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③碳纤维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④硫橡胶是指硫化过的橡胶,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⑤大豆油属于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⑥纤维素的分子式为(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 硫代硫酸钠与盐酸反应中,盐酸作氧化剂
D. 用光束照射烧杯中液体,将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入界面活性剂,反应变慢,故A正确;
B.该分散系是含硫单质的胶体,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则单质硫颗粒直径约为1 nm ~100 nm,故B正确;
C.反应前后盐酸没有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剂,故C错误;
【解析】
【详解】A.聚丙烯酸钠是一种高分子树脂,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可用于制造婴儿纸尿裤,故A正确;
B.天然橡胶为线型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人造纤维是用木材、草类的纤维经化学加工制成的粘胶纤维,则不能利用石油、煤、天然气等做原料制得人造纤维,故C错误;
D.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又称有机玻璃,即有机玻璃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故D错误;
【详解】氯气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钾、氯化钾和氯酸钾,根据图象知n(ClO-)=0.06mol,n(ClO3-)=0.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 氯离子n(Cl-)=0.06mol×(1-0)+0.03mol×(5-0)=0.21mol,故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1mol,根据物料守恒可知n(K+)=n(Cl-)+n(ClO-)+n(ClO3-)=0.21mol+0.06mol+0.03mol=0.3mol。
哈师大附中2018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Al 2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1~20题,每小题2分;21~24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52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O和Al2O3都属于两性氧化物B.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均为液态
C.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应利用溴水和洗气法除杂,故C错误;
D.单质溴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溴化钠、次溴酸钠和水,溴化钠、次溴酸钠溶于水,溴苯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也不溶于NaOH溶液,出现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既除去了杂质,又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
D.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06mol×(1-0)+0.03mol×(5-0)=0.21mol,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明确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解本题关键,结合原子守恒、转移电子守恒来分析解答,难度中等。
④中性溶液中,Fe3+水解溶液显酸性,中性溶液中不含Fe3+;
⑤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呈酸性或碱性,酸性或碱性溶液中,Na+、Ba2+、Cl-、Br-都能大量共存;
⑥与铝粉反应放出H2的溶液可以显酸性或碱性,若显酸性,不含NO ;若显碱性,不含Al3+;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③⑤,选A。
D.该分散系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能观察到光的“通路”,故D正确.
故选C。
4.下列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A. 丙烯酸和油酸B. 和
C. 乙二醇和丙三醇D. 环丁烷和乙烯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丙烯酸CH2=CHCOOH和油酸C17H33COOH分子中都含有官能团羧基,它们的烃基中都只含有一个不饱和的碳碳双键,所以二者分子结构相似,并且在组成上相差15个CH2原子团,符合同系物的定义,二者属于同系物,故A选;
⑥与铝粉反应放出H2的无色溶液中:NO 、Al3+、Na+、SO
A. ③⑤B. ③④C. ①②④D. 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酸性溶液中H+、ClO-、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②含有MnO 的溶液呈紫色,无色溶液中不含MnO ;
③碱性溶液中CO 、SO 、K+、AlO 不反应,能大量共存;
C. 乙炔、苯、苯乙烯D. 丙烯、2−丁烯、丁醛
【答案】B
【解析】
【详解】A. 1molCH4的耗氧量=(1+ )mol=2mol,1mol乙烯的耗氧量=(2+ )mol=3mol,1mol甲醇的(1+ - )mol=1.5mol,三者耗氧量不相等,故A不选;
B. 1mol乙烯的耗氧量=(2+ )mol=3mol,1mol乙醇的耗氧量=(2+ )mol=3mol,1mol2-羟基丙酸(C3H6O3)的耗氧量=(3+ - )mol=3mol,三者耗氧量相等,故B选;
C.酸性:碳酸>苯酚>HCO3-,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二者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 +NaHCO3,故C错误;
D.乙醇与浓氢溴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乙烷,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 HBr CH3CH2Br + H2O,故D正确。
答案选D。
