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城乡产业发展统筹规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结构这种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涿鹿县在产业发展上的投入较为均衡,可以保证产业发展的平稳,抗击外来影响的能力较强,所以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本县经济发展受影响不大,就是一个例证。但是,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工业立县的战略没有完全确立,工业还没有完全显示出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县域经济的特点不够明显。下图是涿鹿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密云县的产业结构对比。
(二)规划原则
第一,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原则
涿鹿县产业发展应该立足优势资源,充分体现自身特色,打造产品品牌,从优化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二,加强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工业产业发展必须立足于自然生态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立足于+
图6:2008年涿鹿县、张家口市、河北省、密云县三次产业结构对比
从与张家口市、河北省、北京密云县等地区三次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涿鹿县第一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对比较大,第二、三产业则占比相对较小,有待加强,尤其是第二产业占比偏低,亟待重点发展。
(二)经济总量增速居中
2008年张家口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0.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城区实现生产总值299.21亿元,其余生产总值由张家口十三县完成。2008年涿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增幅提高1.1个百分点。
二、县域产业发展特点与问题
(一)产业结构变化平稳
2002-2008七年间,涿鹿县地区生产总值由137912万元增加到383300万元,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
图4:涿鹿县2002-2008地区生产总值变化
图5:涿鹿县2002-2008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涿鹿县经济总量在三项产业之间的分配较为平均。2002至2008年间,三项产业比重相对变化较小:2002年第一、二、三产业相对比重为:35.2:35.6:29.2,2008年这一比例为30.3:33.0:36.7。三项产业结构的变化,较为明显的是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趋于下降,第二产业在经历调整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有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稳定且稳中有升。
●矿产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独特;
●农业和林果资源特色鲜明。
县域城乡产业发展统筹规划
一、规划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突出特色、发展特色果品产业”的思路,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新改建扩建优质果品基地,争创国家或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培植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的思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充分发挥环京津优势,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坚持“科技创新、新型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聚集,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推动集群经济发展。坚持“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高科技产业园区和商贸物流园区”的思路,强化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图8:张家口市十三县2008年GDP增速比较
(三)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008年涿鹿县人均GDP为10564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02元,增长16.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12元,增长13.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11元,增长15.3%。在金融危机的年代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成就,是十分难得的。但是,与周边地区比较涿鹿的经济发展尚有很大差距。涿鹿县人均GDP不及河北省人均GDP(23164元)的一半,也远低于张家口市15671元的水平,同期周边地区的北京密云县人均GDP达到23605元。从居民收入比较看,2008同期北京市密云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5元,比上年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529元,比上年增长12.3%。
1、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到2010年,太阳能光伏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产值达8亿元(太阳能硅材料产值达到5亿元,其他配套行业产值达到3亿元),先进制造业产值达到 4亿元,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亿元。新培育出1家产值过5亿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骨干企业,新培育出1家产值过1亿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骨干企业,新培育出2家产值过5000万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企业,形成若干个特色太阳能光伏产业群体。2010年,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形成以京仪、华尔等企业为中心的自主创新型企业。到2012年,太阳能光伏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0亿元(太阳能硅材料产值达到15亿元,其他配套行业产值达到5亿元),先进制造业产值达到7亿元,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亿元。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80亿元(太阳能硅材料产值达到150亿元,其它配套行业产值达到30 亿元),先进制造业产值达到50亿元,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0亿元。在若干领域形成名牌拳头产品,培育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规模大、效益好、国际竞争力强的太阳能光伏特色企业,新培育出3-5家产值过10亿元的新材料骨干企业,新培育出5-8家产值过5亿元的新材料骨干企业。
(三)
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按照“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创一流”的总体要求,以及“一个目标、三个战略、六大产业”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实现201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三大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太阳能光伏产业、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化工矿山产业、商贸流通产业等六大产业的发展。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聚集,推动集群经济发展,加快建设涿鹿县完整的产业体系。
通过对张家口十三县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张家口地区十三县中,2008年生产总值最高的为怀来县,达到62.94亿元,接近涿鹿县生产总值的两倍。涿鹿县以38.33亿元的生产总值排在十三县的第四位,但与紧随其后的四县差别比较小。
图7:张家口市十三县2008年GDP比较
从增速分析,涿鹿县2008年GDP增速达到13.7%,略快于张家口全市11.9%的增速,在十三区县中位于第八位,在经济总量相差不大(30-40亿元)的六县中仅列第五,据此可以判断,这将对涿鹿县经济总量在张家口地区的排序产生不利影响。
2、促进林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稳步壮大。做大做强玉米、葡萄、杏扁和奶业四大主导产业。到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总产达到1.5亿公斤;葡萄发展到25万亩,总产达到3亿公斤;杏扁发展到65万亩,杏仁总产达到4000吨;奶牛发展到5万头,奶产量达到9万吨。要以提高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标准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到2012年全县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达到7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率80%以上。
