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三版课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三版课程设计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是信息时代的基石。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协议、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目标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TCP/IP协议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各层次的协议的特点和功能;
3.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整体把握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设计方案
1.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TCP/IP协议族;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
•网络安全;
•网络管理。
2. 平台与软件
•PC机;
•Windows 10操作系统;
•VirtuaBox虚拟机软件;
•Kali Linux操作系统;
•Packet Tracer模拟网络软件。
3. 实验设计
本课程的实践环节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实验:
实验一:Tcpdump抓包分析
在Kali Linux系统中使用Tcpdump抓包分析HTTP和HTTPS协议的数据包。
实验要求:
•了解Tcpdump软件的使用方法;
•掌握HTTP和HTTPS协议的数据包特点;
•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包获取有用的信息。
•实验二:Packet Tracer模拟网络
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实现包含四台主机和一个路由器的网络,配置IP地址并进行通信测试。
实验要求:
•熟悉IP地址的构成;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过程;
•能够通过ping命令测试主机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实验三:Wireshark抓包分析
在Windows系统中使用Wireshark抓包分析TCP连接的建立与终止过程。
实验要求:
•熟悉Wireshark软件的使用方法;
•掌握TCP连接建立与终止的过程;
•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包发现连接异常的原因。
实验四:路由器配置实验
使用路由器对子网进行划分并进行VLAN的配置。
实验要求:
•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
•掌握子网的划分思路;
•能够通过VLAN的配置实现网络的划分和负载均衡。
4. 实验报告
每个实验的完成需要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
•问题及解决方案;
•感受和收获。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广阔而深刻的领域,学生要不断拓宽视野,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从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为将来的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设计将为此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