11.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和Cl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在密闭容器中加入l.5mol 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得到NH3分子数小于NA,A错误;
B.2.3gNa的物质的量是0.1mol,由于在化合物中钠呈+1价,所以完全与氧气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B正确;
D.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淀粉不属于还原性糖,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婴儿纸尿裤中含有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
B. 天然橡胶为体型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强度
C. 人造纤维是以石油、煤、天然气等为原料经过聚合反应制成
D. 有机玻璃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合成塑料,具有良好透光性
【答案】A
A.通过以上分析知,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0.3mol,选项A错误;
B.根据图象知,氯气和氢氧化钾先生成次氯酸钾,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氯气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酸钾,所以氯酸根离子的生成是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选项B错误;
C.次氯酸根离子中氯元素是+1价,ClO3-中氯元素是+5价,氯气中氯元素为0价,因此在酸性条件下次氯酸根离子和ClO3-不能发生反应生成氯气,选项C错误;
C. Na2S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S2-会发生水解反应而消耗,所以1.0L的0.1 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小于0.1NA,C错误;
D.在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气体摩尔体积不能使用,D错误;
答案选B。
6.下列混合物在总物质的量一定时,完全燃烧消耗O2的量不变的是
A. 甲烷、乙烯、甲醇B. 乙烯、乙醇、2−羟基丙酸
答案选D。
8.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①聚乙炔;②蔗糖;③碳纤维;④硫橡胶;⑤大豆油;⑥纤维素;⑦脱氧核糖核酸;⑧高级脂肪酸钠;⑨羊毛纤维;⑩光导纤维
A. ①③⑤⑥⑦B. ①④⑥⑦⑨C. ①②⑤⑨⑩D. ④⑤⑥⑧⑩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聚乙炔是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 1mol乙炔的耗氧量=(2+ )mol=2.5mol,1mol苯的耗氧量=(6+ )mol=7.5mol,1mol苯乙烯的耗氧量=(8+ )mol=10mol,三者耗氧量不相等,故C不选;
D. 1mol丙烯的耗氧量=(3+ )mol=4.5mol,1mol 2-丁烯的耗氧量(4+ )mol=6mol,1mol丁醛的耗氧量=(4+ - )mol=5.5mol,三者耗氧量不相等,故D不选。
D. 乙醇与浓氢溴酸反应:CH3CH2OH + HBr CH3CH2Br + 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苯中苯环受甲基的影响,在浓硫酸做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和浓硝酸易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HNO3 +3H2O,故A错误;
B.BrCH2CH2COOH与NaOH醇溶液共热既发生消去反应,又发生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BrCH2CH2COOH+2NaOH CH2=CHCOONa+NaBr+2H2O,故B错误;
答案选B。
7.用括号中 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其中正确的是
A. 苯中的甲苯(溴水)B. 苯中的苯酚(溴水)
C. 甲烷中的乙烯(KMnO4酸性溶液)D. 溴苯中的溴(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苯与溴水不反应,无法除杂,故A错误;
B.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但溴单质、三溴苯酚均易溶于苯,无法分离,故B错误;
A.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l.5mol 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得到NH3分子数为NA
B. 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C.1.0L的0.1 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为0.1NA
D. 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A
B. 为醇, 为酚,结构不相似,二者不互为同系物,故B不选;
C.乙二醇和丙三醇分子中羟基个数不同,分子组成上不相差CH2原子团,二者不互为同系物,故C不选;
D.环丁烷为环烷烃,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结构不相似,二者不互为同系物,故D不选;
答案选A。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选A。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与盐酸混合,生成单质硫并沉淀出来。若将硫代硫酸钠溶液先与界面活性剂(不参与反应)均匀混合于烧杯中,再加入盐酸并立刻搅拌、静置后无沉淀产生,得到含硫单质的胶体(硫分散在体系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界面活性剂减缓了硫生成的速率
B. 加入界面活性剂后生成的单质硫颗粒直径约为1 nm ~100 nm
C.Fe3O4和Pb3O4中的金属都呈现两种价态D.葡萄糖和淀粉都属于还原性糖
【答案】C
【解析】
【详解】A. Al2O3为两性氧化物,而MgO为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一般情况下,乳浊液的分散质为液态,而悬浊液的分散质为固态,故B错误;
C. Fe3O4中Fe元素化合价为+2和+3,Pb3O4中Pb元素化合价为+2和+4,两种化合物中金属都呈现两种价态,故C正确;
⑦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由核苷酸重复排列组成的长链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⑧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⑨羊毛纤维属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⑩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①④⑥⑦⑨,答案选B。