4、增强科技园区对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科技园区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2010年,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5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5%。到2012年,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7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 45 %。到2020年,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 20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60 %。
通过以上分析,涿鹿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已非常明晰。通过结合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中央保民生保增长的战略,我们需要充分认识涿鹿的发展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涿鹿县经济的SWOT分析如下:
表9:涿鹿县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优势(S)
保持优势的方法
劣势(W)
克服劣势的措施
●区位优势明显;
200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17亿元,增长1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96亿元,增长12.7%;工业销售产值18.01亿元,增长29.3%;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7%。
图12:涿鹿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构成
涿鹿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由矿山企业、单晶硅企业、化工企业、消防设备、机械制造、酿酒、建材和食品加工企业组成,目前这八大产业发展良好。尤其是单晶硅行业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涿鹿县牢牢把握机遇,2009年与京仪集团签订的投资30亿元3000吨多晶硅项目将为该县的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经济效益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4642万元,比上年增加4456万元;利税总额2357万元,下降59.6%;工业劳动生产率220148元/人,提高48348元/人。
涿鹿县畜牧业10年发展规划畜种2010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11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12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13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14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奶牛3455764基础母猪25385658肥猪5076100130160绵羊2735435159家禽400450500550600特种养殖012015020304肉牛04061152总计483025695565427458358畜种2015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16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17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18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19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20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奶牛717884909510基础母猪9511125131415肥猪190220250260280300绵羊6775808590家禽650700750800850900特种养殖05060708091肉牛253354455总计92661017411051117181248913314农产品加工业1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实施1234工程即坚持一个标准达到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要求标准抓住二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加强三个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实现四个突破标准化生产市场开拓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利用科技创新带动技术升级与产业发展。2010年,科技进步对园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到2020年,科技进步对园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在机械制造形成以中航机械、五维航电等企业为中心的自主创新型企业;新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6个。到2020年,继续扩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10个。加大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
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资料,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第三,注重市场开发,实现全面发展的原则
涿鹿县毗邻京津,位置优越,产业发展要注重市场开发,以首都经济圈和京津冀大城市群作为本地企业发展和拓展的空间范围,应立足张家口,背靠河北省,深拓京津市场,做到面向北京,服务北京,发展自己。
(六)区位优势发挥不充分
涿鹿县连接我国华北、东北、西北三大区域,紧临首都北京大市场,是沿海发达地区经过北京向西北经济辐射的第一站,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但是长期以来该县与北京市经济往来并不密切,尤其是在承接北京市产业转移方面,成功合作的案例不多。
涿鹿县地处官厅水库上游地区,在阻挡西北风沙、保障京津供水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改善、治理地区生态环境和保护京津水源的需要,国家在涿鹿县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整治工程,同时要求当地企业实现排放达标,并限制当地发展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化工、农药、造纸等项目,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但同时也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限制,使农业、畜牧业和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图9:涿鹿县人均GDP与京津冀等对比
图10:涿鹿县居民人均收入与周边地区对比
据此可以看出,该县人均GDP偏低与该县二、三产业比重偏低、农业从业人员较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有关。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提升二、三产业的比重,是未来时期的重要任务。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迅速
涿鹿县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6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1.61亿元,增长32.1%;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4.65亿元,增长65.2%;农村农户投资8047万元,增长6.7%。项目储备能力明显增强,建设项目134个,较上年增加3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07个,较上年增加32个。
对比北京郊县密云的固定资产投资发现,涿鹿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虽然较密云县仍然偏低,但是增速较快,表明涿鹿县良好的发展前景。
表8:涿鹿县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密云县固定资产投资对比
单位:亿元
河北省
张家口市
涿鹿县
密云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870.8
410.31
17.06
64.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0.288
0.415
0.381
0.162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7465.1
316.6
11.61
32.02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0.312
0.449
0.321
-0.046
图11:涿鹿县2003-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五)四大主导行业稳步发展
