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二次开发在矿山找矿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资料二次开发在矿山找矿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06-19T17:27:20.75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作者:单祎红毛永祥
[导读] 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主要是在地质勘探的指导下,对以往地质勘探形成的地质资料进行重新评价,重新采样、分析和测试、地质信息的重新提取和地质的重新识别、地质问题的重新解释、新勘探思路的总结,取得新发现、新突破。
云锡老厂分公司塘子凹坑云南个旧 661000
摘要: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主要是在地质勘探的指导下,对以往地质勘探形成的地质资料进行重新评价,重新采样、分析和测试、地质信息的重新提取和地质的重新识别、地质问题的重新解释、新勘探思路的总结,取得新发现、新突破。
关键词:地质资料;二次开发;矿山找矿;作用
前言
地质资料分为原始、成果及实物地质资料,地质资料在地质找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单将开发利用实物地质资料作为技术手段来指导找矿的研究依然十分欠缺,故本文总结了开发实物地质资料指导找矿的技术方法,以期对生产矿山的深部及外围找矿起到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1地质资料属性及特点
1.1地质资料的价值属性
地质资料是国家所有的资源,它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出巨大的效益。
地质资料的价值在于其提供社会化服务并被利用,沉睡的地质资料不存在任何价值。
地质资料既是一轮地质工作的成果,又是新一轮地质工作的开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地质资料中记录着地质工作者对地质现象的认知、描述等重要信息,是地质工作者认识地球所取得的重要知识性财富,不仅可以重复利用,而且可以二次开发。
地质资料二次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些年,基于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进行找矿行动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也说明了地质资料具有重要的服务价值。
1.2地质资料的双重属性
地质资料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档案资料,同时具有档案和资料的双重属性。
地质资料具有档案学属性,在地质资料中记录的不仅仅是地质学知识,还包括很多人文社会信息。
2015年9月,由国土资源部和国务院参事室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储量司承办,全国地质资料馆负责具体实施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地质矿产史料展”正是利用地质资料的档案属性,第一次从地质资料档案属性角度出发,挖掘地质资料中的人文档案信息,同时,地质资料还具有资料属性,是具有记录知识、认知的专业性资料,其内部记录着大量的专业信息和地质工作者的认知。
2实物地质资料二次开发的价值及意义
2.1经济效益
实物地质资料二次利用,在深部或外围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对国家矿产资源有重大补充,新发现的矿床会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节省了再次打钻需要的成本,如果不保留这些岩芯,重新打钻需要重新投入资金,费时费钱费力,因此实物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有重大经济效益。
2.2社会效益
实物资料二次利用取得的找矿突破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及安置老矿山的下岗工人再就业都带来极大的益处。
2.3找矿理论创新
实物地质资料的二次利用可以使地质人员充分挖掘实物资料的地质信息,逐步认识矿床的成因、成矿规律,总结找矿模型,打破了原有找矿思路的束缚,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强调地质勘查应充分考虑矿种转换、矿床类型转换、矿体赋存空间转换,促使找矿理论和实践飞跃和提升。
3实物地质资料再利用方法的运用及成果
3.1提出地质问题
某矿在发现之初地质人员认为它是一个简单的接触带矿床,推测其矿体面积广大。
但是后期勘查过程中发现并非如此,结合多孔未见矿实际,将该矿的形成推测为接触带矿床基础上叠加了后期构造的改造,但是缺乏支持证据,下一步的找矿工作也没有方向。
所以必须开展矿床成因的研究工作,总结矿体分布规律,据此开展后续勘查工作方能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实现“攻深找盲”目标。
3.2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
研究矿床成因,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于该矿的成因问题,本文采用重新观察矿石及围岩的宏观、微观组构特征,查明矿床的赋存规律及局部富集规律;重新编录岩芯,查明矿区内的构造活动特征;重新采样分析,研究矿体的富集环境、矿床成因等关键问题;最终确定矿床成因及矿体分布规律。
3.3实物地质资料再利用
3.3.1矿段地质特征;
地层:
除地表分布有坡积、洪积等第四纪沉积物外,地层均为中三迭统个旧组碳酸盐类岩石。
主要为石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组成。
高峰山矿段矿体主要赋存于T2g15、T2g16。
T2g16:灰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与石灰岩互层。
含有凝块藻团、球粒及层纹石。
膏模孔及鸟眼构造发育。
各地出露厚度变化较大。
根据其交替频率的差异造成不同的岩性组合,从而将它划分成五个亚层,自下而上依次为:T2g16-2、T2g16-3、T2g16-4、T2g16-5、T2g16-6.
