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食堂会计制度(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行政食堂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等法律法规,结合行政食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行政食堂的所有会计核算工作,包括食堂的日常收支、成本核算、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等。
第三条行政食堂会计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合法性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2. 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食堂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 重要性原则:对重要事项进行详细记录,对不重要的事项进行简化处理。
5. 及时性原则:及时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时效性。
第二章会计机构与人员
第四条行政食堂应设立会计机构,负责食堂的会计核算工作。
第五条会计机构的主要职责:
1. 负责编制食堂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
2. 负责食堂的日常收支核算;
3. 负责食堂的成本核算、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等工作;
4. 负责食堂的财务分析,为食堂的决策提供依据;
5. 负责食堂的财务报告编制、报送等工作;
6. 负责食堂的财务档案管理。
第六条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 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3. 熟悉会计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
4. 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会计核算
第七条行政食堂的会计核算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 会计凭证的编制: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应当真实、完整、准确;
2. 会计账簿的登记:根据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账簿应当清晰、完整、准确;
3. 会计报表的编制: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报表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4. 会计档案的整理与保管: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保管。
第八条行政食堂的会计核算内容:
1. 日常收支核算:对食堂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分类核算,包括原材料采购、员工工资、水电费、租金等;
2. 成本核算:对食堂的成本进行核算,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
3. 资产核算:对食堂的资产进行核算,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
4. 负债核算:对食堂的负债进行核算,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5. 所有者权益核算:对食堂的所有者权益进行核算,包括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
第九条行政食堂的会计核算方法:
1. 权责发生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 完整性原则:对食堂的财务事项进行完整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3. 可比性原则:对食堂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第四章财务报告
第十条行政食堂的财务报告包括年度财务报告和月度财务报告。
第十一条年度财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食堂的基本情况;
2. 食堂的财务报表;
3. 食堂的财务分析报告;
4. 食堂的审计报告。
第十二条月度财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食堂的财务报表;
2. 食堂的财务分析报告。
第五章财务监督
第十三条行政食堂应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四条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
1. 对食堂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确保其合法、合规;
2. 对食堂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其真实、准确、完整;
3. 对食堂的财务报告进行监督,确保其真实、准确、完整;
4. 对食堂的财务档案进行监督,确保其完整、安全。
第十五条行政食堂的财务监督责任:
1. 会计机构负责财务监督的日常工作;
2. 食堂领导负责财务监督的组织实施;
3. 财务监督部门负责对财务监督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制度由行政食堂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本制度字数约2500字,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第2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行政食堂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等法律法规,结合行政食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行政食堂的所有财务活动,包括食堂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会计核算。
第三条行政食堂会计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二)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食堂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完整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全面反映食堂的财务活动。
(四)及时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五)一致性原则:会计政策、方法和程序前后一致。
第四条行政食堂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及会计岗位职责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执行。
第二章会计核算科目
第五条行政食堂会计核算科目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等五大类。
一、资产类科目
1. 现金
2. 银行存款
3. 应收账款
4. 存货
5. 固定资产
6. 无形资产
7. 其他资产
二、负债类科目
1. 短期借款
2. 应付账款
3. 应交税费
4. 应付职工薪酬
5. 长期借款
6. 长期应付款
7. 其他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1. 实收资本
2. 资本公积
3. 盈余公积
4. 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类科目
1. 食堂收入
2. 其他收入
五、支出类科目
1. 购进原材料支出
2. 人工成本支出
3. 水电费支出
4. 营业税金及附加
5. 管理费用
6. 财务费用
7. 销售费用
8. 其他支出
第三章会计凭证
第六条行政食堂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一、原始凭证
1. 采购发票
2. 支票
3. 银行对账单
4. 餐饮收入单
5. 职工工资发放单
6. 其他相关单据
二、记账凭证
1. 会计凭证格式应符合国家规定,内容完整、真实、准确。
2. 会计凭证应注明日期、编号、摘要、金额等信息。
3. 会计凭证应经食堂负责人或授权人审核签字。
第四章会计账簿
第七条行政食堂会计账簿分为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
一、总账
1. 总账应按照会计科目设置,反映食堂的财务状况。
2. 总账应定期进行核对,确保账账相符。
二、明细账
1. 明细账应按照会计科目设置,反映食堂的各项经济业务。
2. 明细账应定期进行核对,确保账实相符。
三、日记账
1. 日记账应按照时间顺序记录食堂的日常经济业务。