纵观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主要趋势是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难则全县难,工业兴则全县兴。涿鹿县工业发展尚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仍滞留于第一产业,与此同时第一产业产值增加过慢,导致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偏低,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进一步阻碍着经济增长。
(二)规划原则
第一,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原则
涿鹿县产业发展应该立足优势资源,充分体现自身特色,打造产品品牌,从优化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二,加强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工业产业发展必须立足于自然生态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立足于+
图6:2008年涿鹿县、张家口市、河北省、密云县三次产业结构对比
从与张家口市、河北省、北京密云县等地区三次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涿鹿县第一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对比较大,第二、三产业则占比相对较小,有待加强,尤其是第二产业占比偏低,亟待重点发展。
(二)经济总量增速居中
2008年张家口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0.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城区实现生产总值299.21亿元,其余生产总值由张家口十三县完成。2008年涿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增幅提高1.1个百分点。
二、县域产业发展特点与问题
(一)产业结构变化平稳
2002-2008七年间,涿鹿县地区生产总值由137912万元增加到383300万元,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
图4:涿鹿县2002-2008地区生产总值变化
图5:涿鹿县2002-2008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涿鹿县经济总量在三项产业之间的分配较为平均。2002至2008年间,三项产业比重相对变化较小:2002年第一、二、三产业相对比重为:35.2:35.6:29.2,2008年这一比例为30.3:33.0:36.7。三项产业结构的变化,较为明显的是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趋于下降,第二产业在经历调整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有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稳定且稳中有升。
●矿产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独特;
●农业和林果资源特色鲜明。
县域城乡产业发展统筹规划
一、规划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突出特色、发展特色果品产业”的思路,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新改建扩建优质果品基地,争创国家或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培植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的思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充分发挥环京津优势,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坚持“科技创新、新型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聚集,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推动集群经济发展。坚持“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高科技产业园区和商贸物流园区”的思路,强化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图8:张家口市十三县2008年GDP增速比较
(三)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008年涿鹿县人均GDP为10564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02元,增长16.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12元,增长13.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11元,增长15.3%。在金融危机的年代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成就,是十分难得的。但是,与周边地区比较涿鹿的经济发展尚有很大差距。涿鹿县人均GDP不及河北省人均GDP(23164元)的一半,也远低于张家口市15671元的水平,同期周边地区的北京密云县人均GDP达到23605元。从居民收入比较看,2008同期北京市密云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5元,比上年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529元,比上年增长12.3%。
1、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到2010年,太阳能光伏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产值达8亿元(太阳能硅材料产值达到5亿元,其他配套行业产值达到3亿元),先进制造业产值达到 4亿元,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亿元。新培育出1家产值过5亿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骨干企业,新培育出1家产值过1亿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骨干企业,新培育出2家产值过5000万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企业,形成若干个特色太阳能光伏产业群体。2010年,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形成以京仪、华尔等企业为中心的自主创新型企业。到2012年,太阳能光伏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0亿元(太阳能硅材料产值达到15亿元,其他配套行业产值达到5亿元),先进制造业产值达到7亿元,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亿元。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80亿元(太阳能硅材料产值达到150亿元,其它配套行业产值达到30 亿元),先进制造业产值达到50亿元,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0亿元。在若干领域形成名牌拳头产品,培育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规模大、效益好、国际竞争力强的太阳能光伏特色企业,新培育出3-5家产值过10亿元的新材料骨干企业,新培育出5-8家产值过5亿元的新材料骨干企业。
(三)
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按照“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创一流”的总体要求,以及“一个目标、三个战略、六大产业”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实现201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三大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太阳能光伏产业、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化工矿山产业、商贸流通产业等六大产业的发展。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聚集,推动集群经济发展,加快建设涿鹿县完整的产业体系。
通过对张家口十三县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张家口地区十三县中,2008年生产总值最高的为怀来县,达到62.94亿元,接近涿鹿县生产总值的两倍。涿鹿县以38.33亿元的生产总值排在十三县的第四位,但与紧随其后的四县差别比较小。
图7:张家口市十三县2008年GDP比较
从增速分析,涿鹿县2008年GDP增速达到13.7%,略快于张家口全市11.9%的增速,在十三区县中位于第八位,在经济总量相差不大(30-40亿元)的六县中仅列第五,据此可以判断,这将对涿鹿县经济总量在张家口地区的排序产生不利影响。
2、促进林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稳步壮大。做大做强玉米、葡萄、杏扁和奶业四大主导产业。到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总产达到1.5亿公斤;葡萄发展到25万亩,总产达到3亿公斤;杏扁发展到65万亩,杏仁总产达到4000吨;奶牛发展到5万头,奶产量达到9万吨。要以提高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标准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到2012年全县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达到7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率80%以上。