A.苛性钾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是0.09 mol
B.ClO3-的生成是由氯气的量的多少引起的
C.在酸性条件下ClO-和ClO3-可生成Cl2
D.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1 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氯气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钾、氯化钾和氯酸钾,根据图象知n(ClO-)=0.06mol,n(ClO3-)=0.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的氯离子n(Cl-)=0.06mol×(1-0)+0.03mol×(5-0)=0.21mol,故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1mol,根据物料守恒可知n(K+)=n(Cl-)+n(ClO-)+n(ClO3-)=0.21mol+0.06mol+0.03mol=0.3mol,结合m=nM计算氢氧化钾质量。
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酸性溶液中:Na+、ClO-、SO 、I-
②无色溶液中:K+、Na+、MnO 、SO
③碱性溶液中:CO 、SO 、K+、AlO
④中性溶液中:Fe3+、K+、Cl-、SO
⑤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Br-
10.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甲苯与浓硝酸反应制TNT: + HNO3 + H2O
B.BrCH2CH2COOH与NaOH醇溶液共热:BrCH2CH2COOH+NaOH CH2=CHCOOH + NaBr + H2O
C.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 + CO2+ H2O→2 + Na2CO3
③碳纤维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④硫橡胶是指硫化过的橡胶,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⑤大豆油属于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⑥纤维素的分子式为(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 硫代硫酸钠与盐酸反应中,盐酸作氧化剂
D. 用光束照射烧杯中液体,将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入界面活性剂,反应变慢,故A正确;
B.该分散系是含硫单质的胶体,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则单质硫颗粒直径约为1 nm ~100 nm,故B正确;
C.反应前后盐酸没有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剂,故C错误;
【解析】
【详解】A.聚丙烯酸钠是一种高分子树脂,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可用于制造婴儿纸尿裤,故A正确;
B.天然橡胶为线型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人造纤维是用木材、草类的纤维经化学加工制成的粘胶纤维,则不能利用石油、煤、天然气等做原料制得人造纤维,故C错误;
D.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又称有机玻璃,即有机玻璃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故D错误;
【详解】氯气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钾、氯化钾和氯酸钾,根据图象知n(ClO-)=0.06mol,n(ClO3-)=0.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 氯离子n(Cl-)=0.06mol×(1-0)+0.03mol×(5-0)=0.21mol,故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1mol,根据物料守恒可知n(K+)=n(Cl-)+n(ClO-)+n(ClO3-)=0.21mol+0.06mol+0.03mol=0.3mol。
哈师大附中2018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Al 2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1~20题,每小题2分;21~24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52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O和Al2O3都属于两性氧化物B.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均为液态
C.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应利用溴水和洗气法除杂,故C错误;
D.单质溴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溴化钠、次溴酸钠和水,溴化钠、次溴酸钠溶于水,溴苯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也不溶于NaOH溶液,出现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既除去了杂质,又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
D.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06mol×(1-0)+0.03mol×(5-0)=0.21mol,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明确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解本题关键,结合原子守恒、转移电子守恒来分析解答,难度中等。
④中性溶液中,Fe3+水解溶液显酸性,中性溶液中不含Fe3+;
⑤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呈酸性或碱性,酸性或碱性溶液中,Na+、Ba2+、Cl-、Br-都能大量共存;
⑥与铝粉反应放出H2的溶液可以显酸性或碱性,若显酸性,不含NO ;若显碱性,不含Al3+;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③⑤,选A。
D.该分散系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能观察到光的“通路”,故D正确.