T2g15:浅灰色、黄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含泥质,具有波纹状、竹叶状、虎皮状构造,见少量海白合茎化石。
下部灰岩含碎石团块。
普遍大理岩化。
层厚330~700米,含泥质较高,部分为浅黄色含泥质石灰岩,中部有浅灰色大理岩与灰岩、浅红色灰质白云岩的互层带,厚度不稳定,一般50~60米。
本层可划为三个亚层,自下而上分别为:T2g15-1、T2g15-2、T2g15-3。
断裂:
东西向断裂:
主要是炸药库断裂和背阴山断裂,两条断裂走向北80°西,南西倾,倾角在50°~85°之间,均为张扭性断裂、断裂角砾带宽20~50米,角砾大小悬殊,棱角分明,胶结松散,其南盘西移,北盘东移,水平断距200米以上。
垂直断距50米以上,断裂面光滑,见不规则的斜擦痕,两断裂全长约8000米,两断裂间距约200米,有明显的控岩控矿作用。
北东向断裂:
芦塘坝断裂,走向北40°~50°东,北西倾,倾角一般在70°~85°之间,断裂全长约6000米,倾斜延伸大于800米,由压碎岩、压裂岩、碎斑岩、碎粒岩、糜棱岩和角砾岩组成,棱角分明,断裂北西盘向北东移,南东盘向南西移,水平断距50米以上,垂直断距30米以上,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之压扭性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为矿段内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据大马芦矿段资料表明,控矿作用明显。
岩浆岩:
矿段内岩浆岩主要是花岗岩,赋存标高1300~1800米,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属燕山晚期产物。
花岗岩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含斑黑云母花岗岩、淡色细~中粒花岗岩、斜长岩等组成。
属老卡岩体的北延部份。
花岗岩是矿段内锡、铜多金属的成矿母岩,为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和热动力。
花岗岩对矿体展布是控制的,矿段内与成矿有关的岩体是岩体上次一级的小突起。
接触带矿体无论在平面上还是剖面上,都受次一级小突起花岗岩严格控制,在平面上矿体的展布均围绕突起而产生,在空间上花岗岩突起的形态控制着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
3.3.2区内主要矿产成矿规律
1、在平面上,矿体围绕岩体的脊状突起产出,花岗岩的形态控制着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
2、在花岗岩突起与地层组合部位形成似层状矿体,在两花岗岩脉之间的凹盆、凹槽、凹兜处形成似层状、透镜状、囊状矿体。
3、矿体赋存于花岗岩的扎根部位,层间构造破碎带中。
4、矿体沿北东向断裂两侧展布,并且矿体的走向跟花岗岩的走向基本一致。
结束语
实物地质资料进行二次开发是生产矿山进行新一轮找矿预测深部及外围勘查,延长矿山生产寿命的一个有效方法。
笔者总结了实物地质资料二次开发的内容,为矿山企业和基层地勘单位在危机矿山的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技术方法,希望对成矿预测评价工作起到启发借鉴的作用,同时希望广大基层地勘单位及矿山企业加强对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利用力度,让实物地质资料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任纪舜,姜春发,张正坤.中国大陆构造及其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2]施炜,张岳桥,马寅生,等.六盘山盆地形成和改造历史及构造应力场演化[J].中国地质,2016.
[3]个旧锡矿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