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坳陷层控地热系统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辽盆地坳陷层控地热系统研究
王贵玲;马峰;侯贺晟;姜光政;张心勇;原若溪;黎楚童
【期刊名称】《地球学报》
【年(卷),期】2023(44)1
【摘要】松辽盆地是在印支运动末期至燕山运动早期形成的大型沉积盆地,其不仅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也是我国主要的地热资源潜力区。

本文以大陆科学钻探松科二井为基础通过建立盆地热导率、生热率、孔隙度等物性柱,分析了盆地深部地温场特征,最后给出了松辽盆地坳陷层控型地热系统的形成机制。

松辽盆地物性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层特征,按照垂向变化可分为4段,分别为盖层段、储层段、稳态热传导段和基底段。

热导率随岩性、沉积时代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上随深度的变大逐渐增大,储层段表现出热导率的快速增长,而基底段则热导率差异性大;生热率在白垩系沉积层总体偏低,表现出“冷壳热幔”的热结构;孔隙度表现为从1800 m 到2700 m的储层段快速下降趋势,地层储水能力逐渐变弱。

松辽盆地地热系统具有坳陷层控的特点,中、晚侏罗世莫霍面隆起形成的热隆张导致了后期浅部的断陷-坳陷双重结构。

在坳陷沉积阶段沉积了河湖相为主的砂、泥岩地层,后期随着地下水的循环补给及聚热作用,在白垩系姚家组、青山口组、泉头组中形成了以砂岩为主且空间上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逐渐变薄的层控型地热系统。

寻找高渗透热储层是松辽盆地地热探测的关键,本研究可以为盆地深部找热提供基本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总页数】12页(P21-32)
【作者】王贵玲;马峰;侯贺晟;姜光政;张心勇;原若溪;黎楚童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地热与干热岩勘查开发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4
【相关文献】
1.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北段坳陷层构造与油气成藏关系
2.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坳陷层油气成藏耦合与成藏模式解析
3.陆相坳陷盆地烃源岩内致密砂岩储层含油性主控因素——以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高台子油层为例
4.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头台油田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5.松辽盆地坳陷期湖盆层序地层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