故选C。
4.下列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A. 丙烯酸和油酸B. 和
C. 乙二醇和丙三醇D. 环丁烷和乙烯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丙烯酸CH2=CHCOOH和油酸C17H33COOH分子中都含有官能团羧基,它们的烃基中都只含有一个不饱和的碳碳双键,所以二者分子结构相似,并且在组成上相差15个CH2原子团,符合同系物的定义,二者属于同系物,故A选;
⑥与铝粉反应放出H2的无色溶液中:NO 、Al3+、Na+、SO
A. ③⑤B. ③④C. ①②④D. 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酸性溶液中H+、ClO-、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②含有MnO 的溶液呈紫色,无色溶液中不含MnO ;
③碱性溶液中CO 、SO 、K+、AlO 不反应,能大量共存;
C. 乙炔、苯、苯乙烯D. 丙烯、2−丁烯、丁醛
【答案】B
【解析】
【详解】A. 1molCH4的耗氧量=(1+ )mol=2mol,1mol乙烯的耗氧量=(2+ )mol=3mol,1mol甲醇的(1+ - )mol=1.5mol,三者耗氧量不相等,故A不选;
B. 1mol乙烯的耗氧量=(2+ )mol=3mol,1mol乙醇的耗氧量=(2+ )mol=3mol,1mol2-羟基丙酸(C3H6O3)的耗氧量=(3+ - )mol=3mol,三者耗氧量相等,故B选;
C.酸性:碳酸>苯酚>HCO3-,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二者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 +NaHCO3,故C错误;
D.乙醇与浓氢溴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乙烷,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 HBr CH3CH2Br + H2O,故D正确。
答案选D。
11.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和Cl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在密闭容器中加入l.5mol 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得到NH3分子数小于NA,A错误;
B.2.3gNa的物质的量是0.1mol,由于在化合物中钠呈+1价,所以完全与氧气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B正确;
D.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淀粉不属于还原性糖,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婴儿纸尿裤中含有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
B. 天然橡胶为体型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强度
C. 人造纤维是以石油、煤、天然气等为原料经过聚合反应制成
D. 有机玻璃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合成塑料,具有良好透光性
【答案】A
A.通过以上分析知,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0.3mol,选项A错误;
B.根据图象知,氯气和氢氧化钾先生成次氯酸钾,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氯气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酸钾,所以氯酸根离子的生成是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选项B错误;
C.次氯酸根离子中氯元素是+1价,ClO3-中氯元素是+5价,氯气中氯元素为0价,因此在酸性条件下次氯酸根离子和ClO3-不能发生反应生成氯气,选项C错误;
C. Na2S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S2-会发生水解反应而消耗,所以1.0L的0.1 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小于0.1NA,C错误;
D.在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气体摩尔体积不能使用,D错误;
答案选B。
6.下列混合物在总物质的量一定时,完全燃烧消耗O2的量不变的是
A. 甲烷、乙烯、甲醇B. 乙烯、乙醇、2−羟基丙酸
答案选D。
8.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①聚乙炔;②蔗糖;③碳纤维;④硫橡胶;⑤大豆油;⑥纤维素;⑦脱氧核糖核酸;⑧高级脂肪酸钠;⑨羊毛纤维;⑩光导纤维
A. ①③⑤⑥⑦B. ①④⑥⑦⑨C. ①②⑤⑨⑩D. ④⑤⑥⑧⑩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聚乙炔是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 1mol乙炔的耗氧量=(2+ )mol=2.5mol,1mol苯的耗氧量=(6+ )mol=7.5mol,1mol苯乙烯的耗氧量=(8+ )mol=10mol,三者耗氧量不相等,故C不选;
D. 1mol丙烯的耗氧量=(3+ )mol=4.5mol,1mol 2-丁烯的耗氧量(4+ )mol=6mol,1mol丁醛的耗氧量=(4+ - )mol=5.5mol,三者耗氧量不相等,故D不选。
