法国学派梵·第根用以与“比较文学”相对立的一个概念。

梵·第根认为,“比较文学”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总
体文学”研究超越民族界限的那些文学运动和文学风尚。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韦
勒克对法国比较文学学派的态度。

他认为这种区别完全站不住脚。

为什么莎士比
亚对法国文学的影响属于“比较文学”研究的范围,而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
的地位和意义以及莎士比亚的艺术风格问题就应该属于“总体文学”研究的范围
呢?在《文学理论》第五章中,韦勒克的论点是“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是
一致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看作一个整体,并且不考虑各民族语言上的差
别,去探索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①
韦勒克一贯反对将世界文学按民族和语言做出国别文学或民族文学的区分。

在韦勒克的眼里,世界各国和各种语言的文学都是一个整体,所有的“民族文学”
或“国别文学”构成的就是一个“总体文学”的概念。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韦勒
克才多次说:“`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之间的人为界线应当废除。

`比较’
文学已经成为一个确认的术语,指的是超越了国别文学局界的文学研究。

”②韦勒
克一向致力于摧毁文学研究中的民族和语言樊篱。

在语言问题上,这并不与文学
的语言基础相冲突。

文学是一种语言的事实,所以文学总是与某种特定的语言密
不可分。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仅仅将文学与语言层
面联系起来,就只会得出文学就是语言,或诗学就等于语言学的观点。

韦勒克从
他的文学作品现象学层次分析法来看却是错误的。

因为,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四个
层次,即语音层面、意义单元、世界层面和形而上学层面。

前两个层面与语言的
关系较大,但后两个层面是在语言的基础之上产生出来的,基本上与之无关。


以,韦勒克非常激烈地反对将文学研究与语言研究等同起来,顽强抵制20世纪
西方文学研究中的“语言学帝国主义”倾向。

这个问题我们在本书第五章有深入
的讨论,此处不再重复。

即使在语言问题上,韦勒克也仍然认为世界各语种的文
学,至少欧洲文学在格律上也是互相影响,存在相似之处的。

文学超语言的观点
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文学研究应视为不受语言限制的统一学科”。

我们已
经知道,在韦勒克文论的文学史和批评史内容中,他广泛考察了现代欧洲的伟大。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第44页。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见干永昌等编选《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7月第
1版,第130页D
勒克认为,在“比较文学”一词产生之前,早就有对“比较”一词的用法和用“比
较’,来研究文学的提法。

“比较”一词肇源于拉丁文“。

omParatiuvs”(比较)。


士比亚在《亨利四世》一剧中就用了此词。

剧中福斯塔夫在指责亨利王子时说他
是“最爱比较、坏透了的可爱的王子。

”汤姆斯·沃顿(ThomasWarton)在其开
拓性的著作《英国诗歌史》第一卷前言中宣称他将对“其它民族的诗歌做一比较
的考察。

”但是真正将“比较文学”二词结合在一起使用首见于马瑟·阿诺德
(Mhatew为劝old)。

他在一封信中说:“现在己经一清二楚:虽然在过去五十
年内,只要对比较文学稍加注意便会使任何人对此有所了解,但英国在某种程度
上仍远远落后于欧洲大陆。

”在法国,学者们写有《比较解剖学》和《哲学体系
比较史》。

此后1816年有两位编著者出版了一部法国和英国古典文学选集叫做《比
较文学教材》,另外,查理斯·泊让斯P(ougens)也提到过他希望写“一本关于
比较文学的书。

”但是,这些“比较文学”究竟是什么含义并未得到解释。

韦勒克有力地证明了现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术语最先产生于法国。

韦勒
克考证认为,法语中最早使用“比较文学”一词的是两位编辑家。

早在1816年,
努尔(N成)l和拉普拉斯(LPalace)出版了一部法国、英国文学选集,标题就叫
《比较文学教程》(CuolsdeLitt6rattrjeCompar`e)。

而“使`比较文学’这一术
语在法国流传开来的人无疑是A·F·维耶曼(A·F·Vinmeain)。

”①韦勒克对此
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维耶曼于1828一1829年出版了他在索尔本大学讲授十八世
纪文学的讲稿《十八世纪法国文学图示》。

书中他多次作用`比较图表’,`比较
研究’,`比较历史’这类词语,而且在赞扬一位学者时,即用了`比较文学’(Litt
己ratureComPar朗)一词。

在陌生的一系列讲座和书中,他又多次谈到.`比较文学’。

自维耶曼以后,这一词在法语中的使用便日趋频繁了。

这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比
较文学”术语的最初源起。

二比较文学的性质
比较文学的名称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它的实质、范围等问题同样存在争
议。

韦勒克批驳了几种对比较文学实质的错误认识,并指出了自己的见解。

①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见《比较文学研究资料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年2月第!版,
第22页。

文学运动、时期和风格以及批评历程(如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
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有力地证明了它们是超越了语言、民族与国别界
线的。

