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剧的相关知识
越剧,发源于绍兴地区的嵊县,始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戏”等;20世纪30年代中期,为与绍兴大班(绍剧)区别,取绍兴为古越国之意,改称为“越剧”。
它起源于清末嵊县农村的“落地唱书”,其曲调为“四工合调”、“呤哦调”,经历了男班越剧、男女越剧、女子越剧等三个时期。
20世纪30年代进入上海,越剧在编、导、演、音、舞美等方面不断创新,涌现出“三花一娟”等一批优秀演员。
1942年袁雪芬率先倡导“越剧改革”,与琴师周宝才合创出[尺调]、[弦下调]等基本曲调,并学习幕表制,借鉴昆剧、话剧、电影等表现手段,形成了清新优美、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越剧在戏曲百花园里一支独秀,一跃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其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细腻典雅,颇具江南灵秀之气。
演出剧目多为才子佳人,艺术流派纷呈。
其代表性剧目有《红楼梦》、《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等。
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
据初步统计,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
越剧在海外有很高的声誉与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流传甚广之地方剧种。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