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15套名校模拟卷】四川省达州市2018-2019学年中考历史第一次练兵模拟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达州市2018-2019学年中考历史第一次练兵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对应题目的答案。
1.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再到半坡和河姆渡人,清晰展示了从择洞而居到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2.著名史学家傅乐成先生认为: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
这是因为秦国()
A.鼓励农业生产 B.承认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
3.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B.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4.“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
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D.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5.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
A
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6. 清朝统治者认为对少数民族应该“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在此思想影响下,清政府()
A.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B.平定准噶部叛乱
C.收复台湾
D.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7.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正是
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
品。
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8. 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统计表(单位:箱)
据此可知中国()
A.中国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 B.清政府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C.中国的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D.清朝禁烟运动以失败告终
9.(原创)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那一天,她当面指斥光绪:“变乱祖法……背祖宗而行康(有为)法,何昏愦至此”!光绪战战兢兢地回答:“是固自己胡涂,洋人逼迫太急,欲保存国脉,通融试用西法,并不敢听信康有为之法也。
”光绪的回答说明了维新变法的目的是:()
A.维护清朝统治
B.巩固皇位
C.发展资本主义
D.救亡图存
10.(原创)1919年胡适写成剧本《终身大事》,剧中女主角田亚梅的父母以八字不合等为理由阻挠她与陈先生的结合,后来田亚梅在醒悟到婚姻应该自主自决之后离家出走。
剧本《终身大事》反映的是
( )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民主科学思想冲击专制思想
C.文学革命以新女性作为创作主题
D.自由平等观念冲击封建礼教
11.(原创)“红军在所经过的许多地区,帮助各民族群众建立了革命政权,组织了革命武装,而且留下许多红军干部和战上.与他们一起战斗。
仅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红色政权,著名的就有黔边南腰界土家、苗汉各族苏维埃,大凉山彝、汉人民联合政府——宁县革命委员会,茂县回族苏维埃,陕甘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等。
这些民族自治政府有许多都建立了革命武装,在红军走后仍然坚持斗争。
”上述材料说明长征 ( )
A.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于力量 B.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C.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D.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
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
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③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3.阅读题13图,此图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形势示意图。
对于这形势示意图的意义的表述恰当的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4.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C.苏联的经济援助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5.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大三通”、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8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
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
C.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16.(原创)下图所示工艺品是一份国礼,它反映出(图片备注:工艺品底座上有文字“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毛主席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A.中美由此正式建交
B.中国成功拓展外交空间
C.中美结盟对抗苏联
D.美国推广和平价值观念
17.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8.公元前5世纪的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会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
如果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B.实施残暴的统治
C.统治遭到公民的反抗 D.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19.如果把“议会对王权的胜利”“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应是()
A.工业文明的浪潮 B.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C.新体制的创立 D.民族复兴新探索
20.下表为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口与财富统计,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 D.贫富差距日益拉大
21.《全球通史》中写到:“(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
”文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主要指()
①武士道精神②西方技术③欧美学制④欧美生活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如下表
通信设备革新的三次高潮
对表格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周期缩短
B.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C.科学技术发明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D.对新技术的认识和运用需要时间
23.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先后通过了《产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70多个法案。
这些法案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B.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C.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美国进入“黄金时代”
D.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的范例
()
C.西欧国家成立欧洲联盟D.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25.(原创)下图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座驾——凯迪拉克“野兽”,这反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是:()
A.国际投资迅速增长
B.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C.跨国公司影响增大
D.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
题12分,共25分)
26.富是民之本,强乃国之基。
民族复兴,富强繁荣,
始终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13分)材料一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
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
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
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人们殷殷向往、已在招手的建设机会很快丧失了,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
个中缘由,过去只强调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帝国主义没有支持南京临时政府,这是事实。
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封建政治势力的破坏,革命党人非但没有能力制约封建军阀,反而一步步受到封建军阀的制约。
胜利的
辛亥革命推动了实业的发展,而随之而来的军阀统治和军阀混战,又窒息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按不变价格计算),农业和工业的增长量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37年前的春天,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中国开启国门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27年前的春天,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象征;2018年的春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有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上演。
——摘编自时事政治
(1)根据材料一回答,洋务派为什么要“求富”?(2分)概括指出“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的原因。
(2分)
(3)对比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促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的原因。
(2分)举出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工业成就。
(1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深圳等特区的建立有什么意义?(2分)
(5)结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2分)
27.(12分)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关系,对考查当代国际关系有借鉴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回忆录中写到:“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数量,将他的海军降到五等国家的水平,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他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
材料二它不仅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且提高了希特勒在国内的威望,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
英法只图苟安一时,以为借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便可缓和他们自己与德国的矛盾。
……
但是英法越是退让,希特勒越是看不起他们,轻蔑地把他的对手叫做“一批可怜虫”,越是敢于放手发动侵略战争。
材料三联盟在人口、资源、生产能力、人心向背和团结互助方面,都比德、意、日集团占明显的优势,为以后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联盟内部,……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以上三则材料摘编自《世界史》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指的这个和约是什么?(1分)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德国为什么认为该和约对其不公?
