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兽医—农村养殖户的保护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兽医—农村养殖户的保护神
作者:暂无
来源:《兽医导刊》 2016年第1期
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乡村兽医”是很陌生的字眼,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养殖规
模化的发展,兽医这个行当在乡村也已经很少见到。

但走街串巷的乡村兽医对于农村的养殖户
来说,就是他们的保护神,办养殖场前先要找到好的兽医。

动物和人一样,每年到换季时都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也是乡村兽医一年最忙的时间。

马养民家住西安市灞桥区班家村,50 岁的他已有31 年的兽医经历。

据马师傅讲,他家祖辈三
代都是兽医。

马养民最早师从父亲,后来参加了畜牧专业的培训班,取得了乡村兽医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家家都养家畜,马养民骑着自行车,车头插个红旗,上写着“水
流乡割阉队”(现在水流乡已被撤并),走街串巷从骟猪开始自己的兽医生涯。

马家祖孙三代见证了关中农村养殖家畜种类的变化。

马养民爷爷辈医治的主要是骡子和马,到父亲看病时主要是牛和羊,他自己则主要看猪和鸡。

现在的养殖也从散户发展到集中养殖,
马养民服务的对象都是大型养殖场。

马养民说自己遇到了好机遇,当年父辈当兽医时,因为药
品价格高,很多家畜生病后不是治不好,而是成本太高了,最终都选择放弃。

1985 年,村里有位妇女花了40 元买的一头小猪生病了,就连父亲也认为看不好,主人不忍放弃,说愿意多花
钱为猪看病,他接手医治了长达17 d,共花费100 多元让猪起死回生。

有人认为,治好病有什么用,100 块钱够买2 头猪了。

这头被救活的猪却很“争气”,两年时间长到400 斤,卖了个好价钱。

今年77 岁的王帮举是西安长安区砲里兽医站原站长。

1958 年他毕业于武功农校畜牧专业,后分配到砲里兽医站从事专职兽医。

当年干兽医是非常吃香的专业,砲里街道上的一位老人回忆,王帮举背着印有红十字的药箱,骑着永久牌自行车走到谁家主人都要出门迎接,堪称全乡镇的名人。

如今,王帮举即使退休回家,牵着牲口找上门看病的人也每天络绎不绝,有时早上天不亮
就有人把牲口拴在门口的树上排队看病。

王帮举介绍,当年因为西药紧缺,家畜看病基本上使
用中医疗法,当时给牛马针灸非常普遍,兽医还要负责熬药,再用开口器卡住牲口的嘴,用管
子和漏斗直接灌药。

今年不到60 岁的李兴辉,是西安蓝田县灞源镇的乡村兽医。

李兽医24 岁毕业于西北农林学校畜牧专业,是农村畜牧的专业人才。

李兴辉随口就能报出,灞源镇现在有300 多头猪,200 多头牛,2 万多只鸡,而且现在狗
的数量在逐年增多,山里几乎家家养狗。

李兴辉说,兽医的意外风险很高,他认识的多名兽医就被家畜攻击受伤,尤其是猪的攻击
性非常强,俗话说“一猪、二熊、三老虎”,猪对人的攻击有时会有致命危险。

经过他多年经
验总结,在给家畜看病时一定要站在圈外先观察,尤其是刚产崽的母猪,它对人友好时眼睛会
眯成一条线,当眼睛圆睁着时一定要小心。

在灞源镇的街道上,老乡们戏称李兴辉为“猪先生”,因为他是给猪看病的名医。

不过,
这几年山村青壮年以外出务工为主,养殖业缩减,他医治的宠物狗的数量远远超过猪羊等家畜。

李兴辉感叹“猪先生”已经转变成“狗先生”,但不管怎样,乡村兽医还是有很大存在的价值。

近几年来我国养殖业发展很快,但乡村兽医这支队伍没有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而壮大,而是不撤自散,许多人已转从他业,再加之规模养殖户不断涌现,猪养多了兽医诊疗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些自己钻研猪病防治技术,猪发病也就不用请兽医了,另外就是饲料企业为了稳定大客户,给合作的养殖户配备专业兽医进行跟踪服务,这些市场转变致使乡村兽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转自公众号“世界兽医协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