4、增强科技园区对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科技园区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2010年,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5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5%。到2012年,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7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 45 %。到2020年,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 20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60 %。
通过以上分析,涿鹿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已非常明晰。通过结合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中央保民生保增长的战略,我们需要充分认识涿鹿的发展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涿鹿县经济的SWOT分析如下:
表9:涿鹿县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优势(S)
保持优势的方法
劣势(W)
克服劣势的措施
●区位优势明显;
200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17亿元,增长1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96亿元,增长12.7%;工业销售产值18.01亿元,增长29.3%;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7%。
图12:涿鹿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构成
涿鹿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由矿山企业、单晶硅企业、化工企业、消防设备、机械制造、酿酒、建材和食品加工企业组成,目前这八大产业发展良好。尤其是单晶硅行业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涿鹿县牢牢把握机遇,2009年与京仪集团签订的投资30亿元3000吨多晶硅项目将为该县的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经济效益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4642万元,比上年增加4456万元;利税总额2357万元,下降59.6%;工业劳动生产率220148元/人,提高48348元/人。
涿鹿县畜牧业10年发展规划畜种2010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11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12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13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14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奶牛3455764基础母猪25385658肥猪5076100130160绵羊2735435159家禽400450500550600特种养殖012015020304肉牛04061152总计483025695565427458358畜种2015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16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17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18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19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2020年计划养殖数量万头奶牛717884909510基础母猪9511125131415肥猪190220250260280300绵羊6775808590家禽650700750800850900特种养殖05060708091肉牛253354455总计92661017411051117181248913314农产品加工业1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实施1234工程即坚持一个标准达到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要求标准抓住二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加强三个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实现四个突破标准化生产市场开拓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利用科技创新带动技术升级与产业发展。2010年,科技进步对园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到2020年,科技进步对园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在机械制造形成以中航机械、五维航电等企业为中心的自主创新型企业;新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6个。到2020年,继续扩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10个。加大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
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资料,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第三,注重市场开发,实现全面发展的原则
涿鹿县毗邻京津,位置优越,产业发展要注重市场开发,以首都经济圈和京津冀大城市群作为本地企业发展和拓展的空间范围,应立足张家口,背靠河北省,深拓京津市场,做到面向北京,服务北京,发展自己。
(六)区位优势发挥不充分
涿鹿县连接我国华北、东北、西北三大区域,紧临首都北京大市场,是沿海发达地区经过北京向西北经济辐射的第一站,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但是长期以来该县与北京市经济往来并不密切,尤其是在承接北京市产业转移方面,成功合作的案例不多。
涿鹿县地处官厅水库上游地区,在阻挡西北风沙、保障京津供水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改善、治理地区生态环境和保护京津水源的需要,国家在涿鹿县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整治工程,同时要求当地企业实现排放达标,并限制当地发展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化工、农药、造纸等项目,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但同时也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限制,使农业、畜牧业和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图9:涿鹿县人均GDP与京津冀等对比
图10:涿鹿县居民人均收入与周边地区对比
据此可以看出,该县人均GDP偏低与该县二、三产业比重偏低、农业从业人员较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有关。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提升二、三产业的比重,是未来时期的重要任务。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迅速
涿鹿县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6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1.61亿元,增长32.1%;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4.65亿元,增长65.2%;农村农户投资8047万元,增长6.7%。项目储备能力明显增强,建设项目134个,较上年增加3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07个,较上年增加32个。
对比北京郊县密云的固定资产投资发现,涿鹿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虽然较密云县仍然偏低,但是增速较快,表明涿鹿县良好的发展前景。
表8:涿鹿县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密云县固定资产投资对比
单位:亿元
河北省
张家口市
涿鹿县
密云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870.8
410.31
17.06
64.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0.288
0.415
0.381
0.162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7465.1
316.6
11.61
32.02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0.312
0.449
0.321
-0.046
图11:涿鹿县2003-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五)四大主导行业稳步发展
纵观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主要趋势是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难则全县难,工业兴则全县兴。涿鹿县工业发展尚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仍滞留于第一产业,与此同时第一产业产值增加过慢,导致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偏低,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进一步阻碍着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