2. 日记账应定期进行核对,确保账账相符。
第五章会计报表
第八条行政食堂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
一、资产负债表
1. 资产负债表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反映食堂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
2. 资产负债表应定期进行核对,确保报表数据的真实、准确。
二、利润表
1. 利润表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反映食堂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 利润表应定期进行核对,确保报表数据的真实、准确。
三、现金流量表
1. 现金流量表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反映食堂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流入
和流出情况。
2. 现金流量表应定期进行核对,确保报表数据的真实、准确。
四、附注
1. 附注应详细说明会计报表中有关项目的编制依据和说明。
2. 附注应定期进行核对,确保附注内容的真实、准确。
第六章会计监督
第九条行政食堂会计监督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事前监督:对食堂的财务活动进行事前审查,确保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
(二)事中监督:对食堂的财务活动进行事中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三)事后监督:对食堂的财务活动进行事后审计,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
第十条行政食堂会计监督的具体实施如下:
(一)食堂负责人应当对食堂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确保财务制度得到执行。
(二)会计人员应当对食堂的财务活动进行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三)审计部门应当对食堂的财务活动进行定期审计,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
第七章附则
第十一条本制度由行政食堂财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本制度仅为示例,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第3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行政食堂财务管理,确保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和透明度,提
高财务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食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行政食堂的所有财务活动,包括收入、支出、资产、负债、
成本、费用等。
第三条行政食堂会计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会计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食堂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完整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全面反映食堂的经济业务,不得遗漏任何一项经济活动。
(三)一致性原则: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四)及时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拖延。
(五)合法性原则:会计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
第二章会计机构与人员
第四条行政食堂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专职会计人员,负责食堂的会计工作。
第五条会计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制定和实施会计制度。
(二)负责编制和审核财务报表,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完整。
(三)负责食堂的财务收支管理,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
(四)负责食堂的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会计核算工作。
(五)负责食堂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工作。
第六条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
(三)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
(四)身体健康,能够胜任会计工作。
第三章会计核算
第七条行政食堂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第八条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一)收入核算:食堂销售饭菜、饮料、食品等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
(二)支出核算:食堂的日常支出、人员工资、福利费、办公费、维修费等。
(三)资产核算:食堂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
(四)负债核算:食堂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五)成本核算:食堂的食材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
(六)费用核算:食堂的行政管理费、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第九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一)填制原始凭证:对食堂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
(二)审核原始凭证: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核。
(三)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四)登记会计账簿:将记账凭证登记到相应的会计账簿。
(五)编制财务报表:根据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表。
第四章财务报表
第十条行政食堂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第十一条资产负债表反映食堂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
权益。
第十二条利润表反映食堂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利润总额等。
第十三条现金流量表反映食堂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包括经营
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第五章内部控制
第十四条行政食堂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第十五条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职责分离:食堂内部各部门职责应当明确,相互制约,防止舞弊。
(二)授权审批:食堂的财务收支应当经过授权审批,确保资金的安全。
(三)凭证管理:食堂的原始凭证应当规范管理,确保凭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资产保管:食堂的资产应当妥善保管,防止丢失和损坏。
(五)信息系统:食堂应当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准确。
第六章监督与检查
第十六条行政食堂的财务活动应当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审计机关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七条食堂应当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对财务活动进行自查自纠。
第十八条食堂的会计档案应当妥善保管,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归档和查阅。
第七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制度由行政食堂财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本制度仅为示例,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