D. 乙醇与浓氢溴酸反应:CH3CH2OH + HBr CH3CH2Br + 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苯中苯环受甲基的影响,在浓硫酸做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和浓硝酸易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HNO3 +3H2O,故A错误;
B.BrCH2CH2COOH与NaOH醇溶液共热既发生消去反应,又发生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BrCH2CH2COOH+2NaOH CH2=CHCOONa+NaBr+2H2O,故B错误;
答案选B。
7.用括号中 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其中正确的是
A. 苯中的甲苯(溴水)B. 苯中的苯酚(溴水)
C. 甲烷中的乙烯(KMnO4酸性溶液)D. 溴苯中的溴(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苯与溴水不反应,无法除杂,故A错误;
B.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但溴单质、三溴苯酚均易溶于苯,无法分离,故B错误;
A.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l.5mol 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得到NH3分子数为NA
B. 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C.1.0L的0.1 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为0.1NA
D. 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A
B. 为醇, 为酚,结构不相似,二者不互为同系物,故B不选;
C.乙二醇和丙三醇分子中羟基个数不同,分子组成上不相差CH2原子团,二者不互为同系物,故C不选;
D.环丁烷为环烷烃,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结构不相似,二者不互为同系物,故D不选;
答案选A。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选A。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与盐酸混合,生成单质硫并沉淀出来。若将硫代硫酸钠溶液先与界面活性剂(不参与反应)均匀混合于烧杯中,再加入盐酸并立刻搅拌、静置后无沉淀产生,得到含硫单质的胶体(硫分散在体系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界面活性剂减缓了硫生成的速率
B. 加入界面活性剂后生成的单质硫颗粒直径约为1 nm ~100 nm
C.Fe3O4和Pb3O4中的金属都呈现两种价态D.葡萄糖和淀粉都属于还原性糖
【答案】C
【解析】
【详解】A. Al2O3为两性氧化物,而MgO为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一般情况下,乳浊液的分散质为液态,而悬浊液的分散质为固态,故B错误;
C. Fe3O4中Fe元素化合价为+2和+3,Pb3O4中Pb元素化合价为+2和+4,两种化合物中金属都呈现两种价态,故C正确;
⑦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由核苷酸重复排列组成的长链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⑧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⑨羊毛纤维属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⑩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①④⑥⑦⑨,答案选B。
A.苛性钾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是0.09 mol
B.ClO3-的生成是由氯气的量的多少引起的
C.在酸性条件下ClO-和ClO3-可生成Cl2
D.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1 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氯气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钾、氯化钾和氯酸钾,根据图象知n(ClO-)=0.06mol,n(ClO3-)=0.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的氯离子n(Cl-)=0.06mol×(1-0)+0.03mol×(5-0)=0.21mol,故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1mol,根据物料守恒可知n(K+)=n(Cl-)+n(ClO-)+n(ClO3-)=0.21mol+0.06mol+0.03mol=0.3mol,结合m=nM计算氢氧化钾质量。
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酸性溶液中:Na+、ClO-、SO 、I-
②无色溶液中:K+、Na+、MnO 、SO
③碱性溶液中:CO 、SO 、K+、AlO
④中性溶液中:Fe3+、K+、Cl-、SO
⑤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Br-
10.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甲苯与浓硝酸反应制TNT: + HNO3 + H2O
B.BrCH2CH2COOH与NaOH醇溶液共热:BrCH2CH2COOH+NaOH CH2=CHCOOH + NaBr + H2O
C.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 + CO2+ H2O→2 + Na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