韦勒克的其它一些著述也贯注着这一根本学术立场。

比如,德国哲学和批
评思想向英国和美国的扩张长期以来都是韦勒克学术研究的主题之一。

在他看
来,理解19世纪思想史的首要前提就是对这些国家之间的上述关系进行深入研
讨。

在《面对》一书的序言中,韦勒克曾高度凝炼地概括过自己的学术旨趣。


勒克认为自大对德英美文学与文论关系的比较研究与民族主义毫无关联。

用他自
己的话来说,“绝无任何民族主义的非分之想。

”wihtouthtehgndngiofnaynational
xae)“在我所有的著作里,我都希望在观念领域里将西方思想当作一个整体。

”(nI allmywokr1wishotke即htetoatliytofWestemhtouhgtnimind.)①
文学不仅是超语言的,而且是超民族的。

这在韦勒克对“民族文学”的看法
中可见一般。

韦勒克对“民族文学”的看法从两面上看来好象有些偏激。

他甚至
认为“民族文学这个概念有明显的谬误”。

②这显然与他对“总体文学”的推崇直
接相关。

韦勒克认为20世纪文学批评中有一种民族主义的错误倾向。

“面对这样
多的民族主义,人们非常欢迎比较文学的兴起,这主要是由于比较文学试图战胜
强加在文学批评身上的只能研究一种民族文学的限制。

”③其实所有的文学都表现
着这样那样的民族特性,“民族文学”的概念确有存在的必要,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韦勒克似乎也没有错误。

“总体文学”与“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就象是哲学
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一样。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不可能
只有普遍性或特殊性。

与此相似,所有的文学从抽象、整体的角度看是“总体文
学”,具有文学的普遍性,从具体、个别的角度看也就是“民族文学”,具有文学
的特殊性。

韦勒克把比较文学理解为跨国别、跨民族的研究、理解为总体文学的
研究,当然也就顾不上“民族文学”研究了。

当然,韦勒克明确指出,“这里推
荐比较文学当然并不含有忽视研究各民族文学的意思。

”也就是,他并没有否认
民族文学的研究。

只不过,在韦勒克看来,民族文学的研究应该为总体文学也就
是为比较文学研究作贡献。

他认为,民族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文学的民族性”
以及各个民族对总的文学进程所作出的独特贡献,而这个贡献不与总体文学和比。

Ren,well:keConj沁麟叨.ons&山动此nihetnjetl佗CtualandL左eQr口尺己勿点onsBe自夕eenGe恻职云倒。

碱口耐hel
饰,det名的est泳的nghet入滋neetenthCe肋£yl,Prinecotn,Newje晓羌v:PrinCetonUniv粥iytPerss.1965,Pv乏
②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第科页。

Ren`well比:O“把阴os云旧加ation,The月ottCkonLi招Qr彻吧助d01自er助哪,TheUnjvesriytofNohrtCaorlinaPSSer1982,P56.
234
韦勒克由此指出,比较文学只要超越民族文学界线,就一定会走向世界文学一体
化的美学批评。

对于这样的比较文学概念,他说:“这样一种全球化的文学理论,
诗学,将无可避免地导向美学标准。

”①(Suhca画vesraihetoyroflite任由万e,Poeitcs, willineviatbylPaPeaioteashteticcriteria.)这也正是韦勒克文学本体论在比较文学
观中的应用。

较文学相连是不可思议的。

关于民族性与总体性关系问题,韦勒克在研究浪漫主
义概念时处理得非常好。

一方面,他总是力图打破语言与民族的界线,从总体文
学的角度将西方各国文学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而有力地揭示了与文学研究
的其它术语与潮流一样,“浪漫主义”是一个全欧性的文学运动和思潮。

这方面
的成果就是他在《批评的诸种概念》一书中的文章《文学研究中的浪漫主义概念》
和《浪漫主义重审》。

另一方面,韦勒克对文学思潮的民族性特征也非常重视。

他《面对》一书,就不仅考察了19世纪德、英、美三国之间的思想关系,而且
还着重分析了德国浪漫主义的个性与特色。

关于这部书的写作目标,韦勒克交待
说:“我还要第一次考察英一德和德一英在19世纪前十几年的文学关系,然后再
试图展示德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的比较,并以此揭示出德国浪漫主义运动
的特性及其创造性特色。

”①
其次,韦勒克的比较文学观还强调不能研究文学影响的外部事实,而应该研
究文学内在的审美“结构”,即韦勒克在文学本体论中指出的语言的“符号体系
和符号结构”及在文学作品层次论中所分为四层的“符号和意义的多层结构”。

韦勒克反对法国比较文学学派一方面出于对他们将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加以区
分的不满,另一方面就是对他们将比较文学研究局限于各国文学相互影响的外部
事实的不满。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韦勒克对法国学派“影响研究”是一种文学的“外
部研究”的认识。

这里,我们就主要谈谈他对比较文学性质的正面强调。

在韦勒
克看来,如果把比较文学局限于对文学相互影响的外部事实的研究,只会使比较
文学研究成为研究民族社会、交往和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

韦勒克指出:“很多
在文学研究方面,特别是比较文学研究方面的著名人物,根本不是真正对文学感
兴趣,而是热衷于研究公众舆论史、旅游报道和民族特点的见解。

总之,对一般
文化史感兴趣。

文学研究这个概念被他们扩大到竟与整个人类史等同起来了。


方法论而言,文学研究如不决心将文学作为有别于人类其他活动及产物的学科来
研究,就不可能有什么进展。

为此我们必须正视`文学性’(literadnes)s这个问
题,它是美学的中心问题,是文学和艺术的本质。

”②所以,比较文学既然是超语
言、国别、民族的文学研究,也就应该关注的是对文学内在审美“结构”的研究。

Ren`well:keCo砂OnattioSn:及“动打nihet!n绍elj咖1nadLitera矛)RealtionsBewteenG~尽五馆Za碱andhetUn止etd改公tes动扩滋nghet从、招召月动Q脚职PrinCeton,NweJesrye:PrineeotnUnivesrytlPerSS,1965,妙·②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见干永昌等编选《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7月第
l版,第133页。

2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