(2分)以此和约为核心形成的一战后的新秩序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协定是什么?(1分)它使英法长期实行的什么政策达到了顶峰?(1分)它对当时世界局势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危害?(1分)
(3)材料三中的联盟指什么?(1分)联盟的成立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关系?(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5题,每题3分,共75分。
二、综合题: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26.(13分)(1)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军事工业;(2分)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清王朝的封建统治);(2分)
(2)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政治势力的破坏。
(2分)
(3)新中国成立,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2分)如:鞍山钢铁厂、武汉长江大桥、长春一汽。
(1分)
(4).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等,任意一点即可。
(2分)
(5)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等。
(符合题意即可,2分)
27.(12分)(1)《凡尔赛和约》;(1分)因为和约把一战的战争责任全部归咎于德国,并进行了严厉惩罚;(2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分)
(2)《慕尼黑协定》;(1分)绥靖政策;(1分)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分)
(3)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分)极大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争,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分)
(4)尽力以和平手段,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开放性题,答案符合题意,有理即可,2分)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
)
1.据考证,唐朝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之一。
与该报的产生密切相关的科技发明是( )
①造纸术②活字印刷术③雕版印刷术④转轮排字盘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
2.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确立了中国文明故国地位B.推动力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推动力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
3.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4.“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则自有其成功之处。
”材料肯定了戊戌变法( )
A.抵御了西方的侵略 B.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用科学和民主促进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5.“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毛泽东”指的是( )
A.建立苏维埃政权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C.井冈山会师 D.召开遵义会议
6.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空间距离很近,但近代以后,两国的心理距离却很远。
以下史实可以证明日本离我们“很远”的是( )
①甲午战争②南京大屠杀③平津战役④卢沟桥事变⑤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7.英国牛津大学罗伯特·奥内尔博士说过:“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朝鲜战场上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罗伯特·奥内尔的评价肯定了(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强国
B.这场战争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C.这场战争维护了世界和平,具有正义性
D.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发展和世界格局重塑的重大意义
8.宣传画被深深打上时代的印记。
下列宣传画共同反映了我国( )
A.改革开放的历程 B.工业化的发展过程C.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D.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过9.17世纪以后,社会转型的步伐加快,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下列历史人物的作为顺应这一发展潮流的是( )
①英国查理二世复辟,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攻倒算”②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③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有学者认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具有革命性、进步性,也有侵略性、争霸性。
你认为拿破仑对外战争的革命性、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A.稳定了法国的政局 B.促进法国经济的发展
C.在客观上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D.建立了庞大的法兰西帝国
11.“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所产生的影响与俄国1861年改革不同的是( )
A.避免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B.是其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C.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2.有学者说:“若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
A.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C.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13.20世纪30年代,苏联探索本国经济建设道路的举措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14.“170年前,伴随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由此爆发
B.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C.在其影响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宣告成功
D.至此,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
15.“麦当劳”“肯德基”连锁店遍布世界各地,这一现象最能表现()
A.“麦当劳”“肯德基”的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B.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C.发达国家正在我们进行经济侵略D.经济全球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6. 【变化的中国】
【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一《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
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
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
——《天朝的崩溃》(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什么战争?(1分)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1分)
【社会习俗的变化】
材料二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
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引起材料二中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材料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请你就其中的一种观点说出两点理由。
(2分)
【思想观念的变化】
材料三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国家政策的变化】
材料四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4)材料四中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是指哪次会议的召开?(1分)这次会议上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1分)
【变化的世界】
【新思潮】14世纪,意大利学者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他们通过欣赏、阐释古典文化充满人性的美,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
(1)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1分)其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新政体】14世纪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展到欧洲其它地区,为民主法治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到17世纪,英国以法律形式确立了限制王权的原则。
(2)英国在哪年通过什么法律文件确立了“限制王权”的原则?(2分)英国建立的“新政体”是什么?(1分)
【新动力】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广阔的海外市场等因素推动英国于18世纪中期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的工厂纷纷建立,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也催生了新型交通工具。
(3)当时工厂普遍采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1分)写出利用这种动力机器发明的“新型交通工具”一例。
(1分)
【新理论】19世纪以来,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面临新的挑战,20世纪初,一位物理学家提出的理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4)这位物理学家是谁?(1分)他提出的这一理论是什么?(1分)
【新模式】进入垄断阶段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仍不断发生,在经历了1929--1933年的“大萧条”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5)美国通过哪一改革开创了这种“新模式”?(1分)写出这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
(1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分)
1-5,BACDC 6-10,ADCBC 11-15,ABCBD
二.非选择题(20分)
【变化的中国】
(1)鸦片战争(1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分)
(2)辛亥革命(1分);
赞同“中国革命成功了”的理由:革命推翻了淸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任答2点,一点1分,共2分)赞同“中国革命失败了”的理由: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虽然成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北洋军阀实行的是封建独裁统治,中华民国名不副实。
(任答2点,一点1分,共2分)
(3)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1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分)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
【变化的世界】
(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2分)
(2)1689年;《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3分)
(3)瓦特改进的蒸汽机;轮船和火车(2分)
(4)爱因斯坦;相对论(2分)
(5)罗斯福新政;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整顿银行、兴建公共工程、调整农业政策(答出一点即可)(2分)。