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EN)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选本院收治的15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
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75例。

对照组患者在进入ICU 48 h之后给予肠内营养,研究组者在进入ICU之后24 h内
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肠内营养的可耐受起始时间、实现肠内营养目标点需要
耗费的时间、机械通气的时间、平均入住ICU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情况对比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进行早期EN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危
重症患者的内源性感染,促使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平均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危重症;营养支持;临床价值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对收治的150例危重症患者,观察组患
者在入ICU之后24 h内接受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则在入ICU之后48 h接受肠内营养,取得
了非常显著的研究效果。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选本院收治的15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75例。

研究组中男35例,女4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
70岁,平均年龄(65.22±11.13)岁。

其中50例为多发伤,10例为重症心肌炎并发呼吸衰竭,15例为术后恶性肿瘤。

对照组中男37例,女3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66.10±11.63)岁。

其中52例为多发伤,11例为重症心肌炎并发呼吸衰竭,12例为术后恶
性肿瘤。

1.2 纳入标准年龄满足以下标准:18~80岁。

患者存在意识障碍,难以顺利的经口进食,需要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

明显的肠道消化功能障碍以及吸收功能障碍,需要使用机械通气。

1.3 排除标准①基础疾病预后效果非常差。

②在很短的时间内可能导致死亡的患者。

③并发肠内营养禁忌证的患者。

④会导致营养和代谢受到影响的内分泌疾病。

1.4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也就是使用液体复苏治疗、抗感染治疗、微循环
改善治疗、重要器官功能保护治疗、血糖的监测以及控制治疗[1]。

对照组患者在进入ICU 48
h之后接受肠内营养,研究组者在进入ICU之后24 h内接受肠内营养。

上述两组患者均分别
进行荷兰纽迪希亚公司生产的能全力,其每100 ml的蛋白质含量为4 g,其脂肪含量3.89 g,
糖12.30 g,或者是使用雀巢公司生产的维沃,其每80.40 g的蛋白质含量为11.50 g,其脂肪
含量为0.80 g,糖类含量为61.70 g。

需要进行小剂量使用,其中能全力为250 ml/d,维沃为26.8 g/d,持续消化道输注。

严格按照患者的肠道耐受情况来完成输注速度以及输注量的调整,记录时间。

1.5 观察指标上述两组患者在人院的第4天、第14天,记录相关的ALB、PA、TF情况。

将两组患者的肠内营养的可耐受起始时间、实现肠内营养目标点需要耗费的时间、机械通气
的时间、平均的人住ICU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情况[2]。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检测指标在接受肠内营养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ALB治疗之前、治疗后
第4、14天分别为(25.92± 5.30)g/L、(26.01±3.91)g/L、(26.12±4.51)g/L;PA为(0.12± 0.04)g/L、(0.13±0.04)g/L、(0.14±0.05)g/L;TF为(1.36±0.46)g/L、(1.51±0.43)g/L、(1.70±0.30)g/L。

研究组患者ALB治疗前、治疗后第4、14天为(26.21±5.51)g/L、
(26.50±4.00)g/L、
(30.88±3.67)g/L;PA为(0.14±0.06)g/L、(0.15±0.05)g/L、(0.23±0.06)g/L;TF为
(1.39±0.52)g/L、(1.40±0.34)g/L、(2.05±0.35)g/L。

两组患者治疗后14天的ALB、PA、T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肠内营养的可耐受起始时间为(67.40±8.60)h,研究组
患者的肠内营养的可耐受起始时间为(31.40±6.32)h;对照组患者的实现肠内营养目标点需
要耗费的时间为(107.75±10.41)h,研究组患者的实现肠内营养目标点需要耗费的时间为(77.41±9.90)h;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的时间为(16.87±10.20)d,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
气的时间为(10.51±6.50)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的入住ICU时间为(20.74±8.91)d,研究组
患者的平均的入住ICU时间为(14.52±8.87)d;对照组患者28 d病死5例,死亡率为6.67%,研究组患者28 d病死1例,死亡率为1.33%。

两组患者的肠内营养的可耐受起始时间、实现
肠内营养目标点需要耗费的时间、机械通气的时间、平均的人住ICU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情
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组,一组患者进入ICU
48 h之后接受肠内营养,另一组患者在进入ICU 24 h内接受肠内营养,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效
果以及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的耐受性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分析相关的指标以及达肠内营养目
标的机械通气时间。

总结分析平均ICU住院时间,同时分析28 d患者的病死率情况等。

得到以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4天的ALB、PA、TF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肠内营养的可耐受起始时间、实现肠内营养目标点需要耗费的时间、机械通气的时间、平均的人住ICU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在进行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进行早期EN能及时纠正危重症患者的负氮平衡,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可以减少危重症患者的内源性感染促使机械通气时间
以及平均的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值得进一步研究使用。

参考文献:
[1]虞新燕.肠内营养启动时间对危重症病人炎症反应的影响.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22(5):102-103.
[2]戴幼竹,臧芝栋.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应用时机的临床对照研究.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11(1):325-3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